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红基
摘要:为了进一步充实、丰富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所获得的知识,文章以“围绕教材”、“立足教材”、“节时高效”、“师生共阅”等方面论述了迁移式阅读教学的策略,以此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从而达到语文学习的理想境界。
关键词:迁移;围绕教材;立足教材;节时高效;师生共阅
一、围绕教材:丰富阅读资源
从迁移式阅读教学看,语文的每一篇课文,是引领学生进入某个专题的研究或体验的“引子”,以此引领学生汲取文化营养。从迁移的内容看,只要属于健康文化的范畴,都可以纳入迁移材料中。
1.开渠引流,迁移多种媒体。
从媒体类型看,可把迁移的材料内容分为文字资料类、配乐音频类、视频图像类。(1)文字资料类。文学阅读材料的迁移引入,能丰富学生的文学阅读量,丰富语言,接受文学的熏陶。如读《桂林山水》迁移阅读《迷人的张家界》阅读文中描写山水景色的重点语句,感悟作者描写山水的精妙之处,从而使学生获得描写景色的方法。信息阅读材料的迁移引入,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提升认识,丰富思想。如学习《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迁移华罗庚的《告留美同学的公开信》中的一段感人的话:“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梁园虽好,非久留之地,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2)配乐音频类。音乐以独有的美感美化我们的课堂教学,感染人的情感,渲染气氛,使学生在唯美的情境中,思维、情感达到最佳发展状态,从而提升阅读效率。如在《滥竽充数》一文学习中,通过欣赏《凤凰展翅》片断来了解竽的声音,在《月光曲》一文教学中,通过欣赏音乐《月光曲》片断来理解那悠扬的小提琴声,使学生了解乐器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3)视频图像类。阅读中迁移视频资料和图像能填补学生的阅历缺陷,拓宽优化学生的想象。学习《燕子》一文时,分段播放柔柳如丝、百花争艳、春光灿烂、燕子翻飞、停歇呢喃的录像,让学生赏景入境,感情朗读。学《花潮》欣赏海棠花的鼎盛怒放,复述课文中的描写,学《观潮》欣赏天下第一潮的雄奇……这样的迁移学习使阅读教学成为美的享受。
2.博古通今,联通中外时空。
文化无国界,阅读无时限。广开思路,使学生的迁移阅读联通起古今中外的文化时空。如学习《向往奥运》激情诵读顾拜旦的《奥运之歌》,学习《后羿射日》比较阅读《希腊神话》,体会神话的特点。中外文化交融比较,使学生真正纳入“地球村”意义的阅读生活。再如学习《滥竽充数》迁移《韩非子》中的寓言阅读,学习《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的“春风拂面”迁移阅读释志南的《绝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古今文化传承贯通,使学生领悟中华文化的深邃、广博的精义。
3.丰富信息,打破学科界限。
生活的外延和学习的外延相等。同样,阅读教学也需要迁移各学科的信息。如学习《蟋蟀的住宅》迁移到阅读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学习《秦始皇兵马俑》迁移科学书中的相关课文,学习《五月端阳》迁移音乐课中的《赛龙舟》和科学课中的《端午习俗》。综合性迁移使学生全面汲取人类文化的营养。
二、立足教材:把握语文教学的真谛
迁移式阅读教学,在内容上,也应立足教材,以教材为起点展开迁移,并为最终的回归提升而迁移。在时间分配上,以课内阅读为主,以教材阅读为主,以迁移材料为辅,延伸课外阅读。
1、起点在教材上
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迁移材料对于教师与学生而言,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如学习杏林子的《生命生命》一文,搜索与“生命”有关的材料,能获得12900000条信息,再以“散文”、“珍爱”等词加以精确检索,答案依旧数不胜数。在如此庞大的信息量前,我们必须从教材解读需要为出发点去寻找利用信息。
学生在初读感知和深读感悟时,普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作者在课题中边用两个‘生命?”,其实这就是基于教材的迁移起点,这一问题指向作者的个性化创作,此时,作者的个人生平经历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迁移学生了解到:杏林子自12岁起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遭到损坏。小学毕业后便因病辍学的杏林子,数十年来坚持自修,成为台湾文坛上的著名作家。残而不废的她,凭着坚强的毅力,笔耕不辍,被誉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作家”。杏林子一生积极开朗,富有爱心。她的一句名言是:“除了愛,我一无所有。”这立足于教材的迁移既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又推动了教材的学习。
2、归结点在教材处
迁移,并不代表着无止境的延伸。“课文是教学之本,课堂的活动都要聚焦课文。迁移的基点是课文,迁移的时空也是课文。迁移,是思维活动的扩张,如增强思维深度,扩大思维广度等,是扎扎实实的迁移。如此,深读一句话可能比上网6小时更有意义。”扎扎实实的迁移应该是手中的“飞去来”器,而不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学习老舍的《猫》,课后以“阅读迁移”的形式推荐了周而复和夏丏尊写猫的片断,意在引导学生与老舍先生的《猫》进行比较阅读。掌握了这种阅读方法,有助于学生在比较中更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了解不同作者的不同表达方法。所以,就《猫》这一课而言,不仅要实现本课的三维目标,还要结合“阅读迁移”落实本组的学习目标。教学中,在理解了猫的古怪和小猫的可爱之后,我就引导学生深入比较阅读,使学生懂得表达同一种情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表达了对猫的深深喜爱之情。我们在习作时,表达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也要这样,从不同的角度来描写,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使文章丰富多彩,这样,迁移又回到教材的学习目标上,为学习目标服务。
这立足于教材的迁移既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又推动了教材的学习。
让学生从不同的作家的作品中,了解不同的写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阅读课文,既是课文信息的接受者,又是课文信息的加工者,总会以各种形式继续着作者的创作,实现着作品的价值。所以我们更应把握语文教学的精髓,追寻语文教学永恒的真谛,让语文教学在这真实、朴实、扎实中绽放更灿烂的异彩!
