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大学课程是对现代大学课程的继承与超越*

2017-04-03 06:31焦传震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超越继承课程

焦传震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远程教育】

开放大学课程是对现代大学课程的继承与超越*

焦传震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作为学校教育思想的承载者和目的的实现者,课程是远程开放大学的核心。要办好远程开放大学,不只是体制与机制,以及技术的变革,更重要的是,必须从发展了的时代及其发展了的大学去理解远程开放大学,以历史唯物之一的立场和方法论来对待远程开放大学的便可与重构.[关键词] 现代大学;远程开放大学;课程;继承;超越

一、当代课程范式语境下的课程解读

课程作为学校教育思想的承载者和实现者,是学校教育由静态走向动态、由文本走向生活、由理想走向现实、由社会化为个体、由他者化为自我的关键与核心,是学校教育教学交往和生活价值,目标、方式的规制,动力、方向和平台。所以,无论任何时代的任何国度,人们总是通过对课程的界定,以期规制学校教育生活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建构理想的教育教学生活,从而达成学校教育目的实现所需的教育生态,实现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教育预期。

当大机器生产在欧洲兴起后,欧洲社会便首先迈入现代化进程之中。现代化大生产生成了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也在继承希腊人文主义的文化的基础上,历经文艺复兴和启蒙主义运动,生成了平等自由民主科学理性为核心取向的现代文化,成为西方现代化的基础与标志。同时,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也进行了现代化变革。柏林大学作为现代大学的开山鼻祖和典范,实践并发展了新人文主义的教育理想和课程范式。但是,当这一模式进入美国自由资本主义的现代化进程时,柏林大学的纯真与理想就暴露出来,相对于洪堡等对新人文主义思想的高扬,对个性自由和个性全面发展的虔诚,美国人面对本土现代化发展的现实时,则更为实用和功利,更重视现代教育的对社会科技经济文化政治的价值。正是在美国现代化进程的改造中,学校教育和现代市场经济,科学技术建立起交互作用的逻辑关系得到充分的强化,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发展被市场和科技原教旨主义主宰。于是,科学知识成为学校的核心知识,科学知识中心主义的课程范式取代人文主义课程范式成为现代学校教育课程范式的主导。

生成于欧洲现代化发展中的科学知识中心主义的课程范式作为现代学校的根本标志,一方面促进了现代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从而使人不断地得到解放,获得更广泛的自由和权利,形成更广泛的交往和全面的联系,不断产生出更高的发展需要。另一方面,正是这一模式,使教育背离了现代社会的理想诉求,放弃了人文关怀,背离了教育的本质,成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奴隶,致使个体畸形发展,成为富有而贫困的人,并使人类陷入生存危机。

为了解决生存危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和全球化,网络化的迅猛发展,迫使人们在反思批判西方现代化社会发展及其所生成的教育的基础上 确立了可持续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和远景,生成了实现这一目的的终身教育思想和体系,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这样的客观逻辑下,工业化时代所生成的科学中心主义的课程范式必然转向个性化全面发展的课程范式,即以终身教育思想为统帅,以满足每个人自由自觉的个性化终身学习,促进个性化全面发展为目的的课程范式。

在个性化全面发展的课程范式下,课程不再限定在代表知识的标准课本或学生的个体经验,而必须成为有机整合且超越科学知识中心主义和学生经验主义,工具主义和人文主义,符号文本与生活现实,本土化与全球化对立与割裂,能满足和促进个性化自由自觉的学习,实现个性全面发展的开放的学校教育教学生活体系。

在这种以实现个性化全面发展为目的的课程建构中,教学本质上不只是通过知识传授,使学生获得标准的知识,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活动,而是以课程为中介,以实现教学相长,课程发展为目标的教学交往活动。即,一种通过课程建构起来的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交往着的生动的教育教学生活世界。在教育教学生活中,教师和学生之间超越了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教师根据课本传递规定的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单向度的主客体关系,转化为主体间交往与对话关系,并以此促成个性发展的活动。

