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芬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数学的“来龙去脉”,让学生知道数学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从而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再将数学运用于生活,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数学;情境教学;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02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以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新课程教材的编排以来源于生活中的游戏、活动、情境为主,可使教师发挥出更大的想象力和积极性,学生也表现出在传统课堂中少见的主动、自信和创造性,从而实现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目标。
一、创设生活情境“包装”数学
选取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根据现实性原则和笔者的教学实践,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情境素材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素材作为课堂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探究理解掌握新知。如果选取的情境学生不熟悉或不感兴趣,那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校园中的学生生活、留心社会中的学生生活、了解家庭中的学生生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的知识水平情况,做到有的放矢。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导入,使教学内容生活化。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或难忘的经历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的程度就越高。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環境中的人和事,从学生平时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开始,积极创设活动的、实践性强的、学生可以操作的教学内容,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学生在这种学、做、用一体化的活动中,亲身体验到知识的价值,进一步激发了学习知识和探索大千世界的欲望。
不可否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生活场景对学生学习数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为,数学既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但是,众所周知,数学知识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系统性与逻辑性,不是所有的课堂都能进行生活情境的创设,也不是所有的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都是紧密相联的。现如今,有的课堂关注的不是学生能否学到数学知识,关注的反倒是这节课有无联系生活实际。从这个出发点来说,就走入了极端化的误区。我们要因课制宜,以教学目的为准则来进行教学设计,而不是以课堂上有无情景创设作为课堂评价的标准。
二、在活动中“做数学”
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经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获得。教学中让学生亲身投入到“问题情境”中活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提倡“做中学”,这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倡导的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在操作实验或深入实际生活的过程中学习,让学生从自己的直接经验中学习,或是从他人的经验中通过再发现来学习,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然后经历“质疑”“想想看”“感悟”的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集体的智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创新意识。在华师大版教材《画立体图形》中,让学生搭几何模型,观察画出三视图,变换不同搭法。同样,画三视图;根据三视图,让学生搭几何模型。学生通过尝试和交流体验,找出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自己的生活实践活动,数学教学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充分融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数学、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和掌握数学。
三、把数学建立在生活中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抽象的、形式化的数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之上,从而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在新教材一元一次方程的《实践与探索》问题4的教学中,“课外活动时李老师来教室布置作业,有一道题只写了‘学校校办厂需制作一块广告牌,请来两名工人,已知师傅单独完成需4天,徒弟单独完成需6天,就因校长叫他听一个电话而离开教室”。调皮的小刘说:“让我试一试。”上去添了“两人合作需几天完成?”借小刘所添加的内容,让学生也提出问题,同时可以对情境作适当的补充。学生的高涨情绪和编题的创新意识大大出乎笔者的预料。出现了:1. 师徒合作一天,余下的工作由徒弟来做,问徒弟还需几天才能完成?2. 师徒两人合作完成得500元报酬,问师徒各得几元?3. 学校要求此项工作在三天内完成,师傅单独做一天,为了考验一下徒弟,余下的工作由徒弟来做,于是徒弟加快了25%的工作效率,问徒弟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完成?4. 师徒合作几天做了广告牌的一半?等十五六个与生活有关的问题。通过学生大胆的想象,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活动,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理念。同时,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数学的思考”。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我们数学教师要花大工夫开发学生乐于接触的有一定容量并且内涵丰富的新数学题材,让数学教学尽可能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的道理。同时,数学课堂再现数学知识与自然科学、人类生活的联系,不仅扩大了数学教学的信息量,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各方面的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