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芳 丛国全 王义君 魏萍萍 郝立坤
【摘要】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关系到高校教学质量的好坏,对于民办高校更是如此。本文从如何培养青年教师探索、如何建立科研团队、如何稳定师资队伍着手,探索有针对性的培养措施,从而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和成才。
【关键词】民办高校;师资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A
一、民办高校师资现状
百年大计,育人为本,其中教师起着极其重要的引导作用。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教育发展的关键,解决好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好教育的关键。众所周知,师资队伍的整体状况,对建设优势特色学科、创造高水平科研成果、提高学校知名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十年前,民办大学在师资结构上呈现出以老教师和年轻本科生为主的两极分化现象,目前基本得到解决[1]。
近年来,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持续加强,但由于民办高校资源和环境有限,特别在办学定位、用人机制、人才培养目标、生源特点等方面存在问题,致使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
一方面,在信息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日益多样化、多元化,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强,并且具有较强的自主独立性和创造性[2]。针对此群体,如果仅仅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只教授课本上的知识,效果肯定不佳,所以教师授课必须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实施人性化教学,从全面发展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全方位培养,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另一方面由于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基础差距悬殊,如何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得到各自所需要的教育是我们青年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所以,师资队伍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培养青年教师、如何建立科研团队、如何稳定师资队伍进行分析,这不仅需要有制度的保障,还需要有具体的措施。民办高校想要健康、可持续、长久的发展,建立一支优良、稳定的师资队伍是不可或缺的根本性要素。
本文将以民办高等职业院校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调查法和文献法。
民办高校虽然在资源、办学资金、实力上逊色与公立高校,但其办学特色使人才培养目标更符合实际市场需求,注重实用性和应用型。而且,民办高校还有一支年青的师资队伍,如果能重视其潜在优势,则年轻师资队伍将是一支非常大的潜力股。
二、民办高校青年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不足限制了民办高校对青年教师培养
我国民办高校大多走以学养学的道路,学费是民办高校的主要收入,甚至是全部收入。大多数院校以学费作为学校的财政基础,离开了学费学校就可能生存不下去,导致生源成为民办高校的生命线。所以,民办高校首先面临的是生存问题,青年教师培养依然未提上议事日程。
(二)学校对青年教师培养经费不足
“用养结合”是教师培养的根本原则之一,加强青年教师培训,不仅是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更是学校长远发展的首要重任[3]。调查显示,92%的教师参加培训意愿很强,但大部分民办高校的教师在职培训机会基本遥不可及,原因主要是民办高校师资培养经费投入不足,甚至有的民办高校对这一块投资为零。
(三)民办高校师资流动性大
教师工作满意度是指教师对其所从事职业的工作条件、状况的一种总体感受与看法。管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工作满意度是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出勤率与流失率的重要因素[4]。
有研究表明:民办高校流失教师大多数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担任讲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且具有较强教学能力,在高校发展中有望成为中青年骨干教师。究其原因,学历对教师流失的影响显著,如一些科研能力强的高学历教师,由于其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择业面相对要宽,因此对职业的期望也就比较高,一旦在某些方面工作不如意,易产生“跳槽”的想法。而一些毕业于本科院校的教师,学院给他们提供进修的机会,可以在职完成研究生课程,与市场上同等学历的人员相比,其薪资待遇具有优势,因此该群体相对来说满意度较高,工作比较稳定,离职意愿不强。
三、民办高校青年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
加强师德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逐步形成规范有效、具有民校特色的教师培养模式,使青年教师素质得以迅速提高,引导教师逐步进行职业、专业发展规划,为优秀教师创设良好的条件,搭建展示平台。
关注课堂教学,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质量,提升教师对教学资源整合能力,提升青年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
组建学习型团队,凝聚教师共同愿景,使团队形成共同的价值观。经过培养,使广大青年教师成为具有良好职业情感、成熟综合能力、多种教学技能的高素质教师,逐渐形成数量多、质量优、水平高的专业教师队伍;逐步培养,使校级骨干教师比例得到迅速提高,在此基础上要及时总结在师资建设方面的经验与不足。
确立“促进青年教师成长”为重点的研究课题并积极实施,最终形成规范有效、独具特色的教师培养模式,加快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四、民办高校多角度培养青年教师的建议
教学、科研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是青年教师必须关注、必须理清楚、重视起来的问题。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既有所区别,也存在密切的相互联系,这三者之间存在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一)从教学的角度
大学作为一个教学组织,其存在的根本意义与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只有具备高水平的教学工作,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但从民办高校整体发展来看,民办高校教学水平还有很大提高空间。民办高校师资兼职教师比例较大,甚至部分独立院校外聘教师比例占到60%以上,师资队伍不稳定,整体师资素质低于公立院校。
(二)从科研的角度
科研在高校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当然民办高校也不例外,高水平的科研是高水平教学的重要保障。没有高水平的科研就没有高水平教学。具体来讲,如果授课教师不具备较高的科研能力,那么就只能做课本知识的复读机,而难以成为领先思想的传播者,要努力改变科研意识不强和能力跟不上的心态,同时,对于承担科学学位研究生指导任务的教师,其科研工作本身就是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从社会服务的角度
管理大师德鲁克讲“管理就是实践”,可以说管理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又运用于实践,对于民办教师个人而言,青年教师应积极投身于实践,多从事社会服务,多了解企业,有利于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并使自己的批判性思考与学术研究更加接近现实,进而同时提高教学与科研两者的水平,否则无法用时间充实理论。很多学校在观念上放不开,对青年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所顾忌,认为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会影响教学,分散精力,一方面,怕青年教师视野开阔了,翅膀硬了,教师可能会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分散教学精力,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甚至跳槽辞职,影响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青年教師自身缺乏实践认识,对社会实践的认知重视不足。
同时,社会实践也有利于教师充实教学案例,经过实践,教师积累了实践经验,有利于在教学中不断补充新思维、新方法。现在的大学生思想活跃、获得信息渠道呈现多元化,如果教师只是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学生是不会喜欢该任课教师的,也不会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敬佩。尤其青年教师要做好榜样和示范作用,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因此,青年教师应处理好教学和社会实践两者之间的关系,高校也要对青年教师进行加强引导和管理,用良好的机制来引导青年教师积极、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王芳.“转设”“转型”背景下民办大学设计类师资建设问题刍论[J].时代教育,2015(3):33.
[2]汪向.地方大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问题与管理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5(3):84-86.
[3]陈瑞鹏,张佩,杨庆爱.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3(12):81.
[4]苏艳红.民办高校转型发展:困难审视与对策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5 (1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