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五字教育”又称“孝宽诚责毅”教育,首提于正德职业技术学院。本文研究发现,“孝”“宽”“诚”“责”“毅”在人的内在中具有统一性,对大学生群体具有特殊功能。文章进一步提出,通过对“孝宽诚责毅”这一传统文化内涵的拓展,借助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双抓手,可以实现对大学生学习动力的进一步释放。
关键词:大学生;五字教育;学习动力
一、拆分与整合:“五字教育”的内涵解讀
“五字教育”(又称“孝宽诚责毅”教育)首提于正德职业技术学院,指的是以提高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孝、宽、诚、责、毅”意识为切入点的德育模式,目的在于培养拥有职业道德素养,适应国家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需要强调:“孝宽诚责毅”和“孝、宽、诚、责、毅”是有区别的。前者是一种教育模式,后者是一种教育实践主题。模糊了这两个概念,在实践上就会导致教育主题针对性不明的风险(例如:照顾病床上的父母,这到底该定义为“孝”还是“责”抑或是两者兼而有之。如果这个材料定义为“责任教育”,那么就不应该过多去强调“孝”,因为过多强调会弱化另一面)。因此,笔者此处采取“孝、宽、诚、责、毅”的表达方式。
“孝宽诚责毅”在观念上被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被考量与反思;在实践上,它被拆分为孝的教育、宽的教育、诚的教育、责的教育以及毅的教育五个方面。“孝”即孝心;“宽”即宽容;“责”即责任;“诚”即诚信;“毅”即毅力。基于这种理解,笔者发现这五个字包含了一个人对他人、对事情(物)、对自己应持有或必须持有的“一种的”或者“混合的”态度,几乎牵涉到了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见下表:
一个人的生活无外乎就是面对他人、面对事情(物)以及面对自己做出符合自己价值观的判断和反应。所以,一个人是否拥有孝心、宽容、诚信、责任、毅力也是评价一个人的标准。因此,“孝”“宽”“诚”“责”“毅”是统一于一个人的内在的。并且,通过“人”这一主体实现了五个孤立个体的相互交融与影响。至此,孤立的“孝”“宽”“诚”“责”“毅”便获得了整体性,并统一于“孝宽诚责毅”的整体概念之中。
“五字教育”就是根据这五个字采取多维度的、多层次的教育方法来促进人精神境界的整体提高。“五字教育”在高校中的实践,就是通过对大学生“孝、宽、诚、责、毅”的教育来影响他们的内在,促进他们的成长。
二、释放的前提: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新解
在传统意义上,研究者认为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大致可分为主客观两个方面。
主观方面表现为:应试教育导致学生缺乏有效的人生目标;学习态度不能得到端正;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等。
客观方面表现为:就业难使大学生认为学无所用;大学的自由环境易产生懈怠心理;课堂环境与质量的好坏等因素。
可见,前人的分析仍停留在表层原因。因此,笔者尝试从“孝宽诚责毅”入手,来考量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内在原因以获得一个关于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系统说明,即把具有人内在统一性的“孝宽诚责毅”通过分析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这一手段给外化出来,以求得外在的系统性。
对“孝”理解的不全面,使得“孝”这原本应为大学生学习动力源的道德因素没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据观察,大学生的孝多表现为“给家里打电话”“给父母买点礼品”等。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国《民法通则》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而超出18岁,父母就没有法定抚养义务。当父母没有抚养义务却还在为大学生本人支付高昂的教育费用时,大学生的“孝”,其实应该着力体现在努力学习上才对。而这一点,在多数大学生的意识中好像被忽略了。因此,对“孝”理解的不全面,是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一个原因。
“宽”应是同学和谐相处的基础。古人亦有云:“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古人把“学”和“宽”放在一起说明,“宽”的道德素养和学习之间会产生一种精神追求上的相互促进:一,以“学以聚之”提高素养,才能“宽以居之”;二,以“宽以居之”获得“往来无白丁”的境况。因此,“宽”应该主要通过“从容以和”来获得一个“学以聚之”的条件。当代大学生的“宽容”更应在共同学习中去寻得一个基础。“宽”也由此获得促进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功能。
