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文
摘要:美术欣赏课是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而开展的一项课程,其作用在于使学生通过鉴赏优秀美术作品,了解美术创作的过程和意义,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发展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高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学习美术欣赏不仅可以丰富他们的生活,还能起到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的作用,是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此,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分析了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希望能够为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美术欣赏课;审美能力;教学方法
G633.955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高中美术欣赏课成为了学生进行美术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受传统升学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和家长并不重视美术欣赏课,甚至将私自占用该课程,导致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果不佳。另外,美术欣赏课属于一种全新的课程,很多教师依然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很难真正投入到教学过程中[1],这是造成美术欣赏课无法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此,应该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探讨,以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美术欣赏课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意义
高中生正处于情感变化的重要时期,他们已经初步形成了内在的审美观,开展美术欣赏课可以规范学生的审美形成过程,使其在优秀作品的品读过程中,感受美、发现美,提高美术知识,陶冶情操,进而发展审美能力。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美术课程作为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在学生智力开发和人格塑造过程中有着关键的作用,能够促进学生良好人格的养成,使其感受到美术中蕴含的文化价值。其次,高中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可以开阔视野,学习更为先进的美术表达方法,感受作品传达的精神,从而提高自身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这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有着积极地作用和意义。
二、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
1.贴近生活实际,激发欣赏兴趣
首先,在进行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将美学感受传达给学生,使其主动地挖掘作品中蕴含的美学性质,激发欣赏兴趣。其次,教师应该提高教学内容的丰富程度,将所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美术作品。教师应该将重点放到感情理解上,不能以“画的像”为鉴赏作品的唯一指标[2],应激励学生从思想和感情层面,去了解作品的创作意义和价值。例如,在学习《中国民间美术》这一课时,教师应该在讲解优秀美术作品的同时,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民间美术作品,鼓励他们去了解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用教师教授的方法去鉴赏作品的美学价值。例如比较常见的民间风筝、剪纸、窗花等,这些作品虽然比较常见,但都蕴含着较深的民族美术特征,学生通过主动地调查,感知生活中的美术,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改变其对生活的认识。
2.創新欣赏形式,培养审美能力
不同的人,受自身经历和思想的影响,对作品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师不能再按照传统的美术欣赏方法进行教学,而是应该创新教学方法,以多样化的欣赏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在精神放松的基础上[3],增加对课程的认同感,发挥想象力和鉴赏能力。美术课程和其他课程的区别在于,其评价学生的方法并不是唯一性的,因此教师应当注重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生进行及时而有效地交流,了解他们对作品的理解,从而进行适当的引导。例如,在学习《建筑之美》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相关的音乐、视频等带入课堂,创建出一个图文并茂的良好教学环境。建筑物细节知识比较多,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将比较出彩的细节放大欣赏,全方位的展示建筑作品,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建筑的美学价值。教师还可以利用模型等,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和触摸建筑,方便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
3.善于提问,以学生为主体
提问是一门艺术,它能够起到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知识总结等效果,是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理解的关键途径。教师应该从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入手,在课堂中穿插一些问题,帮助学生进行更加深层次的思考,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人物画》中的《踏歌行》这一作品时,教师应当先引导学生想象老少乡农过桥时的情景,提问学生“这些乡农为什么踏歌?”根据他们的回答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拓宽他们的想象空间,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增加对作品内涵的理解。鉴赏完成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作品的不解之处,及时解答。学习古代人物画时,教师可以重点强调人物的姿态、服装等,通过细节的讲解,让学生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
4.注重反馈,收集有用信息
美术欣赏课无法像其他课程一样,通过考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就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来收集信息,掌握学生在课堂中的反馈,从而了解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水平。上海师范大学的王大根教授提出了主体评价、质性评价、表现性评价、苏格拉底研讨式评价等多种反馈方式[4],这值得我们学习和尝试。例如,在学习《服装艺术欣赏搭配》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我国不同时期人物画中的服装搭配展示给学生,并注意强调配饰和一些细节性的内容。学生鉴赏服饰艺术并不是一个“看热闹”的过程,他们应该能够从这些服饰风格的变化中了解我国历史的变迁和社会风气的改变。教师应鼓励学生联系作品创作的背景,方便他们深层次的理解作品,并在欣赏过程中发展自己的审美能力,为现实生活提供指导。
三、结束语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教师应该通过创新教学方法、革新教学理念以及综合性的评价学生等内容,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和审美能力,实现美术欣赏课的基础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峥如.美术欣赏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途径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6,02(07):153-155.
[2]耿艳娜.试分析高中美术欣赏课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现代装饰(理论),2016,02(26):273-274.
[3]平毓芳.试论如何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美术教育研究,2013,09(11):143-144.
[4]施淑贞.在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感悟[J].科技视界,2014,18(31):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