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花
(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苏 泰兴 225400)
外科急诊是医院医疗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科室,且该科室不仅面临大量的护理工作,且各项护理工作开展的难度较大,稍有不慎则容易导致护理质量显著下降,降低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而引发医患矛盾。因此目前各大卫生部门主张对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作出有效改善,以期提高临床护理满意率。本次我们则主要分析Kano模式在外科急诊中的应用情况,目的在于总结经验供广大同僚参考,现将详情做出总结报道。
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选择其中100例外科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Kano模式进行问卷调查,年龄为21~74岁,平均年龄为(43.26±2.03)岁,其中男女分别为51例和49例。并在2017~2018年再次选择外科急诊的100例患者作为改进后的调查对象;年龄为21~73岁,平均年龄为(43.72±2.21)岁,其中男女分别为52例和48例。入选者均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并同意参加本次研究。且先后选择的100例患者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在本次研究时间段内将Kano模式应用于外科急诊中,利用Kano模式的各个维度对护理服务的属性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必备属性(基本服务功能)即属于患者接受服务的基本需求,该项不满足可导致其出现极度不满意现象;一元属性(期望属性),即患者期望得到该项服务,在该项属性被满足时可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否则患者将出现对护理服务不满意的现象;魅力属性(惊喜性服务),即患者对于该项无绝对要求,但在满足该项内容时,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有提升趋势,进而提高护理服务的竞争力;无差异属性即不会影响护理满意率的护理内容、逆向属性即出现该项内容时可增加患者的厌恶程度并降低满意度[1]。
基于本次Kano模式调查的结果对院内护理工作进行重新调整,并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意愿,完善必备属性、一元属性等护理服务内容,并按照医院的实际情况尽可能提供魅力属性的服务。
观察Kano模式应用前后患者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价情况,满意度的评价包括不满意、较满意、很满意三个方面,其中很满意率+较满意率为总满意度。护理质量则采用我院自制量表,从护理技术、环境设施、服务态度等方面评价,分值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好,对各组数据实施统计学整理。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应用Kano模式后,护理满意度明显升高,其应用前很满意、较满意、不满意分别为52例、33例和15例,总满意度为85.0%;应用后各项改变为70例、28例和2例,总满意度为98.0%;应用前后χ2为10.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应用Kano模式后,护理质量明显升高;其应用前护理技术、环境设施、服务态度评分分别为(69.5±4.5)分、(77.3±2.5)分、(71.3±3.2)分;应用后提高为(91.3±4.7)分、(88.2±4.6)分、(89.6±2.7)分;三项t 值分别为33.502、20.819、43.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Kano模式在临床于1959年最早被发现,其主要的价值在于鉴别服务属性的种类;由于外科急诊的工作复杂性和特殊性,Kano模式在其工作质量的改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适用价值,因此我们在本次研究中对其展开深入分析,结果显示:Kano模式应用后,外科急诊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均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机制在于利用Kano模式的调查分析可显示良好的病房环境、完善的服务设备、专业性较强的护士等均属于必备属性;工作人员(即护理人员)的精神面貌、工作人员的服务素质、工作人员的沟通能力、简洁的入院办理手续等均属于一元属性;考虑患者的特殊化需求、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等细节化护理、为家属准备相应的休息区等均属于魅力属性[2]。使得外科急诊能够对影响护理质量和满意度的因素做出对比分析,进而结合院内的实际情况调整现有计划和方案,使其最大限度满足患者接受服务的需求,最终提高科室护理质量,同时提高患者对于相关护理工作的认可程度[3]。
综上所述,Kano模式可提高外科急诊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田 媛,李 凌,胡莉萍.基于Kano模型改进老年科护理服务[J].护理学杂志,2017,32(7):1-3.
[2] 李 珍.基于Kano模式的儿科急诊患者护理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29(6):12-14.
[3] 汪又红.Kano模式对儿科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4):11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