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大學與研究所每一年的畢業生大約在35~40萬人之間,其中到大陸就業的,估計有一成,有幾種類型:
一、跟著上一代到大陸來工作、定居,似乎是很自然的方式;
二、跟著老師的腳步或是同学推薦,就理所當然的來了;三、在台灣企業應徵,被派到大陸來的;四、對上海有憧憬,所以就到上海來了;五、在台灣的陸生同學邀請下,就到大陸來了;
六、針對有些專業領域的理想性,而到杭州(動漫)、深圳(小米)等城市求發展。
台灣學生畢業後直接到大陸就業的比例目前還不高,但是,有個值得重視的現象,到大陸就業後的年輕人,很少再回台灣发展,除了人有惰性和習慣外,更重要的是,在大陸的發展机会比台灣大多了。
台灣人才将在大陸遍地開花
很多文章都寫過兩岸年輕人的特質比較分析,陸資企業要用台灣人,必然要重用台灣人的優點,至於缺點就不用在意了,例如狼性不夠、完全是島民思想、不知天高地厚等。舉例,我有個台商朋友在台灣經營30年,業績永遠在台幣一億元以內。10年前到大陸發展,第二年就作了3億元生意,現在一年超過10億元,對不起,我忘了說明是人民幣。這位台商朋友說:「這個業績在台灣是根本無法達到的,可是在大陸卻是輕而易舉。」沒錯,到了大陸,你會感覺什麼標準都不同了,看大小也不是以前的思維了。一位年輕大學畢業生回台灣後,竟然經常走路一小時,他說這哪有什麼了不起,在大陸天天都在走路,很習慣了。
最近,大陸很多大企業到台灣來挖角高階主管,成交數量不是很高,但是大趨勢已經形成,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大陸企業跟進,所以,長久下去,台灣人才還是會在大陸遍地開花的。
我認為,兩岸間的文化融合是長期的薰陶與溝通衍化而成的,急不來的,例如從8年前開放直航後,兩岸交流頻繁,包括兩岸大學生交換已經超過20萬人,很多的年輕人在實地交流後,都表示對彼此有了很充分的理解,根本不需要看媒體怎麼傳說,還是自己體驗最實際了。
台灣年輕人到大陸就業的趨勢是必然的,就如同他們去日本、美國一樣, 因為在海外就業,基本上是挑戰自己的適應力,會到大陸就業的年輕人,基本上就是積極進取的人,否則是吃不了苦的草莓族。
年輕就是成本,花幾年做些嚐試,就是一種人生體驗,沒有失敗與否的後果考量,為何不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