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托,切实加强和推进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实践,具有深刻地历史传承性、客观地现实重要性和先进的时代发展性。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结合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时代特色、性格特点和发展方向,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努力推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领 大学校园文化
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导和理论依据,体现着社会主义价值的本质要求和深刻内涵。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的讲话中,深刻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要求和重大意义,号召广大青年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要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之基、力量之源。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之基
大学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形象生动地做了比喻,“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国家、社会和个人的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引领着国家文化建设发展的方向,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素,为推进大学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提供了共同的价值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社会普遍遵循的价值准则,赋予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新的活力和要求,从价值理念层面大大提升了大学文化建设的品位和地位。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人格魅力,切实有效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建设完美契合。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力量之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质内涵和内在精髓体现着中国文化、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汇聚着国家强大、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不断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的深厚情感,是努力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精神依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凸显综合性高校建设的目标和方向,主要从校园制度建设、物质建设、精神建设、行为建设等方面着手,切实巩固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增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认同和政治认同。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不同层面凝练着价值准则和价值标准,赋予其符合时代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内涵,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并赋予了新诠释和新要求,并以此为价值根本遵循,塑造稳定、和谐、积极、向上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使之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培育青年大学生正确价值取向、塑造大学生高尚品德和健全人格的重要阵地。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引领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思想引领作用、主导作用和强化作用。
(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的主导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讲话中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期以来就是党思想工作的重心,在学生教育过程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凝聚功能和导向作用,使其成为广大青年成长和成才的精神动力和价值支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理论基石,凝聚大学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时代精神,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核心价值观上的关键作用。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就在于大学校园文化的创新与传承。
(二)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的强化作用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开放,校园活动的开展有了更加新颖的形式和丰富的手段,通过活动的开展来促使大学生参与到文化活动中,不断的教育和影响学生,增强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水平、艺术修养,给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增添了新的途经。”学校通过开展校史文化主题系列活动,注重立德树人,有效结合德育、美育、智育的培养,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教育学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根“落地”。校史的聚集机构重视校史文化的教育传承,发挥校史馆的教育导向作用,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得到洗礼,精神生活得到熏陶,道德境界得到提升。
(三)切实发挥大学校训在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的引领作用
大学校训是一所大学的精神实质,是校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植根于大学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积淀和长期的校园文化凝练升华。现代的大学精神体现着学科特色和时代特色,是大学前进和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学校发展的精神支柱,影响着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目标。大学校训与大学精神紧密相连,对大学生的精神面貌、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大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充分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大学校训体现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内涵,纵观国内大学的校训,都体现着大学积极向上、刻苦磨砺、追求卓越的内在品质。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主要是通过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大学校园文化不仅仅蕴含着校园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且还蕴藏着对真理的价值追求。
(一)夯实物质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物质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基础层次和所依托的实体,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大学的使命,呈现出大学师生的远大目标理想和价值追求。大学校园的物质文化主要指大学的自然环境、硬件设施、人文景观、校园标志性建筑等,包括建筑的设计风格和规划布局、教室的空间大小和安排布置、景观的树木造型和花草种植等等。从大学物质文化的深刻内涵中,可以领悟到大学的精神实质,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学校的风貌和气势。
(二)加强大学精神培育,营造浓厚学术氛围
我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导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一步凝聚和提炼“三个倡导”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提供了更加明确的导向和新的要求。国家注重对大学生精神涵养的塑造,强化大学校园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特别是以大学校园传承的大学传统精神文化与时代发展的现代精神文明相融合,继承和发扬大学精神价值创造,加强营造校园学术氛围。从大学精神中领会学校发展的实质内涵,逐步建构和创造大学精神文化校园。
(三)完善机制体制建构,推进依法治校进程
近年来,大学在深化改革的浪潮中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部分大学开始从顶层设计入手,借鉴和吸收西方国家大学制度建设的有益成果,对学校的制度建设进行合理改革。大学通过不断地完善和改革制度建设进一步提高大学的教学质量,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理念,提倡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强调学生工作的服务意识,增强大学的办学规范性。简而言之,学校加强制度文化建设,需要结合具体实际制定符合本校师生员工的合法权利的规章制度和评价机制,运用制度约束人、规范人、管理人,淡化人治思想观念,坚决以严格完善的规章规则维护正义,形成制度管人的全面性、合理性、权威性。
(四)注重历史文化传承,迎合社会发展需要
大学乃是传承文明,教书育人的场所。大学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熏陶是大学发展进步的动力之源,是大学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大学精神体现着建校以来的优良品质和优秀品格,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和精髓。大学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形成了学校特有的精神文化实质,积淀了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校园文化的发展与进步,是源于校园文化的历史文化沉淀,离不开长期形成的悠久历史文化。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塑造学生心灵,引导学生成才,大学的目的是培养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人才,需要以社会发展为背景和前提,在大学校园文化的历史传承中,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文化品位,以适应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需要。
大学的重要功能就是为社会服务,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和拔尖人才。当前,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区和关键期,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开设具有前瞻性、现实性和发展性的学科,结合社会发展规律和学校改革发展培养学生,牢牢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大学这一根本目标,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质内核和价值凝练融入到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不断深化和提升学生的内在修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13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新华网,2014-02-25.
[2]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
[3]胡锦涛.胡錦涛在党的十八大上的报告[A].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C].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年.
[4]李岚清.李岚清教育访谈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包治国,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辅导员,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