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社区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以漳州市为例

2017-04-04 18:26余础础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漳州城镇化社区

余础础

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社区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以漳州市为例

余础础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漳州分校,福建漳州,363000)

在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要加速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现代教育的支持,其中社区教育对城市的发展,人民素质的全面提升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现以漳州市为例,探究社区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缺陷的弥补和对优势的助力,提出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全面开展社区教育的思路,并对社区教育的内容、形式及教育资源的整合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意在肯定社区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希望引起公众对社区教育更广泛的关注。

城镇化进程;区域经济; 社区教育

一、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不断突显出各类社会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加速推进,尤其近二十年。1996年,我国城镇化率30.48%,2016年达到57.35%,增加近27个百分点。据我国统计局统计,2015年我国流动人口2.47亿人,农民工总量达到2.77亿人,扣除交叉重叠,当年城镇户籍流动人口估计在1亿人左右。新型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城市的扩张必然带来新城市居民的剧增,新城市居民的文化、知识及全方面的素质无法满足不断加快的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

(一)新城市居民总体上知识程度偏低

新城市居民总体上知识程度偏低,知识结构单一,运用科学技术进行智慧劳动能力相对欠缺。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的统计资料,我国新一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小学和未上过学的文化人口占15.1%,初中文化人口占59.7%,高中文化人口占16.9%,大专及以上文化人口仅占8.3%。这样的文化素质,总体上只能承担简单劳动,无法承担起科技创新和高技能劳动,也无法承担起经济社会发展。

(二)新城市居民小农意识根深蒂固

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对城市原有的社会意识形态造成极大冲击。农民工根深蒂固的是小农意识强,绝大多数农民工离乡不离土,其价值取向即是进城赚钱,养家糊口,他们以流动人口的形态短暂停留在城市,因此他们很难主动将融入城市作为自身的价值取向。他们在身份认同、城市归属感以及对未来预期等方面往往表现淡漠,他们生活的暂时性导致内心的功利主义不断地冲击着城市的灵魂,这对城市文明的不良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三)新旧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差别较大

不同的生活方式相互碰撞以及不文明行为产生负面影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民开始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他们由长期散漫的个体生活转向城镇集约式的群体生活,在生活习惯和行为准则方面面临巨大的转变。农民工进城后所面临的是完全不同的工作与生活环境,需要不断地磨合与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和人际交往模式。农民在农村的生活方式随性自在,不加束缚,进入城市以后,一方面,新城市居民在磨合过程中感受到强烈的不适,另一方面他们的行为习惯与城市文明规则相冲突却不自知,甚至对周围的低龄居民产生了极其不好的负面影响。

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社区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2016年底,国务院办公室印发《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提出:“十三五”期间,城乡区域间户籍迁移壁垒要加速破除,配套政策进一步健全,户籍人口城镇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年均转户1300万人以上,要全面放开重点群体落户限制,除超大城市外,全面放宽农村转移人口落户条件,要求将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在医保、养老保险、子女享受教育权利等方面享有与城镇居民同城待遇。在转型农民工社会角色和文化属性过程中,面临构建新的社会关系问题,在构建这些社会关系过程中,他们很可能根本无法融入这些社会关系,他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观念等都还具有较强的原生态习性,市民意识也比较薄弱,让他们融入这个社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社区作为新市民个体融入到城市的载体,在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衔接作用。社区作为他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场所,在改变他们行为习惯、思维意识和提高个人素质等方面发挥着无可取代的作用。因此,通过社区教育,这种与新市民联系最紧密的教育方式,可以快速地将各种系统的文化教育渗透到新城市居民的生活当中。

新型城镇化脚步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新城市居民的文化素养和技能水平和不断升级的产业结构以及新兴产业发展必然要相匹配,以求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佳形态。社区教育机构遍布城乡,融入居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教育活动,正是为了全面提高劳动力素质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新城市人口经过社区教育后知识技能和科学文化素质将得到全面提升,最终进入区域经济活动,提升了区域经济的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社区教育对新市民的精神文化、道德涵养方面的教育以及对居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教育,使受教育者形成与城市价值观相协调的思想观念体系,产生督促他们行为的强大动力,让他们的劳动更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从而实现把丰富的人力资源较好较快地转化成人才资源。

三、社区教育对漳州市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一)社区教育有利于漳州市区域经济发展

漳州人力资源较为丰富。改革开放以来,漳州在市场经济方面落后于我省其他沿海地区。据统计,漳州到2016年流动人口由原来的净流入反转成为净流出地区,这实际反映的是相对其他地区经济发展后劲不足。改变这个落后趋势,使丰富的人力资源较好的转化为人才资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让教育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社区教育对经济发展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对劳动力影响是最重要因素之一。漳州工业的快速发展,社区教育理所当然要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社区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科技创新的有利因素。通过社区教育培养和培训出了一大批经济建设急需的适用性人才。社区教育通过组织社区学校和区域经济单位“双向”服务,使教育越来越渗透于区域经济中,以产学研为依托,开展互补协作,不断壮大产业发展。另一方面,随着漳州城镇化进程推进和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社区教育很好地推动漳州第三产业的发展,并对不同文化水平的社区居民进行服务与指导,提高新城镇居民就业技能,对新市民进行技术技能培训,使社区居民充分掌握最新的科技服务技能,充分发挥科技对服务业的发展作用;通过对现代经营方式的学习,为本社区中的零售产业、住宿餐饮业、家政服务等行业再教育出一批合格的职业工作者,同时也训练出一批出色的职业管理人才。当前,文化创意、电子商务、咨询、营销等新兴服务业在漳州的经济占有率不断提高,也因此拔高了漳州的产业高度。总之,社区教育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它可以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同时也可以促进科技进步和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等。

