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英语专业《英语国家概况》课程的对话教学模式研究

2017-03-30 07:59
滁州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英国国家英语

姚 石

普通高校英语专业《英语国家概况》课程的对话教学模式研究

姚 石

网络时代的“知识爆炸”给信息量很大的《英语国家概况》课程教学带来了巨大冲击,“对话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通识教育的目标。通过与学习对象之间的对话,学生可以通过移情想象将原本客观外在的知识带入他们自己的生活世界,从而建构新的知识。通过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对话,学生可以修正来自生活世界的缄默知识,进而提升人文素养。新时期,《英语国家概况》课程的目标已经不再是对于英语国家地理历史等方面客观知识的记忆,而是要培养学生用自己的价值判断来处理这些知识的能力,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塑造完满的人格。

网络时代;对话教学模式;建构;缄默知识;价值判断

《英语国家概况》是英语专业低年级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随着知识社会的到来其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这门课程在很多普通高校中仍然被当作英语学习的背景知识,没有引起教师和学生的足够重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在这门课程的课堂上仍然普遍存在,在“知识爆炸”的网络时代,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亟待改进。

《英语国家概况》比较全面的介绍六个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知识,涉及面非常广,而且内容比较枯燥,很多教材罗列了大量的数据和年代等信息,由教师讲授学生记忆是最便捷的方法,可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所有这些知识学生都可以在网络上获取,对这些内容的死记硬背变得没有任何意义。另外,网络时代出现的“文化反哺”现象使得学生对于信息的占有往往超过了老师,例如对这些国家的明星,财团,政要等的了解,导致很多学生认为这门课程毫无意义。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对话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他们利用网络资源,积极建构新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1 “对话”的内涵与外延

“对话”一词是后现代语境下的一个核心概念,该词经过很多思想家和哲学家的运用,涵义非常丰富。首先对“对话”理论展开系统论述的是前苏联思想家巴赫金,他认为自然科学主要研究主体与外在客体之间的关系,而人文学科主要研究人自身的,主要涉及主体之间的关系,因而其基本方法应该是有别于自然科学的对话。在巴赫金的理论中,对话强调的是主体,把对象当作主体,与之展开对话,在对话中建构自己的主体性。

教育学中的对话理论古已有之,主要代表人物有孔子,苏格拉底,布贝尔和弗莱雷,其中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Paulo Freire, 1921—1997)提问式的对话教育理论影响最大,他主张以对话教育代替灌输式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让他们成为自己思想的主人,恢复人的尊严。由于弗莱雷猛烈抨击现代技术发达社会中人的物化,以及现代灌输式教育中人的主体性的丧失,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革现行教育的方法即对话教育,他被有的学者称为“也许是近半个世纪之内最重要的教育家”。[1]在我国,2009年王向华博士的专著《对话教育论纲》非常系统深入地论证了对话教育理论,书中指出:“在对话教学中,教师、学生、教学文本(教学内容和物资要素)主要构成了三种对话关系”。[2]

综上所述,对话理论主要强调对话双方的主体性,教育教学中的对话理论就是强调作为学习对象的知识的主体性以及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而这正是现代教育的严重缺失。现代教育视知识为主体之外的纯粹客观的客体,为了有效地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受教育者被当成被动接受的客体,这种教育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工具,然而目前盛行的以功利主义为导向的教育已经无法应对知识社会的挑战。由于科技的发展,生产部门已经基本实现自动化,不再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当今的社会已经由一个生产型社会转变为消费型社会,即产品已经极大丰富,同类产品在销售方面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促使各个厂家在生产方面不断创新,推出新型产品,在销售方面注重文化内涵,打造品牌效应,而这两个方面都需要拥有高层次的人才,因此当今社会又被称为知识社会。知识社会需要的不是只会照搬知识的工具,而是具有创造新知能力的创新人才,而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正是在此背景下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舒尔茨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人力资本理论,可是将这一理论应用于高等教育领域却有失偏颇,因为它严重忽视了价值和意义的教育,抹杀了人的主体性。

《英语国家概况》课程的对话教学模式就是一种突出主体性的教学模式,重点强调作为学习对象的知识的主体性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化书本中那些冰冷的数据和客观的知识为学生主动建构的知识,让学生通过移情的方式理解英语国家的精神生活,并且注重理论学习与当前形势的结合。

2 回归生活世界,建构新知识

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一书以胡塞尔关于欧洲人性危机的论述开篇,这种危机的根源就是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越来越远离生活世界,用胡塞尔的弟子海德格尔的话说就是造成了“对存在的遗忘”。“人原先被笛卡尔上升到了‘大自然的主人和所有者’的地位,结果却成了一些超越他、赛过他、占有他的力量(科技力量、政治理论、历史力量)的掌中物。对于这些力量来说,人具体的存在,他的生活世界,没有任何价值,没有任何意义:人被隐去了,早被遗忘了。”[3]