而对话不是寒暄,不是布道或独白,而是现实的,具体的完整的人和人之间围绕教学主题而展开的一种具有明确教学目标的个性化解读、交流与争鸣、共享与共建、反思与批判,坚守和创新,转化与发展的交往活动。“对话是生活意义的沃土”。[1]“对话是探索真理与自我认识的途径。”[2]通过对话,揭示对象背后的真知,价值和意义,“在对话中,可以发现所思之物的逻辑及存在方式的意义。”[3]

在交往与对话中,每个具体的现实个体都是发展着的现实的社会主体,他们是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人来参与教育教学生活的,所以他们是教学生活中的解读者、对话者,发现者、体验者和建设者,他们在解读对象的同时,也在解读自己,在发现他者的同时,也在发现自己,在认知知识的同时,也在发现问题背后原因及其价值蕴含,在达成共识的同时也在表达自己的知识经验,价值,情感和个性的全部。

二、远程开放大学课程是对普通大学课程的继承与超越

大学教育是独立的,但不是孤立的。他的独立表现在他有自身的性质,目的及其发展规律。他不是孤立的,因为他是社会文化的继承,传播与创新,科学技术创造,国民更新的社会有机系统,对社会发展起着基础性先导性和全面的作用,所以任何时代的任何国度必然依据其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理想去反思建构他所需要的教育,使他成为社会理想的实现者。

正如没有十五世纪工场手工业到十八世纪大机器为开端的工业化大生产的不断革命,就不会产生市场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也就不会发生由十五世纪反对以神为本,主张以人为本,追求人的解放与个性全面发展的文艺复兴运动,不会继发十八世纪启蒙运动,也就没有在继承的基础上超越传统农业文明,反映现代化性质和诉求的科学与理性,平等、民主、自由为核心价值体系的现代文化,现代教育思想,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体制与机制。

以现代通讯技术为支持的远程开放大学是为满足知识化社会及其终身教育时代每个人自由自觉的个性化学习,实现个性化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以达成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全面发展的产物,是终身教育思想的大学化,又是对工业革命以来的现代化社会所生成的大学的继承和发展。1971年建立的英国开放大学就是远程开放大学的典范,亦如当年的柏林大学。一方面他继承了现代大学学术自由和学校自治、学分制和研讨性教学模式、教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有机统一的本质特质。另一方面是以终生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促进和满足每个人自觉自由的个性化终身学习为己任,将实现每个人自觉自由的个性化全面发展作为目的。其三,充分发挥现代网络通讯技术的优势,为每个人,特别是被现代大学教育体制与机制阻碍,无法实现大学教育理想和需要不断更新,寻求个性化全面发展的人,提供自觉自由的个性化终身学习的大学教育。其四,建构了有效表达现代远程开放大学理念和旨趣的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中心的网络在线教学和传统研讨式的面授教学相结合的混合性教学模式,强化和有效实施了宽进严出的基本制度及其有效的形成性教育质量评价体制与机制。远程开放大学的建立与发展,特别是随着网络化的推进,有力地推动了大学教育的平等民主自由的进程,满足了生活,劳动,教育相互交融,以创造为核心的知识化社会中个性化终身学习的客观需要,使个性化全面发展的教育理想成为现实。

大学的发展是通过其课程范式的转化实现的。 作为现代大学的继承与发展者,网络化远程开放大学课程也在终身教育思想的统帅下,以“走向科学的人道主义”[4]为核心价值取向,以满足和促进每个人自觉自由的个性化终身学习为基本任务,以实现每个人自觉自由的个性化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实现了课程范式由科学知识为中心或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中心,向以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中心的转化。

