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海红 王怡欢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49)
社区养老服务政策实施效果评价体系构建及其应用*
——以西安市为例
温海红 王怡欢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49)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空巢化和高龄化趋势凸显,养老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子女数量的减少,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社区老人养老的需求。如何以社区为依托和载体,使之承担和发挥其养老服务功能,成为理论和实践上需要迫切研究的重大问题。本文基于社会支持理论和关键绩效指标模型理论,采用德尔菲法,构建社区养老服务政策的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赋予各指标的权重系数,结合西安市调查数据,得出社区养老服务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结果,依此提出改善社区环境、以需求为导向提供多元化服务、建立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对策建议。
社区;养老服务政策;评价体系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已超过22200万,占总人口的16.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达14386万人,占总人口的10.5%。[1]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子女数量的减少,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因此发挥社区养老服务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我国社区养老事业发展较快,为了应对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难题,在经济发达地区如广东、浙江等地开展了社区养老服务的试点工作。目前全国各地推出成都模式、宁波模式、青岛模式等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效应的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但是实践中仍存在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低,管理水平有限,专业服务人员素质不高,养老服务项目单一等问题,[2]这些问题的存在与社区养老服务相关政策不完善密切有关,因此建立和完善社区养老服务政策实施效果评价体系,对推进社区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养老服务是国家重要的社会政策之一,对其进行实施效果评价可以准确掌握政策的运行,以此作为现行政策改进和新政策制定等决策活动的重要依据。发达国家对养老服务政策评价的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已经比较成熟。大多数研究运用经济学和统计学方法,通过科学的指标体系构建,对养老服务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如Bjorkgren(2009)对美国社区养老管理办法进行绩效评价,发现该管理办法在规模较大的社区实施效果更好。[3]Ozcan(2010)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和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引用政策内容、政策实施、政策效果3项一级指标及其细分的7项二级指标、31项三级指标,对美国老年保健政策进行评价和分析。[4]Kooreman(2011)对荷兰社区养老机构进行调研,通过引入政策方案、政策传达、政策监督等指标,对社区养老服务护理标准进行实施效果评价,结果显示该护理标准的实施效果较好,并运用多元回归模型、Tobit模型探究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5]
国内对社区养老服务政策实施效果评价的研究正处于探索阶段,从评价内容来看,主要分为以下三类:第一,对社区养老服务对象生活照料内容的评价。杨鸿燕(2001)以江苏社区养老为调查对象,提出三类社区养老服务生活照料评价指标,该指标重点突出了老年人社区照料需求以及满足情况;[6]第二,对社区养老服务供给方式的评价。章晓懿、梅强(2012)依托上海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基础,依据绩效评估的公平性、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4E”逻辑框架,采用专家意见法构建了社区养老服务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7]第三,对政府购买社区养老服务的评价。包国宪、刘红芹(2012)认为政府购买社区养老服务绩效主要通过投入、产出和效果的绩效三要素来测度,具体体现为社区养老服务购买的效率和养老服务的质量两部分组成,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包括5个维度、22个三级指标的指标体系。[8]目前,针对养老服务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的较少。仅有秦利、王明珠(2014)以延边自治州为例,通过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养老服务政策进行评价指标建设,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政策评价。[9]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对于养老服务政策评价的研究内容较为丰富,方法也较为规范和科学。而国内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仍需要进一步完善以下内容:(1)在研究内容方面,现有研究大多侧重社区养老服务内容、问题及发展对策建议,较少涉及对社区养老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尤其是缺乏对社区养老服务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指标的研究;(2)在研究方法方面,对于社区养老服务评价指标的研究,一部分是通过文献研究法进行理论层面的初步探讨,缺乏细化的应用指标;另一部分实证研究涉及的研究方法较为简单,缺乏对政策评价指标进行系统的信度、效度等检验;(3)在研究区域方面,目前社区养老服务政策实施效果评价较多集中在东部的上海等发达省市,如何建立全国推行的具有科学、合理的社区养老服务政策实施效果评价体系,成为迫切研究的内容。
