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培训的实践与思考

2017-04-04 18:26练清华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培训教师

练清华

乡村教师培训的实践与思考

练清华

(福建教育学院,福建福州,350000)

乡村教师培训是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的重要手段。现从乡村教师培训的现状入手,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实际从培训对象、培训机构、培训者和培训模式四个方面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以期对完善乡村教师培训体系、提高乡村教师培训实效性有所裨益。

乡村教师;培训;现状;对策思考

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提高乡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师培训是重中之重。2015年,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改革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将培训的重点放在农村地区,并对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进行专业化指导。福建省也于2016年启动了乡村校长助力工程和乡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力求在“十三五”期间,通过省市县三级联合培训方式,将全省8.5万名乡村教师轮训一遍。中央和地方连续出台文件加大对乡村教师培训的力度,但如何让这些文件落地生根、取得实效,特别是到了我省经济欠发达的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下简称“重点县”),“由谁去落实”、“如何去落实”,已是当前培训工作面临的迫切问题。

一、乡村教师培训现状

随着国培计划的实施和我省乡村校长助力工程以及乡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开展,乡村教师培训已经在我省各地铺开。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普遍制定培训实施方案,通过专项培训、搭车培训、校本培训等方式,为乡村教师开展实用、有效的本土化教师培训提供便利,并取得很大的成效。但是由于培训规模大、实施环节多,各地情况复杂,项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结构问题

首先是年龄结构问题。一方面,由于乡村地区经济落后,条件差、待遇低,新招聘的年轻教师很多吃不了苦,当地根本留不住,人才流失严重;另一方面,我省一些地区,特别是重点县的教师整体职数普遍超编,进人困难,老中青教师结构严重失衡,“老龄化”现象非常突出,而且上了年纪后的乡村教师因长期处于信息较为闭塞的状态,满足目前的工作现状,参训动力不足,培训热情不高。其次是学科结构问题。乡村学校各学科教师分布不均,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师相对较多,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则严重不足,学科结构的失衡,导致在培训遴选中,紧缺学科人手少工作量大,难以腾出时间精力参加培训,本来参训机会就少,为了教学要么放弃培训,要么把机会让给了别人,导致其他“培训专业户”现象屡见不鲜,培训不均衡。再次是学历结构问题。从乡村教师学历来看,真正从全日制师范院校本科毕业的教师不多,大部分是从当初中师(中专)或者高中毕业到学校任教后,通过函授、自考等形式获得的本(专)科文凭,教师职称也相对偏低,名师和学科带头人缺乏,培训的必要性和艰巨性不言而喻。

(二)培训机制问题

一是分配机制问题。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在培训资源的分配上差距明显,城区学校在物力、财力、人力的分配中占尽优势,城区教师的授课环境、生活条件、专业发展等各个方面资源丰富,而乡村教师则捉襟见肘,举步维艰,虽然近些年国家花大力气改善这种状况,但一时间分配上的差距还是无法扭转,乡村教师的培训无论是在经费、人数、平台等各个方面依旧处于劣势。

二是保障机制问题。近些年虽然加大了对乡村教师培训的力度和投入,但是到了基层,特别是县级一层,很多地区并没有结合本地的实际现状,因地制宜地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如合理保障乡村教师培训时间、确保公平的培训机会、落实培训经费等。与此同时,很多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职能也被严重弱化、教学基本条件严重滞后、教学专业师资良莠不齐、县域内优质教师教育资源“整而不合”等等,保障机制的缺失导致县级培训流于形式。

三是长效机制问题。我省特别是重点县受限于经济条件等原因,很多培训工作往往重短期轻持续,缺乏规范的长效机制,包括监管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等,缺乏整体的规划与思路,缺失深度的思考与设计,往往是附和上级文件要求,应付了事。

