内蒙古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教育的现状探究

2017-04-10 13:00温铂李素梅温国政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31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

温铂+李素梅+温国政

摘要:高职院校如何在技能培养中注入新的职业素养教育理念,突破传统的教育程式,开设紧扣高职学生素养养成教育课程,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增强就业竞争力,是高职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内蒙古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教育的现状先行做一探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职业技能教育

G718.5

为了解当前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和职 业技能教育的现状,我们项目组在2016年11月,对呼和浩特市大学城内5所高职院校的在校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每所院校选取200人,发放问卷1000份,有效回收906份,有效回收率90.6%;此次调查涵盖面广、样本代表性典型、容量大,能够满足统计分析的要求。通过数据分析,对当下高职类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教育的现状分析如下: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分析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主要包括职业知识技能、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习惯等方面 。通过调查内蒙古地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现状如下:

(一) 知识技能结构不合理、实践经验匮乏

首先,我们在整理调查数据和查阅文献时发现,86%的高职毕业生对本专业知识了解程度较高,但只有26%的高职毕业生对相关领域的知识有所了解,63%同学则表示对于本行业发展的未来趋势和动态不是很了解。这说明现在高职毕业生的知识结构过于狭窄,不仅在专业内部表现出自身知识储备的不足;并且对于专业相关的最新资讯、政策的关注方面也表现得极为冷漠。

其次,缺乏实践经验,也是高职毕业生“难就业”的一个“瓶颈。”调查发现,近年来,由于高职学生人数的增加和其他原因,学校在寻找实习单位时困难重重,使得高职学生的实习机会越来越少,而已有的专业实习又浅尝辄止,从而使“没有工作经验”成为高职毕业生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的“头号杀手”。

第三,关于行业必须的能力,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学生认为自己掌握比较好的职业技能排序分别是:专业设备使用技能、专业技术操作流程等;相对而言,调查显示学生认为自身欠缺的能力分别是:人际交往能力、情绪管理能力、职业规划能力、任务管理能力。

(二) 职场意识薄弱

通过我们项目组的问卷调查,当下高职生的服务意识、忠诚度、自主学习意识都不容乐观。

1.服务意识较差

问卷调查中发现,当前高职生职业素质存在的最为严重的问题是服务意识差。这与学校指导和家庭教育都有关系,现在的在校生普遍为独生子女,父母过分溺爱,从小的教育中就缺乏“服务教育”的环节,又没有兄弟姐妹,很难遇到需要分享的机会,服务他人的意识淡漠不可避免。进入学校之后,专门的服务意识教育仍然停留在“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和“学生干部教育”的环节,调查显示,70%调查者的“服务”内涵有极强的交换意识和目的性。这样的意识形态,体现在未来的工作中凸显服务意识淡漠。

2.忠诚意识淡漠

调查中还发现了一个现象:高职毕业生在毕业后三年内大多有几次跳槽的工作经历,对企业的“忠诚度”普遍较低。这一现象中至少可以反映出两个问题:一就是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职业定位不准,职业志趣不明、就业心态不稳,加之对于挫折的耐受性较差,遇到困难首先想到逃避,于是社会担当、诚信也就跟着淡化;二是对于进入职场的必备条件准备不足充分,部分高职生对就业单位的企业发展空间、薪酬等期望较高,而自身能力却相对不足,缺乏基本的合作和敬业工作能力,表现出极差的忠诚意识。

3.自主学习意识不高

从调查中我们还发现,高职学生在校长期依赖于学校计划安排,自主学习的整体水平不高,对课堂学习的兴趣不浓,许多高职生已经不是单纯的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而是對学习感到厌倦和消极。而这样的学生未来既缺乏对企业发展、自身优势和工作的微观研究,又缺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把握。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教育的现状分析

职业技能是指在职业环境中用以合理、有效地运用专业知识、职业价值观、道德与态度的各种能力,包括智力技能、技术和功能技能、个人技能、人际和沟通技能、组织和企业管理技能等。通过调查内蒙古地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教育现状如下:

一是教育理念方面。高职院校缺乏对应专业群的职业素养标准,没有将职业素养培养贯穿于学生专业学习和技能培养的全过程,未能建立起与专业教学融为一体的职业素养教育体系。其根源在于学校对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打破狭隘的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开展岗位职业素养教育重视不够。

二是课程教学方面。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仍以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教学为主,缺乏体现行业特色的职业文化内容,特别是缺少职业文化的熏陶教育,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之,实践实训场地也缺少职业素养教育的氛围,缺乏职场应有的素质教育,无法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职业素养方面的要求。

三是教学师资方面。职业素养教育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性课程,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以及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而高职院校符合这种专业化要求的教师极少,从事这门课程教学任务的一般都是辅导员或思政课教师,职场经验、人生阅历有限,缺乏实践性指导经验和职业教育的理论教学背景。

四是培养机制方面。高职院校缺乏从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第二课堂、校企互动、实训教学以及教师培训等方面的职业素养教育的系统培养机制。课程教学中对于企业文化中的企业目标、价值观、管理风格、工作模式、职业规范等内容涉及较少,学生难以深入了解和感受企业文化内涵,未能构建起从标准、内容、途径到评价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虽然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但过分强调就业导向下的专业技能,忽视学生职业素养的的养成、引导和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必要的职业素养,这应引起高职院校和教育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袁艳红.现代学徒制视域下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24)

[2]施皓.以校企合作工作站为平台的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探究——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15(1).

[3]窦苏明.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院校职业技能教育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4(1).

作者简介:

李素梅(1963-),女,汉族,内蒙古包头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教育。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研究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与教育方式分析及阐释
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探析
教育国际化视阈下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之职业素养培育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