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梅 李月琴
摘 要:网络舆情是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依托互联网而生,具有海涵性、时效性、跨越性与复杂性等特征。网络舆情的出现,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环境更加复杂化,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改变,增加了公众辨别信息真伪的难度,扰乱了部分人的正常生活。思想政治教育者面对这些挑战,可从网络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网络舆情的预警、意见领袖的培育和网络受众的教育出发,科学应对网络舆情。
关键词:网络舆情;思想政治教育;引导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03 — 0076 — 04
在现代社会,互联网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网络成为了“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1〕,成为大众获取信息与发表言论的重要载体。2016年8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止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1.7%,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2〕由此可见,电脑手机几乎进入每个家庭,网络已经渗透到多数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各种思潮交锋的前沿阵地。如何通过网络把握受教育者的思想动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研究的一个重点任务,更是一个难题。
一、网络舆情产生的诱因及特点
(一)网络舆情产生的诱因分析
何为网络舆情?在对网络舆情的不同论述中,个人比较赞同王来华的定义,他认为舆情是指民众受中介性社会事项刺激而产生的社会政治态度,网络舆情则主要是指网民的政治态度。〔3〕网络舆情本就是伴随着网络的产生而出现的一个新的概念,是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是指在网络空间内,网民受一些社会事项的刺激,对该事项加工传播从而形成的有较强影响力和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网络舆情主要有新闻评论、微博、微信、QQ、BBS论坛、博客、新闻跟帖及转帖等等表现形式。网络舆情主要是由以下三类事件引起。
第一,重大事件。重大事件主要指影响范围辐射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事件,包括重大事故、全国性或全世界性的会议和赛事、战争等等。重大事故主要是指涉及到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的事故,主要包括自然灾害造成的事故,交通事故,火灾事故等。全国性或全世界性的会议和赛事,主要有中国共产党召开的比较有影响力的全国会议、奥运会、金融峰会等。战争历来是人们关注的中心,特别是可能会波及到自身的战争。这些重大事件一旦发生,会立即引起广泛的关注,短时间内就能形成网络舆情。
第二,涉及到民众个人利益的事件。重大事件虽然比较容易引发人的情绪,但是在中国,有“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传统,对与自身无关的事,民众有时会抱着冷漠的态度,只有觸及到自己利益的时候,才会予以关注。比如针对流量是否清零这件事,全国内办理了手机流量套餐的人很难对此不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于是在网上形成了具有倾向性的网络舆情——手机流量不应该清零。对社会人士而言,医疗问题、教育问题、住房问题、环境问题等都极易引发网络风暴;对学生而言,食堂饭菜的价格与质量问题、宿舍的安全问题、教师的讲课质量问题等最容易触发学生的敏感神经,形成网络舆情。
第三,敏感性事件。文中所说的敏感性事件主要是指当前社会中的不公平、不公正事件与关乎伦理道德人性的事件。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中强调,“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核心价值追求”〔4〕。公平正义是维持人内心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公平正义的天平一旦倾斜,人的内心会失衡,会引发极端的情绪。当前针对居民收入的不公,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社会阶层的不公平等现象,网民都颇有微词。此外,伦理道德及人性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全球化时代,各国的思想涌入,价值观之间发生了碰撞,对每一件事,民众会有不同的看法。特别是对于没有确定答案、备受争议的事件,民众会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如“扶不扶”、“让不让座”的话题,从彭宇事件之后,一直备受瞩目。
(二)网络舆情的特点
网络舆情除了具有社会舆情的一般特点之外,还具有因产生于网络时代,依托互联网这个载体而特有的海涵性、时效性、跨越性和复杂性的特征。
