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探讨

2017-04-10 06:20张转转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24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能力课堂效率历史教学

张转转

摘 要:在历史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既有利于提高历史课堂效率,也将有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初中历史教学目前存在着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不够、教育教学手段相对落后、教学空间及教育策略相对有限等问题。

关键词:历史教学;创新思维能力;课堂效率

G633.51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我们比较注重的是教师如何教学;在论及教学方法时,也多是留意教师在怎样教,引了什么材料,用了什么方法;即使是搞一些教学实验,也难免从教师工作的角度出发,把学生作为被测对象,来探寻教师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一、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

1.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初中历史教学研究中发现,有部分老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对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受到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初中历史教学工作的开展依然存在着课堂教学以老师讲解为中心,学生围绕老师的讲解进行学习,并没有真正的将学生的学服从于老师的教,科学的转变为老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学活动围绕老师转,学生的知识储备的水平、能力水平、学习习惯和方法等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学活动的开展被定义为围绕教材的讲解活动的进行,因教师将自身定义成教学活动开展的中心,在具有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围绕一本课本,按照备课时准备和设计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程序开展教学,并且将重点讲解的内容设定在了考试范围内,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2.教育教学手段相对落后

在某些初中历史教学者的认识里,历史教学的内容和重点就是将课本上处于考试范围之内的重点内容传授给学生,所采用的教育教学手段常见的有,按照本课堂的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将教材内容通学一遍,然后将重点的知识内容罗列出来,安排学生进行记忆,或者让学生自行通读教材内容,将学生不明白的地方进行简单讲解,然后罗列重点内容,安排学生记忆,在教学手段上并没表现出与时俱进的创新;在现代化教育高速发展的今天,依然存在着部分老师使用插图等相对落后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还有待强化,教育教学手段的相对落后较难实现初中历史教学中高效化、知识化与趣味化的教学目标,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创设和谐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

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需要良好的教育环境,包括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创新能力的物质环境(如文物、挂图、有关纪录片资料等等)以及促进学生创新智能发展的心理环境如情绪、心境、兴趣等)。在教学中,应注意几个方面。构建新型课堂,激活创新意识: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体现的基本理念之一,它也是创新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开辟宽松的民主教学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推动学生担任学习主角,加强学生的个体间的信息交流。如以讨论、辨析、导演历史剧等多种形式,诱发学生进入学习的角色中,在激发其自主意识时,刺激他们的创新兴趣。

2.在思维磨擦中,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在进行创新思维中,难免出现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冒险,敢于犯错。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探索之误。无错无以自悟和更新,这些思维的“黑匣子”,正是撞开创造大门的金钥匙。教师要善于以“错误案例”催开学生的创造之花,对学生的知识性、结论性、判断陛的错误,教师不要马上给予否定评价,要以点拨为主,采取激励、暗示、提醒等方式,促使学生继续思维,认清错源,把改进的机会留给学生自己,在矫正误点的同时,促发学生的自悟,启动他们的创新潜能。如果学生的创新思维超过了教师,教师更应虚怀若谷、积极鼓励,协助学生的思维成果口趋成熟。课内与课外结合,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思维是动作的内化,动作是思维的外现。

三、上好起始课,诱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的一半。“历史是副科”,不少学生尚未学习就有此认识,带着这样的心态去学习怎么能有起色呢?所以说要使初中历史教学有一个好的起点和基础,上好起始课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精心准备,在课堂上要深入地讨论和讲述学习历史的目的和意义,纠正学生对历史这门课程的不正确的认识,引起学生应有的重视。这是诱发学生兴趣的奠基性的工作。事实证明,如果教师能把起始课上得扣人心弦,妙趣横生,融智怡情,赏心悦目的话,那将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把学生的心紧紧地拴住,使他们怀着无限的期待和渴望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我上起始课时,往往用图片和录像把学生有所了解的历史人物展示出来,让学生自由地讨论和评价,然后我再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正本清源,帮助学生去伪存真,使学生深深地认识到“历史并不是死记硬背的”。因此,一節精彩的起始课将会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四、搞好课外活动,提高兴趣

在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可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开拓视野,强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例如举办历史故事会、编演历史剧、知识竞赛、编辑历史小报、动手制作教具、举办历史文物展览、参观历史遗址等活动。更重要的是通过再现“历史文物”和“历史场景”,使他们对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和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斗争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增强了学好历史的信心,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总之,组织多种多样的历史课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实现学习兴趣的提高,同时能稳定学习动机,是提高历史课堂学习效果的辅助手段。

五、结语

总之,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分析初中生的心理特征,研究教学艺术,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点燃他们对历史探索的热情,改变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尴尬的局面。在历史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既有利于提高历史课堂效率,也将有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学习新知识,就是解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释疑后能产生一种成功的快感,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苏艳茹.实施情境教学,提高高中历史教学实效[J];华章;2010年14期

[2]于彦.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J];华章;2011年06期

[3]齐会成.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策略[J];阅读与鉴赏(上旬);2011年05期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能力课堂效率历史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方式方法研究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