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

2017-04-02 01:12韦美桂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23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流程护理人员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

韦美桂
(广西河池市东兰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广西 河池 547400)

目的 研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急性常规护理抢救,实验组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抢救。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抢救效果。结果 从抢救效果来看,对照组的各项抢救指标明显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抢救能有效提高救活率,减短患者抢救时间,降低疾病复发率,存在较好的临床抢救效果,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急性心肌梗死;抢救

在临床心血管科中,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为患者突发性后胸骨持续剧痛以及心律指标超常,甚者会引发心力衰竭且导致去世[1]。该疾病存在突发性、抢救率低及病情危急等特点。近年来,我国医学专家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手段方面取得满意成果。研究证明,在病情诊断及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对患者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抢救效果。现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36~74岁,平均年龄(49.8±12.1)岁,发病到进行抢救时间间隔为30~600 min;实验组男41例,女19例,年龄36~74岁,平均年龄(49.8±12.1)岁,发病到进行抢救时间间隔为40~620 min。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护理流程

护理人员收到求救信息时马上出发接诊,到院前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抢救,到院时护理人员根据医嘱,告知患者切勿随意活动,必须卧床休息,同时提供患者吸氧、心电监测、形成静脉管道及抽血化验等护理措施。当患者病情得到诊断后推其进入导管室,且做好治疗前工作。

1.2.2 实验组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1.2.2.1 院前急救与转运流程

护理人员在收到求救信息后5 min内必须出诊,在接诊前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家属给予其卧床静修,心理放松以及供氧等院前急救措施,缓解患者紧张不安心理,避免患者情绪起伏波动过大,接诊人员到达求救地后立刻给予患者吸氧输液等措施缓解其心肌疼痛,同时监测各项生命指标。护理人员结束现场急救后马上转运患者,并告知急诊科医护工作者提前准备好抢救方案。

1.2.2.2 急诊接诊流程

实施首诊护士责任制,接诊护理人员是主要负责人。初步判断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时,护理人员必须保证患者在入院10 min内处于抢救室,给予其卧床静修,提供面罩吸氧,形成静脉管道、心电监测、心电图观察,同时检查血常规、凝血系列以及心肌系列的情况,用此来判断患者是否出现心肌梗死。

1.2.2.3 术前准备

当患者确实出现心肌梗死时,准备措施为:(1)为患者形成静脉管道;(2)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碘过敏,即给予其静脉注射1 mL泛影葡胺,并且记录患者的测验时间;(3)口服300 mg的波立维和500 mg的阿司匹林;(4)实施右腹股沟备皮工作[2];(5)解下患者身上的服饰;(6)告知患者排尿;(7)避免患者着凉,同时疏导患者及其家属心理。

1.2.2.4 其他护理

针对需要转向上级医院进行导管治疗患者,做好对应准备与护理工作,及时将患者各方面情况向上级医院禀告。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进出急诊室的时间、急诊球囊扩张的时间、住院时间、抢救成功率、院内再PCI率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比两组患者进出急诊室的时间,对照组平均时间为(57.3±4.5)min,实验组平均时间为(42.3±3.2)min;对比两组患者急诊球囊扩张的时间,对照组平均时间为(117.3±4.5)min,实验组平均时间为(78.3±3.2)min;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对照组平均时间为(13.3±1.5)天,实验组平均时间为(11.3±1.2)天;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对照组成功抢救48例(81%),实验组成功抢救57例(95%);对比两组患者院内再PCI率,对照组院内再次介入治疗16例(26.7%),实验组院内再次介入治疗7例(11.7%)。实验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研究结果显示,一半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死亡患者是在发病1 h内去世的,大多是由于患者出现非常严重的心律指标超常,但是如果发病时患者能得到及时抢救常常可以挽回生命,不至于导致死亡。由于传统的急诊护理抢救流程往往存在秩序混乱,目的不明确等缺点,常常会导致抢救不及时等情况,提高了患者的死亡率,因此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优化急诊护理与抢救,不仅能够是急救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救援地,且进行快速有效的抢救与护理工作,同时也能够确保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到达医院并进行治疗与护理,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减少了患者入院前抢救及转运的时间,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

在传统急诊护理流程中,存在着不明确的首诊护士,人员分工混乱以及急救人员缺乏积极主动的抢救意识和规范化的护理流程等不良现象,常常导致患者的死亡率升高。而优化急诊护理流程,采取了首诊护士责任制,人员分工明确,急救人员按照标准化的护理流程开展快速有效的抢救及护理工作,不仅能减少患者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时间,也能在最短时间内建立患者静脉管道,减少患者停留导管室的时间。

[1] 董琴娟.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4,(18):108.

[2] 唐 静.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4,(4):350.

本文编辑:张 钰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23.162.02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流程护理人员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