海涵性。网络舆情的信息内容具有极大的海涵性,几乎涵盖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以及人类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在这些网络舆情信息中,能看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牵动人心,马航失联的诸多猜疑;看到对贪污腐败的痛恨,对廉洁官员的赞美;看到家乡成为旅游风景区的喜悦,看到中国文物流落海外却要用钱赎回的可悲;看到李克强总理在武汉的特大洪水中冒雨慰问的欣慰,看到各大高校俊男美女、美味佳肴比拼的兴味……这些丰富的网络舆情信息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广大人民群众不止可以看到这些内容丰富的信息,还可以动动手指,参与其中。
时效性。传媒载体,不管是报纸、杂志、书籍等印刷类载体,或者广播载体,或者电视载体,都有很明显的缺陷,传播速度慢,时效性差,选择受到限制等等,网络载体弥补了这些缺陷。网络舆情依托互联网这个载体,可以很快的把网民的心声表达出来,甚至能很快的解决问题。韩国《朝鲜日报》中名为《三亿中国网民的力量让你无处藏身》的文章,提到这样一幅照片:照片上是一位20多岁女子,她笑容满面地骑在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某游乐园内的毛泽东铜像的脖子上,并把手放在铜像的头部。〔5〕该照片在微博上引发一阵骂潮,成千上万的网民对此展开了追查,最终查到此人,数以万计的网民的谴责,迫使此人进行了公开的道歉。
跨越性。网络舆情的跨越性主要得益于网络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优点。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之前,人们相对生活在一个封闭的区域,发生什么事情,有了怎样的看法,主要是通过口口相传来实现信息对接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舆情信息很难聚合。但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跨国界、跨时空的传播各种舆情信息都轻而易举。你只需要坐在电脑前或者拿着手机,就可把你的意见建议与其他人的汇合。
复杂性。不受时空限制的网络舆情有时会出现复杂性的特征,在不同的时间内,针对同一件事的热评会形成不同的网络舆情,且网络舆情信息有积极的,还有消极冷漠的。如曾经轰动一时的彭宇案,当时大众的态度是同情彭宇、谴责老太的;但在五六年后,针对老人摔倒了、扶不扶問题的意见征集中,彭宇案再次被“旧事重提”,这时的舆论矛头则是彭宇多管闲事,自找罪受。同类事情,不止一例,如关于该不该给老人让座的舆情信息,反复多变,从这些舆情信息中,也可窥得一些社会问题。
二、网络舆情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当期网络舆情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了改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地位慢慢被削弱,传输主流思想的难度加大。网络受众发布信息的随意化,导致网络信息更加真假难辨,公众的判断可能受误导。信息的汇聚更加便捷,愤怒、不理性信息的汇聚有可能导致网络暴力的滋生,甚至演变为现实暴力,发生违法事件,造成社会的混乱,这对思想政治教育者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挑战。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发生改
变,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加大了传输主流思想的难度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赫尔巴特的“三中心”即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心为典型代表,他认为道德教育势必通过教学来实施,“教学可以产生思想,而教育则形成品格。教育不能脱离教学,这就是我的教育的全部”〔6〕,这种以直接的道德教育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体现在“教”上,教育者有着权威的地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问、学生答”的教育、教学模式,把一定的思想灌输进受教育者的脑子里相对较为容易。但在网络舆情的背景下,QQ、微信、微博等网络社交软件大规模的应用,受教育者可在这些网络平台上以匿名的方式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各种不同见解。在网络世界,受教育者不再被定义在客体的位置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不只是活动的主体,而是以一种引导者或者朋友的身份跟受教育者进行交流,这样就模糊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界限;且受教育者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选择也更加广泛,他们可以直接绕过思想政治教育者,在网上寻求答案,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作用有所弱化。