因此本文基于现有研究观点,结合我国社区养老服务政策内容,从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和需求两方面采用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建立社区养老服务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以西安市社区为样本量,通过对其养老服务政策效果进行评价,提出完善社区养老服务政策的建议,对进一步提高社区养老服务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理论依据
1.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是指以顾客为中心,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既要对顾客负责,又要不断进行革新以减少成本和增进质量,重视顾客的回馈信息,让他们有自主选择权。[10]我国社区是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是社区工作人员服务的目的,既要为老年人提供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又要不断进行革新以减少成本和增进质量,重视老年人对服务的满意度评价,使老年人真正幸福地安享晚年生活。
2.社会支持理论
社会支持是指一定社会网络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无偿帮助行为的总和,通过这些社会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和服务提供。[11]养老是一项社会重要工程,社区养老是我国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发展涉及政府、老年人、家庭、社区、企业等多方参与主体的大力支持。
3.关键绩效指标模型理论
关键绩效指标是通过对组织内部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12]本文利用KPI和二八原理可以使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的主管人员明确其主要责任,并以此为基础,社区养老服务质量和政策实施效果的衡量指标,包括一级指标2项,二级指标7项,三级指标39项。
(二)政策实施效果评价体系
1.指标确定
本文所拟定的社区养老服务政策实施效果评价体系由4个层次构成,即目标层、系统层、状态层和指标层,层次越高,指标越综合,层次越低,指标越具体。其中目标层是该指标体系的核心,所有评价指标体系均围绕这个目标开展和设计。系统层则根据投入和产出两方面,分为社区养老服务供给方评价指标体系和社区养老服务需求方评价指标体系,这两个方面相互独立又相互补充,在反映各因素水平时以前者为主,在反映个体感受时更多地采用后者,[13]状态层在上述主客观层面的基础上,根据国办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进一步进行分类,分别设置社区环境指数、社区服务指数、社区情感指数、社区工作人员指数和政策未来期望指数五类。指标层是在状态层基础上的进一步分类,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评价方法的基础内容,本指标体系在基础指标层共设置39项指标,针对社区养老服务提供者的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社区环境指数中人均住房面积等6项指标、社区服务指数中生活照料服务等10项指标、社区工作人员指数中人员的教育背景、专业知识水平和服务态度2项指标;针对社区养老服务对象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社区环境指数中安全感满意度等5项指标、社区服务指数中包括生活照料服务满意度等10项指标、社区情感指数中社区老年文化满意度等3项指标、政策未来期望指数中对社区服务的期望等3项指标。其中社区情感指数更多考虑从老年人的角度开展主观评价,分析其对社区的归属感、责任感和满意度(见表1)。
2.权重设定
基于德尔菲法,本文选择10名从事社会福利行业管理、社区养老机构管理等领域研究的专家,从而确保指标体系得到政策规划、实践经验、专业知识、理论基础等4个方面的综合权衡和考量。通过两轮专家评定,咨询表的有效回收率都较高。
表1 社区养老服务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获得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质量的数据,鉴于客观条件限制,采用主观赋权法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其步骤是:首先,按照等权重分别对二、三级指标进行赋权,例如:二级指标社区环境指数分为安全感满意度、住房满意度、公共空间满意度、基础设施满意度和公园绿化面积满意度5个三级指标,这5个三级指标的权重为0.2,同理可得其他三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权重。一级指标的权重为1,在按照权重乘以每个三级指标的打分值,加总后得到二级指标的分值,可得到一级指标的分值。
(一)调查数据基本情况
1.数据来源
课题组于2015年7月在西安市社区开展调研,采用典型抽样调查方法,通过发放问卷和现场观察收集数据。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90份,问卷有效率达96.67%。
2.基本信息
被调查对象中,男性为105人,占36.2%,女性为182人,占63.8%。从文化程度看,小学及以下占29.9%、初中占33.3%、高中中专占27.8%、大专占5.9%、本科及以上占3.1%。从婚姻状况来看,已婚最多,其次是丧偶,离婚或者从未结过婚的所占比例非常小。从子女个数来看,大部分老年人都有一个及以上的子女,极少数是无子女的。从与谁一起居住的情况来看,独居的占14.8%、与配偶一起居住的占46.9%、与子女一起居住的占36.6%、其他占1.7%。从身体健康状况来看,很好的占11.4%、较好的占32.4%、一般的占29.7%、比较差的占25.2%、很差的占1.4%。
(二) 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认知情况
1.对社区环境的满意度
被调查者对社区环境的满意度平均在30%左右,满意度较高的是安全感为49%,其次是住房为48.2%,对社区环境满意度较低的有公共空间为24%,社区基础设施的为26%,社区绿化面积的为20.5%。
表2 被调查者对社区环境的满意度 单位:人,%
2.对社区养老服务的满意度
被调查者对社区养老服务的满意度整体不高,满意度最高的是康复医疗为34.6%,其次是安全守护28.4%,文化娱乐为26.4%和生活照料为24.4%,大部分老年人认为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一般,对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较低的有文化娱乐为15.1%、志愿者服务为15%、法律援助为14.9%、精神关爱14.2%、培训服务为14.6%(表3)。
表3 被调查者对社区养老服务的满意度 单位:人,%
3.对社区情感的满意度
被调查的社区老人对社区情感的满意度不高,对老年文化满意的人数占37.2%,不满意的人数占19%;对社区心仪满意的人数占22.5%,不满意的人数占19.8%,对社区归属感满意的人数54.9%,不满意的占7.7%(表4)。
