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对中共八大党章的贡献论析

2017-04-02 19:24黎见春
关键词:常任制党代会执政党

黎见春, 冉 悦

(三峡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 宜昌 443002)

邓小平对中共八大党章的贡献论析

黎见春, 冉 悦

(三峡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 宜昌 443002)

在中共八大筹备期间,邓小平主持了八大党章修改及党章修改报告的起草工作,在会议上做了《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在党章的修改过程中,邓小平对执政党建设进行了系统的理性思考:首次从制度设计层面提出党代会常任制;充实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的内涵;坚持和强化党的集体领导体制;纯洁党的队伍,严格党员标准。邓小平在主持八大党章修改及党章修改报告中体现的执政党建设思想,对当下执政党建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邓小平; 八大党章; 修改党章的报告; 贡献

邓小平历来重视党的制度建设,对党的制度化建设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中共八大筹备期间,邓小平主持了八大党章的修改及修改党章报告的起草工作。在会议期间,邓小平做了《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系统阐述了党章修改的相关情况,丰富和充实了八大党章内容。在邓小平等人的努力下,八大通过的新党章成为党的制度建设史上的里程碑。本文拟从邓小平在八大期间主持修改党章报告入手,透过党章修改中其对执政党建设的理论思考,剖析其对八大的历史贡献,并寻求现实的启示。

一、主持党章修改及修改党章报告的起草

八大是中共全面执政后首次召开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中央进行了慎重而充足的准备,最重要的准备工作之一,“关键在于有好的文件”[1]118。这些文件包括提交大会讨论的中共中央委员会的政治报告、党章草案、修改党章的报告等重要文本。作为党中央秘书长,邓小平受中央委托,主持党章修改、起草修改党章报告工作。他对党章的修改倾注了极大的心血。

1.主持党章修改工作

关于八大党章的修改,著名学者石仲泉等著的《中共八大史》用了较大的篇幅进行介绍[1]187-193,简单勾勒了党章修改的过程。实际上,党章修改工作是一项政治性、科学性极强的复杂工作,从邓小平受命主持党章修改工作,到提交大会讨论的党章草案,历时近一年时间,期间经过多次会议讨论及反复修改。为制订一部适应党的历史方位及主要任务变化的新党章,邓小平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据时任修改党章和修改党章报告起草委员会成员的李雪峰回忆,“关于党章修改的工作,小平同志一直抓得很紧。”[2]219邓小平还郑重要求参与党章修改的工作人员耐心细致,重视每一个细节,“必须是哪一个字要改,就改哪一个,凡有意见的都在这个本子上批”[3]579。以上种种,折射出邓小平对党章修改工作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

从筹备八大伊始,邓小平对于党章的修改工作极度重视,经认真挑选,组织了精干的工作班子。1955年4月,邓小平草拟了修改党章和修改党章报告起草委员会建议名单,提交政治局讨论(委员包括邓小平、胡乔木、李雪峰、谭震林、马明方、安子文、刘澜涛、宋任穷、杨尚昆等人)。毛泽东批示:“如政治局同意,即照此办理,交邓小平处理。”[4]1229自此,邓小平正式受中央委托,全面主持党章修改及修改党章报告工作。

