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玉燕
在過去三十多年的市場環境和制度變遷中,民營經濟在國民經濟版圖中的位置毋庸置疑,而家族力量為此提供了主要的財務資本、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占據大陸A股上市公司近半壁江山的家族企業為此做出了巨大貢獻。
近日,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和上海信託聯合發佈《中國上市家族企業創新報告》白皮書指出,過去5年,家族企業、民營非家族企業、國有企業的研發投入都在穩步的增加,相較之下,民營非家族企業進行研發投入的比率最高,家族企業次之,國有企業最低。
這一發現令人頗為意外。
根據白皮書,家族企業已占據中國大陸A股上市公司半壁江山。自2010年以來,家族企業占所有A股上市公司的比例均超過40%,且逐年上升至接近50%,顯示了家族企業在整體國民經濟中地位的提升。
家族企業研發投入低於非家族企業
白皮書將所有A股上市公司分為三類,一類是上市家族企業,還有一類是民營非家族企業,第三類是國有的企業。
三類企業的研發投資傾向在2010~2014年間都穩步上升。2010年,13.4%的家族企業有研發投入,到2014年,這個比例已經提高到18.7%。相比較而言,民營非家族企業進行研發投入的比率最高,家族企業次之,國有企業最低。
在研發強度方面,家族企業在2010年的研發投入占銷售投入之比為2.93%,到2014年這個比例增加到3.51%,而國有企業的這一指標在這5年間從1.47%增加到1.85%,遠低於家族企業。在2010年民營非家族企業的研發強度為2.48%,低於家族企業,但是到2014年其研發強度為4.52%,高於家族企業,顯示其在研發投入強度方面的強勁增長。
研發投入直接帶來的影響是家族企業的專利情況差別。2010年~2014年,家族企業與國有企業相比,獲得專利授權的企業數量占比平均高出近17個百分點,而與民營非家族企業相比,家族企業中獲得專利授權的企業數量占比則略低了近2個百分點。
研發投入的差別
另外,家族企業獲得專利授權的平均件數要遠遠低於民營家族企業和國有企業。可見,家族企業專利授權的分佈相對更分散。
而且,從有效的專利類型來看,家族企業和民營非家族企業發明專利上的差距最大。由此得出,家族企業核心技術以及技術市場化應用的創新,與民營非家族企業和國有企業差距是比較大的。
而白皮書中另一個發現是,有研發投資的家族企業利潤率都要明顯高於沒有研發投資家族企業,並且5年連續如此。可見研發投資對家族企業的正向作用顯著。
中國尚未形成真正的家族企業?
家族企業接班人、相關領域專家指出,中國還沒有真正意義的家族企業,研發投入低於非家庭企業的問題是階段性問題,是一代創始人自身的受教育程度、能力、眼界以及中國特殊時代背景等原因使然,將隨著從一代傳承到二代的過程逐步改變。
「做這個報告之前預期是家族企業研發最多,因為他們要做百年基業,所以更有意願研發,但結果是民營非家族企業最高。」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金融與會計學教授對上述結果頗感意外。
未形成真正的家族企業的原因
紅領集團接班人、現任總裁張蘊藍認為主要和家族企業一代創始人有關,「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主要依靠還是傳統產業,尤其是傳統製造業,這給了民營企業很多的機會,在不用考慮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情況下,都可以有一個很好的發展,導致中國目前企業還沒有真正的家族企業。」
多數受訪者表示,中國的創一代,多數受教育程度不高,創辦企業是為了生存,為了眼前利益,沒有對企業長遠的規劃。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李新春則認為,「血緣關係的人可能會看好財產,但是在創新方面,血緣家族能有多大貢獻很難說,甚至在新時期面臨很大挑戰。」
他強調在數字經濟時代,必須開放家族企業的股權治理結構、人才結構、資本結構等,現在的資料給了家族企業轉型很好的提醒。
但張蘊藍也指出,中國家族企業面臨的這方面問題只是階段性的,當從一代傳承到二代手中之後,這方面會有改變,「對二代來說,經營企業不再是生存問題,他們更關注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打造,而且他們通常都有海外留學背景,管理理念等方面更為創新。」
據悉,紅領集團自2003年以來,已經投入3個億左右的研發資金,占據公司的絕大部分資金,「能夠成功投入這麼多,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於董事長、總經理由我父親兼任,使得執行到戰略都是一體化,企業戰略更接地氣。」張蘊藍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