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玉红
摘要:校长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决策者、组织者、领导者,一个好校长就意味着一所好学校。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决定了学校办学质量的高低,决定了教育目的能否全面实现。校长正确认识课程和大力开发校本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校长;校本课程;开发;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7)02-0032-03
目前有很多中小学校长,特别是区县的校长对课程的概念认识模糊浅显,甚至有很多错误的认识,对课程建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课程建设的效果十分有限。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因为教育的目标、价值、任务主要是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的。课程建设决定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高低.而校长是学校课程的管理者,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决策者、组织者、领导者,所以作为一校之长正确深入地理解和大力开发建设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要正确地理解课程、重视课程
谈到课程,人们最容易想到的是学科内容,课程标准(以往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堂活动等等。这是一种狭隘的课程观。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实质来看,课程就是:学校教育为学生发展创设的真正的全部教育空间。形象地讲是学生成长的轨道。课程设置决定学生发展轨道是不是畅通。有些校长可能要说,我们学校有课程呀,只要开足开全国家课程,不是就建设好课程了吗。这句话只对了一半,因为开设好国家课程只能使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共同的基本要求。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其兴趣、爱好、特长、潜能都不一样,每个人的智力结构也不一样,学校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佳的发展,就必须以办学目标为宗旨,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基础上,立足学校实际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开发不同的课程,即校本课程。每一项课程开发建设都为学生的某一项素质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每一项课程建设是否完善决定学生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有无校本课程建设决定学生能不能得到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和个性发展。所以一所学校的办学目标是什么,办学质量如何,不是看它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东西,也不是只看它学科统考成绩,而是要深入研究它的课程建设。
二、校本课程的主要功能都有哪些
1.校本课程是国家、地方课程的补充和延伸
校本课程是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一部分。校本课程主要分为两类,其中一类是为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校和学生的需要。比如学校为了小升初衔接针对学科难点开设的各学科引桥课程;为了扩大学生阅读量,加强学生阅读积累开设的《古詩文诵读一百篇》、《美文背诵400篇》;配合课文的主题阅读系列教材;为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而开发的演讲与口才课程;当地人文历史文化课程等。再如很多学校都在搞的有效课堂模式、以及地方化的综合实践活动都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这样的实施更加贴近本地本校实际,使课程发挥更大效益。
2.校本课程可以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
校本课程的另一类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比如学校开发的民乐、素描、国画、航模、陶艺、足球、摄影、围棋等活动类课程就具有这种功能。
3.校本课程是学校办学目标、校园文化精神的具体体现
如北京樱花园实验学校将“英华教育”作为办学追求,倡导“智美生命、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全力开发不同群体学生不同类型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让学生在活泼充实的学习体验中体验成长的快乐,成为“丰悦于心、慧通于世”的现代人。所有课程开发都将此育人目标作为课程的起点和终点。
4.校本课程能全方位、多环节、持续地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促进学生成长
党的十八大强调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而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必须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必须要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国家课程在这里不再罗列。校本课程中的人校课程、离校课程、班会课程、弟子规、国旗下演讲课程、主题教育课程、好习惯培养课程等都能作为不同的教育载体,在不同的阶段发挥教育作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好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正因为这些课程具有这样强大的功能,所以非常有助于消除应试教育给学生带来的的消极影响。
5.校本课程可以促进教育教学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
系统化的课程可以使教育更加深入和完善,使学校的管理更加精细化、科学化。比如每所学校新生入学时可能都要举办开学典礼,这样的大会只是学生入学教育的的一部分,很不完善。只能称其为学生的一次入学教育而不能称其为入校课程。以一所中学为例。只入校课程就占用了一周的时间,课程结构为:走进学校——认知自我——规划未来。目标是让学生在对学校了解的基础上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通过客观认知自己而正确评价、规范与提升自己,同时让学生规划自身发展目标,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顺利步人初中。走进学校主要有两项活动:一是在班级进行小组建设,选出班、组长,在这过程中认识自己,也认识同学,产生亲近感、归属感,增强爱班级、爱同学的意识;二是认识学校。通过召开全体学生大会,介绍学校的历史和今天,介绍其中的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等,增强学生的爱校意识,树立“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的信念。认知自我环节有三项活动:一是军训;二是通过互动报告让学生明白从小学到初中,在课程设置、学习方法、学习要求、身体状况上都会发生的变化。使学生认清这些变化、适应这种变化、从容面对变化;三是班规我来定活动。各班开展班规我来定活动,使学生在自己制定班规的过程中认识规则的重要性,学会管理自己。规划未来环节包括四个活动:一是心怀感恩活动,形式是互动报告,内容是使学生学会感恩父母、老师、身边每一个人;二是做一个有文明素养的人,活动形式就是互动报告;三是做一个有精神追求的人,形式也是互动报告;四是青春因我而精彩。汇报入校的教育成果,展示班级风采和个人风采,增强班级凝聚力。像这样的课程,内容既丰富又全面,通过课程建设将入校教育应该有的内容全部涵盖进去,有步骤、有目标、内容具体、非常便于操作、实施、评价和管理,突出了教育的实效性。endprint
6.校本课程可以打造学校办学特色
一所学校如果将某一项校本课程做得非常细致、完备、运行优良,并且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那么自然就会形成一种与其他学校不同的特色,这就是办学特色。
7.校本课程与培养本地建设人才,与地方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
劳动者的素质,是实现本地科学发展、跨越赶超的关键因素,目前在校读书的学生,将来有很大一部分会留在本地参加经济建设,他们是本地未来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地未来发展的水平和速度。所以开发建设与本地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相关的校本课程对地方的发展十分重要。比如学校开发的介绍本地地理、动植物、地质、矿产等乡土教材对培养地方建设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三、构成课程的要素
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必须遵循六要素: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每一项课程的开发都要首先设立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依附于学校办学目标,而办学目标又依附于我国的教育目的。有了课程目标才能编制课程内容。每种课程都应当有结构,这样的结构一般按年级和学段划分。每个年级的课程内容也应当有一定的结构,这些内容有的可以按类别分,有的可以按作用分,有的可以按难易分,有的可以按季节分,有的可以按时空分,有的兼而有之。这样就组成了课程的结构。课程设置好之后,必须要加强课程的管理。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发展需要规定课时、配备老师,为便于老师教学应当编制教学(活动)说明和教学(活动)建议。同时要明确教导处对课程的检查内容、标准、程序、评价、奖励办法。这就是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前面提到的入校课程就是比较规范的校本课程,包含校本课程的全部要素。
四、校长要大力加强课程建设
1.校长对学校的课程建设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校长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决策者、组织者、领导者。校长要有责任意识,为学生搭建起科学的课程框架,为学生提供课程自助餐、课程超市,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生命的喂养”(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吴跬所言)。校长对课程建设应该有一个整体的规划,有课程建设的整体目标、思路和办法。否则,学校的课程建设无法实施。
2.要倡导和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
在日常教学中,要引领教师搜集整合各种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不会自动进入教学领域,需要教师能动地寻找、选择,比如音乐老师、美术老师可以利用自己的特长向学校申请竖笛、素描、书法、舞蹈、民乐这些课程。比如引领学科教师建设学科引桥课程,开发语文主题阅读系列课程、地方人文历史文化课程等。引领学校各职能处室开发班队课程、社团活动课程、节日课程等。学校应当建立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奖励制度,同时应建立校本课程审核制度、管理制度,以此保证校本课程建设的健康、科学、有序发展。
[责任编辑 韩四清]endprint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17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