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外语广播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创新研究

2017-04-04 18:26衣海永崔雪妮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外语广播政治

衣海永 崔雪妮

高校外语广播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创新研究

衣海永 崔雪妮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山东济南,250103)

高校外语广播是大学生外语学习的有效延伸,是外语文化输入和输出的有效途径,高校外语广播不能仅限于外语文化的学习和交流,更应该与时俱进,与高校育人工作紧密结合,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融合,不断创新传播范式,发挥高校外语广播的育人作用。高校外语广播要立足专业实践创新、突出思想政治引领、强化外语文化育人、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深入挖掘外语广播中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高校;外语广播;网络思政;创新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加速发展和网络信息传播方式的不断更新,网络已经成为信息传播和价值输出的重要阵地。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至2016年12月,学生群体在中国网民群体结构中所占比例达到25%,占比最高。在网络应用层面,即时通讯、搜索引擎、网络新闻等三大应用则继续处于领跑地位,使用率均在80%以上。 网络的兴起促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平台更加多元化,与传统思政模式相比,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传播速度快、受众广、范围大、更便捷等特点。在此背景下,高校外语广播要采用传统校内广播与网络传播相结合的方式,传播主流文化,助力高校网络思政工作,丰富校园文化的国际化氛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市场对于外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更希望得到知识广、素质高、政治立场坚定的高素质外语人才。高校外语广播不能仅限于外语文化的学习和交流,更应该与时俱进,与网络思政融合,创新传播方式,帮助大学生在学习外语文化的同时了解时政和国际形势,培育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

一、高校外语广播的现状

通过对国内部分高校的外语广播进行调研后发现:在语种使用方面,主要以英语为主,广播内容涉及稿件播读、时政娱乐等;在播出形式方面,主要以校园广播系统播出为主,仅有少数高校的外语广播建立了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但节目的产出和上传频率较低,影响力不大;在受众人群方面,高校外语广播的受众人群多以外语专业学生为主,缺乏互动力和吸引力,覆盖面不广;在广播团队建设方面,高校外语广播团队大多以社团形式运作,且缺乏有效的管理和专业教师的参与指导。通过以上的调研发现,高校外语广播作为语言传播的平台,受关注度不高,没有形成良好的成长和发展环境。传统的中文校园广播已经成为各大高校的校园文化品牌,是校园文化的主旋律,内容更是涉及大学生的方方面面。而外语广播因其受到语言的限制,不为广大学生所关注,仅仅成为外语学习者的交流和实践阵地,其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网络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接受信息的主要途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应时代的变化,已经逐渐由传统的单项灌输式转为网络互动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运而生。高校校园广播作为最为传统的信息传递形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发挥其思想引领的重要作用。通过调研发现,高校外语广播的内容,除了外语学习交流、国际时政播读之外,很少涉及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广播模式和单一的节目内容,导致高校外语广播的受重视程度不够,更谈不上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互联网是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高校校园广播要适应时代发展,不断创新,搭建网络传播平台,加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因此,高校外语广播要立足专业实践创新、突出思想政治引领、强化外语文化育人、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深入挖掘外语广播中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以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为例,在调研国内部分高校外语广播的发展现状后,成立了山青外语广播。广播将外语的听、说、读、写、译的实践与网络思政相结合,并依托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创新广播传播模式。山青外语广播由外语专业大学生实践创新团队自主运营,专业教师参与指导,旨在选拔在外语表达、外语播读以及外语写作方面有兴趣的外语或非外语专业大学生结合所知所学参与广播实践,用己所学,结合最新思政动态、思想引领,树立外语学习榜样,激发外语学习兴趣,开阔眼界,培养国际视野、中国情怀和创新意识。此外,外语广播以优化外语学习氛围,提高外语运用能力为己任,以多国语言广播的形式进行专业体验和语言实践,广播节目通过微信公众号、荔枝FM等网络平台进行推广。广播紧紧围绕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立足学校“青年”、“政治”特色,以多种语言传递青年声音、山青声音、中国声音,搭建专业实践与思想引领深度融合的创新平台。