对党内根本性制度文本党章的修改,邓小平有清醒的认识。在七届六中全会扩大会议上,邓小平指出:七大所通过的党章,“有些条文已经不适合于革命已在全国取得胜利和党领导全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实际情况,需要加以修改。”[4]233此后,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党章修改委员会加紧了工作。1955年10月22日,修改后的党章初稿出炉。初稿只有条文部分,总纲还在草拟中。当天,邓小平批示杨尚昆:“此件请印十余份分发下列同志:政治局委员、起草小组谭振林、李雪峰、刘澜涛、马明方、安子文、胡乔木。”[1]187同时,邓小平还给以上人员发出短函,说:“这是我们小组修改的党章初稿,其中总纲部分尚未写好,暂缺。最好请各同志能抽暇看一遍,将意见批示在原件上退我,以便小组再讨论修改”[1]188。从短函中可以看出,党章初稿还不成熟,只限于高层征求意见。对于初稿,邓小平从内容框架到文字表达做了细致的推敲和认真的修改。他发现初稿中未对军队党组织设置进行规定,在分送中央政治局委员征求意见时,邓小平慎重地建议,“并加写了‘人民解放军党组织’一条”[5]985。这条修改,显示邓小平政治上的敏锐性及大局观念,目的是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为拟定一部契合执政党建设的党章,邓小平密集召开各层级会议,讨论党章修改工作,修改的党章也数易其稿。查阅邓小平年谱,1956年2月6,4月2日、13日、20日,邓小平分别主持召开了中央秘书长工作会议,讨论修改党章及起草党章报告工作[4]1203、1272、1281、1284、1286。这期间,他自己动手对第二次修改稿做了修改。这一稿补写了总纲部分[5]985-986。4月29日上午,邓小平主持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对党章草案修改稿进行讨论。在会上,毛泽东建议仿照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办法设党代会常任代表。在听取毛泽东及各位书记的意见后,在邓小平的组织下,党章第二次修改稿中增加了党代表“常任制”的内容。5月3-5日、14日、19日,邓小平主持召开修改党章委员会会议。其中,19日,专题“讨论党章草案的总纲部分”[4]1290。5月28日上午,邓小平召开有关人员开会研究党章草案的印发问题,指出有两个问题需要特别注意:一是关于党代会采用常任制,“这是一个重大的改变,请你们考虑这种制度是否适当。”二是关于中央机构设置方案,“曾考虑到两种形式……请你们考虑哪一种形式比较好。”[4]1291希望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等广泛征求意见。7月25-31日,邓小平多次召开修改党章及修改党章报告起草委员会会议,吸收各地的讨论意见,对稿子进行修改。8月5日,邓小平召集修改党章和修改党章报告起草委员会议,讨论设想的中央领导机构设置方案(即党章第三十七条),并报请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核阅。8月15日,邓小平致信修改党章及修改党章报告起草委员会委员:“党章修改稿第三十七条条文(即中央设置方案),中央政治局已拟定,请照改。”[4]13039月10日上午,邓小平召开中共八大各代表团团长、党章草案及党章修改报告的专题小组长会议,“说明修改党章和修改党章报告起草中的问题,并听取与会者的意见。”[4]1308会后,邓小平又组织对党章草案进行修改,并报送毛泽东处。晚上,毛泽东审阅党章修改稿后,批示:“两件改处都看过,同意这些修改。”[6]621此外,毛泽东还提出了个别地方的修改意见。次日,邓小平又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再次修改了党章草案,形成了党章修改稿第六稿。此外,邓小平还出席了分别由毛泽东、刘少奇主持的政治局会议,专题讨论党章修改问题。这一系列大大小小的会议,记录了邓小平为八大党章修改工作所做的努力。正是每一次会议的字斟句酌,成就了八大党章的辉煌。

2.起草《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党章修改及起草修改党章的报告,两项工作相继开展并时常交叉进行。在紧张繁忙的八大筹备工作中,邓小平多次主持召开了修改党章及修改党章报告的会议,讨论党章修改报告稿,并进行了数次重要修改。在修改党章的同时,修改党章报告的起草工作也紧锣密鼓地展开。1956年6月14日,邓小平主持中共中央秘书长会议,讨论起草修改党章的报告等问题。7月23日,邓小平随毛泽东、刘少奇等到北戴河,集中精力修改《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初草)》。在第一部分,邓小平加写了“现在国家的情况和党的组织情况都同七大的时候有了显著的不同……要求我们十分注意加强党的组织工作和对于党员的教育工作。”在第三部分“关于党的民主集中制”中,邓小平加写了“我们党内时常出现这样的干部,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十分爱好自成系统,自成局面,政治上自由行动,不喜欢党的领导和监督,不尊重中央和上级的决定”[4]1299-1230等内容。8月27日,邓小平主持召开修改党章及修改党章报告起草委员会会议,讨论修改党章报告初稿,并将修改稿递交毛泽东审阅。毛泽东连夜阅读后批示:“此件看了一遍,觉得大体可用。”[7]1879月13日晚,政治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章(草案)》、《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等七个文件。至此,《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基本定稿。