表4 被调查者对社区情感的满意度 单位:人,%
(三)政策实施效果评价分析
本文将西安市社区养老服务政策实施效果评价的主体分为社区养老服务管理者、社区养老服务对象和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的第三方社会群体。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抽取西安市城区的若干社区,对样本社区的养老服务工作人员、老年人发放问卷,运用已设计好的指标体系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
1.养老服务供给方的自我评价情况
西安市社区养老服务供给方对本社区养老服务政策实施效果的总体评价为0.922,其中对社区环境的评价为0.766,供给方对社区在基础设施面积(0.354)、器械数量(0.221)和床位数量(0.156)方面的评价不高,对社区养老服务和工作人员的评价为1,说明西安市社区养老服务供给方(社区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对社区养老服务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较好,对本社区工作人员的现状和提供的服务较为满意(见表5)。
表5 社区养老服务供给方评价表
2.养老服务需求方的评价结果
西安市社区养老服务需求方(社区老年人)对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为0.644,社区养老服务需求方对社区养老服务的评价为最低是0.612,社区老年人对社区的安全守护、精神关爱、法律援助和志愿者服务评价不高,仅为0.605、0.602、0.593和0.592;其次是对社区情感(0.657)和社区环境(0.661),对社区基础设施的评价最低仅为0.614;对政策期望的评价最高为0.678,但对环境的期望值较低(0.396),说明被调查的社区供需双方均对社区环境持有不满意态度(见表6)。
表6 社区养老服务需求方评价表
(一)改善社区环境
上述分析发现社区养老服务供给方和需求方对社区环境的评价均不高,且满意度较低。由于我国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许多老社区早期没有合理规划,出现社区绿化面积与活动空间分配不合理,花草树木占据了大部分领域,只有少部分留作公共活动领域。现阶段社区的健身娱乐设施,通常只能满足一些身体健康有自理能力老人的需求,对于那些不能自理的老人,这些健身设施就显得有点“可望而不可即”了。尤其近几年来伴随私人轿车的增多,许多老社区的住房拥挤使得车库数量不足,导致汽车停在户外占用社区的公共活动空间。
1.建立健全多部门共建社区的工作机制。政府是社区养老的整体规划者,要健全由民政、社保、老龄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如财政、土地资源、农业等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部门之间要打破条块分割的格局,加强相互之间的协调沟通,对于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鼓励社会各界进行监督,确保预期目标的完成。政府在推行社区养老时,要注重对社会资源的整合利用,从大局出发,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同时,政府应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利益,明确各自的职责,是他们充分了解自己的具体工作以及相互之间的配合。
2.完善社区建设的相关政策。社区养老是一项社会化的项目,政府应从宏观的角度制定一系列政策来支持社区养老的发展,完善相关的配套措施。在养老设施建设上,政府可以制定有关的财政支持计划、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用房的优惠政策、税收减免政策等。在社区管理上,制定社区养老服务管理章程、社区养老服务人员职业规范等,强调并大力推行养老服务标准化。同时,政府要加大监管力度,制定和完善社区养老的相关标准因此今后社区要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如《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要求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分区分级规划设置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扩大社区公共空间活动领域。凡新建城区和新建居住(小)区,要按每百户15~20平方米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增加公共空间活动领域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凡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小)区无养老服务设施或现有设施未达到标准的,通过购买、置换、租赁等方式开辟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增加社区公共空间活动领域,从而改善社区环境。
(二)以需求为导向,提供多元化养老服务项目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满意度较低,其中对安全守护服务、精神关爱服务、法律援助服务和志愿者服务较为不满意。目前,虽然大部分社区已经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些服务,但主要集中在家政服务、生活照料服务,在精神慰藉、文化生活、康复护理等方面依然是严重不足的,难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为了提高社区老人养老服务满意度,社区将加强以下养老服务的项目:
1.提供安全守护服务。社区提供的安全守护服务不能仅局限于简单的日常护理而是应让老年人得到全面的服务。例如积极安排社区工作人员定期上门为空巢、失独等特殊老年人提供送餐、接送其上下楼等服务,将社区有需要的高龄空巢、独居或失独老人进行结对,来破解特殊老年人家庭“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难题。
2.加强精神关爱服务。社区要积极发挥老人的“自助—互助”作用,帮助老人更有效地认识和发展自我价值,获得归属感、安全感、成就感和责任感,帮助他们摆脱各种心理和精神的困扰,最终达至自我超越,走出一条由“人助”向“自助”转变的老年精神关爱模式。例如社区可以建立晨练运动班、书画社、合唱团、棋友社等老年社交康乐自助会社,帮助老年人愉快面对新事物,结交新朋友,建立属于自己的社交网络,为自身提供有目标、有内容的社交生活。另外,针对自己或者家庭的一些问题,社区还可以为老年人及其家庭成员和照顾者定期开展以身心支持和成长为目的小组辅导。比如“时光隧道”小组通过讨论老年人一生发展过程中最难忘、最甜蜜、最温馨的生活片段并与其他组员坦诚分享,共同反思,在记忆中帮助老年人提高成就感,找到归属感。
