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017-03-31 09:31董文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34期
关键词:求知欲激发创设

董文

【摘 要】要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有没有创设好的环境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思维不受束缚,环境不受影响,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呢?为此,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只顾教书,不与学生交流沟通,必须研究学生的学,重视学习兴趣的激发,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激发 学生 求知欲 创设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288-01

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关键是要培养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的学习动力是教师教育学生、引导学生的最佳方法和手段,教师没有激情,方法、手段,学生就没有兴趣,学生学得也就贫乏无力。 要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有没有创设好的环境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思维不受束缚,环境不受影响,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呢?为此,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只顾教书,不与学生交流沟通,必须研究学生的学,重视学习兴趣的激发,提高教学效果。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运用数学知识解释身边的数学现象,解答身边的数学问题。例如:教学“圆柱的侧面积和体积”后,请同学们观察我们周围的圆柱状物体,如油桶、热水瓶等,思考为什么都是圆柱形的,引导学生计算,比较面积相同时,圆形、正方形与等边三角形的周长谁最长?谁最小?明白同样容积的容器中,如果容器的高度一样,那么侧面积所需的材料以圆柱形的容器最省。教学“认识一位小数”后设计“有奖竞猜”游戏,如猜练习本、橡皮擦、铅笔等商品的价格,看电脑显示屏幕的电子钟,在规定的时间内先猜出商品的价格是几元几角,再用一位小数表示出是几元,猜对价格的商品即奖励给学生。教“三角形的认识”后,请同学们观察坏了的凳子,木条跟凳脚和坐板相交,构成一个三角形,在接头的地方钉上三枚铁钉也分布成三角形。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大家相互交流,形成良好的数学活动氛围,在实际问题的情境中认识数学、理解数学、掌握数学。

二、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表现对已解决问题寻求新的解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创新。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如在球的体积教学中,我利用课余时间将学生分为三组,要求第一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的半球;第二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高10厘米的圆锥;第三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高10厘米的圆柱。每组出一人又组成许多小组,各小组分别将圆锥放入圆柱中,然后用半球装满土倒入圆柱中。这样,学生们很容易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半球的体积等于圆柱与圆锥体积之差。球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集公理化思想、转化思想、等积类比思想及割补转换方法之大成,就是这些思想方法灵活运用的完美范例。教学中再次通过展现体积问题解决的思路分析,形成系统的条理的体积公式的推导线索,把这些思想方法明确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才能从中领悟到当初数学家的创造思维进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激发学生积极讨论,质疑问难。

信息论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教师、教材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信息交流,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教学中,针对学习的疑点、难点和教材的重点,安排一定的时间,积极组织学生讨论,这样更能营造出一个和谐、宽松的讨论氛围,师生之间在情感上得到交流和满足,这有利于让个层次的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时,商的小数点怎样确定,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当有的学生提出把除数变成整数比较好计算时,教师及时恰当地引导,让学生一步一步的探索。以此来有意识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教师的适时引导和学生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相互启发,既解决了本节课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同时有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目的。

四、创设操作情景,激发学生自主探索

创新学习的目的之一就是实现学习的自主性,即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课堂上由学生坐好被动地听老师讲,变学生主动积极的去學。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学习的过程变成探索、发现创新的过程。例如: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是教学的难点,学生不容易想出怎样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我演示等分圆面的方法后,让学生把预先准备好的圆形纸板等分成16份。然后布置要求:“同学们四人一组,充分开动你们的脑筋,看谁能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推导出圆面积公式的计算方法,比一比,看哪组想的方法多。”几分钟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推到方法,结果,同学们提出了拼成平行四边形、拼成长方形、拼成三角形和先求出一个小三角形的面积,再求16个 小三角形的面积即圆的面积等方法。经过拼摆、观察、讨论、探究、推理等一系列活动,每个同学都能积极主动的全身心的投入。他们共同探讨、互相启发,使思维从多角度、多层次展开,训练了创造性思维能力。由于公式的推导是学生独立获取的,这样学到的知识会使学生记忆深刻。同时,在公示的推导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兴趣,充分开发了指挥潜能,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最终的不教。为了让学生获得终身受用的基础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教师必须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的学法要引导学生做到:观察有目的、比较有标准、归纳会举例、概括会分层,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数学概念的建立、计算规律的发现、空间观念的形成都是培养学生观察方法和思维方法的素材。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对边相等”这一特征时,可让学生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来比较这两组边呢?用学生交流学习体验的形式来优化学习方法。

数学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活动,无论是缺少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是缺少了学生的主动性,都无法组织真正的教学。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而过多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教师的教只是外因,学生的学才是内因。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经历学习过程,主动探索、获取新知。教师的作用,不仅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应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探究问题的方法,使教学过程变成在师生共同参与下“重新发现真理”的过程

猜你喜欢
求知欲激发创设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刍议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