《报告》凝聚了邓小平探索党的制度化建设的心血和智慧,“他重点就报告稿中提到的党所处的历史环境的变化,由此引起的党组织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和党的建设的总任务等补写了一些重要的内容,并在文字上做了细致的推敲”[5]989,“改动内容最多的是第一部关于修改党章所依据的条件”[3]581。邓小平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等部分也作了精细的修改。对于报告的文字,邓小平也力求简洁,将庞大的信息量浓缩为一体。前英国驻华大使理查德·伊文思高度评价:“可以把这个报告看成邓小平个人的政治宣言”[8]321。可见,邓小平在《报告》中阐述的执政党建设的思想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二、党章修改中对执政党建设的理性思考

八大修改通过的新党章及邓小平在会议上所做的《报告》,是执政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尽管八大修改后的党章与此前的党章相比,并没有原则性不同,“但是,在具体内容上却有了很多的改变,其中包含一些带有原则性的改变。”[9]229这些变化体现了邓小平对执政党建设的理性思考,奠定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基础。

1.首次从制度设计层面提出党代会常任制

党代会常任制虽经毛泽东提出,但邓小平从制度设计层面丰富了这一构想。邓小平认为:“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党的各级代表大会的定期召集和充分发挥作用。”[10]232党的七大到八大相隔十一年,执政以后,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代表会议都开得比党章规定的少,邓小平深感痛惜:“这是我们党的民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缺点。”[10]232虽然,全面执政后党内开过许多重大会议,讨论决策全国性重大问题,但邓小平认为:“无论如何,召集这些会议在法律上究竟不能代替召集代表大会,不能弥补不经常召集代表大会的缺憾。”[10]233为了更好地彰显党代会的职能,以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和工作方式,邓小平在《报告》中正式提出中国共产党实行党代会常任制。他说:“党中央委员会在党章草案中,决定采取一项根本的改革,就是把党的全国的、省一级的和县一级的代表大会,都改作常任制。”[11]702邓小平认为:实行党代会常任制,可以充分发挥党代会最高决策机关和最高监督机关的职能,“它的效果,是几年开会一次和每次重新选举代表的原有制度所难达到的”[10]233。为此,邓小平还设计了党代会常任制的运行方案:各级代表大会一律每年开会一次;党的重要决定都必须经过代表大会讨论;各级党的委员会每年必须向它报告工作,听取它的批评,答复它的询问;党代会代表常任制,必须向选举它的单位负责。此外,代表在大会闭会期间,“也可以按照适当的方式,监督党的机关的工作。”[10]233邓小平对党代会代表常任制的探索,既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的制度改革,更有利于健全党内民主,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主观。

2.充实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的内涵

群众路线是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工作路线。邓小平在主持八大党章的修改工作中,对群众路线作了进一步阐释。在邓小平看来,“群众路线是党的组织工作的根本问题,是党章中的根本问题。”[11]700在党成为执政党以后,部分新党员中“有许多同志并没有贯彻执行这一路线”[10]216。为克服全面执政后已经出现的官僚主义、事务主义倾向,邓小平充实和拓展了群众路线的内涵。一方面,他认为“人民群众必须自己解放自己”[9]232,另一方面,他认为“党的领导工作能否正确,决定于它能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9]233邓小平对群众路线的重新阐释,极大地丰富了中共七大时毛泽东、刘少奇等人对群众路线的认知。为使群众路线真正成为所有党员遵从的工作路线,邓小平提出了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建议措施,如在对党员进行教育时,“着重进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教育”;要杜绝领导干部坐在办公室,通过内部会议决策等脱离群众的现象,“必须有系统地改善各级领导机关的工作方法”;为保障党员群众批评工作中的错误和缺点的权益,“必须健全党的和国家的民主生活”;为克服官僚主义现象和惩处违反党纪等消极现象,“必须加强党的和国家的监察工作”;为督促各级党组织工作的落实,就必须“采取群众性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10]223-224。此外,邓小平也强调,贯彻群众路线,还必须搭建群众意见反馈的平台。

