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爱勤
摘要:本文阐述了人事档案的含义,介绍了人事档案的发展,以及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指出了当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就如何加强人事档案管理,有针对性的给出了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建议对策
一、人事档案的含义及发展
(一)人事档案的含义
人事档案属于人事管理活动的范畴,存在于国家机构与社会组织之中,用于记述和反映个人的综合情况,包括人员的经历、工作表现、以及德才能绩等。人事档案作为一种历史记录,有着真实性、专门性、动态性、机密性、权威性等特征。以个人为单位,通常由单位集中保存,采用文字、表格等形式,以备查询使用的文件材料。
(二)人事档案的发展
我国的人事档案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为了更好的适应选官制度的发展,满足用人的需要,逐步增加了人事档案的数量和种类。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人事档案制度也逐渐趋于完善。新中国成立后,人事档案工作进一步正规化。随着人事制度的发展变化,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容与模式也在不断的改革与完善。
二、人事档案管理现状
长年以来,国家对于人事档案工作高度重视,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人事档案管理体系。随着《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评标准》等制度出台,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也逐步得到了完善。同时,加强了人员队伍的建设,从业人员的数量、素质与业务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先进手段被应用到档案管理工作之中,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现代化之路。人事档案的利用范围得到了拓展,服务的水平也大大提高了。不仅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更延长了人事档案的寿命。
三、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缺乏实用性
在一些基层单位,由于档案意识较为薄弱,导致档案材料的收集往往不够完整。所收集的内容大都实用性不强,且存在着内容失真的现象,鉴定工作形同虚设,甚至假档案泛滥成灾。源自于计划经济体制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存在着分散多头的管理现象,档案保管分散,職能权限隶属混乱。容易在不同部门之间,出现权责不明、相互推诱的情况。
(二)人事档案管理投入低
档案管理工作往往投入周期长,产生的效益慢且不明显。因此,对于人事档案管理的投入,大都相对不足,导致了硬件设施跟不上。尽管一些单位陆续实现了计算机网络化的档案管理,但就全国范围而言,信息化水平依然处于偏低的水平。
(三)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足
人事档案工作有着很强的保密性,使其披上了神秘的面纱。就当前的管理模式而言,往往处于被动服务的地位,在完成查阅工作之余,工作缺乏积极主动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与深度,都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导致人事档案工作难以真正发挥作用。
(四)主观认识存在偏差
对于人事档案管理的认识,还存在着主观上的偏差。一些单位的领导,将大部分精力放到经济效益的创造上,而忽略了人事档案工作。而档案管理人员也习惯了被动式的服务,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就是看堆守摊。人们的档案意识不增反减,甚至认为档案可有可无。不仅不利于人事档案工作的发展,更与社会的现实需求显得格格不入。
四、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对策
(一)统一管理,精简内容
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对个人的档案材料实行集中统一管理,避免出现权责不清、相互推诿的现象。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人档分离式管理模式,既方便了使用,又降低了用人单位的成本。同时,对档案的内容认真甄别,及时处理无效的信息,对个人信息进行动态追踪管理。档案材料应当做到既少又精,以确保内容的精炼高效。
(二)提高硬件条件,加强信息资源开发
进一步加大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努力改善硬件设施水平,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水平,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采用先进的缩微技术、激光技术来存储档案。加强对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便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以实现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合理配置,从而发挥出人事档案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三)转变意识,推进标准化与法制化建设
进一步加大宣传和教育的力度,使人们充分意识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主观认识上产生彻底的转变。推进人事档案信息标准化建设,采用先进的系统软件,实现统计、查询、利用等功能的在线操作,从而达到对人才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按照规章制度的要求办事,对于人事档案事务要做到依法处理,不断推进法制化建设的进程。主管部门要对业务管理单位进行定期审核,建立中介机构测评制度。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立法与执法,对人事档案管理的细节予以规范,逐步建立健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法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