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践现代学徒制的先决条件

2017-03-30 02:30董喆严文超
科技与创新 2016年22期
关键词:育人机制现代学徒制高职教育

董喆+严文超

摘 要: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职业教育制度,也是近年来教育部重点推广,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推进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从育人机制、招生招工制度、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共享、教学管理和保障机制这7个方面阐述了实践现代学徒制应具备的先决条件。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育人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22.131

1 传统学徒制与现代学徒制

传统学徒制有时也称为“手工学徒制”,它出现在学校教育之前,被认为是职业教育的最早形态。在中世纪,学徒制以行会控制下的制度化形态固定下来,常见的如手工作坊或店铺中师徒共同劳动,徒弟在师傅指导下习得知识或技能的传艺活动。这种活动是一种高度情境性的学习方式,学徒在真实的工作场所中观察师傅的实作,感知和捕捉师傅的知识和技艺,然后在师傅的指导下实作,逐渐学会师傅的技能。学徒制在13—14世纪达到顶峰,15—16世纪一些国家甚至开始通过立法管理学徒制。

19—20世纪中叶,在工业革命引发的工业化浪潮影响下,学校职业教育开始取代已经制度化的学徒制。但是,学校的职业教育与工作世界的脱离以及职业教育课程的“知识化”“理论化”,不可避免地使学校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质疑。于是,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此时便开始走向世界。它是一种将学校本位教育与工作本位培训紧密结合的新型学徒制形式。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各国纷纷开展了新的学徒制改革。英国在1993年推行了现代学徒制,澳大利亚也在1996年推行了新学徒制。而国际上这种新型的学徒制教育我们统称为“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职业教育制度,也可以说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推进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通过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其教育对象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企业员工。对他们而言,招生即招工,就学即就业,一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一部分时间又在企业生产。由教师与师傅的联合传授知识,课程学习与工作岗位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对学生(企业员工)进行技能培训。

2 实践现代学徒制的先决条件

2.1 形成协同育人机制

现代学徒制是对传统学体制和学校教育制度的重新组合,其主要特征是学生和学徒身份相互交替。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首先必须通过协议来明确学校、企业、学生(员工)三方的权利与义务。在学生(员工)的培养上,要完善校企双主体的育人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专所长,分工合作,从而共同完成对学生(员工)的培养。学校和企业是2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实施现代学徒制,需要校企之间有着深度的融合,要有很好的合作育人机制和运作平台支撑。

2.2 推进招生招工制度改革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以校企联合招生招工为基础。招生即招工,首先要解决学生的员工身份问题。企业培养自己的“员工”,其责任感才能被激发。学生在认同企业文化前提下,才会自觉地期待成为企业的员工。因此,既要改革职业院校的招考政策,同时也要改变企业招工制度,真正落实“招生招工一体化”。

学徒制的建设不单单是由学校和企业即可推动运行,还需政府的大力支持。因此招生中,政府、学校要加强现代学徒制招生(招工)在社会上的宣传,利用报纸、电视、微信、微博等多手段的宣传方式对家长和学生进行宣传,并设置单独的解读日或宣传日,加强家长和学生对现代学徒制招考方式的了解,消除质疑,以提升学生报考的积极性。

2.3 推进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

现代学徒制不仅从机制上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变革,还将人才素养、职业素养养成贯穿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过程,它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企业和学校要共同开发并制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要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改革教学方法,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高等性”和“职业性”。要依据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各环节的特殊要求,形成“双体系”的校企课程结构,实施“双交替”教学过程。

在课程体系的重构中要更多地关注高职教育的内涵要求,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更多地结合企业的岗位工作任务和生产技术的核心要素,融入职业元素,使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在不失“高等性”的同时彰显“职业性”。

2.4 推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必须遵循校企互认和共同指派教师2条原则。学校应当挑选部分在实践能力方面较强的专业教师到企业培训,得到企业师傅在技术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以后再回学校担任现代学徒制的各项教学任务。同时,企业也应将一些在本行业具有影响力或技能突出的师傅送到学校学习教育教学理念便于后期在企业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和指导。通过建立学校和企业这种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来保障学徒制“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进而完善学生(员工)的双导师制度。

2.5 推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现代学徒制的开展加深了学校和企业的融合,为校企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搭建了新的平台。为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学校要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共同推进实训设施建设,借助互联网等信息传输手段来实现优质课程、特色教材、网络教学、科研成果、技术服务等资源的共建共享。同时,学校可以充分发挥现代学徒制的公共教育功能,将教学资源转化为培训资源,应用到企业培训中,拓展到公共培训体系中,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通过校企的产教融合,强化合作内涵,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提升合作水平。

2.6 形成良好的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

形成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企业生产任务的不确定性和学校教学任务连续性之间的矛盾,是高职院校在现代学徒制教学组织实施中面临的普遍问题。由于教学空间的延伸(学校到企业)、参与主体的多元(学校、企业),在教学管理运行中,要求做到工学衔接合理,以学习为主和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组织形式已经无法适应这种要求,必须改革现行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具体来讲,就是要依据培养过程中学生发展的共性和个性需求选择教学组织方式,树立以他方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实行校企共同参与的“柔性化”的教学管理模式,校企共同实施课程管理、共同评价课程实施效果和评估高技能人才培养绩效,为现代学徒制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管理上的支撑。

2.7 完善现代学徒制工作的保障机制

为确保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中的顺利试行,政府应制订相关政策与法规,统筹各行业的力量,建立推动现代学徒制健康发展的法律体系。具体来说,可从以下3方面入手:①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保障,可以由当地政府教育教育部门统筹协调推进;②制订激励政策,加强政策支持,例如在税收优惠、资金补贴以及贴息贷款等方面,给予积极参与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企业以优惠政策,以及制订企业师傅的经费保障等措施;③加强对现代学徒制开展过程的监督检查,在学校和企业的相关部门考核中,针对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奖惩。

3 结束语

目前,在我国试点的现代学徒制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其发展过程遵守一定的发展规律,但同时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做好实施之前的各项先决条件,不能急功近利直接套用前些年“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的逐步建立需要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政府部门必须出台积极、有效的政策,高职院校也要努力提升服务企业的能力,企业也必须主动承担参与职业教育的社会责任,真正做到政府、学校和企业三方各司其职。只有这样,才能构建起企业和高职院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

参考文献

[1]王振洪,成军.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新范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2(08).

[2]李祥.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常州大学学报,2015(01).

[3]赵鹏飞.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践与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

[4]刘巧芝,徐丽.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职业教育,2015(12).

〔编輯:刘晓芳〕

猜你喜欢
育人机制现代学徒制高职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学习仁学思想传承中华文明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