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显明
摘要:培智学校教育改革就变得越来越重要。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而且必须成功。本文对国内有关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和改进,选取了一个切入点进行分析,希望对培智学校语文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智障儿童;语文教学;研究
G764
智障儿童由于身心方面的缺陷,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往往比普通孩子要多。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习惯将智障儿童学习成绩差、学习兴趣不浓,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缺乏自觉性等情况归结为不可逆转的智商问题或意志缺陷。其实,通过对意志特征、规律及意志行动心理过程的分析和研究发现,智障儿童的意志缺陷是可以通过教育取得很好的矫正效果,而且良好的意志品质对其智力发展也有一定促进作用。
一、模拟真实生活场景,激发智障儿童学习兴趣
同普通儿童相比,智障儿童受到大脑发育不健全的制约,多数只能依赖直观的感知来判断事物,对于陌生的事物现象和抽象的概念,本能地会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一旦抵触心理产生,他们很难再次打开心扉。教师在日常教学当中,考虑引进智障儿童熟悉的事物,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接触新鲜的事物。比如在认识水果时,可以使用日常学生吃的水果,比香蕉,它的颜色是黄色的,那么可以向学生介绍菠萝,颜色也是黄色的,从熟悉的向新鲜的延伸过来,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安全感,更好的去接受新鲜的事物,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智障儿童一般很难集中注意力、对事情缺乏兴趣,且兴趣持续时间短促,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程度调动他们的兴趣,做游戏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做游戏,在一种相对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可最大程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真实的生活情境融入游戏当中,通过模拟真实的生活场景,增加游戏的实用性。当智障儿童面临现实生活,可以很快融入生活和社会。否则,面临难题时,他们很可能会表现出举手无措,当受到来自社会排斥和歧视,智障儿童对于生活中恶意感觉很敏感,很容易产生沮丧、失落感。
二、注重课堂练习设计的趣味性
我曾经在去年《如何培养智障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文中看到:智障学生的认识活动会受到兴趣和需求的直接影响,对于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他们会以极大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去做。例如:有的智障学生在完成了课堂任务以后,让他们做一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有的学生会以最快的速度跑到讲台上面表演自己喜欢的节目,还有的学生会做自己喜欢的游戏。而在撰写本文过程中,讲到心理学家皮亚杰的一段话: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发动了储存在学生内心的能量,使学生产生了兴趣。我感到深受启发——练习设计要具有趣味性,题目要新颖,形式活泼,能“吊起学生的胃”。智障儿童记忆常常是无意识的,以无意记忆为主,有意记忆能力弱。多数情况是目的性、计划性较差,且极易转移、分散。因此,设计趣味练习,既符合儿童喜欢生动有趣的特点,又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巩固知识。教材在编排处理上,给我们提供了创新作业训练的空间。针对教材或某篇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抓住新旧知识、学科之间的联系,设计趣味练习。例如,记忆生字时,教师可以按照词语所表示的意义创编儿歌;组织一些游戏,如“猜字谜”、“找朋友”、“开火车”、“击鼓传花”等。
三、注重朗读训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越是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智障儿童要把课文读懂是很不容易的事。他们对一个词一句话的理解都十分困难。对于智障儿童的朗读训练我是从培养朗读兴趣开始的。对他們的要求不能太高,因为他们识字很少,受地方语言影响,普通话表达机会极少,在过去的学习中读的机会不多,读不好时又被他人嘲笑。还有的孩子口吃,伴有语言障碍,读书就更困难了。久而久之,他们就完全丧失了读好书的信心,看见课文就会“头疼”,根本读不出来。我要求他们先读好一句话,反复练习,只要谁能读出声来就大加表扬,还在他读的那篇课文旁边印上一朵美丽的小红花。除此,我还多次让他们边看课件画面,边听朗读录音,体会录音中那抑扬顿挫的语气,激发他们朗读的兴趣。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哪个学生读得好,就给他录下音,然后放给全班同学听。这样对他本人是一种鼓励,也给全班同学提供好的榜样。
为了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我编排短小儿歌和绕口令训练学生朗读,当他们有了兴趣之后,就针对他们朗读中的困难分别给予帮助。比如教会他们不认识的字、练习“看”和“读”的协调、矫正口吃的毛病。再有就是培养朗读的习惯,让他们多做练习,比赛谁读得好。这样,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从而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深化智障儿童对语文知识的理解
语文学科是个涉及范围很广、信息内容丰富的学科。如何在课堂中恰当地扩大学习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环节。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使智障儿童置身于音像、语音、文字的环境中,使演示和呈现的速度加快,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效率。多媒体课件能使事物再现,形成生动、活泼、形象、易懂的教学优势,为智障儿童的语文教学提供了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如在进行《小猴子下山》课文教学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智障儿童观察小猴子是怎样“抱西瓜”、“扛玉米”、“捧桃子”的教学内容,并进行相应的动作模仿练习,加深了智障儿童对动词“抱”、“扛”、“捧”的感性认识,深化了对这些动词的准确理解,所有这些都充分表明多媒体教学为智障儿童学习语文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感性材料,深化了智障儿童对语文知识理解的功能,提高了智障儿童对语文的学习效果。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智障儿童良好的意志品质,通过老师培养和自身努力,让智障儿童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优良的意志品质,成为残而不废的人,这既是贯彻智力障障儿童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荆春玮.浅谈直观教学法在智障儿童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5 年 36 期
[2]周娟.智障儿童语文教学生活化研究[J].新校园(中旬刊),2016 年 4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