这种危机在现代教育中表现尤为突出,教育的内容被认为是价值中立的,与个体无关的,纯客观的科学知识,教育的目标就是对这些知识的有效传授,学习的过程被认为是对这些知识的简单记忆和被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教和学都是与主体以及主体的生活世界无关的。然而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一个流派建构主义完全否定了这种教学观,认为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运用原有的经验超越所提供的信息;另一方面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4]因此,教师不能把学生当成一无所知的被动接受者,学生在进入课程学习时就已经带来了自己先在的知识经验,教师要让学习内容与他们的已有经验建立联系,建构新的知识。

《英语国家概况》课程所介绍的这些国家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都是很遥远的,没有直接的生活体验,他们从教材中得到的只是一些数据和客观的陈述,而这些知识由于没有和他们已有的经验建立联系,在期末考试之后就很快忘记,因此教师必须将这些知识带入学生的生活世界,与他们的已有知识进行对话。

课堂上可以调到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帮助他们理解英语国家的概况。英语国家的起源是英国,而英国是欧洲的一部分,欧洲的面积大约为1000万平方公里,比中国稍微大一点,欧洲有四十多个国家,而中国有三十多个省,所以平均而言,欧洲国家的面积往往小于中国的省份。欧洲只有东边与亚洲大陆接壤,其余三面环海,因此欧洲属于海洋性文化,而中国属于内陆文化。英国则是大西洋上的岛国,英吉利海峡将其与欧陆隔开。英国面积为为24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安徽省面积的两倍,人口六千万,相当于安徽省的人口。通过这样的类比鼓励学生通过移情想象那里人民的生活世界,想象英国的先民们在科技还不发达时面对茫茫大海时所表现出的茫然。在人们还认为地球是平的古代,英国被认为是天涯海角,所以古罗马到很晚才征服英国,将其纳入自己的版图,而法国的威廉征服英国后接连三代的英国国王都住在法国,对这片土地并无太大的兴趣。英国在地理上的处境比较接近葡萄牙的罗卡角,也被称为欧洲之角,因为这里是欧陆的最西点,这里树了一个石碑,刻有卡蒙斯的诗句,“大地在此结束,沧海由此开始”。[5]学生可以借此感受古代英国人对于大海的恐惧与好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海洋在英国国家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在塑造英国人民族性格中的作用。最后引导学生思考英国的海洋文明与中国的内陆文明之间的差异。

3 对话缄默知识,提升人文素养

来自学生生活世界的知识长期以来被科学知识拒之门外,在知识王国中没有自己的合法地位,在科学思维的主导下被剥夺了话语权,因此石中英教授称之为“缄默知识”。[6]缄默知识来自每个人的生活世界,虽然很难察觉,但是却对一个人的判断和立场起着支配作用,所以教育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缄默知识进行有效沟通,并最终提升缄默知识的水平。有一句名言说大学里所学到的东西就是把所有课堂上学到的都忘记之后所剩下的那点东西,这里的所剩下的那点东西就是缄默知识。

在此基础上可以更进一步地让英语国家的异域文化与学生的缄默知识进行对话,修正并提高他们对这些国家的缄默知识。其实在接触这门课程之前,学生就已经拥有对于这些国家的一些缄默知识,例如他们从中学的历史课程中学到的关于这些国家的知识,在他们的印象里这些西方国家都贪婪成性,唯利是图,薄情寡义,给我们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另外一种成见就是崇洋媚外,不加批判地全盘接受西方国家的一切,特别是英语专业的同学,由于这些国家的语言成了他们学习的标准,导致他们对这些国家一种盲目崇拜。钱钟书在《围城》里有一段话:“在大学里,理科学生瞧不起文科学生,外国语文系学生瞧不起中国文学系学生,中国文学系学生瞧不起哲学系学生,哲学系学生瞧不起社会学系学生,社会学系学生瞧不起教育系学生,教育系学生没有谁瞧不起了,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7]这段话生动地反映了大学里普遍存在的崇洋媚外的心态,外语专业学生面对其他专业学生的这种自负心态其实是他们在西方文化面前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只有与学生缄默知识的沟通才可以改变他们的固有观念,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首先要认识到英国人的素质非常高,英国人的民族性格就是绅士风范,这种风范是英国封建时代的贵族遗留下来的,英国的王室和贵族都实行世袭制,其王室和贵族的血脉经历了近千年的传承而没有中断,在近千年的演进中,英国的贵族成了社会的楷模,社会各个阶层都竞相效仿他们的风范,使得英国成了最有涵养的绅士淑女的国度。贵族的表率作用使得英国历史上没有爆发过暴力革命,这就形成了英国民族的保守性。英国社会是现代和传统的完美结合,即使在今天仍然能看到英国皇宫面前身着传统服装的皇家卫队的换岗仪式,古老的过去仍然活在英国人的当下,而另一方面英国又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无论在思想观念上还是在科学技术上都走在世界的前列。英国人对传统的珍惜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资源,因此我们对于英国的保守主义应该要重新认识,韩敏中教授在阿诺德的《文化与无政府状态》一书的中译本序言里论及阿诺德的保守主义,认为我们的文化中过于强调革命,以致忽略了阿诺德式的英国保守主义的价值,“我们总是如此黑白分明地定义和区分‘保守’与‘进步’,乃至‘保守’总是带有贬义,成为抱残守缺、进步的绊脚石的同义词,这其中的一个原因或许就是我们一向较多地引进、吸收了启蒙运动以来具有革命性能量的思想和著作,而对阿诺德这样的思想家却知之甚少。”[8]这种保守主义主张改革,但是认为改革不能脱离过去。在法国大革命之际,英国处在革命还是维护传统的十字路口,“伯克就在他的《法国革命的思考》中指出,一旦废除现有的传统建制,英国将返回野蛮时代”。[9]有鉴于此,北京大学的学者们将英文的“conservative”一词译为“守成主义”。

