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丹俏
【摘 要】学困生是指学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的学生,是目前学校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教学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數学学科而言,成绩较差的尤多,犹如一株株“枯木”,没有光彩,急需春风雨露的滋润,才能茁壮成长。
【关键词】学困生;兴趣;教师
这些学生由于生理、心理、行为、环境和教育等原因,致使他们出现知识断层,在正常教育环境中学习效果差,未能达到教育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学生。虽然我从事教学工作时间不长,但我深感学困生的严重存在。对学习失去信心,产生逆反心理,成为提高数学教学中的一大难题。
一、“枯木”特征:数学学困生的表现
数学学困生除具有一般学困生的共性外,还有其独有的特征。其主要表现有: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其主要表现在学习有困难,看书不懂,答题不会,这样就使毅力欠缺的学生产生了畏难感,怕数学,烦数学。越不想学,成绩就越差,越差就越不想学,导致恶性循环,从而产生了自卑和应付心理,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涂改分数,欺骗教师和家长的行为时有发生。
(2)学习品质差。学习品质是决定学习成绩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学困生,往往出现不稳定的倾向。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情绪波动大,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上起伏不定。其结果是态度消极,成绩直线下降。
(3)参与意识不强。这些学生一般只对结论感兴趣,但对通过观察、推导,找出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抽象概括出数学规律、概念等一系列思维过程不重视,不愿参与探讨过程。这种心理妨碍了学生知识形成的系统性;同时,没有通过努力而获得的结论终究不会形成牢固的知识概念。因而往往会出现“知识断层”现象。
二、“枯木”之因: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1)基础不扎实。不少学困生由于小学没有打好基础,到了初中,缺少学好数学的信心,又因数学知识的前后连贯性大,后面学习的知识往往要以所学的知识为基础。如果学生没有完全理解所学的知识,而又没有及时进行查漏补缺,那么对后面的学习就会形成阻碍。久而久之,数学知识的迁移过程就会造成中断,导致成绩越来越差,跟不上学习的节奏。
(2)意志力薄弱。与小学相比,初中的数学内容多,难度大,而且教学手段多变。同时,教师面对面的指导帮助减少,相反,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增大。
有些学生能很好的适应初中生活,有的学生却难以适应。如这些不适应的学生碰到学习中的困难,或碰到繁琐的计算题,就会心生畏惧,打退堂鼓,难以拥有战胜困难的意志力和鼓起克服障碍的信心。不少学困生因为没有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导致成绩越来越差,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3)学习方法不当。有学生抱怨:老师,数学课我都能听懂,但是做作业我却毫无头绪。同样,班级里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上刻苦认真,但成绩却不见提高,这主要是他们学习方法不当。他们不注重对数学知识的领悟,对公式、定义、定理只会死记硬背,生搬硬套,不会很好的把所学的知识连贯起来,形成有机的整体,不会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
只有把握学习规律,采用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才有利于教学效果与质量的提高。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须重视学习方法,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好习惯;同时,要指导学生学会科学的提出问题,缜密的分析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4)成功性体验不够。美国教育家格拉塞在《没有失败者的学校》一书中指出:“学生都知道受教育的重要性,但失败的经验使他们放弃努力,他们的自我观念也会因失败的经验而不健全,使他们对生活没有信心,对事物不感兴趣,对未来不抱希望。”
因为自己本身原因成绩不理想,难以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很少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越来越不自信,渐渐地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长期下去,就会对数学的学习产生畏惧心理,甚至是完全放弃。
同时,老师认为班级里每一位同学受同样的知识教育,对于达不到老师要求的学生,往往对他们进行批评,谩骂。这样,只会使学困生更加害怕学习,讨厌数学,最终放弃数学。
三、让枯木“逢春”: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方法
(1)逢“兴趣”之春: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不管做什么事情,兴趣是关键。只有学生对学习数学充满兴趣,才能主动地获取外部信息,有目的,有选择的去吸取知识。
数学是一门非常抽象和严谨的学科,公式和符号记忆比较多。初中生又刚好处于青春的美好年华,他们喜欢活泼,轻松的学习环境,喜欢幽默诙谐的语言。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有广阔的知识面和丰富的阅历。
古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课时,以一个新颖,充满悬念的情境开头,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扣学生的心弦,为课堂学习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例如在上“乘方”时,就可以引用小故事来导入:从前有个人发明了国际象棋,国王使用后很高兴,问他要什么赏赐。那人说,只希望在棋盘的第一格放一粒米,以后每格里面放的数量都为前面一格的两倍,一直放满64个格子。国王哈哈大笑,认为这人好傻,但结果发现,棋盘还没放满,而国家粮库里的米却几乎没了。这是为什么呢?这样一个故事引入,引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及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们带着问题进入学习,而且是主动学习。
如果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的认知力,注意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就会明显增强,就会自觉主动学习,效果也会显著提高。
(2)逢“关怀”之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创造一个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样,学生们就会有愉快的心理体验,踊跃参与数学教学活动中来。如果师生关系恶劣,学生可能会和老师对着干,老师也不会很好的帮助学生,那么师生就不能形成教学的共同体,教师首先要爱学生,这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爱学生,就必须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学困生,他们因为成绩不突出而有一定的自卑心理,更需要教师更多的爱,关心和鼓励。对这些学生的评价,一定要用积极,鼓励的态度对他们进行及时肯定和表扬,即使结果是失败的,教师也要挖掘闪光点,增强他们的信心。
要尊重学生,对学困生的教育,教师更应做到这一点,因为学困生在心理上比较脆弱和敏感。尊重学生,就要尊重其人格,师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对学生的批评,虽是出于好心,但不能讥讽,因为这样会让学生内心反感和不服,容易激化师生间矛盾。因此,在教育和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用恰当的方法,在维护学生的人格上取得教育的实效,这样,学生才会从心底接受老师,从而能够更好的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对学生们来说,轻松的,愉快的学习氛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语言,动作,以及神态都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可信,且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拦路虎”,让学生感受成功,收获快乐。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要求严的同时,争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孩子就如同一颗颗树的种子,有早长,有迟长,无论早晚,只要精心护理,都能茁壮成长。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要使学生尤其是学困生也能有所学,教师就必须要因材施教,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上有所改变,深入学生心理,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让学困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享受数学,让“枯木”逢春,成就孩子的枝繁叶茂。
参考文献:
[1]杨绕丽.初中数学兴趣的激发和培养[J].鲁东大学,2013,06,15.
[2]韩晖.初中生数学学习倦怠影响因素探讨[J].科技教育,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