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当今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家庭中,家长对教育投入的意识明显增强;有些家长秉承“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把家教的重心放在为孩子选报各种各样的强化培训班,这也人为地加重了孩子们的身心负担,以致出现了一些“畸形儿童”。本文针对当今不少家庭重智轻德、重身体轻心理、重技(技巧技能)轻能(创造能力)的错误观念,提出了家教的核心在于强化对孩子的情商教育,以及如何改变异常现状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情商;智商;家教;核心;教育策略
一、引言
1979年以来,中国开始普遍实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越来越多的家庭成为“六大行星围绕小太阳转”的模式。大多数家长对独生子女的“爱”超过了孩子自身的需要,他们每时每刻关注着孩子的摸爬滚打、冷暖起居……在物质上应有尽有,在情感上百般呵护,使孩子从小就接受了不良的心理暗示,容易产生“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的是全家唯一的主人,其他人都要听从他(她)的摆布。这也难怪有人打趣说:“现在的家庭真是4+2<1呀!”显然,情商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二、现状及成因
(一)现状
当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几乎成为中国家长的情结:一些老人把生活的重心放在孙辈身上,对孩子过于溺爱,为孩子“全方位服务”,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都给予满足;有些年轻的父母抱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不放,整天为孩子的学习忙得气喘吁吁。不是吗,有例为证:
(1)2013年7月15日东南早报《国内新闻·社会》刊载:武汉的徐女士从儿子Jerry半岁至五岁半4年间累计花费近12万元,先后为他报了17个培优班,包括英语、数学、识字、声乐、画画、手工等课程。
(2)2016年3月18日的海峡都市报《天下∕国内》报道:“近几日,记者以家长的名义申请了几家少儿英语培训机构的试听课,发现有一些穿着尿不湿、尚未入园的小朋友,由家长带着出现在培训机构。因为年龄太小,这些小朋友对家长有着极高的依赖,当被要求进入教室时,不愿和大人分手,当场哭鼻子。
(3)2016年4月7日的广州日报报道了一个有关“神童”和他母亲的故事:1983年6月,魏永康出生于湖南省华容县,因为母亲曾学梅包办了他的一切饮食起居和生活细节,加上从小的悉心教育,从2岁起,魏永康就被人称为“神童”,他的学习天分和智商确实让人叹为观止:2岁掌握1000多个汉字,4岁基本学完了初中阶段的课程,8岁进入县属重点中学读书,13岁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然而,在“智商”教育一路凯歌之时,曾学梅对魏永康的“情商”教育似乎并不怎么看重,甚至完全忽视了。像古时“伤仲永”一样,神童魏永康并没有在长大后依旧延续神奇。脱离了母亲的照顾后,他完全无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2003年7月,已经读了3年研究生的魏永康,连硕士学位都没拿到,就被学校劝退了。从此,“神童”魏永康和母亲曾学梅就陷入了命运的漩涡之中!
类似的案例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二)成因
不管是普通孩子还是“神童”,在学习上被拔苗助长、在生活上被照顾过细包办一切,其实是一种走极端的失败教育,然而这恰恰是许多中国家长的常见情形。形成重智商轻情商教育的原因,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至今,中考和高考招生录取主要以分数高低为准绳而“一锤定音”,以致举国上下的“素质教育”往往成为“雷声大雨点小”的举措。
(2)近年来,广大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普遍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科学的引导,因而不惜牺牲孩子快乐的童年生活,盲目地追求“提前学习”、“超前教育”,使孩子们“伤”在了起跑线上。
(3)导致有的家长对情商教育不够重视的主要原因,是功利思想在作祟。一般说来,智力表现具有显性与直观的特点,人们很容易通过分数等外在形态考察孩子的智商,并乐于为这种容易见效的智力投资效劳;而对于需要长期努力并且效果不大明显的情商培养,则不愿费心劳神。
(4)有些家长受“树大自然直”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孩子大了自然懂得如何为人处世,不必特意花力气去管教孩子。
(5)有的家长因种种缘故未能上大学,就把自己早年没有实现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
综上所述,我认为教给孩子学知识、学技能不应是家教的最终目的;强化对孩子的情商教育,引导孩子正确做人做事、树立人生目标,才是家教的核心。
三、强化情商培养的教育策略
(一)更新教育理念,正人必先正己
目前,“情商重要还是智商重要”正在引发中国社会的热议。按照美国最大的课程专业组织——视导与课程发展协会(ASCD)报告的说法,孩子有了各种情商上的能力,就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良好的学习动力,控制情绪并懂得自我调节。经研究和实践证明,情商是人最重要的社会能力,一个人成功与否,80%取决于情商。因此,家长们一定要更新教育理念,改变重智轻德、重身体轻心理、重技(技巧技能)轻能(创造能力)的错误观念,务必把引导孩子学习做人、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放在首位,以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常言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再说,孩子具有模仿的天性,其言行无一不受父母行为方式的影响。所以,成功的家教,应该首先是父母的以身作则,即“正人者必先正己”,以使孩子耳濡目染。比如,教孩子读书,家长自己首先要成为一个爱读书的人;教孩子节俭,家长自己也必须不尚奢华才行……