其次要客观地看待英国人的绅士风范。一方面,英国总人口只有几千万,却能在全世界建立庞大的殖民体系,这与英国人的素质是分不开的,如果与试图在东亚建立殖民帝国的日本进行比各国国民素质的高下便一目了然,可以说大英帝国的建立并不是完全凭借武力,在大英帝国解体之后很多获得独立的前殖民地国家依然选择效忠英国女王。另一方面,英国人的绅士风范里也包含了孤傲的一面。二战后的英国并不积极加入欧盟,即使在加入后还依然保留英镑,英国对欧陆的排斥使她失去了很多机遇。在冷战期间,特别是撒切尔夫人不遗余力地反对共产主义。对于第三世界国家,英国人的孤傲使得他们无法与这些国家建立友谊。他们的孤傲个性在今天的美国依然可以窥见,虽然美国是一个大熔炉,各个种族之间的通婚,文化的互渗已经成为美国文化的一大特色,而作为美国一等公民的WASP仍然注重自己血统的纯洁性,这是造成美国种族问题的重要原因,与同样是殖民者的荷兰人和西班牙人完全不同,很快就与其他种族融为一体。

这些问题都是开放式的,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将自己的缄默知识带入课堂,在彼此的对话中修正自己的缄默知识,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英语国家概况》课程的目标不再是让学生记忆关于英语国家地理历史等方面的客观知识,而是让他们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广泛占有这些知识,对这些知识具有自己的理解和价值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

4 结语

在网络时代的今天,信息已经占据了人类生存的空间,遮蔽了人们的生活世界,在今天重要的已经不是对信息的记忆,而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信息量巨大的《英语国家概况》课程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当今的网络资源,通过多种渠道收缩资料,可以将丰富多彩的图片和视频带入课堂。占有信息的过程可以延伸到课外,课堂上的重点是组织学生进行对话,培养他们运用价值判断组织材料的能力,哈佛大学前校长柯南特在发起通识教育改革时就已经指出,“真正有价值的教育,应该在每个教育阶段都持续地向学生提供进行价值判断的机会,否则就达不到理想的教育目标”。[10]每个人的经历和背景都不一样,因此他们都带来了各自不同的缄默知识,对于同样的问题,每个人的价值观必然有差别,最后会有很多种不同的观点,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每个同学会有一个主导的价值观内化到自己的人格,形成独特的个性。巴赫金的对话理论认为人并不存在独立的主体,人的主体性是通过与其他主体的关系体现出来的。对话教学模式旨在促进老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逐渐塑造更加完满的人格,实现通识教育目标,应对知识社会的挑战。

[1] 励雪琴. 教育学是什么?[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60.

[2] 王向华. 对话教育论纲[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159.

[3] 米兰·昆德拉. 小说的艺术[M]. 董强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4.

[4] 桑新民. 学习究竟是什么?——多学科视野中的学习研究论纲[J]. 开放教育研究,2005(1):8-17.

[5] 余秋雨. 行者无疆[M]. 北京:华艺出版社,2001:78.

[6] 石中英. 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58.

[7] 钱钟书. 围城[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78-79.

[8] 阿诺德. 文化与无政府状态[M]. 韩敏中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3.

[9] 苏耕欣. 哥特小说——社会转型时期的矛盾文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73.

[10] 哈佛委员会. 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M]. 李曼丽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4.

责任编辑:刘海涛

K249.3

A

1673-1794(2017)02-0102-04

姚石,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英语文学博士(安徽 芜湖 241000)。

2016-07-18

猜你喜欢
英国国家英语
英国的环保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英国圣诞节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