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学生死亡态度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2017-04-01 20:40:55张佳悦冯永丽
关键词:宗教信仰护生态度

张佳悦,冯永丽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神经内三科室,天津 300140)

·综 述·

护理专业学生死亡态度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张佳悦,冯永丽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神经内三科室,天津 300140)

相对其他医务人员,护士与临终患者的接触时间更多,而护生作为未来护理工作的接班人,其死亡态度是影响未来终末生命护理的重要因素。探讨护生的死亡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了解并改变护生的死亡态度,提高临终护理质量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国内外护生的死亡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予以挖掘和探索,对护生的死亡态度加以叙述,并从个人背景和个人经历2大方面对影响护生死亡态度的因素进行总结,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死亡态度;影响因素;临终关怀医疗

在临终关怀临床实践中,临终关怀服务团队中的护理人员与临终患者相处的时间最长,是临终及濒死患者的主要照护者。然而大多数护理人员在面对死亡时往往存在焦虑、失落和恐惧心理,避免与病人接触,无形中增加了病人的孤独感和被抛弃感[1]。因此,护理人员的死亡态度极大影响着临终患者及其家属对待死亡的感受。护理专业学生将在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承担重要角色,其死亡态度对临终关怀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了解护生的死亡态度状况,有效开展死亡教育对于提高临终护理质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死亡态度的内涵

死亡态度是指个体对死亡做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2]。由于死亡同时涉及生物学、心理学、宗教学及社会学等领域,所以所以人们对死亡的态度相应的具备主观性、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3]。死亡在很多文化中都属于禁忌话题,因此早期研究多是关于死亡的负面评价。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死亡的认识更加全面,主要涵盖死亡恐惧、死亡焦虑、死亡逃避等负向态度及自然接受、趋近接受、逃离接受等正向态度。

2 死亡态度研究现状

死亡态度研究最早始于西方国家,上世纪50、60年代相关研究开始发展起来。20世纪60、70年代,Lester和Templer分别编制的“死亡恐惧量表”(The Lester Fear of Death Scale)和“死亡焦虑量表”(The Templer Death Anxiety Scale,DAS)的相继问世,对死亡态度的研究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4]。迄今为止,国外学者对死亡态度已展开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其领域主要涉及到死亡态度的影响因素、测评方法及死亡教育等方面[5]。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死亡态度也越来越受到国内研究者的关注。20世纪80年代,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首先展开对死亡态度的探讨,研究内容包括不同人群的死亡态度现状、生命教育、影响因素等[6]。近年来,中国大陆地区针对死亡态度的研究逐渐增加。国内对死亡态度的研究主要涉及到死亡态度现状、影响因素、死亡教育需求等领域,主要研究人群包括高校大学生、老年人、晚期癌症患者家属以及医务人员。在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以“死亡态度”为关键词搜索得到的死亡态度研究趋势图发现,2011年以前的相关研究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08年每百万期刊论文中命中2.46篇文献,2011年上升至3.81篇。虽然从2011年往后的研究呈波状发展趋势,但是每年的每百万期刊论文中命中数都在3篇以上。

3 护生死亡态度影响因素

护理专业学生对死亡的认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父母婚姻状况、个人宗教信仰、过去接触死亡的经验等[7]。结合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我们将影响护理专业学生死亡态度的因素归纳为个人背景因素和个人经历因素2个方面进行描述。

3.1 个人背景因素

3.1.1年级

年级与死亡态度之间的关系,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研究结论。Yeaworth[8]以护理专业108名大一新生和69名毕业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发现与大一新生相比,毕业班护生的死亡态度及对临终患者的态度更为积极。Lester等的研究显示,护生对死亡和濒死的恐惧随着年级的增加而降低。高玲玲按比例随机抽取164例护生调查发现不同年级的护生死亡态度无显著差异,尽管随着年级增长,护理专业知识增多,之前对死亡持排斥态度的学生其死亡态度仍未改变。年级对死亡态度的影响结论不一致可能与调查对象所接受的死亡教育程度有关。

3.1.2 学历

研究[9]发现,学历影响护理专业学生的死亡态度。郭玉清和李丽霞调查108名本科与大专实习护生发现,本科和大专护生在确切感受到死亡的方式、死亡地点及陪伴者选择等方面存在差异。曾凡和曾铁英[8]的研究显示,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护生较中专护生对死亡问题的讨论更为积极。刘登焦和谢涛采用整群抽样调查920例高职、中专在校护生的死亡态度状况,结果显示高职护生较中专护生的死亡态度更为积极。综合上述研究结果,不同学历的护生对待死亡的态度有差异,这可能与学历不同所致的年龄、心理承受力不同有关。

3.1.3 性别

有关死亡态度的影响因素中,最常被研究的是性别。王艳采用生命态度量表对455例护理本科生的调查发现,女生死亡态度的积极程度高于男生。李梦琦等以519名本、专科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发现女生对待死亡及临终关怀的态度较男生积极。Leombruni的研究结果显示,与男生相比,女生在照护临终患者家属方面表现出更加积极的态度,主要表现在女生更愿意为其提供心理支持。曾凡和曾铁英[8]的研究却发现,男性护生中能够积极探讨死亡的人数显著高于女性护生人群。

3.1.4 健康状况

身心健康问题是最能唤起人们思考死亡和生命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唐争艳等的研究发现身心健康状况一般的护生比身心健康好的护生更倾向于逃避接受死亡。加那克斯·乌述的研究结果显示,健康状况较好的护生对待死亡的认识和态度最为积极,其次为自认为健康状况很好的护生,而健康状况一般的护生对死亡的态度最为消极。陈四光和安献丽的研究结果与上述一致,均认为个体健康状况与其死亡态度积极性呈正相关。

