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扩张中课程的作用及策略*

2017-04-02 03:34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教育学全球化建构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教学研究】

西方文化扩张中课程的作用及策略*

焦传震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文化竞争是当代全球化进程中最为基本的竞争。而文化是人为的,更是为人的。 学校又是文化的产物及其文化诉求和理想的实现者,而课程是学校灵魂。所以,任何文化的传承与扩张皆把其作为基本和有效的途径。特别是先发的西方现代化国家更是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从殖民化时代,到当今的全球化和网络化时代,都把课程作为基本而有效的途径,采取各种凡是进行扩张。

文化;课程;西方;扩张;策略

学校及其课程是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文化保存与传承,交流与创造的根本机构和有效路径,使该文化发展理想所需要的人格的培育者。

课程不仅仅是静态的文本,更重要的是为实现目标,由现实的人依此建构的课堂及其相关的教育教学交互活动,和社会现实生活高度关联的旨在实现理想的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生活,在课堂为中心建构的教育教学生活中,文化的核心价值转化为活生生的人的活动规则,是非标准,和得值得追求的理想的生活范式和人格。课程也不是任意安排的知识系统,特别是在网络化和全球化的当代,他使教育者依据文化发展的需要,依据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按照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取向,特意建构的知识系统。所以,有什么样的学校与课程,就会有什么样的文化及其人格,从而在根本上决定有什么样的民族未来。

而文化是不同地域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为实现生存和发展的理想,而以自身的实践经验为基础,通过不断的积累和提炼,学习和借鉴,承继与创造等方式建构着的,体现本民族特质的语言系统,核心价值体系,信仰和理想,以及由此生成的认知,情感,道德和法律等规范及其活动范式。她是这个民族创造的,又创造着这个民族,是一个民族成为一个民族的根本,是这个民族的精神家园,又是这个民族实现发展理想的积极性的源泉和不竭动力。所以文化存则民族存,民族存,则文化先存。是故,自西方国家开始殖民化运动始,到如今的全球化运动,尽管可以运用无数的现代的手段和方式,但文化的扩展始终以学校教育及其课程为基本途径。而文化本身就具有天然的扩展性和竞争性。

人类现代化的历史无疑是一个革命性进步的历史,也是一个以欧洲为起点形成的西方现代文化全球化扩张的历史,同时也是一个后发国家寻求独立现代化的历史。在这一过程中,尽管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全球化扩张是西方现代化国家发展的客观必然和不断扩张的动力基础和先锋。但是,西方世界在扩张的过程中,通过其先发的优势,确立,实现和维持的不仅仅是经济霸权以及军事,政治霸权,而是西方文化的霸权,是一个努力地用西方文化将其他后发的国家全盘西化的过程。虽然,在文化的扩张中商品及其生产方式,各种媒体的传播,人员的交流无疑是重要的途径。但是学校教育无疑是基本和有效的途径,而课程是学校教育的灵魂。

随着在全球化运动中不断的强大,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个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的大国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同时,如何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人类当代全球化的进程已经成为我国无可回避的现实责任和历史使命,而文化作用的日益彰显使我们不得不研究和借鉴西方国家文化扩张中课程的作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一、以经济、科技和军事优势为基础,确立西方的霸主地位,建构西方文化的神圣性和普世性

从现代化大工业开始,西方社会率先开始进入现代化社会的建设,开启了人类文明的新时代。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历经文艺复兴和资产阶级启蒙运动 ,在西方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进步中,生成了与之相适应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教育体制机制,也逐步形成了主导西方社会现代发展的西方文化体系,促使他们占据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先发优势。于是,西方社会从殖民化时代开始,就利用自己的经济和科技优势,以及由此产生的军事优势,在不断征服还处于农业时代的国家的基础上,开始西方殖民化运动。在激烈的冲突中,非工业化国家无一例外的失败,陷入民族危亡的状态,失败的耻辱和民族危亡的状态有力的激发了民族图存救亡的决心,为拯救本民族,强大本民族,开始了研究和学习西方国家,探索现代化的历程。在这一过程中,失败的国家或民族无不将西方现代化国家作为学习的榜样加以膜拜,甚至达到迷信的程度。崇拜西方,学习西方成为十九世纪非西方国家解救自己的基本方式。西方现代化发展的国家由此自然而然成为人类现代化发展的典范,标准。西方国家也自然由早期的经济性扩张,武力征服,进而发展为以西方文化为基础的全盘西化的改造,于是,以西方文化为基础生成的西方学校教育和课程在殖民地开始全面取代了本民族传统教育及课程,乃至指语言体系。

除了直接被殖民化的国家外,其他救亡图强的国家也自然地把西方作为学习的榜样,西方国家也为了自身的发展,不断地利用各种手段将自己塑造为人类先进文明的代表,使其具有标准性,唯一性,神圣性。