3.坚持和强化党的集体领导体制

在修改党章的报告中,邓小平明确表示反对个人崇拜,强化党的集体领导制度。由邓小平主持修改的新党章总纲,首次写入了在党内决不容许“把个人放在党的集体领导之上的行为”[9]209。针对党内出现的个人专断苗头,邓小平尖锐地指出:“党的集体领导的制度在实践中还是有许多缺点”[10]231。为强化党的集体领导体制,全党必须“继续坚决地执行中央反对把个人突出、对个人歌功颂德的方针”[10]235。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是防止走向个人崇拜的制度保证,也是实施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的关键。同时,邓小平又强调对党的领袖要有正确的认识,“工人阶级政党的领袖不是在群众之上,而是在群众之中,不是在党之上,而是在党之中。”[9]249因为“我们主张巩固集体领导,这并不是为了降低个人的作用”[10]234,而是为了建立一种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相结合的制度。邓小平关于健全集体领导制度的思想,在八大修改后的党章得到体现,第三十七条关于中央领导机构的设置中,认为中央委员会选举政治局、常委和书记处,“并且选举中央委员会主席一人、副主席若干人和总书记一人。”[9]219正因为这种制度设计,在八大上,党的集体领导体制得到较好的实践。八大选举毛泽东为党的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等为副主席,邓小平为总书记,从而建立起强有力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并为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4.纯洁党的队伍,严格党员标准

基于全面执政后党员队伍数量、结构等的变化,邓小平指出:“党的事业的胜利,党对于人民所负的责任加重,党在人民中间的威信的增长,这一切都要求党对于党员提出更高的标准。”[9]256因为:第一,党的执政地位的确立,“就容易出现这样的人,他们为着取得名誉和地位而入党……诚然这样的人在我们党内是少数,但是,我们决不能忽视这个事实。”[9]256第二,党员队伍中七大后入党的党员占相当比重,“不少党员虽然在组织上入了党,在思想上却还没有入党,或者没有完全入党。”[10]247为此,邓小平在《报告》中系统论述了党员标准:首先,增加对党员条件的规定,党员必须是从事劳动而不剥削他人的劳动人,划清剥削行为和剥削思想与党的队伍界限,使每个党员坚定地站在劳动的立场。其次,增加对党员义务的规定,如要求党员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以提高党员的组织意识;要求党员严格遵守党和国家法律,遵守共产主义道德,以提高党员法律和道德意识;要求党员实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克服缺点和错误,以保持党员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品性;要求党员对党忠诚老实,不歪曲隐瞒事实,强化党员正直忠诚的本性。第三,强调纪律对党员的约束。要求每一位党员切实履行义务,并且自觉遵守纪律。这些规定提出了党员质量的新标杆,成为纯洁党员队伍的制度保障。

三、邓小平执政党制度化建设探索的启示

八大期间,邓小平关于执政党制度化建设的探索,因受后来“左”的错误的干扰,未收到预期的成效,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天依然可以从中得到执政党建设的启迪。