3.1.5 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给人们提供了应对生活压力的手段,宗教作为社会发展的特殊产物,不仅可以帮助患者应对严重疾病带来的压力,而且对人类死亡观的形成也具有特殊的影响。宗教信仰引导人们思考死亡相关的问题,在面对死亡时能够给人以慰藉,帮助个体从宗教中找到解脱,对死亡态度有积极的影响作用。Hutsebaut指出,个体宗教态度可能是其死亡态度的重要预测因素。王艳研究发现,有宗教信仰护生较无宗教信仰者死亡态度更为积极。张恩和黄丽群[10]的研究发现,有宗教信仰的护生较无宗教信仰的护生对死亡的恐惧感较低。唐争艳等研究却发现,无宗教信仰的护生比有宗教信仰的护生更容易自然接受死亡现实,这可能是与调查对象中宗教信仰者较少有关。

3.2 个人经历因素

3.2.1 接受死亡教育

研究显示,专业教育对护生死亡态度、照护临终患者态度没有影响,而死亡教育对其死亡态度有着显著影响。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目前对于护生的死亡教育程度仍是不足。Coolbeth对康涅狄格州大学护理学院的115名护理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接受死亡教育的护理学生死亡态度发生了积极的转变。刘伟静等对45名本科生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临终关怀与死亡教育,结果发现接受教育后的护理专业学生具有更积极的临终关怀态度,且学生的死亡逃避与死亡恐惧的负性心理有所缓解。Wallace、Huei-Lih Hwang等的研究结果与上述一致。Jeffers[35]指出,开展死亡教育是护生从事临终教育及处理与死亡和濒死相关问题重要的第一步。因此,如何将死亡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干预方式去改善调整护生的死亡态度、缓解他们对死亡的焦虑与恐惧是护理教育界的一项重要任务。

3.2.2 接触死亡的经历

多数研究表明了接触死亡的经历对死亡态度有显著影响。季丽丽等对山东某高校的220名护生进行调查发现,经历过同龄人死亡的护生会对死亡产生极大的恐惧感。张恩和黄丽群的研究结果显示,亲身经历亲近的人死亡的护生更倾向于死亡逃避与趋近导向的死亡接受。Hopping研究显示,有丧亲经历的护生其死亡态度较无此经历的护生死亡态度更为消极。瑞典研究者Strang的调查却发现,护理过濒死患者的护生可以自然的讨论死亡且无任何不舒适的感觉。

3.2.3 家庭环境

有研究显示,与家人讨论有关死亡的话题对护生的死亡态度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在家中讨论死亡的气氛很坦然公开的护生,可以形成正确的死亡观,降低死亡焦虑和死亡恐惧。王艳的研究深入分析了209名澳门护理本科生的死亡态度,发现所在家庭能够坦然谈论死亡的护生生死态度较为积极。陈四光和安献丽、季丽丽等[10]等研究结果与上述一致,均认为家中坦然、公开的讨论死亡对死亡态度的影响是积极的、正向的,可以提倡。

4 结 语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临终关怀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关于死亡态度的研究课题备受关注。虽然国内对护理专业学生死亡态度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首先,研究工具大多为自制问卷,信效度尚未考证,缺乏科学性;有学者虽对国外相关量表进行跨文化调试但尚未得到广泛应用;其次,目前国内相关研究多为量性研究,质性研究比较少,难以挖掘到更深层次的信息。第三,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护生死亡态度现状和影响因素上,研究内容不免重复。因此,研究工具权威化、研究方法多样化是今后护理专业学生死亡态度的一种研究趋势,还需要广大研究者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与完善。

[1] 李向东.护理与临终关怀[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2008.

[2] 陈四光,安献丽.436名大学生死亡态度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04):303-304.

[3] 朱海玲,史宝欣.死亡态度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06):569-571.

[4] 陈四光,王美娟,郭斯萍.国外死亡态度量表发展述评[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6(03):71-73.

[5] 郭 琳.国内外死亡态度研究概况[J].科教文汇,2010(08):205-206.

[6] 加那克斯·乌述尔,侯晓静.护理本科学生死亡观及其照护意向的现况调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7] 郭玉清,李丽霞.180名本科与大专实习护生对死亡的认知态度分析[J].护理学报,2014(02):72-74.

[8] 曾 凡,曾铁英.护生对死亡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7(20):6-8.

[9] 王 艳.护理本科生生死态度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J].护理管理杂志,2014(09):612-614.

[10] 季丽丽,杨 柳,程 敏,等.护生照顾濒死患者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24):1-4.

本文编辑:刘帅帅

Nursing students died attitude influence factors were reviewed

ZHANG Jia-yue,FENG Yong-li
(Tianjin fourth center hospital in three departments,Tianjin 300140,China)

R473

A

ISSN.2095-8803.2017.07.178.02

猜你喜欢
宗教信仰护生态度
态度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8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文苑(2018年17期)2018-11-09 01:29:32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Coco薇(2017年8期)2017-08-03 02:19:28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医学信息(2016年29期)2016-11-28 09:26:14
态度决定一切
南充市教学医院护理专业实习生护患沟通能力调查分析
宗教信仰自由不是宗教信仰神圣
环球时报(2015-12-10)2015-12-10 10:36:27
西佛东渐宗教信仰对六朝人面纹瓦当的影响
创意与设计(2015年6期)2015-02-27 07:55:58
当代中青年宗教信仰问题一瞥——从上海M佛友QQ群调研谈起
《谷魂》与傣族的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