3.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社区应根据司法部和全国老龄办《关于深入开展老年人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的通知》,深入开展老年人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首先,要明确服务重点。着力解决医疗、保险、救助、赡养、婚姻、财产继承和监护等老年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法律问题,重点关注高龄、空巢、失独、失能半失能、失智及经济困难老年人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需求;其次,要加大服务力度。对80岁以上的老年人办理遗嘱公证,予以免费。对老年人,特别是70岁以上以及行动不便、患病残疾的老年人实行电话和网上预约、上门服务;第三,要开展专项活动。社区应每年至少开展1次为期1个月的以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为主题的“法治阳光温暖老龄”专项服务活动,努力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4.加强志愿者服务。充分利用社区周边资源,积极鼓励志愿者参与到社区养老的服务中来,完善对志愿者的意愿及服务特长与其希望提供的服务等相关信息的登记,以方便对志愿者进行分类,拓展邻里互助式志愿者服务,使志愿者尽可能地发挥各自的专长,提高服务效率。实现志愿服务信息化管理,一个电话、一条微信预约上门服务,同时留守在服务点的志愿者们随时为老人上门服务,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向周边、其他区县辐射,服务更多老年居民。
(三)调动社会力量,拓宽社区资金来源
社区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必须有一定的经费作为保证,目前的社区存在着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虽然政府部门为高龄、特困、低保等老人每月提供购买社区养老服务的资金,解决了部分老人的困难,但若要提供较为全面的社区养老服务,这些资金是远远不够的。
1.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作为资金来源的主体,政府应当提高对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视,加大投资力度,各级政府都应制定出具体的标准,按每年本级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将社区养老服务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保证资金供给的稳定性。继续从政府税收和福利彩票公益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在市级层面建立社区养老服务统筹基金,按情况调剂使用,对社区养老服务发展较好的地方及机构予以一定的扶持和奖励。
2.逐步提高老年人退休金水平。老年人退休金增长后,能够有更多的钱用于购买社区养老服务,享受社区养老服务的老年人多了,才能更加体现这项服务的优越性,也更利于该项事业的规模化发展,因此,应该根据经济发展的增速,适当提高老年人退休金的水平,使老年人的退休金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3.引入市场机制。对于资金的筹集,除了政府要适度规划,合理增加对社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补贴外,更多的是要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公益慈善组织及其他社会力量加大投入。今后要引入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调配中的决定性作用。“市场机制”体现在引入有一定实力的专业家政服务企业,成立社区居家养老中心,由政府与其签订外包服务合同,将政府购买的对象委托给该服务中心为其服务,并委托其运营。
(四)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1.加快医疗康复保健设施建设。老年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身体机能逐步衰退,抵抗力下降,根据国家的相关精神要推进养老服务业综合试点工作,以医养结合为重点,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建设老年医疗服务护理体系,发展专业康复医疗机构,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设立康复、老年护理床位。在进行社区养老设施建设和改造时,首先应研究老年人需求,据此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使用功能进行改善,利用社区宣传栏向老年人普及有关保健康复、常见病预防等知识,也可以定期开展相关的知识讲座,满足老年人对医疗保健的需求。
2.扩大社区公共活动空间,增设文体设施。共活动空间的不足是制约社区养老发展的一大问题。扩大公共活动空间、增设社区老年文化体育设施,使老年人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社区在建设文体设施时,应充分考虑社区老年人的实际状况,如活动能力、身体素质、精神面貌等,为其增加一些特殊设计和保障措施。
3.加强社区信息化建设,及时掌握老年人需求。借鉴上海市的经验做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社区养老服务信息系统,社区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选择社区呼叫系统、便民信息网、热线电话等多种方式,构建社区养老服务信息网络平台,为社区老年人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打造真正意义上的“没有围墙的养老院”,让老人足不出户就能获得各项生活帮助。同时,社区服务机构还可以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建立服务信息反馈机制,定期进行服务效果咨询,通过收集反馈回来的信息,及时了解社区老年人的需求,根据社区老年人需求的变化,调整服务的项目和内容,使服务项目和内容切实适应老年人的需求。
(五)建立第三方评价机构
从上述分析中发现社区养老服务供需方评价差异较大,借鉴上海市等地建立的第三方评价质量评估机构的经验和做法,尽快建立一个由政府、高校、社区和老年人组成的第三方评价机构,该机构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并依据该指标体系每年对社区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根据其评价结果报告作为促进社区发展及其政策完善的依据。在建立考评体系时,首先要确定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明确养老资金效益量化的范围和标准,为资金评价工作提供技术性保障。评价指标的选择要结合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实际情况,同时还要考虑所选择指标的简易性和可评价性。评价标准是对评价指标的量化,是准确衡量资金使用效益的尺度,评价标准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评价的具体目标、社区养老机构的发展状况、经济发展水平而调整。同时,在进行评估时还可以邀请第三方机构和相关专家参与评估,确保评估结果的公正和科学,促进养老服务行业评估向职业化方向发展,并逐步建立和完善对评估的监管机制。
