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肺病科,广西南宁530023)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肺康复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n thought of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in lung diseases
王丽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肺病科,广西南宁530023)
“治未病”思想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自发端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奠定了医学理论的基础和医学的崇高目标。经过两千多年的实践,中医“治未病”的技术方法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在“治未病”思想的指导下,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一些有利于慢性肺病康复的方法,对预防和治疗慢性肺病,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等均有明显作用。
慢性肺病;治未病;肺康复
目前我国已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慢性肺系疾病呈进一步增长趋势,在我国乃至全球慢性肺系疾病均明显增加,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严重影响了广大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患者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为此,慢性肺系疾病患者住院期间的肺康复治疗及院外巩固治疗成为当前改善此类疾病患者病情、提高此类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的重要举措。
“治未病”思想发端于我国的《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这一思想的伟大意义在于将“治未病”作为奠定医学理论的基础和医学的崇高目标,倡导惜生命,重养生,防患于未然。《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治未病思想指导人们“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病。医无事之前,不追于既逝之后”,强调“上医医未病,中医医欲起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孙思邈《千金要方》卷二十七)。由此可知我国传统医学的最高境界是“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其研究对象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种状态,将医学的功能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即:“上医”为维护健康的养生医学,“中医”为早期干预的预防医学,“下医”为针对疾病的治疗医学。
《难经·七十七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既病防变”的思想:“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后世医家不断丰富与完善,逐步形成了治未病的理论体系,其主要内容有“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1],一是未病先防,防病于未然,强调摄生的重要性,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防变,指既病之后预防其进一步传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三是瘥后防复,即病情稳定后防止疾病的复发及治疗后遗症。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慢性肺部疾病患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社会经济负担,随之而来的慢性肺病的康复治疗已成为现代预防医学近年来的研究重点。
现代医学认为,肺康复是“一项为各个肺部疾病患者量身订做,旨在促进患者生理及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其自理能力的康复肺计划”[2]。肺康复包括运动、呼吸肌训练、长程氧疗、营养治疗、胸部体疗、放松疗法等[3]。其涉及范围包括多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肺间质性疾病、支气管扩张症等。慢性呼吸疾病长期反复发作,咳嗽、喘息、气促、胸闷、劳力性呼吸困难等症状持续存在,肺功能逐步减退,由此带来乏力感使患者运动减少,呼吸肌肉萎缩,运动能力受限,骨骼肌萎缩,更加加重患者活动耐力,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使患者病情反复,抵抗力进一步下降,更易发病。
现代医学近年将肺康复治疗逐渐运用于临床慢性呼吸疾病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亦提示存在一定的不足。蒋伟平等[4]将稳定期54例COPD门诊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上肢加下肢组和单独下肢组以及对照组,试验组参与为期16 w,每周3次的耐力康复训练,试验表明两个康复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在运动耐力,呼吸困难以及生活质量上都取得了明显改善。王凤琼等[5]将6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肺康复综合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包括介绍COPD相关知识、戒烟、长期氧疗、坚持药物治疗,加强营养等并进行有氧呼吸操和下肢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卫生宣教,分别对两组患者于6个月、1年的血气、肺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肺康复干预组患者血气指标和肺功能明显改善。周文波等[6]通过对肺功能测定属于GOLDⅡ~Ⅲ级的确诊病例15例,接受共48 w强化及非强化运动训练,分别在试验前、第一次强化训练后及完成48 w运动训练后测定患者肺功能、6 min步行距离实验(6MWT),结果表明系统运动训练48 w对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肺功能无明显影响,系统运动训练有助于改善COPD患者的运动能力。梁少英等[7]将 113例COPD急性加重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急性期康复组(76例)及稳定期康复组(37例),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期与稳定期肺康复的依从性,结果表明稳定期康复组患者步行锻炼/呼吸锻炼以及肺康复总的时间/次数/依从性得分均高于急性期康复组,急性期康复依从性比稳定期康复差,提示应重视COPD患者特别是急性期康复患者的依从性。
中医脏象学说认为:肺居胸中,为五脏六腑之华盖,上连气道、咽喉,开窍于鼻,合称肺系。肺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且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故外邪袭入常先犯肺;肺主气,司呼吸,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肺的病理表现主要是气机出入升降失常,肺气宜宣宜降,若肺气宣降不利,则为咳为喘;肺朝百脉,主治节,助心行血,若肺气失调,可引起心血的运行不利,而发为胸闷、胸痛、咯血等;肺通调水道而为水之上源,下输膀胱,若肺气不降,通调失利,可导致水液潴留,而发为水肿、小便不利。根据经络学说又有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正常下降则大肠排泄通达,反之大肠积滞不通亦能影响肺之肃降。
