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振琪
【摘要】本文在阐述了当前开放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努力将学生作为数学课堂的“主角”、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以及成立数学学习小组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开放式教学 以生为本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A-0030-01
开放性教学是相对于封闭教学而言的,开放性教学可以定义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科学化、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管理,丰富多样的教学沟通渠道,趣味化的教学方法。虽然目前大部分小学已经采用开放性教学,但是并没有取得较好的效果。当前开放性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实践与理论不符——开放性教学强调以学生为本,但是目前开放式教学实践中仍多以教师为主导。为了解决此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对策。
一、努力将学生作为数学课堂的“主角”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讲台上全力“演出”,学生则像观众一样,没有参与到课堂中的兴趣。而开放性教学要打破这一局面,让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角”,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主动地去学习、去表现自己。
要达到这些目标,教师就必须要有宽广的胸怀,勇于接受学生的意见,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和想法,学会倾听。当学生的意见与教师的判定出现矛盾时,教师不要急于否定学生,而是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找出正确答案。数学的学习并非都枯燥无味,学生主动地参与其中会极大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开放式的体验课堂就是本着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让每一个学生参与、体验数学的魅力。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对数学的学习,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学生的周围生活,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创建活泼有趣的情境。
如在学习《探究三角形面积》这一课时,教学目标是理解并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教师不妨舍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将课堂交给学生,抛出“自己动手画一画、折一折,看看能不能将新知识转化成已有的知识”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动手探究将三角形面积转换成熟悉图形的面积,从而习得新技能。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学生能夠产生很多不同的方法。这种体验新知的过程更加强化学生的认知,也更符合新课标的理念。
三、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
数学教学只有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时,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对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积极性,这样,学生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数学学习的全过程。
如在学习《认识底和高》这一课时,教学目标是:能够认识、了解高;能够在任意底上画出相应的高。确定教学目标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生活实际,设置符合学生认知的教学内容,即教师可由生活中的“限高桥”“姚明能否直立通过教室的门”这类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出发,结合学生兴趣特点,将学生带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来,这样,轻而易举地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生活的点滴中,学习“底和高”的奥秘。
四、成立数学学习小组,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数学开放式教育,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在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得到额外的收获。
数学小组分为两种,一种是数学兴趣小组,学生自发地成立,利用课余时间讨论数学知识,挖掘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真正学会运用数学知识。教师也可根据数学小组的情况,给予有一定难度的题目,通过这些题目让学生的思维不再固化,甚至能挖掘学生的潜力,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更多的指导。
另一种是数学帮扶小组,例如,对教师留的课堂作业,可先由小组内成员研究、解决问题,课前小组负责人将做题情况以及未解决的问题反馈给教师,教师再统一讲解。一般情况下帮扶小组成员均能自行解决问题。数学小组的成立,使得学生不仅学会了数学知识,而且提高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够发挥所长,体验由学生转换成教师的角色变化,在某种程度上真正地学会了数学,而不是学会了“数学书”。
开放性教学方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但是并不是说教师的作用就不重要了,而是将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转变为引导者、辅助者。新课改对小学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更加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与教学能力,丰富教学课堂的自主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态度和精神。
(责编 刘小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