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淑娟
河南许昌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 许昌 461000
丁苯酞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脑血流灌注的影响
段淑娟
河南许昌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 许昌 461000
目的 分析丁苯酞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认知功能及脑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 我院2013-05-2016-10收治的7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治疗2周后统计2组总有效率,并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2组认知功能进行测评,同时对比2组脑血流灌注指标[脑血流量(CBV)、脑血流速度(CBF)]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6.84%高于对照组63.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2周后MoCA各维度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MoCA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CBV、CBF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脑血流灌注水平,疗效显著。
缺血性脑卒中;丁苯酞注射液;认知功能;脑血流灌注
脑卒中包含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相关统计资料[1]显示,缺血性脑卒中(CIS)占脑卒中总数65%~80%。而CIS是由各种原因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诱发脑组织缺血缺氧类疾病,以神经功能缺失、认知功能障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极大危害患者生命健康。常规治疗CIS包含代谢、呼吸、循环、体液量等,但临床实践发现其疗效欠佳,无法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分析丁苯酞注射液对CIS患者认知功能及脑血流灌注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3-05-2016-10收治的7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48~79(65.59±6.47)岁,合并高脂血症12例,糖尿病9例,高血压15例。对照组男17例,女21例,年龄50~80(66.03±6.52)岁,合并高脂血症14例,糖尿病6例,高血压13例。2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CIS诊断标准[2];发病24 h内入院;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在10~20分;自愿加入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影像学检查显示颅内无出血;首次发病。(2)排除标准:心、肺、肾功能伴严重异常者;近期合并出血性疾病者;伴意识障碍者;既往存在相关药物过敏史者;同时参加其他研究者。
1.3 方法 (1)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氯吡格雷口服75 mg/d,阿托伐他汀口服20 mg/d,胞二磷胆碱静滴0.5 g/d,并积极预防并发症发生,对于合并基础疾病患者,给予对应支持治疗。(2)观察组:联合丁苯酞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41)治疗,每12 h静滴100 mL,每次静滴时间控制在50 min以上。2组均治疗2周。
1.4 观察指标 (1)统计对比2组治疗2周后疗效,即总有效率。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2组疗效进行评定,分为显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显效+好转)/总例数×100%。NIHSS评分改善>70%为显效;NIHSS评分改善50%~70%为好转;与显效、好转标准不相符者为无效。(2)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分别以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2组认知功能进行测评,总分30分,包含7个维度(视空间功能、定向力、命名、选项、注意力、抽象能力、语言),分值与认知功能成正比。(3)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分别采用CT扫描仪和后处理工作站对2组脑血流灌注指标进行检测,包含CBV、CBF。CT灌注扫描序列中包含层厚5 mm CT平扫,并根据平扫结果明确动态扫描范围,经肘中静脉选取高压注射器以5 mL/s流率团注非离子型对比剂,并以同样速率注射适量生理盐水,实施动态CT横轴位扫描,获得灌注图像,同时传至后处理工作站,设定域值,为消除颅骨和脑脊液的影响,将CT值<30 HU或>120 HU排除,自动生成伪彩图,将感兴趣区(ROI)大小限制在100 mm2,各患者均取4个ROI平均值作为最终值,记录CBV、CBF值。
2.1 2组治疗2周后疗效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86.84%高于对照组63.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84,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2周后疗效对比 [n(%)]
2.2 2组认知功能对比 治疗前2组认知功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2周后MoCA各维度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MoCA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脑血流灌注指标对比 治疗前2组脑血流灌注指标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2周后CBV、CBF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提高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2组认知功能对比分)
表3 2组脑血流灌注指标对比
CIS是常见脑血管疾病,因具有较高发病率、致残率与病死率而备受临床医师和相关学者关注,目前普遍认为早期重建血运是治疗CIS关键所在。溶栓治疗可较快恢复CIS患者脑部血流,但其具有严格适应证和治疗时间窗,大多患者无法从此获益,故探寻一种可促进缺血部位血流恢复的药物成为该领域研究焦点之一。
丁苯酞注射液是由芹菜中提取,作为一种消旋-3正丁基苯酞,其可通过多靶点作用表现出良好抗缺血能力。胡杰杰等[3]研究指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可改善缺血部位血液循环,且其机制与上调血浆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水平有关。郑峥等[4]研究发现,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卒中14 d后可将患者NIHSS评分从(15.8±4.8)分降低至(12.3±5.4)分,并指出其机制与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有关。张格娟等[5]研究显示,丁苯酞注射液可通过抑制氧自由基、降低花生四烯酸含量、提高一氧化氮含量等机制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本研究将丁苯酞注射液应用于观察组,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86.84%高于对照组63.16%(P<0.05),与熊军等[6]研究结果相符,佐证了丁苯酞注射液治疗CIS疗效显著。观察组治疗2周后MoCA各维度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说明丁苯酞注射液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这与其抗氧化应激、抗细胞凋亡、改善脑微循环作用有关。
此外,既往学者[7-8]指出,CIS发生后脑部存在一定缺血半暗带,该部分脑组织细胞具有可逆性,若及时恢复脑部血流,将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有益。2组治疗2周后CBV、CBF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提高幅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而CBV与CBF可反映脑部血流变化情况,表明丁苯酞注射液能够改善CIS患者脑血流灌注,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丁苯酞注射液改善脑血流灌注机制可能为:(1)通过促进一氧化氮释放,改善血管内皮舒缩功能,从而促进侧支循环开放,增加缺血区脑血流量;(2)通过抗自由基、保护线粒体、抑制神经元凋亡、抗炎症反应延长神经元存活时间,保护缺血半暗带内缺血受损神经元,为侧支循环开放和血流恢复争取时间。
综上所述,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脑血流灌注水平,疗效显著。
[1] 曾素琴,陈静,吴承奇,等.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1):44-45,47.
[2] 张丽娜,安中平.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5,55(4):51-52.
[3] 胡杰杰,薛茜,邹玉安.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内皮祖细胞的影响[J].医药导报,2015,34(12):1 609-1 613.
[4] 郑峥,陈兴泳,程琼,等.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 19(3):322-326.
[5] 张格娟,田晔,狄政利,等.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流量的影响[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5,22(5):302-304.
[6] 熊军,胡增.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水平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6,25(10):29-31.
[7] 罗选才,戢爽.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12):1 569-1 570.
[8] 李和平,吴丽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细胞凋亡机制以及丁苯酞对其影响[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4,30(2):142-144.
(收稿2016-11-22)
R743.3
B
1673-5110(2017)06-01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