二、高校外语广播与网络思政融合的创新实践案例

外语广播是大学生外语学习的有效延伸,是外语文化输入和输出的有效途径,也必然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阵地。山青外语广播将专业体验与语言运用相结合、语言运用与思想引领相结合,全面培养大学生的外语素养和理想信念。在广播实践中,团队成员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舆论导向,牢牢把握信息传播的主导权,让广大师生通过网络新媒体主动接受主流外语文化,进行线上线下的文化交流和思想碰撞。

学习外语文化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外语广播引领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基于以上,山青外语广播开设“学‘习’时刻”、“中国故事”、“影音纵横”和“微播炉”四个栏目板块,分别对应理想信念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时尚文娱互动和热点话题关注。

(一)学“习”时刻:紧跟党的步伐,坚定理想信念

“学‘习’时刻”栏目立足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大政方针传播,特别是团员青年的思想引领阵地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栏目在教工党支部、学生党支部的理论指导下,借助《习近平治国理政》多语种版、官方主流媒体播报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外文版,在编辑稿件中加入官方媒体的中文评析与解读。同时,外语主播会加入大学生视角下对于相关事件的解读与讨论。栏目内容主要是以中英文为主,保证外语学习者能够理解文本内容。栏目主创人员采集信息、编辑稿件、时事评论的所有稿件由指导教师审核把关,确保传播内容的准确度。外语学习者在讨论互动和关注收听的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政治理论水平。

(二)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传统文化

“中国故事”栏目主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讲好中国故事” 为指导。大学生不仅要全身心投入学习,更要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最重要的是关心中国的发展与建设,弘扬中国文化传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外语专业大学生,在学习异域文化的同时,要预防陷入崇洋媚外的思想漩涡中,要铭记中国文化,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以外语为媒介,讲好中国故事。栏目内容主要以中英文双语播报为主,着重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外文化比较。例如,国家领导人讲话中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古诗词或者传统故事的翻译内容,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学习翻译技巧和方法;在讲中国故事的同时,兼顾思想性、文化性和趣味性;在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浸润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抒发爱国情、强国梦,实现外语广播新闻知识化、理论立体化、学习时代化、实践具体化。

(三)影音纵横:汲取多元文化,培养国际视野、家国情怀

“影音纵横”栏目是为广大外语学习者打造的多元文化展示阵地,主要以国外原声影视作品和流行音乐为主要内容,通过影音推荐、影音评论、影音赏析等形式,丰富大学生的外语学习途径,培养外语学习情感。本栏目为多语种播报,形式多样灵活,风格清新活泼,由栏目主创人员收集资料、自由撰稿,专业老师指导,以图、文、影、音等多种形式呈现。除此之外,栏目中还渗透了不同语境下的外文翻译的解读,从外语专业学习的角度认识和解读影音作品。此栏目是外语学习者的课外延伸,针对多元文化进行多语种转化,通过网络新媒体技术展示推送,全方位的拓展受众者的国际视野,加深对多元文化的认知、认同。

(四)微·播·炉:关注热点话题,汇集正能量、传播正能量

“微·播·炉”栏目主要以大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为主,通过对微话题进行外语传播,挖掘外语元素,寓教于乐,达到外语学习、正能量升温的目的。栏目内容包括国内外时政热点、流行话题、时尚元素等,以多语种播报的形式,满足不同语种的学习对于多元文化的需求。本栏目取材广泛,为外语学习者搭建练习口语与发表见解的平台。栏目集聚热点话题,倡导“和而不同”,在开展外语评论的同时突出时代主旋律,产生正能量、汇集正能量、传播正能量,实现外语广播的思想引领,确保栏目的新鲜度与时代感。