(六)完善多元主体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的机制
1.积极引导和鼓励相关企业介入。运用税收减免、贷款支持等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兴办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调动民间资本兴办社区养老服务的积极性。
2.积极引导、鼓励、支持民间慈善组织的发展。适度放宽非营利机构接受社会捐款的限制,增强公益组织在吸收社会资金方面的能力。对于想为社区养老提供服务的慈善基金会组织,政府应给予支持,鼓励其与企业及社区合作,共同弥补财政投入的不足。
3.鼓励和支持老年人“老有所为”。应该重视现有社区资源的开发,特别是那些刚退休的低龄老人,要充分挖掘他们的工作潜力和活动能量,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性。这样不仅缓解服务人员不足的问题,实现了老年人个人资源效用的最大化,还可以减少老年人的孤独感,保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4.大力发展志愿者队伍。支持各类志愿性组织的建立,做好志愿服务的统筹工作,把机关、社团、学校的志愿服务活动结合起来,加强志愿者队伍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建立一套定期慰问老年人的机制,充分发挥志愿者服务队伍的作用。
[1]《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2015。
[2]温海红、张永春、文成:《陕西省城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分析及其体系构建——基于西安市的调查分析》,载《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
[3]Bjorkgren.American Community pension management approach Performance Evaluation,2009.
[4]Ozcan.American elderly health policy evaluation and analysis,2010.
[5]Kooreman.Dutch pension institutions to conduct research community,2011.
[6]杨鸿燕:《居家养老中生活照料评估体系研究》,载《市场与人口分析》,2001(3)。
[7]章晓懿、梅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上海例证》,载《重庆社会科学》,2012(6)。
[8]包国宪、刘红芹:《 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绩效评价研究》,载《广东社会科学》,2012(2)。
[9]秦利、王明珠:《养老服务政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延边自治州为例》,载《黑龙江史志》,2014(11)。
[10]简·莱恩:《新公共管理》,赵成根译,北京,商务印书出版社,2001。
[11]何雪松:《社会工作理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12]戴维.帕门特:《关键绩效指标:KPI的开发、实施和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13]楼蓉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载《三江论坛》, 2014(9)。
(责任编辑:H)
The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Concerning Community Elderly Care Policies—Take Xi'an as an Example
WEN Haihong WANG Yihuan
With the intensification of China's aging population,empty nest and aging trend,pension problem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ll walks of society.As a result of changes in family structure and reduction in the number of children,traditional way of family support for the elderly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ir pension.How to rely on the community support and let it undertake and play its function in pension services become a major issue needs to be studied urgently both in theory and practice.This paper is based on social support theory and key performance index model theory,using the Delphi method to construct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community endowment service policy and give the weight coefficient of each index.Combined with the survey data of Xi'an City,we can obtain a result of the implementation evaluation of community pension services policy and put forward accordingly the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the improvement of community environment,the diversified services provisions based on the elder's needs and establishment of third party professional evaluation institution and etc.
community,pension services policy,evaluation system
*本文是2015年西安市社科基金项目“西安市社区养老服务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16年陕西省软科学项目“互联网视角下陕西省城镇养老服务社会化路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