1.推进党代会常任制,完善党内民主建设

党代会常任制是执政党制度化建设的一项创举。八大之后,党代会常任制的实践过程甚是曲折。1958年5月召开了八大二次会议,但这却是唯一的一次年会。此后,由于党内“左”的错误不断发展,党代会年会事实中断。党的九大党章彻底否定党代会常任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内民主生活逐渐恢复,但因推行党代会常任制工作复杂艰巨,直到十三大后才在各地开展试点工作,但“此次兴起的党代会常任制实践未能取得更大的成绩”[12]48。十六大以来,党代会常任制的探索一度蓬勃发展,涌现出“椒江模式”、“雅安模式”、“宜都模式”等较为成功的范例。对于党代会常任制,党的十八大指出:“落实党的代表大会任期制,试行党代会年会制,深化县(市、区)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因此,坚持八大期间邓小平关于党代会常任制的核心理念,丰富党代会常任制的实践路径,是执政党制度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2.坚持群众路线,严守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中共七大将群众路线的基本精神和内容载入党章,中共八大进一步丰富了群众路线的内涵。八大之后,党的群众路线也受到干扰。1957年反右派斗争及其扩大化开始偏离群众路线,“文化大革命”时期更是背离群众路线的初衷,严重损害了人民的利益,破坏了党的威信。历史证明,只有坚持群众路线,党的事业才可能取得成功。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将“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13]11放在第一条,体现了对群众路线的坚持和重视。十八大之后,习近平在阐述中国梦时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14]26。群众路线是执政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长期坚持的基本工作路线。

3.警惕个人崇拜,健全党内集体领导体制

中共八大深刻总结斯大林个人专断的教训,明确提出反对个人崇拜,并且首次写入党章。邓小平在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坚持民主集中制,反对个人崇拜进行了深刻的论述。但是,“这多半是理论上的认识,缺乏实际的经验,并没有将之提到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目标和根本保证上,也没有制定出严谨有效的具体措施,更没有认识到应当在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上进行改革。”[15]9八大之后,由于各种非常复杂的原因,毛泽东威望日益提高,加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推波助澜,党内出现了严重的毛泽东个人崇拜现象,极大地破坏了党内民主,造成一系列灾难性后果。总结历史教训,防止个人崇拜,不仅要有理论上的反思,更需要用制度保障。

1980年2月,十一届五中全会制订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提出并规定了要求坚持集体领导反对个人专断,发扬党内民主,规范党内议事规则。同年7月,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少宣传个人”的几个问题的指示》,对突出宣传个人做出了严格细致的规定。完善和巩固党内民主集中制,需要健全党内规章制度以提供制度保障,更需要建立和完善防止个人专断的体制机制。

4.提升党员队伍素质,增强执政使命感

在修改党章工作过程中,邓小平关于提高党员质量的思考,对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等仍有借鉴意义。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无产阶级政党的力量和作用,主要地不是取决于党员的数量,而是取决于党员的质量,取决于他们执行党的路线的坚定性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诚”[16]53,这提示我们:只有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党员队伍,党员以模范的行为带领群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才能获得群众的认可和拥护。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员质量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队伍建设要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17]100的总要求,严格标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是合格党员应遵循的基本标准。

[1] 石仲泉,沈正乐.中共八大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2] 李雪峰.我在小平同志领导下工作的二十四年[M]//回忆邓小平: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3] 苏台仁.邓小平生平全纪录: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传(1904-1974):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二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六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8] 曹 英,胡利国.百年小平[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4.

[9] 本书编委会.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章汇编(1921-2012)[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2.

[10]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1] 罗正楷.中国共产党大典[M].北京:红旗出版社,1996.

[12] 颜杰峰.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J].2011(5).

[13] 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14] 田心铭.群众路线:从毛泽东到党的十八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7).

[15] 陈明显.中共八大与反对个人崇拜的斗争[J].当代中国史研究,1996(5).

[1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7] 本书编写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读本[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赵秀丽]

2017-01-09

黎见春,男,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历史学博士。冉 悦,女,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10.13393/j.cnki.1672-6219.2017.03.005

A 49; D 220

A

1672-6219(2017)03-0025-04

猜你喜欢
常任制党代会执政党
一图看懂十三届市纪委向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的工作报告
一图看懂十三届市纪委向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的工作报告
宜城:推行镇党代表大会常任制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图说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云梦党代会常任制试点成全国样本
执政党道德形象的塑造
论参政党建设与执政党建设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近年来党代会常任制研究综述
略论陈云执政党党风建设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