“诚”缺失的主要原因是侥幸心理的存在。当这种侥幸心理与学习相结合的时候,就会弱化了大学生的学习动力。考试作弊,是当代大学生最容易出现的诚信问题。更有甚者,考试作弊成了一种寻找刺激的尝试和体验。
另外,还存在着抄袭作业的现象。抄袭作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大学生失去学习动力,不主动思考问题;其二,不重视某些科目,只是为了应付老师;其三,忙于玩乐等。显然,抄袭作业也是缺乏学习动力的表现。因此,“诚”的教育也具有刺激大学生学习动力的作用。
对于大学生来说,“责”主要有两个含义:一个人要对自己负责而且要有回报社会、回报家庭的愿望。对于前者如果一个人都不能对自己负责,那么更不要提对社会和家庭负责了。而实际上,“对自己负责”是很多大学生没有意识到的问题。而作为学生,最大的责任就是搞好自己的学习。因此,对“责”理解的不全面是当代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又一个因素。
“毅”是大学生坚持学习,努力学习的根本保障。“毅”的缺乏会导致学习上的半途而废。伤仲永的故事就从反面说明没有毅力是不可行的。所以“毅”对于渴望成才的当代大学生来说具有持久的影响。即使我们有了上述意义上的“孝”“宽”“诚”“责”,但如果没有“毅”的支撑,也终将归于失败。因此,“毅”是作为大学生学习动力的根本保障而存在的。
至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孝”和“责”分别是促进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外因和内因;“诚”倡导一种学习的态度;“宽”构建的是知识追求过程中人与人相处的心态;“毅”则是对知识追求的最后保障。这样,“孝宽诚责毅”在人内在的统一性就通过“分析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这一手段给外化了出来,获得了外在的系统性。一种拓展与丰富传统文化内涵的德育尝试也由此展开。
三、释放的途径:“五字教育”中的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双抓手
通过前文的一系列论证可知:“五字教育”的作用对象是人内在的“孝”“宽”“诚”“责”“毅”。通过对这五个方面的教育,促使大学生对这五个字加强理解,进而影响到他们内在对“孝宽诚责毅”的把握,然后通过实践把内在的“孝宽诚责毅”外化出来。因此,通过“五字教育”释放大学生学习动力必须要以此为落脚点,从理论教育和活动教育两个维度着手。
1.拓展“孝宽诚责毅”的内涵,以此为基点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教育。本研究中,“五字教育”的目的是实现对大学生学习动力的释放。那么在规制“五字教育”的内容时,就应该按照上一节中对“孝”“宽”“诚”“责”“毅”的理解,构建一个相应的以释放大学生学习动力为目的的知识体系。而后在辅导员范围内进行培训,使得辅导员对这个知识体系的目的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这一工作会为以后辅导员的学生工作带来教育方法的创新,还能促进班级学风,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选取实践较好的辅导员或对此体系理解深刻的班委通过主题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把这种观念宣传并传递到学生中去,使学生重新认识并接受这五个字,以对学生心灵产生冲击,起到释放学生学习动力的作用。
2.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能促进学生学习动力的“孝”“宽”“诚”“责”“毅”活动,在实践上巩固理论宣传与思想教育成果。例如:对于旷课现象,可以督促学生自己给父母打电话,以主动承认自己没好好学习的方式,来让学生感受到“孝”和“诚”的含义;也可以开展“写学期小结见家长”的活动,让学生进行学期小结,然后寄给父母,不仅可以让学生反思自己一个学期的收获,还能让父母感受到孩子在大学期间的变化;对于喜欢抄作业的学生,可以让他自己在作业上标明“自己是抄的”这种类似的记号,然后隔一段时间把他的所有抄的作业给他看,相信学生在内心深处还是会有所触动的,这不仅培养了“诚”还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动力;通过职业规划大赛,引导学生对未来的向往,从而使他们对自己现在负“责”,强调当下学习的重要性,并且强调一种充满“毅”的坚持,不断对他们给予鼓励;在学生之间产生矛盾的时候,鼓励他们一起朝着自己的目标奋进,互相帮助实现“宽”容等。综上所述,“孝宽诚责毅”的五个方面中的每一个方面都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基金项目:本文系正德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孝宽诚责毅教育对大学生行为伦理裂痕的修復研究”(项目编号:201317)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姚传健(1987— ),安徽寿县人,研究生,正德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大学文化、政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