三、节时高效:保证阅读的迁移时间
迁移式阅读教学的开展必须改变传统语文课堂中“耗时低效”的局面,浓缩教时,提高效率,从而为迁移阅读创造时间、空间。按块状分割阅读教学的教学流程,一般分为认知性阅读、感悟性阅读、积累性阅读和迁移性阅读。节时必须落实于每一个教学环节。
1.认知性阅读,自主交流
对教材整体感知的学习,侧重认知性阅读。课始初读,应在学生正确连贯地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发现、提出该解决的问题,自主设定学习目标。通过探底式检测,给学生一个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反馈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看似费时的手段,却避免了学生提出重复的意见和问题,较之师生单线交流节约了时间,从而在短时间内完成认知性阅读。
2.感悟性阅读,抓住重点
这一块面的阅读,需要抓住重点,品读感悟。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反复品读、揣摩感悟,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其中抓住重点就是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就教材而言,共性往往是教材的特色,是感悟的重点,个性是感悟的细枝末梢,教学中抓大放小,用重点的感悟涵盖细节的关注。就学生而言,共性是学生感悟的焦点、理解的难点,个性是个人色彩浓郁,与个人学习基础关联紧密的感悟点,教学中应尊重个性,但更关注学生的共鸣。抓住教材中的重点既能解决感悟的主任务,又节省了教学时间。
3.积累性阅读,多线并进
这一块面的阅读,在传统教学中成为单独的一个块面安排在充分感悟后。其实,在实际教学中,认知性阅读中的初读读通是积累性阅读的基础,感悟性阅读中的感悟朗读是积累性阅读的情感内化过程,采用化整为零,多线并进的方法,既在前两个板块的教学中扎实做好读通读好,那么,学生阅读中的积累便水到渠成,有形的教学安排在无形的理解感悟中自觉地完成,显得轻松节时。另外,在最后的迁移性阅读中也是对阅读积累的促进。因此,多线并进,化有形为无形就能大大节省积累的时间。
4.迁移性阅读,运用为主
迁移性阅读一般分为学法的迁移和写法的迁移。传统课堂中强调先会说再会做,其实这里的“说”是研究语文,唯有“做”才是习得语文学语文。因此,让学生通过实际阅读来迁移学法,进行仿写练笔来迁移写法。运用中省“说”的环节,让学生用事实说话,在运用中发展能力,从而节省课堂教学时间。
四、师生共阅:构建迁移的阅读基础
教师的阅读是让学生飞翔的第一步,也是使一枝梅花变成“一枝春天”的魔法石。想方设法把学生“迁移”到他们应该去的地方,得到他们应该得到的知识,培养他们应该培养的能力。
1.课前式阅读
课前式阅读就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在钻研教材基础上,阅读相关迁移资料,尤其在教材中的“资料袋”中所提及的阅读资料,然后向学生布置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前完成。教师从教材的时代背景、所選篇目、作者简介、相似文章等相关迁移点出发,开展超前的备课式阅读。
2.主动式阅读
主动式阅读是对学生阅读兴趣的一种共鸣行为。充分发挥阅览室、班级图书角的作用,在学生中掀起健康的读书热,倡导以学生为本的主动式阅读。
3.日常式阅读
读书是教师不能忽视的心灵之旅,作为教师,应尽量博览群书,猎涉各种类型的书籍,不断充实自己的文化修养,特别是有关教育思想的书籍,更应潜心学习,从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左右逢源,操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迁移式阅读,是重教材而又超越教材的教学形式,它既开放又富有活力,这就要求教者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高超驾驭课堂的能力,在立足课堂这一主阵地的同时,挖掘教材中的各种迁移材料,让学生从课内阅读迁移到课外阅读,既丰富了阅读内容,又吸取到丰富的营养,把读书当成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行为,养成好读书、乐读书的习惯,使他们能真正掌握和运用好祖国的语言文字。
参考文献
[1]《师魂》(新时期教育改革论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