二、乡村教师培训的对策思考

乡村教师培训要想扎根基层,取得实效,需要各级各部门分类指导,分层推进。通过培训的实践和乡村教师的访谈,笔者认为,乡村教师培训的实施与推进,与培训对象价值观的树立、县级培训机构职能的发挥运用、培训者自身的建设提升和培训模式的多样化密切相连,四者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值得进一步关注与探讨。

(一)培训对象:乡村教师培训价值观的正确树立是前提

首先,乡村教师在主观上要树立一个正确的培训价值观。教师培训的本义是促进教师“为人”和“为师”的和谐发展。乡村教师首先是人,通过培训来发展心智、提升水平、完善素质、促进人性的自由发展,培训应该是自身发展的一种内在需要,是一个影响生命发展的过程,这种影响使自身“更聪明、更富有、更高尚”,[1]最终通过自身发展达到自我价值实现,促进思想的升华,激发内在的动力,唤起参训的热情。其次,作为教师这个职业,通过培训使自己的专业水平得到发展,解决教学管理过程出现的问题,教好学生,出好成绩,得到同行的认可和领导的肯定,成为教学能手甚至名师,这是热爱教学的教师所倾心向往的,也是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愿景之一,更是教师培训的初衷所在。而在现实生活中,受社会功利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培训的出发点是为了职称、为了晋升,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为培训而培训,这样的培训价值观,势必无法激发培训者的持久动力,往往热情一阵子后趋于沉寂,无法持续。要让乡村教师通过培训实现价值,在主观上获得职业认同感,政府必须出台各项政策提高乡村教师的身份和地位,保障他们的权益,让他们享受到国家现代化带来的物资现代化,在教师福利、生活待遇、职称评聘、编制配置、荣誉制度等方面予以保证,实现教师自尊。目前,我省出台了《福建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要求地方各级政府调整财政支出机构,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个别县区也通过参照公务员落实教师待遇、加大乡村教师奖励力度和激励机制等手段,从各个方面改善和提高乡村教师待遇,鼓励教师扎根基层,乐于奉献,这些经验和做法都值得我们进一步的借鉴和参考。

(二)培训机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职能的发挥运用是关键

乡村教师的培训采取省市县三级联合培训方式,力求多层次全方位进行培训。但现实情况是乡村中小学教师数量多、分布地域广,有些还处在偏远山区,面临经费、交通等现实问题,再加上省市培训的名额相对较少,所以他们去外面培训的机会不多,县级培训应该是最适合最便利的方式,在这当中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扮演的角色举足轻重。要扮演好这关键角色,服务好乡村教师培训,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在培训之前要与农村学校及教师取得广泛的联系,了解教师的发展需求,并与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保持紧密联系,做好培训方案;在培训期间,要帮助乡村教师确定一个专业发展远景,引导他们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远景制定初步计划,并根据计划请专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在培训结束后,要和乡村学校、专家一起对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一个较为长期的跟踪指导,确定后续培训计划,使乡村教师的培训有针对性和系统性,让教师的专业发展落到实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既要扮演好组织者、参与者、研究者和服务者的多重角色,也要全面担负起乡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培训、研究和服务职能。随着乡村教师培训步伐的不断加快,对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重视和扶持,明确其定位和功能,让其成为具有多功能、适应多种学习模式的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已是刻不容缓。

(三)培训者:自身团队的遴选与建设是核心

“打铁还需自身硬”,乡村教师培训要取得实效,培训者必须加强自身团队的建设,要潜心研究中小学教师教育,特别是乡村教育的现状、规律,要走进农村校园,与农村教师、学生、校长及有关行政人员进行全面接触;要走进课堂,甚至是走上讲台,亲身经历和感受实际中的现实问题,在此基础上制定培训方案,这样培训才接地气,受欢迎。

