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凯 赵艳莉
(1. 福州大学研究生院, 福建福州 350116; 2. 福州大学学生处, 福建福州 350116)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思考
常 凯1赵艳莉2
(1. 福州大学研究生院, 福建福州 350116; 2. 福州大学学生处, 福建福州 350116)
“一带一路”建设倡议的深入推进需要高层次人才支撑,“一带一路”倡议为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创造了良好契机。研究生教育要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倡议,加强与周边国家、区域的研究生教育合作,促进与沿线国家研究生教育优势资源共享,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打造“一带一路”倡议进程中的“软实力”。
一带一路; 研究生教育; 国际化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要合作倡议。“一带一路”既是我国在新时期提出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推进沿线国家共赢发展的国际性倡议,为解决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中国方案”,为世界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三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欢迎和高度赞誉。截至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也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内容。2017年5月14日,全球瞩目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隆重召开。各国政要齐聚北京,共享互利合作成果,共迎世界发展挑战,共画未来发展蓝图。论坛产生了一份涵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5大类,共76大项、270多项的成果清单,表明“一带一路”建设已经从发展理念发展成为全球性项目。
习近平主席指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坚持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共同推进,促进我国同沿线国家教育、旅游、学术、艺术等人文交流,使之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倡议,提出了加强与沿线国家教育人文交流的新需求,为进一步推动区域教育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提供了大契机。“一带一路”倡议赋予的主张沿线国家人文交流、教育跨区域开放交流、培养国际化人才、境外合作办学等教育新理念,将为高等教育领域开辟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的新天地,为进一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
2016年7月,《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出台作为国家在教育领域落实《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方案的有力支撑,并将为人才培养、教育创新等方面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支持。《行动计划》提出以来,各项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举措不断推进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厚植人才和民意基础。
1. 立足战略节点省份特点和定位,以省部共建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
2016年9月以来,教育部先后与甘肃、宁夏、福建、贵州、云南、海南、新疆、广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陕西、青海以及青岛市等14省(区)、市签署了“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际合作备忘录。根据合作备忘录,各签约省份(区)、市立足各自定位和特色,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人才支撑。例如,宁夏以加强与阿拉伯国家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为重点,推进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等一批中阿联合研究机构和智库建设。海南重点加强与海上丝路国家及中东欧国家、中亚国家的教育合作与交流。广西借助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的独特优势向东盟国家广泛招收留学生,仅2016年一年招收9061人,是接收东盟国家留学生最多的省份之一。[1]
2.“丝绸之路”留学推进计划大力实施,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规模和层次稳步提升
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研究生教育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也是帮助沿线国家开发人力资源,促进各国人文交流,为“一带一路”倡议在基础设施建设、经贸往来、语言文化等领域的顺利实施和持续推进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相比较于沿线国家,我国高等教育具有一定的优势。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人数增幅明显,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在华留学生就达20.77万人,同比增幅达13.6%,高于其他各国平均增速。2016年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的留学生中,硕博研究生比例高达69%,比2012年占比增加了12个百分点。[2]其中,2016年印度、巴基斯坦和哈萨克斯坦来华留学生增长幅度均超过10%(数据来源于《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6)》)。规模持续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国政府奖学金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倾斜,2016年在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的留学生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比61%,与2012年相比提高8.4%。政府奖学金的杠杆作用已显现,还将持续扩大。我国设立“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奖学金新生名额。此外,数据表明我国对沿线国家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不断提升,来华留学生中的研究生比例稳步提升。[3]