于是,以西方为标准,解读自己的文化,从而全面否定自己,直接的全盘西化的有之;在保留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学习的有之;当然,固步自封,拒绝外来文化的也有之。但是无论选择何种道路,西方现代化发展的强大事实及其实际效果,都使非西方国家将其视为发展的成功典范。

随着二战后的民族独立运动和非西方国家独立自主的现代化模式的不断成功与发展,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正在取代西方的唯一性,现代化即西方化的认知定势受到挑战。这种对现代化的发展模式的非西方化的建构在冷战时期树立了两种人类现代化的社会发展模式,即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模式和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两种模式在40多年里都在努力的彰显各自的现代化发展的优越性,也都努力的拓展自己的模式,输出自己的文化和教育,试图独占世界。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亚洲四小龙的崛起,证明了没有西方文化基础的国家,特别是东方文化的国家也能探索出自己的现代化道路,建立现代化国家。尽管这些国家的现代化模式有自己的特色,但仍然是以西方现代化的模式来改造自己的。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苏联的崩溃使西方文化和模式瞬间获得了胜利,成为一极独大,再一次塑造了西方文化的神化,更加激励了西方文化一统江湖的野心,再以此推动了对西方文化的膜拜,于是西方文化及其核心价值在各种势力努力下,被视为人类实现现代化的普世价值。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开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开放在历经三十年的发展之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个不同于西方文化的现代化国家崛起和不断强大的事实与潜在力量,正在不断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人类现代化的进程,在经历了百年的苦难与艰辛探索,中国人以坚定的自信建构自己的现代化道路,用自己的成功和对人类社会的美好影响,确证自己是一个现代化的负责任的大国,一个不同于西方文明发展模式的文化大国。西方文化的神圣性和普世性开始受到挑战。

也就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活生生的成功的事实面前,面对当下全球化运动中西方的主导和强势,也激起了不同国家或民族对本文化的保护,继承和现代化创新,努力的开创本民族文化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使本土文化在全球化运动中成为一极,以保持民族独立,贡献人类文明发展。

二、以领先的竞争优势,建构一流教育模式,引领人类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在西方现代化发展的历程中,逐步建立起了科技,经济,文化和教育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这种关系,又促成了人才和科技优势,保持产业的创新和竞争优势,是经济霸权得以有效保持。从而使以西方文化生成的学校教育的地位与作用充分彰显,形成了一流的教育生成了一流的社会,一流的社会生成了一流的教育,同时也形成了西方教育即现代化教育,即最先进的教育论断。同时,建立各种奖励基金并使之具有全球化影响和绝对的权威,建立人才,科技创造,人文科学创新激励机制,促进学派,新学科的不断建立。建立全球性学校教育的质量评价标准体制机制,通过学校排行,不断强化和张扬西方教育的优势地位。科学技术的创新不断开辟新的领域,建构起新的学科体系,形成学校教育新的课程内容和对人才的新要求,改变着人类的知识版图和课程体系。当然,西方在人文社科方面的创新,也在强大的经济力量支持下,保持了创新的优势,他们不仅深刻的体验到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而且,也在国家发展战略需要的高度,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尽管他们并不直接生产经济利益,但是他们决定国家未来的发展及其国民的创造力,国民的人格和国家的根本。被西方学者称为国家的软实力。

在通过科技,经济优势确立西方教育优势地位的同时,西方世界在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创新,不断地创建新的学派,建构新的学科,是学校教育的课程不断新化,建构西方的话语体系和课程标准。

现代教育学的建立和发展是和西方现代化进程共生的,现代化的学校教育实践又是其不断获得优势地位,在客观上促成了西方教育学话语体系的形成,并成为现代化教育学领导者。同时,在教育实践不断丰富的基础上,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不断创新,都促成了西方教育学的不断创新和突破,新的教育理论,课程理论不断地诞生,新的教育学派迅速的崛起,领先于其他国家,从而奠定了西方教育学在现代人类教育学发展中的领袖地位,形成了绝对的学术话语体系。这种话语体系的广泛传播与普遍化,绝对化,使其他国家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与语言习惯和研究模式都进入这一体系,成为其研究的延伸。更重要的是,在西方教育学的话语体系下,本土研究也变成了由西方教育学解释和建构本土的传统与现实,规划教育的未来。所以,本土教育的现代化理解与建构,实践与发展实际上并没有逃出西方现代教育学的话语体系。

在西方现代教育学就是全球的教育学的语境下,其课程理论与实践模式也就成为通用的现代化的经典范例。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大国,在漫长的历史中已经建立起自己的教育学话语体系。但是,自鸦片战争始,为实现民族的现代化,我国的教育学就被西方教育学取代,从理论基础,价值取向,教育目的,教育体制和机制,课程理论与实践等等,至今依然能感到西方的话语体系的影响。

