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飞,何 书,赵仲芳
(江西理工大学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陈 飞,何 书,赵仲芳
(江西理工大学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以江西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的“岩土工程勘察”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为例,剖析了本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针对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提出了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原则,阐述了本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提出以岩土工程勘察基本理论体系为基础,在教学中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结合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加强课程设计、实习环节,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改革课程教学考核方式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地质工程;岩土工程勘察;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岩土工程勘察是地质工程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课程以工程地质学、土力学、岩体力学、基础工程学等为理论基础,以测绘、钻探、物探、遥感技术等为技术手段,需要有扎实的地质学、工程建筑学、土木工程、力学、材料科学等基础知识.通过“岩土工程勘察”课程的教学改革,改变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状,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1],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并加强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地质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教学内容较多,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专业课的学时很多课程都设置成80至120学时,目前高校普通采用学分制,专业课的学分逐渐减少,我校的“岩土工程勘察”课程理论教学学时也由64学时减至48学时,课程设计由4周减至现在的2周,原来的生产实习由5周减为4周,毕业实习由4周减为3周,教学学时的减少造成对课程有的教学内容的讲解不能细化,甚至要压缩一些教学内容,这在客观上势必会影响“岩土工程勘察”的教学质量.
“岩土工程勘察”是一门地质和工程交叉的综合性课程,“岩土工程勘察”的前导课程主要有“工程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基础”、“土力学”、“岩体力学”等,同一学期开设的辅助课程有“工程钻探”、“工程物探”、“岩土工程测试技术”,“岩土工程勘察”.课程结束后开设的课程有“地基处理与测试技术”、“基础工程学”、“岩土锚固与支挡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等.
所设置辅助课程“工程钻探”、“工程物探”等和“岩土工程勘察”存在较多的重叠内容,虽然二者侧重点不同,但在教学内容上各课程任课老师应进行集体备课、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精简和优化,以达到重点突出、各课程相互兼顾、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
实践教学是本科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课程理论教学结束后进入2周的课程设计、生产实习阶段,大四下学期部分同学到工地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毕业实习.
在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课程设计阶段有的同学只会按老师给的模板和现成的原始资料将数据填充到表格中,缺乏工程分析能力和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产实习或毕业实习阶段,有的同学对于实习感到无从下手,很少同学能根据实际问题具体分析并选择合适的工程地质勘察技术.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在教学时间安排上含理论教学48学时,2周课程设计,4周生产实习.在理论教学方面,需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引入案例教学、优化教学内容.
在教学方式上,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结合的方式,引入案例教学、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在“岩土工程勘察”教学中,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授课前,做好多媒体课件、认真备课,对重点、难点以及课本上没有的新技术、新方法可以配合视频、图片等给学生进行讲解,将枯燥的理论知识生动化形象化.
“岩土工程勘察”引入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改变以往老师课堂上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为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经常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讨论,成立了“岩土工程勘察”课外兴趣小组,小组成员由对课程有兴趣、专业成绩较好的同学组成,课外兴趣小组成员的活动一方面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实验、专业知识的拓宽,另一方面是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增强了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
由于岩土工程勘察涉及学科广、教学内容多,因此,建立明晰的知识结构体系、理清课程教学主线,是“岩土工程勘察”课程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为使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将岩土工程勘察理论学以致用,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上注重勘察技术、方法的讲解,从工程建设实际出发,构建岩土工程勘察知识体系.
理论课程教学工作完成后,进入2周的“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和4周的生产实习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和实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在“岩土工程勘察”课程中安排课程设计教学环节,将使学生所学到的岩土工程勘察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更加系统、巩固、延伸和拓展,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课程设计实践中提高自身独立思考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在2周的时间内完成,最终提交一份完整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要求为:学生收集已有岩土工程勘察原始资料,分析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可能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利用原始资料进行岩土类型的划分、分层.进行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统计计算;绘制工程地质剖面图、钻孔柱状图、平面图.提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计算参数;进行建筑场地建筑适宜性评价.
地质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共4周,其中2周用于野外地质灾害勘察或房屋建筑或铁路线路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通过生产实习能加深学生对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发现生产实际问题、用理论分析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对于全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有重要意义.
通过多渠道建立地质工程专业实习基地,更新实践教学理念,把教学内容和实习基地相结合,把实习基地建在生产一线,根据基地建设情况更新实习教学方案,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4].企业、学校协作进行人才培养,在企业进行实习的学生实行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联合培养制度,根据专业方向实行顶岗实习制度,为地质工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完善的实践教学平台.
课程教学考核采用闭卷考试,考试改变以往重点对学生知识掌握的考查,改变为对学生知识掌握和知识运用即能力考查.在出试卷时即要考虑“岩土工程勘察”课程知识面宽、涵盖面广的特点,同时在题型上也要考虑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的考查,减少纯概念性、知识性的题目,增加综合分析的题目.
增加平时成绩的权重,将平时成绩提高到40%,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中考勤占10%、课外作业占20%、课堂讨论等课堂表现占10%,在教学过程中每两节课布置一次作业,共布置三次大型综合性作业.
科学合理的评价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和实习成绩,是提高学生课程设计和实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之一.以往的课程设计和实习成绩的评定仅以课程设计和实习报告为依据,这样成绩评定的可信度和区分度不高,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学习态度难以真实评价.
在课程设计、实习的考查中,根据岩土工程勘察实践的特点,建立科学的评定考核体系,将考核分成三个指标,课程设计、实习报告占50%分值,综合能力考核占30%,平时表现占20%.课程设计和实习报告的考查重点主要看报告内容是否详实、行文是否流畅、逻辑是否清晰、论据是否合理、图表是否规范、能否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等.综合能力考核主要看学生在课程设计和实习过程中是否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等.平时表现主要看学生平时的考勤、纪律情况、学习态度、是否能自主学习等.
“岩土工程勘察”是地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主要介绍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及各类场地的评价和勘察,强调勘察理论与工程实践的结合,该课程应用性强、涉及学科多、知识量大.“岩土工程勘察”的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教学内容多而课时少的情况下,需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在教学中引入工程案例,加强课程设计、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注重引导、培养学生运用勘察理论分析工程问题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出更多社会需要的高水平岩土工程勘察人才.
〔1〕王朝阳,唐亦川,唐胜利,等.“岩土工程勘察”课程教学模式及人才培养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17):15-16.
〔2〕杨蓉,郑平卫,叶勇军.基于全过程管理的课程设计考核体系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6(1):59-61.
〔3〕陈礼仪,黄润秋.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5(4):34-38.
〔4〕姜春媛.关于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2016(10):251-253.
G642
A
1673-260X(2017)09-0181-02
2017-07-15
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JXJG-15-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