(二)网络推手推动网络舆情的发展,误导公众的判断,重则造成社会混乱
网络推手是指借助网络进行策划、事实推动某些特定对象,使之成为有一定知名度的人。这些网络推手深谙大众的接受心理,擅长制造轰动,手中还握着一定的资源其作用不可小觑。当前中国网民的构成成分主要是青年人,青年人处在一个心理“未成年”的特殊时期,对外界信息的判断力不强。在网络推手别有用心的掌控网络舆情下,易受其误导,然后以个人为圆心感染周围的一群人,重则造成社会混乱。网络传谣第一案——秦火火事件中,网络推手“秦火火”在网上发布多条网络谣言,如“张海迪拥有外国国籍,我们的爱心养了一头白眼狼”,“著名主持人杨澜诈捐”,“铁道部天价赔偿外籍旅客”等等虚假信息,献爱心的人开始怀疑自己的爱心是否真的用在了“刀刃上”,等到再次需要大家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冷眼旁观的人将越来越多,整个社会也变得越来越冷漠。除此之外,2011年,日本发生9.0级地震,造成核泄漏网上有人发布假消息,引发了一场全国范围内的辐射恐慌和抢盐风波。
(三)网络舆情形成网络暴力、现实暴力,扰乱当事人的日常生活
网络暴力是指一定数量的网民在网络上发表具有侮辱性、攻击性的言论,对当事人的工作和生活都造成了极大影响的现象。网络舆情本身不一定具有网络暴力的倾向,但由于一些备受争议的人或者负面新闻的刺激,引起许多偏激之人的情绪反弹,造成一定规模的攻击性的、侮辱性的言论,就形成了网络暴力。演员袁姗姗是典型的网络暴力受害人之一,因为香肠嘴、演技差、被于正捧红等等原因,遭到广大网友的激烈唾骂,网友甚至组成了“反袁姗姗后援团”,这些激烈的言论对她的个人名誉造成了巨大的伤害。饰演《还珠格格》中容嬷嬷一角的李明启老师,因其演出的恶毒形象太好,现实生活中被人扔鸡蛋,网络暴力演变为现实暴力。除此之外,最近发生的乔任梁猝死家中一事,身为乔任梁闺蜜的陈乔恩未及时在微博发文悼念,被广大网友指责“冷血”、“没同情心”等。不止这些知名人物,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人都是道德绑架的受害者。
(四)暴力、低俗舆情信息可能会导致网民道德迷失,甚至触犯法律
互联网的开放性、内容的海涵性使得网民只需通过一台电脑或一部手机便可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舆情信息,由于网络过滤与监管的不足和网民自己的好奇心,暴力、色情、低俗的舆情信息轻而易举地走进网民的视野,给网民的道德观造成一定的冲击,甚至促使网民触犯法律。这种情形给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在钓鱼岛事件中,出现的打砸日本货车、抵制日货的激烈行为,是一种典型的不理智爱国行为。在这种不理智爱国思想的引领下,一部分中国人给自己的同胞带来了财产的损失,甚至但凡出现一句说公道话的人,便会受到网民的群起攻之。再比如,近几年来城管暴力执法事件的增多,引发了网民的大肆声讨;随着案件的发展,目前已演变为城管被打、甚至被杀害的情形。2016年6月24日,西安雁塔城管在公园南路驱散小商贩时,双方发生冲突,致使城管 1死6伤,导致许多人看到“城管”二字,胸腔中都能涌现一股愤愤不平,这种情绪最容易激发人的极端行为。
三、网络舆情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
针对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在网络舆情发生之前,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做好网络舆情舆情的信息收集、分类、汇总和分析工作,预警工作。在网络舆情发生之后,要制定科学的应对措施,引导网络舆情的发展方向。同时要加强对网络受众的教育,使其保持理性的头脑。
(一)做好网络舆情预警工作,制定应急方案
事物的产生与发展是有迹可循的。网络舆情预警就是指根据从以往类似事件中总结出来的某些规律,在重大事件发生之前或者发生之后,预测网络受众的思想走势或者会出现的问题,提前制定应对措施或者采取行动,以防止事态扩大化。因此要“实时或定时监测各网络信息传播的平台,过滤良性舆情信息,对一些不良舆情信息或可能引发舆情危机的信息进行捕捉、整理,依据既有的舆情危机标准进行评判,进而发出危机预警,并依据其警示级别分别采取应对措施。”〔7〕。主要是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做好网络信息的监控工作。监控的信息范围要广,尽可能的囊括其中,防止遗漏敏感信息;对监控的信息内容进行分类,便于思想政治教育者分工协作,可从政治、经济、生态和娱乐等进行分类,也可以从教育、卫生、环境和医疗等进行分类;区分重点监控信息和非重点监控信息,加强对重点信息监控的重视。第二,做好信息的汇集与分析工作。汇集重点监控信息,对于可能引发负面网络舆情的信息进行分析,做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结合,判断信息的真伪、所属类型和发展程度等,掌握网络受众对此信息的态度倾向或可能出现的倾向,并分析此态度倾向产生的原因以便于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第三,根据对信息的定性定量分析,制定网络舆情应急方案。掌握已出现或可能出现的态度倾向,预测事态的发展形势,制定相对较全面的网络舆情应急方案。
(二)科学应对网络舆情,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发展方向
