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虹,郑京(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福州350004)
血液透析对脾肾气虚夹湿浊证尿毒症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陈虹,郑京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福州350004)
血液透析:尿毒症;脾肾气虚;湿浊证;中医证候积分
我们通过观察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湿浊证和脾肾气虚的变化,研究透析对改善脾肾气虚夹湿浊证尿毒症患者的湿浊与脾肾气虚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探讨血透后尿毒症患者的中医证候转归。
1.1 诊断标准
1.1.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脾肾气虚证、湿浊证诊断标准[1]。脾肾气虚证:主症:畏寒肢冷,倦怠乏力,少气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次症:脘腹胀满,腰背部冷痛,大便不实,小便清长,舌质淡胖有齿印,脉沉弱。湿浊证:主症:恶心,呕吐,肢体困重乏力,食少纳呆;次症:脘腹胀满,口中黏腻不适,舌苔厚腻。诊断需具备主症2项或主症1项、次症2项即可。辨证时至少有2名中级职称以上的中医师认定。
1.1.2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肾功能损害的不同程度,将慢性肾功能衰竭分为4期,肾小球滤过率<10 mL/min、血肌酐>707 μmol/L为尿毒症期。
1.2 纳入标准①维持血液透析6个月以上,符合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的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分型标准者;②年龄≥18岁,男女不限;③尿毒症的感染、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者;④受试者阅读并充分理解患者须知,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①近期有感染性疾病者;②正在服用影响免疫功能药物者;③肿瘤性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继发肾脏损害者。
1.4 评分方法根据《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尿毒症患者临床症状分级量化表[1],将有关症状分级量化,将患者临床症状分为主症与次症,按程度分为无、轻、中、重4级,分别计0、1、2和3分。将各项分值累加得出每位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透析前后观察记录1次,舌脉具体描述,不记分。
1.5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血透室进行半年以上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年龄26~86岁,平均(59.1±15.8)岁;透析时间10~96个月。对照组21例,选择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健康志愿者,年龄23~44岁,平均(26.6±4.7)岁。2组在年龄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1 治疗组行常规碳酸氢盐透析,每次透析3~4 h,每周2~3次。使用透析器,用Polyfulx LR膜,普通肝素抗凝,血流量200~250 mL/min,透析液流量500 mL/min。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100~150 U/(kg/周)。观察患者透析前后脾肾气虚证、湿浊证症状变化,并将其分级量化,以积分表示。
2.2 对照组经体检、胸透、心电图、生化全套检验,无重要脏器病变。将症状分级量化,以积分表示。
2.3 观察指标中医症状为食少纳呆,倦怠乏力,气短懒言,畏寒肢冷,脘腹胀满,大便不实,夜尿清长,腰部冷痛,腰膝酸软,恶心,呕吐,口中黏腻,食少纳呆,脘腹胀满,肢体困重。
结果见表1~表3。
表1 治疗组透析前后脾肾气虚证积分变化分
水湿、痰浊内蕴化为毒邪,是尿毒症患者的主要致病因素。由于患者脾肾气虚,免疫功能下降,无法清除机体代谢中不断产生的病理产物,同时机体自身清除毒邪的能力不断下降,只有通过血液透析来滤出毒素,才能使机体恢复生理平衡,血液透析即为中医祛邪的过程。尿毒症患者血透前,大量毒素蕴结体内,阻遏气机,妨碍气血生化,实证积分重于虚证,是以邪实为主要矛盾的本虚标实证。血液透析后滤出患者体内大量的毒素和水分,起到利湿降浊的作用,肢体困重、恶心呕吐、食少纳呆的症状缓解。由于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不仅滤出多余的水分,也排出“水谷精微”,如氨基酸、血红蛋白、微量元素等,导致体内阴津阴液相对不足[2]。透析治疗只是通过外力祛除邪气,并未扶持正气,不可避免地导致正气损伤,直接影响到脾肾的运化功能,导致脾肾气虚运化无力,故尿毒症患者既使透析后,仍存在畏寒肢冷、倦怠乏力、腰膝酸软、夜尿清长等虚证。所以,尿毒症患者血透后是以正气虚衰为主的本虚标实证。研究结果提示血液透析(祛邪)只能治疗湿浊标证,不能治疗脾肾气虚的本虚证。
综上所述,血液透析只能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的大部分毒素,但它无法替代肾脏的作用,不能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透析(祛邪)的同时也损伤了人体正气。这就需要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寻找更好的方法,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表2 治疗组透析前后湿浊证积分变化分
表3 治疗组血液透析前后湿浊证候总积分比较
表3 治疗组血液透析前后湿浊证候总积分比较
注:与血液透析前比较,1)P<0.05。
组别血液透析前血液透析后积分/分12.2±1.82 6.12±2.431)n 25 25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64-165.
[2]南红梅.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病新路径[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1):52-53.
R256.53
B
1000-338X(2017)01-0053-02
2016-12-10
陈虹(1983—),女,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肾病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