(二)虎妈狼爸不行,猫爸羊妈不好
《礼记·学记》中提及:“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确实,孩子不接受教育、不好好学习,难有大的作为和成就。于是乎,在对待孩子上,有的家長极力推崇“虎妈”、“狼爸”式的家庭教育,成了挑错专家,只盯住孩子的缺点,而对优点视而不见;他们的中短期目标,无非是让孩子今后上学能考出好成绩、进名校。我们从“神童”魏永康成长经历中,不难发现家庭教育的关键在于尊重和保护孩子的自我控制、自我学习能力。“虎妈”“狼爸”式教育,短期内或许可以取得一些效果,但容易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据此,2015年10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家长要严格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对孩子因材施教,不做“虎妈狼爸”。
在家庭教育上,家长要调整心态,不做虎妈狼爸,然也不要转向到另一个极端,做软弱的“猫爸羊妈”。
在“猫爸羊妈”式的家庭教育中,孩子通常被当成小皇帝或小公主,家长宠着护着,哪怕孩子犯错了,父母也夸“宝贝你真棒”。父母對孩子的过错一味宽容、过度溺爱,最终会害了孩子的——李双江、梦鸽教子失败,其教训难道还不够惨烈吗?
需要指出的是,在教育孩子时,父母的口径要一致,不要“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也不要今天这样要求,明天又那样要求,让孩子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是好。
(三)真正爱孩子,就要舍得“用”孩子
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卢勤指出,“‘只知怜惜孩子,不舍得使用孩子,这是当今父母爱的误区。”可见,成功的家教就要把功夫做在如何使用孩子上。
1.学会生活自理,养成独立能力
独立是情商中最重要的方面。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如穿脱衣服、刷牙洗脸、吃喝拉撒、打扫卫生等),应该让他(她)自己做;如果孩子遇到困难,家长可在语言上给予指导,千万不要嫌弃孩子做得不好、不熟练。要知道,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的意义远远大于劳动本身;通过劳动可以磨炼意志,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及独立性。
2.学会战胜挫折,培养坚强性格
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孩子遇到一点儿困难,要么张嘴就嚷叫“妈妈,我不会”、“妈妈,你帮我”,要么哭鼻子、掉眼泪……长此以往,孩子根本就不愿意动手、动脑去尝试新鲜事物。因而,父母不妨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意地给孩子设置些障碍,或对孩子的要求说“不”,以此给孩子“加点钙”,让他们学会战胜挫折,培养坚强性格。人们常说“吃‘苦胜过吃‘补”;可以断言,困难和挫折,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是一所最好的大学!
3.强化感恩教育,培育一颗爱心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于是,在家庭中营造孝道文化氛围,强化对孩子的感恩教育显得十分必要。比如,清明节到来时,可带孩子参加扫墓;家长献给祖先的也许只是一枝白菊、一个鞠躬,但孩子在这种氛围中,是可以感受到父母对先人的尊重和敬仰的,从而萌发感念父母养育之恩的。
现在的独生子女往往被束之高阁,减少了与他人的接触。要培养孩子的爱心,除了让孩子从父母的言行举止中感受爱、学会爱以外,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把孩子带到人群中去——在同伴之间,孩子容易交流与沟通,从中培养分享意识、合作精神和开朗性格:这是孩子将来立足社会的必备品格,也是家长送给孩子一生的宝贵财富。
总之,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有着内在的规律性和科学的方法;家庭教育也是一门艺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只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因材施教,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家庭教育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现今,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加快,全国有6000多万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现象十分普遍;2016年1月1日起,国家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一二年内数以万计的“二宝”即将加入独生子女为主的家庭中;互联网和新媒体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诸如此类现实情况给家庭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新的挑战!然而,不管情况如何千变万化,家教的主旋律——“强化对孩子的情商教育”都要永远奏响!
参考文献:
[1]江美杰.情商教育要从娃娃抓起[C].泉州:《儿童发展研究》编辑部,2014(1):70-72.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M].北京:教育部,2015.
[3]逄春阶.经过别错过,错过当补过[N].福建日报,2016-4-12(11).
[4]田之章.家教[N].人民日报,2016-4-16(12).
作者简介:
王晓青(1989~),女,汉族,福建晋江人,泉州市丰泽区东美幼儿园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