1.注重培训团队的合理组建。根据调研和访谈的实际,当前乡村教师培训的团队一般由高校教师(专家)、教科研机构人员和中小学一线优秀教研员(教师)组成。对于培训教师的选择,大部分乡村教师首选中小学一线优秀教研员(教师),特别是对农村教学背景熟悉的优秀一线教师,因为有着一致的专业背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于强化乡村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帮助他们提升教育教学技能往往能够引起共鸣与关注。其次才是高校教师(专家)等,他们丰富的知识体系和对新课改理念的不同见解,对于更新乡村教师的教育观念,帮助乡村教师提升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能力方面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当然,关键还是在于建立好优质教学师资库,整合培训资源,搭建完备的培训师资平台,才能让培训推陈出新,精彩纷呈。

2.注重本土培训团队的建设。近年来,我省通过顶岗置换、名师送培下乡、名师网上授课以及招募优秀退休教师赴重点县支教等各种方式,来提升乡村教师的师资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乡村教师培训要想更加接地气、有实效,还需打造一支“干得好、用得上”的本土乡村教师培训团队,从“输血”走向“造血”,重点培养一批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这样一批作为在本乡本土教学一线上成长起来的教学名师,他们每天就生活在乡村教师之中,他们最了解乡村教师的需求和困惑,他们有丰富而成功的实践经验,他们的经验乡村教师拿来就可以用。[2]同时,他们能够立足于本土学校的案例课例资源,从本地学校中吸取好的做法和措施,整理开发出适合本地乡村教师培训学习的教材,这样的团队、这样的资源才离教师最近,也最具有培训价值。

(四)培训模式:网络远程培训的灵活运用是保障

随着当今社会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及广泛应用,我们的工作生活已经进入了信息数据时代。网络远程培训以其独特的便捷性和灵活性冲击着传统培训模式,它完全不受时空的限制,很好地解决了乡村教师工学矛盾问题,教师只要在具备上网学习的条件下,随时随地可以进行培训学习,参加课程讨论,完成作业和考核,既提高了培训效率和水平,也很大地方便了教师。相比于传统的面授培训,网络远程培训师生之间的互动大为减少,同时没有现场的监督约束,如果教师没有很好的主动性和自制力,网络远程培训会经常空挂网,走过场的场景,流于形式,严重影响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根据调查,真正能够静下心来呆在电脑前学习培训的教师,集中在毕业班的教师队伍中。当然,有些跟网络远程培训资源的质量和时长也有关系。如何保证和提高网络远程培训的质量,通过跟踪调研,多数的教师认为:首先,要通过技术手段和方法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监控,提高学员的出勤率;其次,要开发建设优质的课程资源,提高学员的兴趣和参与性;再则,丰富网络教学视频的形式,既可以是一节课的视频教学,也可以是一个专题的培训教学,更可以是一个片段的微视频,提供不同的视频形式,让学员根据实际点选学习;最后,要加强考核评价,量化学习标准,公布实时数据,线上网络远程学习与线下面授学习相结合,依据制定的考核标准进行动态跟踪督查,才能确保培训效果和培训质量。

三、结语

乡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通过省市县三级联合培训的方式实施,要保证实施的效果,还需加强培训考核评价制度的建设。特别是省级层面,在推行中小学各个学科乡村教师省级专题培训的同时,还应实行培训工作考核评价制度,定期对市、县开展乡村教师培训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既要依据制定的考核标准进行动态跟踪督察,也要考虑各地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推广先进典型经验,通报不足与问题,确保乡村教师的培训效果与质量。通过乡村教师培训实践,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乡村教师培训要真正取得实效,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统筹管理,需要各地人民政府经费的进一步投入,更需要教育工作者站在基础教育改革的最前沿,帮助、引领和指导乡村教师构建自己的价值观,挖掘潜力,提升素养,才能真正提高乡村教师的整体素质,实现乡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1]朱广清.教师培训: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对当下教师培训的省思[J].教育科学研究,2015,(4):64-68.

[2]宋海英,陈睿.关于提高农村教师培训实效性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1,(10):127-129.

G451.2

A

1008-7346(2017)05-0032-04

2017-09-02

本文系2016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S16086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练清华,男,福建武平人,福建教育学院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姚青群]

猜你喜欢
培训教师
欢迎订阅《中小学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教师如何说课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师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