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手足口病治愈后甲脱落可能的诱发因素。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该院就诊的140例甲脱落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手足口病治愈后甲脱落可能存在的病因。 结果 ①2~3岁患者占比为53.04%,在0~4岁的患者所占比例较大为86.96%。②手足口病发病月份在秋季(7~9月)的发病率较高为60.87%。③在手足口病预后的1~2周和2~4周出现脱甲率最高,占比分别为51.30%和30.43%。④有51例(44.35%)检测出EV 71,有13例(11.3%)检测出CA 16, 有10例(8.69%)检测出其他肠道病毒。结论 0~4岁的手足口病患儿、秋季手足口病疾病、手足口病后预后1~4周、EV 71、CA 16以及其他肠道病毒都是引发甲脱落的主要原因。
[關键词] 手足口病;甲脱落;肠病毒71;发病季节
[中图分类号] R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2(a)-004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otential induction factors of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after cure.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4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onychoptosi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5 to March 2016 were convenient selection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the potential causes of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after cure were analyzed. Results ①The ratio of patients aged from 2 to 3 accounted for 53.04%, and the ratio of patients aged from 0 to 4 was the highest, reaching 86.96%. ②The morbidity rate of the hand-foot-mouth disease in autumn (July to September) was higher, reaching 60.87%. ③The lapsus unguium rato at 1~2 week and 2~4 week after prognosis was the highest, respectively accounting for 51.30% and 30.43%. ④EV 71 was in 51 cases, accounting for 44.35%, CA 16 was in 13 cases, accounting for 11.3% and other enterovirus was in 10 cases, accounting for 8.69%. Conclusion The patients with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aged from 0 to 4,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in autumn, prognosis 1~4 week after the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EV 71, CA 16 and other enterovirus are the main causes of onychoptosis.
[Key words]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Onychoptosis; Enterovirus 71;Onset season
甲脱落是对甲母质造成一种无痛性非炎症性相关疾病,甲母质损伤可导致脱甲病,或因为甲床损伤而导致全甲完全分离[1-3]。近年来,该院儿童保健科接诊了很多甲脱落的患者,且患者年龄为5岁以下的儿童,询问病史时发现,很多患者在过去2个月内曾患有手足口病。该文对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该院就诊的140例甲脱落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究甲脱落与手足口病之间的关系,从而分析出引发甲脱落病因,从而为手足口病治引发的甲脱落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建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在该院就诊的140例甲脱落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出现部分趾甲、指甲从根部断裂和分离症状,且患者无红肿疼痛症状。140例患者均无基础疾病,患者营养状况良好;其中81例男性患者,59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范围在2.5个月~2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4±1.46)岁;患病周期在1~9周,75例病程在1~2周,59例病程在2~4周,6例病程在4周以上。排除标准:存在贫血、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等导致的甲病;由真菌性感染引发的甲损伤;扁平苔鲜、银屑病等引发的甲病。
1.2 一般方法
回顾分析140例甲脱落病患者的基本信息,主要回顾以下信息内容:①患者2个月内的疾病史和临床治疗史,患者发病日期、是否出现发热、住院治疗以及治疗药物等既往史;②回顾统计分析患者的营养状况、家庭条件和饮食习惯;③患者受累趾、指甲的数量,发病日期以及外伤史等。
2 结果分析
2.1 既往史分析
所有的患者家庭经济条件均良好,140例患者家庭均居住在楼房、市区,家庭的生活状况较好,没有出现潮湿等恶劣生活环境;患儿的饮食均较为正常和规律。
140例甲脱落病患者中,有115例(82.14%)患者在2月内曾患有手足口病;有11例(7.86%)患有病毒疹;4例(2.86%)患有疤疹性咽峡炎;3例(2.14%)患有上呼吸道感染;4例(2.86%)患有水痘;其余3例否认患病史。140例患者中,有99例患者具有一过性发热症状,但未进行过住院治疗;19例患者由于反复高烧、12例因血常规检测心肌酶谱较高进行住院治疗;其余10例患者因无症状和皮疹散而未接受任何治疗。接受治疗的130例患者,曾口服头抱类抗生素、头抱类、利巴韦林抗生素等,外涂莫匹罗星软膏、阿昔洛韦软膏等。
2.2 手足口病与年龄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析,2~3岁患者占比为53.04%,在0~4岁的患者所占比例较大为86.96%,这表明0~4岁的手足口病患儿治愈后甲脱落发病率较高,见表1。