和科学知识中心主义课程范式不同。远程开放大学的课程范式是在反思批判这一范式在工具理性主宰下使人工具化,畸形化、片面化,尤其是极端扭曲的应试教育模式的弊端的基础上,以满足和促进每个人自由自觉的个性化全面发展为目的,为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全面发展的课程远景而建构的。所以,他必须克服课本中心的弊端,顺应知识化社会的客观趋势,将课程和生产生活有机统一;克服科技中心主义的弊端,使人文和科学达成有机统一;克服阶段性,碎片化教育的弊端,使阶段性教育与终身教育辩证统一;克服专业化学术化与社会生产及个体完满生活割裂的弊端,使专业化学术化,职业化和自我完善有机统一;克服选修课和专业选择的限制,压抑学生自由自觉的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弊端,使核心课程和广泛的选修课程有机统一,给予学生更多的个性化发展的自由;克服只关注课表中课程的作用,忽视对学生人文发展更为有用的非课表性课程的弊端,使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有机统一。特别是在当下,各国都为应对全球化的客观趋势,克服西方中心主义或本土中心主义的弊端,努力的将本土化与全球化有机统一。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学生之间是交互主体性关系,他们都是以寻求个性化全面发展的现实,具体,完整的社会人的状态进入课程世界,在与课程世界的对话中解读并提出课题,以此促成完整的现实的人和人之间的教学交往与对话,推进教育教学生活的拓展和深化,促进其在生活中实现个性化全面建构。亦即,在课程世界里学生不是抽象的和片面的客体,教师作为教学交往与对话中的首席,起着组织促进教学对话和交往建构与发展的作用。而且,他们的任何发现和课题的提出都不是单一的知识性的,而是以他们已经建构起来的整体的人的个性化的解读,能动的发现和创造,即无论对课程,还是与教学主体间的对话与交往,都是一个现实人的价值的,情感的,知识和方法的等完整的表达和全面的作用。所以,现实具体完整的人和人之间的教学对话与交往,并不只是单一的解读课程及其相关,促进实践反思,发现问题,探究背后的原因,获得新的知识和方法,提升认知能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通过实现完整具体的人和人之间的教学交往和对话,发现知识与真理,理解文化,揭示交往对象背后所蕴含的人生价值和意义,体验和学习情感交流范式等一个复杂多样的过程,一个全面影响和促进每个人自我认识,自主建构,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

网络化远程开放大学的课程在继承了现代大学课程范式优秀品质的同时,又具有虚拟和现实二重性。所谓现实性,就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个体都是具体的,完整的,现实的人,是为了当下也为了未来现实的生活和完满发展的人。同时,在经典的网络化远程开放大学中教育教学仍然普遍有效地运用现代大学学校教育教学生活方式,即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中心,教师为平等的首席的自由研讨式的面授教育教学模式。所谓虚拟性,即网络化远程开放大学的教育教学生活发生和发展不只是在日常的现实校院内,也不只是发生在以课程为核心建构的实在的教育教学生活空间,即课堂生活以及他的拓展式。而是为实现课程目标,在地理上分离的教育教学各方在网络世界通过课程生成的教育教学主题,建立,拓展,深化教学交往与对话,从而建构其满足和促进受教育者自由自觉的个性化学习与个性化全面发展所需要的丰富生动的虚拟化教育教学生活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受教育者,教育者之间是以现实的整体的能动的具体的社会人进入的,他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学主体和被动的接受标准知识的客体,而是虚拟教育教学生活的建构者,解读者、发现者、丰富者、拓展者,并在生活中实现个性化全面发展的人。故,在以课程建构和拓展的虚拟教育教学生活中,课程不再是外在于教师和学生的标准的知识系统,相反,通过教育教学生活的建构与拓展,教和学双方不但成为课程生成的主体,而且通过不断的解读与对话,不断实现课程的生成和丰富,即实现人的课程化。也在这一转化过程中,教学双方也将理想的课程,专家的课程,教师的课程,他人的课程,最终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课程,进而转化为他们自身的发展,即实现课程的人化。正是二重性,体现了网络课程在继承传统课程基础上的超越。

