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差别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7-03-31 11:39刘鸿程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实践与思考初中数学

刘鸿程

【摘要】本文阐述了学生的客观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特点开展针对性教学,在有序分组、分层施教、有别练习和有效评价四个方面对初中数学差别性教学进行分析,为提高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提供借鉴。

【关键词】初中数学 差别性教学 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A-0040-02

受限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既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习惯等诸多因素差异,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存在客观的层次性和差别性。这主要体现在学生进行数学判断和推理的过程中,能力较强的学生往往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就能获取正确的答案;而那些能力有所欠缺的学生,则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甚至无法完成解答。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并正视学生的这一客观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教学,从而确定符合全体学生成长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不但使学优生能得到更长远的发展,也使“潜力生”获得有效提高,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有序分组,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更快的发展

有序分组是开展差别化教学的首要基础,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较,它更契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与既有水平,使学生的主体性和独立性得到保障,给不同的学生带来更多直接参与和亲身实践的机会。在进行分组时,教师尽量避免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而应通过同质分组、异质分组和合作型分组等,促使学生获得更快的发展。如在进行具有竞争性的数学学习活动时,可以采用同质分组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争强好胜的个性特征,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如在需要协同完成某个数学探究时,可以采用合作型分组,改善生生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等。在进行分组时,要注意避免硬性要求,分组要有一定的伸缩性,相信并理解每一个学生,合理尊重他们的自主意愿,从而为分组教学中的差别化教学创设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平方差公式》一课时,本课时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经历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难点在于归纳出平方差公式。教师在教学时展开分组教学,促使学生有效突破重难点。首先,教师出示了四道计算题:①(1+2x)(1-2x),②(2a+3)(2a-3),③(100+1)(100-1),④(x-6)(x+6);在学生独立算出答案之后,启发学生探究规律:这四道题在解答过程中有什么共性?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正确地解答?之后再组织学生展开合作型分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对部分“潜力生”进行个别指导;讨论后,由小组推选代表发言,组内成员进行补充和完善,最后集体讨论,得出平方差公式。在此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和集体交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分层施教,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更好的张扬

在实施差别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准确把握学生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究者这一心理特点,根据不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使得他们都能从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自身努力的价值,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教师将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水平由高到低划分为三个层次,在导入环节要求学生通过回忆旧知引入新知時让第三层次的学生来回答,夯实他们的知识基础;在引领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凸显第一层次学生的作用,在补充、完善、纠错等过程中展现他们的思维品质……在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教学中,使不同的学生都能拥有自我展现的舞台,获得个性的张扬。

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菱形的判定》一课时,为了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展现自己的思维成果,教师设计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层次性的问题:①判断真假: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②说出该命题的逆命题;③判定逆命题的真假。第一个问题让学力水平较低的学生回答,第二个问题则让具有一定学力水平的学生回答,最后一个问题留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来思考。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点拨,同时组织学生开展彼此质疑、互相补充,让他们在大胆地猜想、细致地类比中,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老师和同伴面前获得展现的机会。

三、有别练习,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更足的驱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在任务的驱动下,充分激活和维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使他们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体系。在差别化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客观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练习形式和有层次性的练习内容,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究中练习、在练习中深化,从而让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练习欲望,形成一个感知、心智和情感活动的良性循环。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特点,设计一些自主性的练习内容,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性地去完成练习内容,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优生能够“吃得饱”,让“潜力生”也能“吃得好”。

如在教学“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采用差别化的练习设计思路,结合本课时的练习目标,将习题组呈阶梯状分布,既使大部分学生能够得到基本的课堂巩固,也使学优生能够从中感受到思维挑战的乐趣。题组设计如下:现有四名打字员承担一项打字任务,如果由这四人中的某一人单独完成全部任务,则甲需要24小时,乙需要20小时,丙需要16小时,丁需要12小时。①四人同时打字,多少小时能完成这项任务?②如果按照甲、乙、丙、丁的顺序轮流打字,每一轮中每人各打1小时,那么需要多少时间完成?③如果按照丁、丙、乙、甲的顺序打字呢?这种具有差别化、同时又紧密关联的练习内容,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中获益。

四、有效评价,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更强的自信

在差别化教学中实施分层评价,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能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解决单一评价中学生差异所造成的问题,是差别化教学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评价并不是教学中的某一个孤立的环节,而应贯穿于整个差别化教学的过程之中,并与其他环节紧密联系起来;要关注学生的个体类型(如自信型、自卑型、个性型、综合型等),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要从二元化评价向多元化评价转变,不能仅仅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心理素质、行为习惯以及意识品质等。此外,教师还应加强学生之间的自评与互评,帮助学生互相了解、取长补短,打造一个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差别化评价体系。

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将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点滴表现记录下来,对有进步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对退步明显的学生则及时与他们一起分析原因,重新构建信心。在阶段性测试中,教师可以将同一份试卷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基础题为80分,另一部分拓展题为40分,并采取不同的计分方式:对学力水平较高的学生实际得分为100分-扣分,中等学生的实际得分为(120分-扣分)×,而“潜力生”的实际得分为120分-扣分。这样的计分方式对学优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促使他们敢于自我挑战;对于“潜力生”则是适当地降低标准,激励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全力以赴。同时,教师要不定期地开展“自我总结会”,用自我评议和他人评议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成长历程,逐步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

差别性教学从教学实际与学生实情出发,有效地解决了学生个体发展与整体效率的问题,立足于课堂,及时地解决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境,充分激活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动力,让学生拥有更大的进步空间,促进他们的数学学习长期可持续性健康发展。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实践与思考初中数学
应用性本科院校概率统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自主展评”课堂不容忽视的四个之“最”
汾阳市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