科学应对网络舆情,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分析网络舆情的形成原因、特点、类型、影响程度等等,以便有针对性的制定应对措施。第二,制定应对措施,为网络受众答疑解惑。第三,培育意见领袖,正确引导网络舆情的发展方向。文章中上部分对网络舆情的分析工作与应对工作已有相关论述,此部分着力探讨意见领袖的引导作用。意见领袖是指在信息传播与人际交往过程中具有影响力的“活跃分子”。“大众传媒时代的信息传播以‘瀑布模式为主,信息就像瀑布一样,从高环节向低环节传播流动,即社会精英→政府人士→大众传媒→意见领袖→普通大众。”〔8〕在微博2.0时代,“信息水族以‘蒸腾的方式出现‘信息逆流,即信息是从普通大众开始,经由意见领袖和大众传媒放大,最终形成舆情影响社会管理阶层。”〔9〕从这两种传播模式来看,意见领袖都与普通大众直接相连,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起着“漏斗”、中介的作用。意见领袖有一些明显的特征,他们占据着一定的话语权,或在精通于某一个领域的知識,或言辞犀利能吸引眼球,或社交范围广,而且最重要的一点他们经常关注国家大事以及身边的人和事,能经常发表属于自己的观点,这些特征使得意见领袖拥有大量的粉丝,这为他们传播信息、影响他人奠定了基础。在分析了网络信息可能引发的各种情况之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发现意见领袖或培育意见领袖,利用其影响力,引导网络舆情的发展方向。要做好以上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支专门管理网络舆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必不可少的。这支队伍支队伍应该具备较高的政治理科水平,能够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善于分析与解决问题;思想作风要好,能以身作则,为网络受众树立榜样;文字功底要扎实,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回答问题和发帖要清楚且有说服力。
(三)加强对网络受众的教育,使其保持理性的头脑
在网络舆情消解之后,要对网络舆情从产生到消解的整个过程进行评估总结,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处理网络舆情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下次改进;分析网络受众的思想倾向,导致形成负面网络舆情的原因,指出其思想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加强对网络受众的教育。文中主要倾向于探讨如何加强对网络受众的教育。在网络舆情形成的原因分析中,网络受众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很多。如对法律知识的欠缺,导致上网的无拘无束,肆无忌惮,或者网络侵权、暴力事件的发生;对信息的分析判断能力弱,导致轻信谣言,以讹传讹;价值观的扭曲,导致是非不分,没有道德约束等。对此,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网络受众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使其加深对民主、法制与纪律的认识,然后正确的行使民主权利;加强网络受众的网络法律教育,目前中国的网络法正在逐步完善中,并且越来越受到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尽量让网络受众了解中国的网络法,使其明白哪些行为构成了侵权,从而规范其上网行为。第二,对网络受众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要引导网络受众坚持用全面、发展、联系的观点分析社会现象,防止思想上的绝对化和片面化;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防走极端;要理解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尊重事实,反对迷信盲从,自觉抵制各种伪科学和唯心论的影响。第三,加强网络受众的伦理道德教育和价值观的教育。大力宣传和组织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网络受众的心里,还要外化于行。
〔参 考 文 献〕
〔1〕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175.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6-8-3〕.http://www.cnnic.cn/gywm/xwzx/rdxw/2016/201608/t2016
0803_54389.htm.
〔3〕王来华.论网络舆情与舆论的转换及其影响〔J〕.天津社会科学,2008,(04).
〔4〕习近平在2014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核心价值追求.〔N〕.河北日报,2014-01.
〔5〕池梅苑.三亿中国网民的力量让你无处藏身〔N〕.朝鲜日报,2009-03.
〔6〕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M〕.李其龙,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2.
〔7〕谢秀军.高校舆情监控机制立体化模式的构建〔J〕.教育评论.2013,(01).
〔8〕〔9〕柳军.微内容网络舆情传播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119.
〔责任编辑:张 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