三、以网络思政为导向的高校外语广播拓展路径

在当前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要顺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趋势和潮流,要“运用媒体技术使工作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新引力”。[1]当代大学生是网络的“原住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深入研究网络信息传播的特点,探讨大学生信息接收体系和价值认路径,确保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多元化。高校外语广播的建设与管理不能仅仅停留在实践和传播,而是要与多元文化相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因此,高校外语广播要遵循高校人才培养规律,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在传播外语文化,增强文化育人功能的同时,肩负起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

(一)夯实专业基础,优化外语学习氛围

外语广播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需要更多的外语人才的不断引入。首先,要打造一支高效的运营团队。高校中的任何学生组织和社团组织都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管理。团队成员要分工明确、职责明确,既要有才华横溢的榜样力量,又要有严谨务实的管理人才,才能搭建起管理有序、运作高效的组织体系。其次,要打造优质的实践平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组织体系,没有充足的实践平台,很难吸引人才的加入。结合团队成员的特点、兴趣等进行合理分工,鼓励创新实践,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再则,要发挥专业教师的指导作用。专业教师要做好团队的引导教育和专业指导工作,确保团队的执行力和创新力,重点挖掘优秀学生,树立榜样,提升广播的影响力。要对节目进行专业指导,帮助团队的每一位成员在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方面不断地改进和提升,确保广播内容的政治导向和节目质量。

(二)坚定理想信念,做好思想政治引领

外语广播作为思想政治引领的新阵地,首先,要保证外语广播团队成员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指导教师要参与到团队建设和节目的制作中,为学生树立榜样,做好示范。指导教师还要坚持做好团队成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政治理论素养的指导工作,做好广播团队的总舵手。其次,要结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做好内容创新。任何校园文化活动都离不开师生的互动,外语广播要接地气,就应该不断创新,从师生中来到师生中去,才能真正做好广播,做实广播。要经常开展调研,针对师生的反馈,不断调整节目内容以及播出方式,确保广播的新鲜度和亲切感。再则,要接受师生的监督,不断校准,不断进步。针对广播中出现的错误,专业教师要带领团队成员及时进行汇总分析,及时整改,形成理论成果,同时,也为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提供案例分析。

(三)提升综合能力,树立外语广播品牌

在优化外语学习氛围的过程中,提升外语素养,不断反思,改正实践过程中的不足,砥砺前行,不断提高内容质量和团队成员素质,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外语广播结合的方式和途径。首先,要结合新媒体技术,广泛宣传,提高社会认可度。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通过打造“双微”平台,拓展传播媒介,逐渐形成有效的网络传播网。其次,要鼓励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外语竞赛,拓展专业技能,提升自身水平。外语广播本身就是专业实践的有效载体,要通过不同形式的专业竞赛,检验团队成员的专业实践成果,不断拓展外语广播的实践平台,提升团队的影响力和自信心。再则,要鼓励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优秀团员参与外语广播,提升团队政治素质。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战斗力强的外语广播团队,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堡垒作用,为国际化校园建设贡献力量。同时,外语广播要在新媒体平台拓展等方面不断创新,拓宽广播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树立外语广播的品牌,为国际化校园建设和全面服务人才培养发挥更大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把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与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结合起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传统优势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善于学习和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提供符合其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育方式、载体形式、话语模式等,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供给的时代性和契合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供给的可获得感和可接受性。[2]高校外语广播是国际化校园建设的重要体现,是外语文化传播的主要媒介,是外语文化育人的助推器。因此,要不断拓展高校外语广播的传播范式和传播路径,丰富实践载体,加强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满足并引领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助力高校人才培养。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张学亮,王永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供给侧改革的若干思考[J].高校辅导员,2017,(3):13-17.

G641

A

1008-7346(2017)05-0028-05

2017-09-19

本文系2016年地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新媒体背景下校园外语广播的发展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614277034)、2016年度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科研基金项目“大学校园外语文化拓展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研究(项目编号:2016SZ06)”的阶段性成果。

衣海永,男,山东临朐人,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外国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教授。

崔雪妮,女,山东淄博人,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外国语学院2014级英语本科生。

[责任编辑:姚青群]

猜你喜欢
外语广播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
最早的无线电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