3. 加强国际合作办学,推动国际学分转换和学位认同
中外联合培养是提升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渠道。近年来,我国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合作交流,稳步推进境外办学。截至2016年,我国高校已在境外开办了4个机构和98个办学项目,分布在14个国家和地区,大部分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4]其中,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自2016年主要面向马来西亚、中国和其他国家(尤其是东盟各国)启动招生,结合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设置中文、中医药、海洋学等学科与专业,教育层次包括本科、硕士、博士,成为我国与马来西亚及东南亚其他地区教育、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武汉大学与泰国高校签署合作协议,在泰国共建测绘遥感双硕士项目。西南大学实施研究生中外联合培养计划,与泰国、英国、越南等建立“1+1+1、3+1、5+1、2+2”等硕士生双学位、本硕连读双学位、学分互认项目。截至目前,我国已与4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其中包括24个“一带一路”国家,此举进一步强化了我国与其他国家教育的互联互通与合作。[5]
4. 对接沿线国家产业发展需求,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高校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需求,与沿线国家合作开展留学生项目。例如,清华大学对接大型企业“走出去”国际工程人才的需求,与企业加强合作,共同助力“走出去”国际工程人才培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支柱型产业发展需要,依托学校学科资源和人才智力优势,启动“全球地质矿产专业人才留学中国计划”,重点为沿线国家培养地质、道路、桥梁等基础建设工程技术人才;同时通过产学研合作,采取订单式培养、定向委培等方式,为矿产企业“走出去”战略提供人才支撑。为满足肯尼亚蒙内铁路亟需的运营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北京交通大学与负责建设铁路的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实施肯尼亚留学生项目,吸纳肯尼亚留学生来华学习。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院校在建设“产学研”一体综合型大学的重要力量,随着高等院校在学科建设方面的跨越式发展,学位点数量的大幅度激增,研究生教育越来越成为高校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关键。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人才教育体系的顶端,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和释放人才红利的主要途径,是国家人才强国和科技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6]发展研究生教育,不仅是顺应时代的要求,更是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选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2017年1月,在教育部与国务院联合发布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首次提出了坚持“服务需求、提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发展主线,明确提出了“十三五”期间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思路、目标、任务与举措,“扩大国际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则作为单独章节进行详细阐述,明确提出“树立开放合作共赢理念,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国际竞争优势”,这为未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与方向。[7]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倡议深入推进,在基础设施、能源开发、贸易往来等领域,都需要高层次人才支撑。可以说,“一带一路”倡议为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创造了良好契机、搭建了广阔平台。我们要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倡议,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促进与沿线国家研究生教育优势资源共享,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打造“一带一路”倡议进程中的“软实力”,大力培养“一带一路”建设倡议需要的各领域高层次人才。
首先,积极推进沿线国家学生来华留学。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16年在华留学生前10位生源国中,有泰国、巴基斯坦、印度、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越南属于沿线国家,主要是周边国家,欧洲国家来华留学学生人数较少,规模总量与“一带一路”倡议布局需求还有较大差距。要以“一带一路”建设倡议为引领,进一步优化沿线国家来华留学政策。同时,政府奖学金名额应进一步向沿线国家倾斜,各地市、各高校加快配套出台“一带一路”专项奖学金,吸引更多沿线国家学生来华留学。以福州大学为例,近期匈牙利政府准备筹建“中国研究中心”,正在积极联系福州有关高校洽谈合作。福州大学可与匈牙利政府及部分高水平大学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智库建设等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特别是招收匈牙利学生来华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提高培养层次。未来,福州大学也可继续联系其他中东欧国家,优化外国来华留学研究生生源。此外,可前往沿线国家开展面对面留学招生推介宣传,让更多沿线国家了解学校情况,增强学生来校留学兴趣。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区域、层次留学生实际情况和需求,调整留学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授课方式、考核形式以及学位授予要求。利用优势学科,加快推进留学生全英文课程体系建设,有效提升接收国际留学生的能力。