同时,远程开放大学的课程在呈现结构和方式也有自己的个性。但,不是将传统课程机械照搬到电视上,网络上,形成纸质课本加视频化的教学讲座,或多媒体课件,以及网络化的教学资料和考试辅导般简单。而是在个性化全面发展为中心的课程范式下,在继承现代大学课程呈现结构与方式的基础上,为网络化远程开放大学课程能有效满足和促进每个人自由自觉的个性化学习和个性化全面发展,依据网络化教育教学的客观需要进行的创造与发展。首先,现代大学形成的课程呈现结构与方式是他形成的基础。在现代大学的发展中,形成了一般由本专业每门课程的标准即学生通过该课程教学之后的个性全面发展的标准作纲领,和由此形成的课本,其它教学材料、课堂教学活动,课后阅读资料活动,开展研究和调查作业活动,参与教学研讨课及其拓展,教学评价等显性课程系统,和没有列入课程表,但对学生实现个性全面发展产生有效作用的隐性的课程系统组成的有机整体。他是静态的文本系统及其教学活动的辩证统一。在这里,每门专业化课程的标准是纲领,统摄该门课程的性质和目的,内容和教学方法,评价模式等。课本或教材只不过是教师为实现课程目的建构或选择的蓝本,一个教学的范例,在大学中一般是该课程教师的学术研究成果的课程化。即在一个标准下,课程由一系列合乎目标实现逻辑的文本和活动构成,其课本或教材在课程标准下可做自由的选择。所谓课程的统一,不是当下的教本或学本的统一,而是课程标准的统一。作为大学,网络化远程开放大学的课程应当以这一结构和呈现方式为基础,创建网络化虚拟课程的呈现结构与方式。其次,网络化远程开放大学课程呈现结构及方式的建构,必须在坚持终身教育思想统帅地位的前提下,实现其现实性和虚拟性的辩证统一,即由课程目的出发,经过将二者的整合优化,合力与目的的实现。既不能简单的机械照搬普通大学课程于网络,忽视虚拟教育教学生活的存在和作用,又不能排除普通大学课程,只重视课程的网络化表达,更不能简化为网络图书馆,从而将实现课程目的必须建构的虚拟教育教学生活舍弃。

其三,必须发挥网络与通讯技术对课程性质,目的、内容、虚拟教育教学生活建构与发展,教学评价的有效实施的技术优势。体现网络化世界的交往与对话优势,尊重网络文化的规律与特点。满足和促进成人受教育者自觉自由的在网络化教育教学生活中个性化发展的要求。换言之,必须能在网络化虚拟世界中形成教学交往和对话,建构课程所需要的教育教学生活,实现教学双方个性化全面发展和课程不断生成的目的。

所以,与普通大学课程及其教育教学生活不同。网络化远程开放大学的课程呈现结构与方式,必须以个性化全面发展为目的,在继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和尊重其二重性,努力实现二者的辩证统一,建构促进个性化全面发展的开放的教育教学生活系统,以达成课程的目标。

[1]国威廉·派纳.理解课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452.

[2][3]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1991.

[4]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上海: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84.

[责任编辑 王爱萍]

The Open University Courses are the Inheritance and Transcendence of Modern University Curriculum

Jiao Chuanzhen

(Shaanxi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 Xi’an 710048)

As the carrier of the school education thought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purpose, the course is the core of the remote open university. To do a long distance open university, not only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as well as technological change, more importantly, must be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niversity to understand the distance open university, historical materialism, one of the position and methodology To deal with remote open university can be with the reconstruction.

Modern university;Open Distance University;Course;Inheritance;Transcendence

2017-04-20

焦传震(1963— ),陕西省富平县人,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本文系 陕西省教育厅2013年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题 “全球化语境下远程开放大学与我国文化建设的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G724.82

A

1008-4649(2017)02-0009-04

猜你喜欢
超越继承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跨界与超越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蝴蝶之美在于超越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论跨文化交际教学中文化定型的利用与超越探讨
评析张学英诉蒋伦芳遗产继承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