从中医脏象学说来讲,肺脏不仅仅是肺脏本身,它包括了现代医学的鼻、咽喉、气道、肺脏在内的整个呼吸系统,故肺病不仅是肺部疾病,其病理变化不仅仅是呼吸功能异常,而是包括了呼吸功能异常、水液代谢失调、体表屏障功能失常,以及气的生成、血液循环障碍和某些皮肤疾患等,故中医所指的肺康复不仅仅是针对慢性肺部疾病,而是针对整个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本人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方面着手,在临床工作中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针对性地治疗,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3.1 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是指防病于未然,强调平素养生的重要性,主要就是教育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饮食起居习惯,即“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素问·上古天真论》),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丹溪心法·不治已病治未病》指出:“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强调在疾病未发之前,通过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从而实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遗篇·刺法论》)。
肺为清虚之脏,喜润恶燥,在四时与秋相应,故在养生中,应注意饮食清淡,忌辛辣油腻煎炸之物耗损肺阴,首先就是要劝诫患者尽早戒烟,因香烟为辛温燥热之品,最易灼伤肺络,耗伤肺阴,同时应建议患者早睡早起,收敛神气,保持神志安宁。《内经·素问·四时调神大论》中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应四时养生的原则,“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即应当根据四时之气不同而调理阴阳,以其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正如《灵枢·本神论》所言:“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老年人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肺气不足,抵抗力差,应随四时时令不同而注意养生,平素应适当加减衣物,预防贪凉,以免虚邪贼风侵及人体而使病情反复[8]。
3.2 既病防变
既病防变是指既病之后防其传变,在掌握疾病传变规律的基础上,依据对疾病的预见性,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止疾病向其他脏腑传变,防止疾病出现由浅入深的发展趋势,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正如《金匮要略》中所说:“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即体现了既病防变。
中医理论认为,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脾为生痰之源。咳、痰、喘的发生与肺、脾、肾三脏关系至为密切。肺病早期一般表现为外邪侵袭,日久累及脾、肾,并多与痰浊、血瘀、水饮夹杂,每因复感外邪诱使病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故治疗上应注意扶助脾土,调理脾胃,既益气健脾又充养肺气,达到土旺金生,用药上注意要“先安未受邪之地”;同时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肾之间为“金水相生”的关系,肺病日久必然肾失摄纳,出现动则气急,呼多吸少等证,此时宜多用固肾纳气之品。久病入络,多见虚实夹杂,痰瘀阻络,在补泻之余可加用活血化瘀通络,祛湿利痰之品[9]。
3.3 瘥后防复
瘥后防复是指防止疾病的复发及治疗后遗症。慢性肺病往往长期存在气道慢性炎症,抵抗力差,即中医所说“正气不足”,常因受凉或感染诱发,使病情反复,肺功能逐步下降,现代医学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的结果之一就是菌群失调,进一步破坏人体本身的阴阳平衡能力,使疾病更易反复。中医药治疗副作用小,方法简便,具有独特的优势。本人导师翁惠教授根据古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四时养生的原则,结合临床实践,创制了三伏天穴位外贴方“益气平喘贴”[8]和三九天内服膏方“益气补肺膏”,使患者慢性肺病急性发作次数减少,平素症状减轻,有效地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骆仙芳等[10]通过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健脾化痰、补肾纳气等扶正固本或扶正祛邪并重治疗,能巩固疗效、增强机体抵抗力,显著减少急性加重及住院次数,降低社会经济负担。陈云凤等[11]将健身气功八段锦等方法运用于慢阻肺的中医肺康复治疗,可改善心肺功能,有利于慢阻肺的肺康复。
综上所述,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的肺康复治疗,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方面运用临床,劝导患者院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善生活环境,注重养生保健;住院期间根据肺部病情的轻重缓急采取不同的康复措施,有效防止疾病的发展、传变;出院后做好稳定期的调理,巩固疗效,防止疾病的复发。相对于现代医学肺康复治疗的专业性,中医肺康复的治疗更具有中国特色,更简便易行,患者在家中随时可以进行,不需要更多的辅助设施,因此更易于施行,易于坚持,同时减轻了患者经济上的负担。因此,对于中医的肺病康复治疗应当大力提倡[8],争取做“上工治未病”,从而实现医学的崇高目标。
[1]来薛,刘思顺,孙增涛.“治未病”对COPD稳定期的重要性[J].光明中医,2010,25(8):1 488-1 489.
[2]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Pulmonary rehabilitation[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1999,159(5 Pt1):1 666-1 682.
[3]文红,郑劲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治疗效果及其评价[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11):769-771.
[4]蒋伟平,朱惠莉,崔石磊.不同运动康复方法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6):935-938.
[5]王凤琼,刘加芳,赖英.康复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缓解期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1,23(1):31-32.
[6]周文波,聂秀红.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运动康复治疗的肺功能及运动耐力随访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3,10(11):104-106.
[7]梁少英,岑慧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不同时期肺康复的依从性[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7):2 966-2 968.
[8]钟梁,郑放超,张俊琦,等.中医治未病理论在慢性肺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西南国防医药,2014,24(3):342-343.
[9]王丽,翁惠.“治未病”思想在呼吸系统疾病方面的运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202-203.
[10]骆仙芳,张长志,王会仍.应用“治未病”理论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2):222-244.
[11]陈云凤,刘素蓉,陈艳.治未病理在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复发中的运用——健身气功八段锦对慢阻肺的中医肺康复思路[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15):6-7.
(编辑:翟春涛)
R473.6
A
1671-0258(2017)04-0052-03
王丽,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E-mail:4017424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