2.3 手足口病与发病月份之间的关系
手足口病发病月份在春季、夏季和冬季发病率在这3个季节的发病率较为接近;而在秋季(7~9月)的发病率较高为60.87%;这可能是由于秋季的手足口病疾病更容易引发甲脱落病症,见表2。
2.4 手足口病后不同时间脱甲状况分析
在手足口病预后的1~2周和2~4周出现脱甲率最高,占比分别为51.30%和30.43%;0~1周和4周以上的发病率最低,占比为2.61%和15.65%;因此,手足口病后预后1~4周是脱甲症状发病的高峰时间,见表3。
2.5 手足口病患者病原学检查
对115例患者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核酸扩增检测分析,有51例(44.35%)患者检测出肠病毒71(EV 71),有13例(11.3%)患者检测出柯萨奇A16(CA 16), 有10例(8.69%)患者检测出其他肠道病毒。
2.6 临床治疗
有91例患者经检查后口服多维元素片治疗,剩余24例患者在分析病因后未采用药物治疗;在1个月后,有107例(93.04%)脱落甲患儿从甲根部有新甲长出。
3 讨论
3.1 手足口病患儿年龄对甲脱落影响
手足口病为一种儿童传染性疾病,近年来的发病率在逐渐的上升[4-5],在不同的年龄段均有所发生;学者肖新才等[6]发现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高达85%~95%之间。学者李俊兰等[7]对27例手足口病治愈后甲脱落的发病年龄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主要的发病年龄在0~4岁,该年龄段手足口病患儿的发病率为58.5%。而该文的统计表明,患儿年龄在1~2岁患者占比为19.13%;2~3岁患者占比为53.04%;0~3岁的患者所占比例较大为77.39%。因此,0~3岁手足口病患儿更容易出现甲脱落现象。
3.2 手足口病发病月份对甲脱落影响
不同季节的手足口病所引发的甲脱落发病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学者李清[8]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在一年四季均有发生风险,夏季和秋季是该病爆发的主要季节,一般在3、4月会逐渐的增多,在6、7月会达到发病高峰,随后发病率会逐渐的下降。
学者曹柱华等[9]对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08—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研究发现,每年的4~9月份为疾病高发期。而该文的研究发现而在秋季(7~9月)为手足口病所引发的甲脱落疾病的高发期,发病率较高为60.87%。总之, 6~9月为手足口病导致甲脱落疾病主要季节。
3.3 手足口病后不同时间甲脱落状况对比分析
患者指甲脱落一般发生在手足口病后2周内,一般集中于手足口病后的10~15 d内。学者金红星[1]对21例手足口病后甲脱落研究发现,有18例(85.71%)患者甲脱落发生在手足口病后的1~2周内。而该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手足口病预后的1~2周和2~4周出現脱甲率最高,占比分别为51.30%和30.43%;这与学者金红星[1]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因此,在手足口病后的1~2周内为甲脱落发病的高峰期。
3.4 手足口病后甲脱落病原学影响分析
手足口病为发病率较高的儿童传染性疾病,在夏秋季的发病率较高,主要的诱发病毒为柯萨奇病毒(CV)、埃可病毒以及肠道病毒71(EV71)等引发的肠道感染。学者胡忠腾等[10]对14例催患脱甲症的患儿进行HFMD病原诊断发现,有12例(85.71%)患儿为其他肠道病毒感染,1例(7.14%)患者为EV71感染,1例(7.14%)为CO×A16感染。
学者李清等[8]对80例患者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病原学检查,有28例(35.0%)患者为肠病毒71(EV71),有7例(8.75%)患者为柯萨奇病毒A16(CA16),有5例(6.25%)患者为其他肠病毒。而该文的研究表明,有51例(44.35%)患者检测出肠病毒71(EV 71),有13例(11.3%)患者检测出柯萨奇A16(CA 16), 有10例(8.69%)患者检测出其他肠道病毒。该研究结果与李清等学者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
综上所述,0~4岁周龄的手足口病患儿,夏季、秋季手足口病疾病患儿,手足口病后预后1~4周,肠病毒71(EV 71)、柯萨奇A16(CA 16)以及其他肠道病毒等都是引发甲脱落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 金红星.手足口病后甲脱落21例[J]. 皮肤病诊疗学杂志,2013(20):337-338.
[2] 尹瑞瑞,土秀荣,宋贤响. 儿章非真菌性甲营养不良170例临床分析[J]. 临床皮肤利杂志,2012, 41(12):721-722.
[3] 吴依阳.小儿手足口病36例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22):175-176
[4] 汪丽俐.成人手足口病1例[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3, 11(21):167-169.
[5] 曹湘蓉.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43例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26):111-112.
[6] 肖新才,陈纯,丁鹏,等 手足口病导致脱甲症的回顾性调查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21(2):201-204.
[7] 李俊兰,张东兴. 154例甲脱落与手足日病的相关性分析[J].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6, 23(3): 178-181.
[8] 李清,陆原,翁诩,等.手足口病相关性Beau线/甲脱落[J].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4,7(5): 324-326.
[9] 曹柱华,林琳,刘渠,等.2008—2011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疾病检测,2012,27(11):864-867.
[10] 胡忠腾,朱虹,兰三英,等.手足口病后甲脱落286例原因探析[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12(9):131-132.
(收稿日期:2016-11-06)
[作者简介] 倪征(1973.4-),女,山东德州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儿童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