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家庭教育》思想对待孩子犯错

2017-04-07 14:20盛超一
学周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陈鹤琴家庭教育

盛超一

摘 要: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被誉为“中国幼教之父”。他的《家庭教育》是结合儿童心理研究的成果,以家庭教育案例为主体,总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家庭教育的101条教导原则。研究《家庭教育》,运用其精髓思想科学对待幼儿犯的错误,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陈鹤琴;犯错;科学思想;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0-021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0.133

如今有很多家长向教师反映孩子越来越难管,一点都不听话,犯了错怎么说都不听。作为教师,教育幼儿的责任只是在一段很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真正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直起着关键作用的是孩子的父母,父母和教师应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一、陈鹤琴关于如何对待孩子犯错的思想

陈鹤琴(1892—1982),浙江上虞人。我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和幼儿教育专家。他的《家庭教育》一书是结合儿童心理研究的成果并以家庭教育案例為主体,总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家庭教育的101条教导原则,推动了中国儿童教育思想由经验性向科学性的转化。

陶行知对此书评价:“这本书是儿童幸福的源泉,也是父母幸福的源泉。著者既以科学的头脑、母亲的心肠做成此书,我愿读此书者亦务须用科学的头脑和母亲的心肠去领会此书之意义。”对此书如此之高评价,说明认真学习书中思想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时机的选择

在选择恰当时机方面,陈鹤琴提出“不应在别人面前责罚小孩子”,但注意“早上和晚间都不宜打骂小孩子”。

(二)方法的采用

在选择科学方法时,以诱导为主,在陈鹤琴看来“诱导比恐吓、哄骗、打骂都来得好”“不宜痛打小孩子以致打后懊悔不及”。值得注意的是,陈鹤琴提出“做父母的不应当以一己之喜怒来支配小孩子的动作”,同时“做父母的不应当迁怒于子女”,这是运用方法时要注意的问题。

二、如何运用《家庭教育》对待孩子犯错

幼儿的世界是成人看来荒诞离奇的,成人常常以自己的想法、规则去要求幼儿。但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是难以做到成人化要求的,于是成人便会对幼儿失望。家长的感觉更是明显,因而不少家长便会采取责罚的方式来对待幼儿不理想的表现。

(一)时机的选择

1.明确性

(1)重视错误。只要孩子犯了错误,无论是否有意,家长一定要重视错误并让孩子学会承担后果。如孩子不小心摔碎了杯子,即使不是故意的,也应该让他知道这是他的过错,需要为此道歉。

(2)有始有终。惩罚开始和结束时,都要很明确。惩罚孩子前,有明确的开头,让孩子重视起来,注意听家长的话。惩罚结束后,不要让孩子长时间处于责备之中,惩罚完毕,一切便算过去,不要对孩子的过错唠叨不休。

(3)要求明确。惩罚孩子不能半途而废,应要求受罚的孩子直到实行了具体的改错行为,才能停止。家长注意要态度明确,跟孩子讲清楚他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标准,否则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2.及时性

惩罚的效果部分来自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在有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的间隔时间越短则效果越好。所以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犯错,只要情况许可就应立即予以相应的惩罚。但是如果当时的情境(如有客人在场或正在公共场所)不允许立即做出反应,事后则应及时地创造条件,让孩子尽可能地回到相似情境中去总结当时的错误行为,并明确要求他改正。因为,陈鹤琴提出“不应在别人面前责罚小孩子”,他认为“孩子是有好奇心的,大多数小孩子尤喜欢顾全面子的。倘使做父母的当着别人的面去骂他,他以为受了莫大之耻辱,就要怨恨他的父母了”。并且还要注意“早上和晚间都不宜打骂小孩子”。不然会影响到孩子一天的情绪和晚上的睡眠质量,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很不利。

(二)方法的采用

1.运用原则

(1)程度适当。惩罚程度一定要适当,惩罚过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抗情绪,轻了又不足以让孩子引以为戒,因此惩罚孩子要以达到目的为原则,结合孩子实际情况来实施。

(2)依照规则。家长应和孩子协商制定一个奖惩规则,让孩子知道犯什么样的错误后将受到什么样的惩罚。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平日里有所注意,从而减少犯错误的概率。

(3)不可常用。值得提出的是“做父母的不要常常去骂他们的小孩子”,对待孩子的犯错行为责罚只是教育的手段之一,不可常常使用。教育心理学中认为惩罚是剥夺幼儿获得奖励性刺激,或是当幼儿做出不适宜行为时给予厌恶性刺激的一种教育方式。多于幼儿的消极情绪体验相联系。每次迫不得已使用时,尽可能地达到希望的效果,不然其害有三:失去“骂”的效力;引起小孩子轻视之心;引起小孩子厌恶之心。好好一个小孩子反变成一个坏孩子了。

2.运用智慧

当一个孩子处于不快乐的情绪中时,他的智力和潜能就会大大降低。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因此,教育应当是快乐的。即使是责罚,也应当是为了孩子快乐而服务,如何科学有效地惩罚是达到最佳教育目的关键。

(1)了解原因。在批评与惩罚小孩子前,“做父母的应当找到小孩子作恶的原因”,同时“应当平心静气地考察他究竟有无过失”。陈鹤琴认为:“大凡小孩子决不会无故而作恶的,作恶的原因,大概是由环境造成的。”因此,寻出小孩子作恶的原因,而且把这种原因铲灭,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孩子的作恶行为。

(2)点到为止。心理学研究证明,老调重弹,反反复复说同样的话,会让人产生习惯性的模糊听觉,就是说,明明在听,却根本听不进去。从受罚孩子的角度看,本来受了惩罚情绪就很低落,家长如果在此时不但不安抚孩子情绪,而是唠叨不休,继续说出孩子以前做得不好的事情,孩子就很有可能失去改错的信心,惩罚就不会太有效果。所以,家长惩罚孩子时,尽量做到就事论事,可以是相关事情相联系,引起幼儿同样情绪,但切勿乱牵连、翻旧账。

“倘若父亲或母亲打骂小孩子的时候,旁人不宜来帮着说‘可怜!可怜!苦呀!这许多话。”因为这样一方面养成他撒娇的行为,一方面又引起他怨恨父母的心理。如果在对孩子实施惩罚之后,家长中的一方认为孩子受了委屈,随即又来安慰他,这将会使惩罚失去作用。

总之,《家庭教育》中的关于责罚的思想,在新时代中,对如何科学对待孩子犯错仍旧有重要价值。家长可以选择恰当时机、选择科学方法、进行科学总结三方面来对待孩子犯的错,帮助孩子改正错误,促进其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 格温·斯奈德·科特曼.幼儿教师88个成功的教育细节[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唐淑.学前教育思想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陈鹤琴家庭教育
陈鹤琴的教育家之路
教育大师陈鹤琴的教子经
“活教育”思想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发
陈鹤琴: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