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中医学校,山西 太原 030012)
生物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在医学教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其概念抽象,内容枯燥,代谢途径复杂,很多同学感到难于理解。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缺乏联系,使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学习缺乏兴趣,缺乏主动性。生物化学教学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一直是教学的重点所在。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也步入信息化时代。以在线视频为主的在线教育形式,如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逐渐进入高校教学课堂,成为教学改革的热点[1]。文中将微课在高职院校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做一浅显分析。
微课程的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 McGrew教授提出的60秒课程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提出的1分钟演讲[2]。现在热议的微课是在2008年由美国的戴维·彭罗斯提出,认为微课是一种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基于某个简要明确的主题或关键概念为教学内容,通过声频或视频音像录制的课程[3]。他提出微课应该具备五个必须部分:简单明了的核心概念,相关背景材料,教学视频制作,课后问题思考,发布于网络平台[3]。
在我国,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率先提出了“微课”的概念。微课是把教学中某个知识点以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一个微课只讲解一个知识点,可以是某个重点,难点,一道题目或一个实验[4]。2012年12月~2013年8月,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中心举办了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比赛官方认为:“微课是以微视频为主要的载体,记录了教师围绕着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此次比赛引起了全国高等院校的高度重视,标志着我国高等院校微课建设的开始[5]。
高职学生学习情绪化较强,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而对于内容枯燥的内容学习效率较低。微课的引入可以增强教学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在微课选题上,可以侧重选择实践环节。对于高职高专学生,实践是一个重要环节,可以通过微课的特点,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微课的选题上,笔者认为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不可盲目照本宣科,不应只是课件的视频形式。内容的讲解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接受能力。
针对生物化学课程比较抽象等特点,笔者借鉴微课制作经验,将微课视频与现行课程结合,选取《生物化学》教材第三章《酶》中两个知识点分别制作微课,第一个为酶原及酶原的激活,第二个为竞争性抑制作用。时长分别为6分钟和8分钟。这两个知识点是生化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内容。
将两节微课内容应用于15级医学检验技术两个班级的教学中,通过传统教学与微课相结合的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讲授前先把微课视频发给学生,学生在课前自由安排时间观看。上课时根据微课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然后再进行知识点的分析讲解。
两次微课教学结束后,笔者向两个班共87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86份,统计结果显示,84.7%的学生对微课不是很了解,71.3%的同学被微课的视频形式、图片、音乐吸引。93.5%的同学认为微课设计有必要,其中大部分学生认为主要在预习、提高课堂趣味性等方面可以使用。同时,83.4%的同学认为老师有必要制作微课。58.9%的同学认为,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由于网络平台,需要电脑手机的使用,可能会受网络其他内容的影响,出现分心等情况,对学习造成干扰。73.5%的学生认可自定义学习时间、场所,认为与传统授课方式比较,学习效果更好。69.0%的同学认为与传统教学相比,微课视频能够更好地理解酶原激活的概念以及竞争性抑制的作用机制。综合评价,75.0%的同学认可微课教学,并且希望微课教学能够更多地应用于教学过程当中。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生物化学知识抽象不易理解,再加上高职学生学习能力比较差,经常出现讲解比较费力,教学效果一般的情况。在之前的教学中,对于酶原及酶原的激活以及竞争性抑制性的讲解,主要采用课堂讲授举例、图片以及PPT辅助教学。因知识点不易理解,往往需要多次反复讲解,耗时比较多,影响教学效率。在复习考查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对酶原激活的理解不够深入,对竞争性抑制作用的记忆仍然是死记硬背为主,并没有完全理解融会贯通。
微课教学应用于生化课程,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有以下优点:对于难于理解的内容学生可以反复学习,加深理解,也有助于课后复习,增强学习信心。本次微课制作选择了《酶》这一章节中两个比较难理解的知识点,课后学生可以多次观看微课视频,方便复习理解。而且本次研究表明,微课直接吸引高职学生的是视频形式以及丰富的图片、音乐。本次微课酶原的激活过程以及竞争性抑制的作用机制通过动画的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喜欢感兴趣的内容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可以带着疑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生化课程理论知识抽象不易理解,内容枯燥,各个代谢途径交叉反复,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热情。因此在微课制作选题过程中,选择与临床相结合的知识点,更能使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效果。
微课在我国兴起以后,微课视频数量呈现上升状态,但是更多的是流于形式,用来参与各种教学比赛后大多不再问津,而且很多微课作品质量还有待提高[6]。微课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综合应用PPT制作,摄像机拍摄,录屏软件,以及后期合成等等。整个过程中,对制作者的软件应用水平有很高的要平。同时,制作微课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更多的要求老师的教学思路,教学设计。再次,医学是不断发展的,讲课内容不仅仅是围绕教学大纲,更要紧密结合学科前沿,任课老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建立新的思路,完善教学设计。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要把微课制作成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内容精炼,重点突出,又具有前沿科技高水平的微课视频还有很大的难度。
微课作为医学教育的新模式,在我国高职院校生物化学教学中还处于一个初始阶段。微课教学是一种新型的网络学习形式,是人们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医学院校教师应该抓住契机,积极探索,既不能停滞不前,也不能盲目随从,逐步将微课应用于学科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
[1] 张 红.微课教学在转化医学中培养研究生的策略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11):33-35.
[2] McGrew.A 60-second Course in Organic Chemistry[J].J Chem Educ,1993,70:543-544.
[3] Shieh D.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 [J].Chron Higher Educ,2009(55):A1,A13.
[4] 胡铁生.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J].广东教育(综合),2014(4):34-35.
[5] 李育娴.微课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和体会[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5,35(10):1443-1446.
[6] 雷云龙.微课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3):414-41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