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志荣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在控制手足口传染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余新社区的300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150人)与对照组(150人),其中对照组根据常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社区干预,采用定期随访的方式,给予干预指导,比较两组儿童的手足口病发生率与家庭干预状况。结果:①观察组的手足口病患病率为1.33%,对照组为8.00%,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的饮食干预、皮肤干预、口腔干预、体温监测干预评分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干预的实施有利于降低手足口传染病的发生率,增强儿童及其家属的预防意识,是一种理想的干预方式。
【关键词】社区干预;控制;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在儿童中的患病率非常高,该疾病具有传染性,患儿的症状主要为口部、手部、足部等出现疱疹,少部分患儿甚至会出现并发症,例如在无菌性脑膜炎、心肌炎等,极度威胁着患儿的身体健康,在疾病症状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患儿死亡。通过采取有效的社区干预措施,向社区儿童及其家属讲述与手足口病相关的知识,有利于控制该疾病的发生率。本文主要分析社区干预在控制手足口传染病中的应用价值,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余新社区的300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将儿童分为两组,每组各有150人。对照组根据常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男92人,女58人,年龄在2至12岁问,平均(5.43±2.43)岁。观察组给予社区干预,男90人,女60人,年龄在2至13岁间,平均(5.74±2.12)岁。两组儿童在一般资料上无差异(P>0.05)。
1.2干预方法
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对社区儿童及其家属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方式主要为定期讲座、发放健康教育资料等。
观察组:给予社区干预。①社区医生上门随访。通过上门随访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并定期了解儿童家庭健康教育情况,向儿童与家长讲述手足口病的发病机制、症状表现、预防方法,使儿童及其家长意识到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性。②儿童与家长入院咨询。鼓励儿童与家长入院咨询与手足口病相关的问题,针对家长提出的问题,社区医生要耐心给予解答,并明确儿童及其家长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③建立反馈机制。社区疾病防控中心要建立反馈机制,了解社区居民的反馈信息,并根据居民的建议,对社区干预方案做出适度的调整。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儿童的手足口病发生率与家庭干预状况。家庭干预状况评估:评估内容包括饮食、皮肤、口腔、体温监测等方面的干预,每项分值在0至100分间,分值越高,表明家庭干预状况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5.0统计数据资料,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给予t检验与X2检验,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社区儿童手足口病的发生情况分析
观察组的手足口病患病率为1.33%,对照组的手足口病患病率为8.0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儿童家庭干预实施情况分析
观察组的饮食干预、皮肤干预、口腔干预、体温监测干预评分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3讨论
手足口病在儿童群体中的患病率非常高,该疾病具有传染性,传播速度快,一旦感染上该疾病,患儿的口部、足部、手部等部位便会有疱疹产生,且疱疹液内包含病毒,当疱疹破溃之后,便会导致病毒与皮肤接触,为疾病的传播提供了条件。除此之外,手足口病病毒还可经患儿的粪便、唾液、衣物等传播,为了控制该疾病的传播率,社区必须采取有效的控制干预措施。
以往的常规健康教育已经不能够满足疾病控制需求,部分儿童的家庭干预状况仍然较差。为此,疾病防控中心要变更健康教育模式,采用社区强化干预的方式,对儿童与家长进行健康教育。首先,社区医生要定期上门随访,向儿童与家长讲述与手足口病相关的知识,增强他们的预防意识;其次,儿童及其家长可定期到防控中心进行咨询,提出心中的疑问,由社区医生解答;最后,疾病防控中心要构建反馈机制,虚心接受广大群众的意见,调整干预方案。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实施社区干预后,儿童的手足口病患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家庭干预状况良好,效果优于对照组。这表明社区干预在控制手足口病传播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可达到预期的控制效果。综上所述,社区干预能够降低手足口病的传播率,干预效果显著、确切,是一种理想的干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