其次,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培养高层次人才。针对来华留学学科特色优势不明显的问题,主动对接沿线国家发展需要,统筹规划来华留学生的学科及专业设置,使得留学生在华所学能更好地服务于所在国家战略发展需要。此外,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学生出国留学的目的地也多以母语为英语的国家为主,通晓非英语人才面临短缺。为此,面向沿线国家加大派出留学人数,重点在小语种、交通运输、金融贸易、能源、建筑等领域,加大力度培养满足“一带一路”倡议发展所需的各类高层次人才。外国语院校应发挥语言人才培养优势,加强与沿线国家合作,在华开办该国语言专业,或通过师生互派交流学习,力争实现沿线国家四十多种官方语言人才培养全覆盖。例如,福州大学可充分发挥化学、工程学和材料科学等学科优势,借助土木、机械、信息技术等专业资源,充分借鉴近年来政产学研合作经验,增加与沿线国家互派留学生规模,同时对接福建省作为“海丝”建设核心区战略布局,以石油化工、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矿产资源开发等重大产业合作项目作为合作办学的着力点,通过研究生中外联合培养计划、交换生计划等项目,并着重开发新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打造在海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教育交流合作品牌,为沿线国家产业对接合作培养高层次人才。
再次,促进与沿线国家之间的高层次学术互访和交流。聘任有海外留学经验,尤其是沿线国家一流大学留学经验的或深谙沿线国家国情、民心社情的,具有国际学术交流或国际科研合作经验的教师担任研究生导师。经常性的选派研究生导师前往沿线国家访学交流,参与国际性、区域性学术交流活动,同时增加沿线国家数。[9]以福州大学为例,基于研究生出国交换人数、外籍教师人数均相对较少的现状,要提高资助力度,扩大研究生导师、研究生赴海外交流、访学比例,提高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进一步吸引具有海外留学经验或沿线国家优秀人才来校培养研究生。鼓励支持来华留学生导师主持或参与国际科研合作,尤其加强与留学生生源国高校、科研机构的科研项目合作。增加名额支持沿线国家访问学者来华进行学习交流。“一带一路”倡议旨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应对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资源、环境、生态等全球性问题。要鼓励高校、科研机构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学术研讨、交流,破解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并在交流过程中促进沿线国家公民之间的人文交流,增进文化共识。
复次,鼓励国内院校开展跨境办学、联合办学。近年来,研究生教育领域的中外合作办学不断深化。比如,上海交通大学先后成立了“密西根学院”“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师学院”“南加州中美文化创意产业学院”,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渐成体系。但是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办学还相对较少,层次比较低。探索一套跨国培养和跨境流动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是更深层次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必然选择。要优先支持国内知名院校及有条件的培养单位到沿线国家开办分校、研究生教育分支机构等教育机构,鼓励中医学、中国语言文学等独具特色的传统学科,以及工程类、技术类专业不断“走出去”。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提升办学层次,加大研究生层面的办学规模和培养力度,一方面服务于沿线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实现海外办学对国内教育的反哺。与此同时,随着沿线国家来华留学人数的快速增长,可鼓励沿线国家高校来华开展联合办学,引入国外优资教育资源,共同推进特色领域合作办学,提升研究生人才培养水平。要主动配合中国企业“走出去”,与沿线国家合作,依托国内高校或海外研发培训基地,分层次开展专业技能人才培训,为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开发、经贸合作等提供人才支撑。可依托国内重点高校,以沿线国家为重点,分层次开展商贸、金融、交通、物流、能源、法律、旅游等专业技能人才培训。[8]
“一带一路”倡议为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提供了良好机遇,也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和挑战。当前高校研究生教育要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倡议,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所需的高层次人才培养需求,加强与周边国家、区域的研究生教育合作,促进与沿线国家研究生教育优势资源共享,不断优化来华留学生政策,加快推进与沿线国家高层次学术互访和交流,并充分发挥高校优势学科培养和输出高层次人才,鼓励跨境办学和联合办学,进而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打造“一带一路”倡议进程中的“软实力”。
注释:
[1] 教育部:“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际合作签约部分省份特色定位及典型案例,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7n/xwfb_170419/170419_sfcl/201704/t20170419_302853.html,2017年4月19日。
[2] 教育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数据增幅明显,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7n/xwfb_170301/170301_mtbd/201703/t20170302_297943.html,2017年3月1日。
[3] 郑 刚、马 乐:《“一带一路”战略与来华留学生教育:基于2004-2014 的数据分析》,《教育与经济》2016年第4期。
[4][5] 教育部:教育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有关情况,http://www.moe.edu.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7n/xwfb_170419/170419_sfcl/201704/t20170419_302850.html,2017年4月19日。
[6][7] 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2017年1月17日。
[8] 言佳羽:《“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策略研究》,《决策与信息》2016年第11期。
[9] 刘晓黎、张 莉等:《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支撑“双一流”建设的对策研究》,《研究生教育研究》2016年第8期。
2017-06-14
福州大学教育管理基金项目(17SKZ08)
常 凯, 男, 山西沁源人, 福州大学研究生院助理研究员, 工商管理硕士;
赵艳莉, 女, 福建福州人, 福州大学学生处(研工部)讲师, 经济学硕士。
G643
A
1002-3321(2017)06-0102-04
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