(二)社区教育有利于推进漳州市区域现代化建设

工业化可以推进城市化,但没有农村的城市化,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的现代化。区域经济学原理表明,区域经济发展是集约化和扩散两种机制作用的结果。新型城镇化过程,既有农村向城市集聚过程,也有城市向农村扩散过程。2014年底,中央两办下发《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提出: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推出确权颁证,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此后,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 、《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农业深加工、嫁接旅游、玩转电商、大农业等发展模式。这些都必须有教育紧密跟进,加快实用型人才培养、培训。而这些正是社区教育施展作用,充分发挥社会职能所在。

农业是漳州的优势产业,作为具有鲜明产业特色的农业大市,漳州的水果、花卉、茶叶等特色产业盛名在外,实现规模化种植和专业化生产以及产业化的经营,同样需要相应的技术人才。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许多花卉瓜果养殖的企业负责人文化程度很低,他们多数只有相关方面的农业技能,企业管理、互联网以及金融方面知识的匮乏限制了可持续经营。通过社区教育,将一批批相应产业的社区居民集中在一起进行专门培训,更好地提高漳州农业产业相关从业者的技能水平,将传统的农业转换成现代化农业。

(三)办好社区教育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农村城市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农村城市化可以将城市先进的思想观念、科学技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迅速传递到广大农村,进一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移风易俗,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实现小康社会,其中重要指标就是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问题。为此,社区教育必须积极介入,发挥职能。最近,漳州全面启动农村扶贫工作,而教育扶贫则是社区教育的一大任务。此外,漳州还扎实推进“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的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加强古村落、特色景观村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传承,鼓励发展特色民宿和“农家乐”。对社区内的居民进行相关的创业就业培训,为创建美丽乡村、古村落保护、产业园区建设,培育一批优秀的工作人员。比如漳州南靖土楼旅游是藏富于民的产业,让社区居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在家门口致富,他们依托旅游品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群众通过经营农家乐、生产旅游特色产品、享受门票分红、楼租发放等,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经济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生活得到了切实的提高,也推动了社区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四、加强社区教育促进漳州市区域经济发展

(一)漳州市区域经济的发展决定着社区教育的重点和方向

漳州位于福建南端,是闽南金三角的重要组成,与广东潮汕地区毗邻,与厦门、泉州相连,东面与台湾隔海相望。在厦漳泉同城化大背景下,漳州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漳州的区域经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漳州充分利用厦漳泉“同城化”所带来的机遇,加快推进城镇化的进程。另一方面,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可以充分发挥城镇社区的力量,通过再教育的方式,切实提高新漳州居民的知识技能水平和文化涵养,真正实现漳州的跨越发展。

农业是漳州的优势产业,作为福建传统的农业大市,它具有非常鲜明的产业特点。其中花卉产业历史悠久,畅销海内外,宜人的四季气候给漳州带了丰富的水果产业。除了花卉和水果,水产、茶叶等也是漳州的特色产业。工业方面,漳州已形成食品、电子、机械、电力四大主导产业和石化、钢铁、汽车、船舶四大战略产业,以及小家电、家具等一批特色产业集群。世界500强艾默生、日产、矢崎,台湾企业中的台塑、统一、泰山、灿坤、古雷石化项目先后落户漳州,推动漳州工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在生态环境方面,漳州森林覆盖率达 62.5%,旅游资源丰富,世遗土楼、滨海风光、祖地寻根、温泉休闲、观光农业等五大旅游资源特色突出,正在打造世界著名的海峡旅游目的地。在全国全省规划布局中,国家级漳州台商投资区获批设立,古雷列入全国七大石化基地、漳州被列为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节点城市。这样的发展格局,无疑为漳州奠定了后天发展的优势,也为漳州城镇化发展构建了现实基础。