虽然新中国成立后,模仿苏联尝试建立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话语体系,但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进程中又转化为西方,特别是美国的教育学话语体系。我国目前关于课程的研究也是在西方特别是美国课程话语体系下进行的。然而试图用美国的课程话语解构当今的本土实际和建构未来本土课程话语是不切实际的。

西方国家在现代化发展所形成的霸主地位,在客观上将其教育思想,学校教育,课程方式管理体制与机制归结为成功的根本动力和源泉,对实现现代化发展具有基础性,先导型和全面性和持续性作用,并自然地将其树立为现代化教育成功的典范,具有独一无二的先进性。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课程本身及其建设模式,结构和内容的选择,实践的理论基础只不过是西方文化及其教育思想的课程化。所以,西方教育的典范化,本身就是其课程的典范化。通过典范化的塑造,甚至是其神圣化,构成后发现代化国家对西方课程的迷信,崇拜。从而产生自觉的全盘西化思维与实践,并作为现代化教育的绝对标准和唯一道路,对本土教育和文化实行全盘否定。

三、积极开展合作办学,不断加强学术合作研究和交流,强化影响力

这不是当今全球化进程中的特有现象。与殖民时期不同,当下非西方国家更注重教育的独立权,所以很少有西方国家在后发的现代化国家举办独立的学校,而与西方发达国家合作办学就成为一种形式,尽管在合作办学中,对输出方作出各种限制,比如增加本土文化的课程,但是其办学理论,课程思想与价值取向,课程结构,教学模式和质量标准,学校的制度和人际交往方式大多采用了西方的。

互派留学生也是国际教育合作的方式,但至今非西方国家仍然是输出国,而且他们的西方教育背景往往成为他们获得优势的资源,致使人们更容易把他们的成功和他们西方教育背景联系起来,尽管他们高中乃至本科的教育都是在本国完成的。

四、MOOCS的影响

MOOCS大规模的网络在线免费开放的大学课程。这是网络化时代西方大学教育的一个新举措,他们利用网络技术普及和便宜的发展趋势,结成著名高校的之间的课程联盟,由初期的收费式的所造成的有限度开放走向免费的全球化开放,从而使一直以精英化为取向的世界著名大学的优质课程免费的向全球开放,是地球上任何一个有学习需求的人都能学习优质的课程,获得优质的教师和教育,并结成全球化的人际网络。MOOCOS的运用从根本上改变了西方著名大学精英化的存在方式,是精英大学在保持精英化特点和地位的同时,也是世界上最优质的大学教育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走向全球化的平等,使它的影响遍及全球的任何一个角落。从而突破了大学的围墙和国家的边界。课程不只是客观知识,同时他本身就是文化的结果和载体,不只是理论和价值取向,形式,含有内容,语言。更重要的是课程本身需要的教育教学生活方式,人际交往方式,情感交流方式等等。所以,MOOCOS无疑对人类教育的平等与民主,对满足个性化自由自觉的学习和个性化全面发展是重要的。但是,他也成为西方文化输出和传播的渠道,而且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全球的每一个角落。MOOCOS无疑超越了以往任何一种大学的影响范围和影响力。

自工业革命开始,西方国家就利用自己的先发优势,建造了经济,科技和军事霸权,并以此为基础,权,利用各种手段,对其他非西方进行文化贬斥,丑化,排挤,建构起文化的霸,形成现代化即西方化,西方文化即先进文化,西方社会即文明社会,是西方文化神圣化,其核心价值具有普世性的论断。并藉由自身的竞争优势,在经济扩展的同时,不断地进行文化扩张。而且从西方殖民地开始,这种文化扩展一直是单向度的,在这种文化扩展中学校教育及其课程发挥了基本途径的作用,其基础性和全面性先导性有效性是十分显著的。

[1]威·F·派纳,等.理解课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迈克尔·w·阿普尔.意识形态与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王爱萍]

TheRoleandStrategyoftheCourseundertheExpansionofWesternCulture

Jiao Chuanzhen

(Shaanxi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Xi'an 710119)

Cultural competition is the most basic competition in the process of contemporary globalization. And culture is man-made, at the same time it is man's. The school is the product of culture and its cultural aspirations and idealists, and the curriculum is the soul of the school soul. Therefore, any cultural heritage and expansion are regarded as a basic and effective way. Especially the first Western countries to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his advantage, from the colonial era, to today's globalization and network era, the curriculum as a basic and effective way to take all the expansion.

culture; curriculum;western;expansion;strategy

2017-06-20

焦传震(1963— ),陕西省富平县人,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育学教授。

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2013年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题“全球化语境下远程开放大学与我国文化建设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G40-055

A

1008-4649(2017)03-0017-04

猜你喜欢
教育学全球化建构
究教育学之理,解教育学之惑
——《教育学原理研究》评介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韦钰:神经教育学与创新力培养
全球化陷阱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