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聰
案例重現
2016年12月8日,大陸最高人民法院(簡稱最高法)對喬丹體育公司註冊商標,涉嫌侵犯美國籃球明星邁克爾·喬丹姓名權系列案件公開宣判:邁克爾·喬丹對中文「喬丹」享有姓名權,喬丹體育的爭議商標的註冊損害了邁克爾·喬丹的中文「喬丹」姓名權,違反商標法關於「申請商標註冊不得損害他人現有的在先權利」的規定,應予以撤銷,判令商標評審委員會重新裁定。
法院同時認定拼音商標「QIAODAN」及「qiaodan」未損害喬丹姓名權。故判決維持二審判決,駁回再審申請。
持續了4年之久的邁克爾·喬丹與喬丹體育股份有限公司(喬丹體育)商標爭議案終於有了答案。自2012年來,「飛人」屢敗屢戰,一路上告,但在生活中又豈止喬丹,很多中國大陸的商標都在常識中存在侵權問題,或許這場商標爭議案的終審結果,會給未來帶來一些啟示。
這場美國籃球明星與大陸知名體育用品企業的商標權之爭要追溯到4年以前。2015年在最高人民法院判決中文「喬丹」商標損害了邁克爾·喬丹享有的在先姓名權之後,「飛人」在公開信中這樣寫道:
「在過去30多年裏,我將自己的名字和聲譽打造成了國際知名的品牌。從我在NBA球場上打球的早期,到去年秋天再次訪華,數百萬中國的球迷和消費者一直親切地叫我喬丹。而今天的判決,則將讓每個人都知道喬丹體育及其產品和我並沒有任何關聯。」
「和外界認為的有所不同,喬丹現在打的是一場民告官的官司。」長年研究商標侵權案件的上海凱曼律師事務所白耀華律師表示:「由於邁克爾·喬丹不服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的裁定,所以將商標評審委員會告上法庭。」
這場訴訟還會有變數嗎?
但是按照最高法的公開宣判——「判決撤銷商標評審委員會作出的被訴裁定及一、二審判決,判令商標評審委員會針對爭議商標重新作出裁定」。這也就意味著,中文「喬丹」商標最終會不會被撤銷,還需要等待商標評審委員會的重新裁定。
「從程序上來說,商標評審委員會作出的重新裁定,是有可能和原來一樣的。」長期關注此案的福州大學法學院教授劉寧說。「但根據最高院說理部分的解釋,商標評審委員會更改裁定結果的可能性比較大,但無論如何,都只能等待商標評審委員會的重新裁定結果。」
劉寧提到,根據2001年《商標法》第31條規定,如果在先權利人認為商標註冊侵犯其在先權利的,應當在商標註冊之日起5年內提起撤銷申請。如果超過5年,商標評審委員會可以不予支持,這就是商標法規定的相對理由撤銷。
換言之,如果在先權利人怠於行使撤銷權,在後商標註冊人基於信賴利益,有理由相信自己的註冊和使用行為是合法的,可能會投入大量的廣告、宣傳或者擴大生產規模。此時如果撤銷該註冊商標,就會嚴重損害在後商標註冊使用人的商業利益,從法律上就對在先權利人撤銷權的行使進行了適當的限制。
喬丹體育上市路遙遙無期
那麼,最高法判定撤銷中文「喬丹」商標的判決結果,對於喬丹體育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喬丹體育委託訴訟代理人馬東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被判應予撤銷的「喬丹」商標並不在喬丹公司的主營業務內,而是周邊業務的商標註冊,比如游泳衣、裝飾品、啤酒飲料等的商標註冊。至於喬丹體育公司名稱中的「喬丹」二字,由於是公司名稱,與商標案件並無太大聯繫,所以喬丹體育的名稱依然會繼續出現在中國市場上。
「影響肯定是有的,至少喬丹的商標涉及到了他們公司的業務。」劉寧表示,相比主營業務上的影響,喬丹體育的上市計畫可能會因為這場官司的最終判決而繼續拖延下去。
其實早在2011年11月25日,證監會發行審核委員會就審核通過了喬丹體育IPO(首次公開募股)的申請,按計畫該公司將於2014年3月底前正式掛牌上市,並有望成為第一家登陸A股市場的體育用品企業。
然而,就在當時的「節骨眼」上,「飛人」喬丹給這個預計發行股數1.13億股、融資10.64億元人民幣的「中國名牌產品」蓋了一個結結實實的大帽,以至於喬丹體育至今還遲遲無法上市。
從那以後,喬丹體育方面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接受過任何媒體關於這起官司的採訪。「如果你仔細研究邁克爾·喬丹和喬丹體育的案例,就會發現:喬丹提出撤銷商標的時間點很特別,就是在喬丹體育要上市之前。」白耀華說,「這導致喬丹體育也承擔了很大的經濟損失。」
知識產權敲響警鐘
在體育行銷專家紀寧看來,此次判定更大的意義,在於中國大陸對於體育知識產權的保護。「該案例將成為中國體育商標領域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他表示,中國大陸體育發展在前期經歷了野蠻生長的時期,對體育IP的立法保護意識比較淡漠,為企業後期做大做強留下很多隱患。
和君集團合夥人、和梓諮詢董事副總裁賈曉軒也表示,此次判定為中國大陸其他體育品牌敲響了警鐘。「中國品牌已經從效仿時代向原創時代快速過渡,國家對於商標品牌的管理與關注會越來越高。從長遠來看,這次判定是極具進步意義的。」
紀寧分析,近年來,中國大陸體育產業的迅速發展給體育用品製造業帶來巨大商機,在國家鼓勵「雙創」、宣導自主知識產權的今天,企業要想謀求更好的發展,除了自主研發、深耕細作外別無出路。在十幾年前,中國大陸部分體育品牌在成立初期,依靠「山寨」和打擦邊球的戰略完成資本原始積累。隨著企業自身的成長,這類品牌很容易遭遇發展「天花板」。「中國體育產業正處於轉型升級當中,一些留有『侵權』、『山寨』烙印的公司,很難在市場競爭潮流中成為主流品牌。」同時,他建議,體育品牌構建要把握好注意度、關聯度、體驗感和價值觀的平衡關係。「越來越多的體育品牌更加重視自身傳遞的價值觀。在這一點上,喬丹體育就欠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