但是,漳州经济发展也存在一些无法回避的缺陷和问题。近年来,漳州城镇化快速发展,城镇化率从2010年的46.7%,提高到2016年的56.2%,提高了近十个百分点,但相比2016年福建省的城镇化率62.7%,漳州城镇化水平还是明显低于省内的其它地区,在全省地市排名第七位,与其作为海西前沿的地位明显不相符,也与漳州自然环境和历史地位不符。另据省统计局统计,2016年,福建全省人均GDP74288元,厦门市人均98038元,泉州78104元,漳州市仅62507元,居全省第8位,明显滞后于全省,与泉州、厦门存在较大差距,这对厦漳泉同城化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必然产生牵制影响。2015年,全省三大产业结构比重为8.1:50.9:41,漳州市三大产业结构比重为13.4:48.5:38.1,与全省平均相比,漳州市第一产业比例明显偏大,农业产业所占比率高出全省平均5.3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也比全省平均低2.9个百分点。在第三产业中,漳州的金融、物流、咨询和创意产业等新兴服务业发展明显不足,社会服务业、文化、教育、 科技、体育等与居民素质联系密切的民生服务业发展水平也较低,社会综合服务功能不够强,城市品位和内涵不够,城市管理不够精细化,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矛盾凸显。这些问题同时也制约着漳州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发展。

经济社会最基本的因素是人。教育,尤其是与社会关系密切的社区教育,如何更好的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发展,引领经济社会进步是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必须把握社区教育重点和方向,必须改革现有教育体制,加强社区教育,使教育适应漳州区域经济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转型的动力和支点。

(二)围绕漳州区域经济发展不断丰富社区教育的内容及形式

未来几年,是漳州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共漳州市委《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围绕“田园都市,生态之城”发展定位,把中心城区建设成为绿城、花城、水城、历史文化名城,建成“闽南水乡”,形成“一个中心,两大城群,两大发展带,四大经济增长点”的区域发展布局。尤其是古雷港经济开发区,漳州提出举全市之力推进古雷开发建设,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石化基地,规划年产值达到6000亿元以上。漳州社区教育依据市委市政府经济建设规划开展工作,突出现代化、信息化、实用化,不断丰富社区教育内容,把握教育的社会引领功能,以人为本,使教育内容更贴近经济建设中心。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建设的主体都是生活在其中的人。人的综合素质高低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的质量,也决定了城镇化的发展水平。政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由社区大学牵头,协同社区街道、高校以及中职学校,将高级技能人才和专业研究学者组织起来,广泛开展针对漳州区域经济特色产业的社区教育,除此之外还开展了理财投资、法律普法、人文艺术、娱乐健身、养生保健等深受社区居民喜爱和欢迎的教育活动,在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职业技术水平,使他们的素质得到全方面的提升,以更好的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在组织课堂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实践参观学习、主题演讲、专题论坛、模拟体验等多种形式的社区教育活动。各社区居委会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定期不定期举办知识经济讲坛、文化讲座,开设社区小课堂,利用政府和社会的各种资源,举办多种形式的社区活动,还组织优秀的企业家以及各行业杰出的人才为社区居民开设讲座、讲演答疑,邀请相关行业的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到社区教育的推广活动当中,这些企业在活动过程当中扩展了自身的知名度同时也为所在的社区、乡镇做一些公益普及活动。

(三) 整合漳州社区教育资源,全面开展社区教育

从漳州当前的社区教育状况看,其功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存在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到位,相关教育单位各自经营,未能形成合力的状况。为此,政府应该就此进行研讨,重新界定社区教育定位。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全面开展社区教育活动。一是理顺关系,加强对社区教育工作的领导。要加强机构建设,以现有的成人教育机构为主,牵头协调其它教育单位共同开展教育活动。要适当增加成人教育机构的人员编制,明确职责,统筹推进,以开展卓有成效的教育活动。二是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将课程、师资、教学实训设备等资源积极运用到社区教育的建设中来,充分发挥中等职业教育、广播电视学校、各高校在社区教育中的引领作用。将各类社区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实现资源共享。三是注重社区教育机构与街道社区、文化中心以及各类培训机构的资源共享,拓展社区综合服务体的综合教育服务功能,组织开展各类社区教育活动。四是实现一个场所、多种功能,最大程度的发挥社会公共服务资源,提高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和体育场馆等各类公共设施面向社区居民的开放水平,探索开放、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共享模式,不断扩大社区学习资源供给。五要积极发挥社区教育在促进全民学习,形成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2016年6月,国家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提出建设学习型组织与学习共同体目标,并把它列为社区教育的四大任务之一,提出要广泛开展学习型乡镇(街道)、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等各类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为此,要认真落实文件精神,做好社区教育发展规划,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使社区教育功能得到全面发挥,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李伟林.社区教育服务于农村城镇化的策略研究[J].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31-34.

[2]王常静.新型城市化中农民市民化与成人教育因应策略[J]. 继续教育研究,2016,(5):32-34.

[3]林建鸿,郑明芬.论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市民教育[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10,13(3):22—26.

[4]周菲菲,李朝阳.美国城市化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发展及借鉴[J].继续教育研究,2016,(7):114-116.

[5]叶忠海.新型城镇化与社区教育发展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4,(4):100-110.

G633.41

A

1008-7346(2017)05-0058-05

2017-08-28

本文系福建广播电视大学2016年度一般课题(课题号:KY16003)的研究成果。

余础础,女,福建漳州人,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漳州分校教师。

[责任编辑:钟 晴]

猜你喜欢
漳州城镇化社区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南康漳州龙
福建漳州面煎粿
漳州: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乡的城镇化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