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臣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 大连 116052)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优化研究
张臣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 大连 116052)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发展,人们对教育也有了全新且有深刻的认知.高校教育管理不仅仅包含着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校园文化的创设,其后勤管理更是高校管理的重要部分,直接或间接的决定着全校师生员工所能获得什么样的服务保障.然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许多人仍尚未认识到后勤管理工作对于高校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性.为此,本文主要立足于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内容及其重要性,进一步分析当前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几点优化措施.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优化措施
作为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勤管理工作质量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着高校教育教学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其工作状况不仅从侧面反映出了是否真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更反应出所负担着各式各样人才培养的重担.因此,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高校后勤管理也应逐步跟进,使其朝着现代化、服务化和社会化的方向发展.当前,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仍存在着人员服务意识薄弱、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不高等问题,继而影响着后勤管理工作的进行,所以如何更好优化后勤管理工作显然是高校做好管理工作所需着重探究的问题.
首先,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内容上,后勤管理基本职能旨在为高校教学科研、师生日常生活等提供相关服务,以确保学校所开展的各项活动皆能够有效运转.通常来说,高校后勤管理包含着校园、资产、膳食、宿舍等方面的管理,加强其管理旨在保持校园环境的卫生整洁,让师生能处在适宜、舒适的环境氛围中进行教学、学习.值得注意的是,校园资产管理涉及内容较为广泛庞杂,如公用房屋和相应的附属设备设施管理、水电管理及其低值易耗品管理等皆包含在内.而膳食管理则包含校园食品卫生安全管理、食品成本支出管理等,该项管理主要是为了确保师生能够饮用健康安全的食品.所以说,学校后勤管理工作非表面上看的简单易做,而是涉及诸多内容,也相对繁杂,极大关系着高校教学活动是否能够循序进行.
其次,后勤管理工作可说是高校的“门面”与“窗口”,更是开展校园活动、办好学校的重要条件.作为高校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体制是否科学、管理水平的高低都直接决定着校园教育教学活动是否能够正常运行,对于全体师生、职工的身心健康也产生极大影响.学校中心活动便是教学活动,但教学活动并非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过与其他活动相互联系、结合所成.所以学校各项管理工作都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做好后勤管理工作,美化和雅化校园环境;让师生营养有所均衡,保持身心健康,更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条件.这也说明了,虽然后勤管理工作相对繁杂琐碎,但所涉及的各个后勤管理工作环节都直接影响着校园教学活动,关系着学校正常运行,所以说高校后勤管理工作重要性可见一斑.
2.1 人员队伍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人员队伍综合素质不高也是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之一.一般来说,后勤管理人员的文化程度和专业化程度不高,且部分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更是达不到实际管理需求.这些管理人员大都缺乏高等教育,所以文化底子相对薄弱,对于高校中的基建、绿化等岗位人员来说,专业水准尚待提升,若是思想政治素质也有偏离轨道趋向,那么在这整体人员队伍综合素质不高的形势下,又如何为师生职工、校园建设提供优质的服务?
2.2 服务意识相对薄弱
后勤管理部门职能所在便是“服务”,教学活动、校园发展、师生等皆需后勤管理提供服务.然而,由于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各项原因,后勤管理中仍旧存在着服务意识相对薄弱的现象.如部分后勤人员会带有抱怨、消极心理,认为本职工作比之其他教职工工作量大,且付出多,但所获却尤少.如此心理,如何能做好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更别说加强与其他教职工的联系,以促进学校的更好发展.
2.3 管理水平、服务技能相对不高
管理水平和服务技能相对不高也是其问题之一.总的来说,高校后勤管理仍处于不断摸索发展阶段,管理不够集中,想实现社会化与生活化仍需长时间的探索.据此,如何采取科学措施,优化后勤管理工作仍都需要学习摸索.所以,这就使得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处于相对松散化状态,对于校园膳食、环境、宿舍等管理大都采取粗放式,工作效率难以提升,师生职工所能享受的服务也较有限.
3.1 加强人员队伍建设,健全管理制度
在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上,高校在实际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过程当中,应不断优化其后勤人员,在立足定编、定责、定岗的原则上以及后勤人员实际能力水平上,对照岗位职责需求.并且高校对后勤管理人员应聘要加以关注,并公证、公开的对其考核面试,让综合素养的优秀人员来走马上任.同时,还要严格施行任期年限制,对于试聘不合格者,领导可根据学校实际状况为其安排相应的灵活性工作,以打破传统聘任制的“大锅饭”端走“铁饭碗”弊端,继而为高校开展后勤管理工作带来极大便利性以及生机活力,不仅让后勤人员自觉严于律己,更使其乐观对待后勤工作.
在后勤管理制度建设上,高校可从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事件四个方面入手,以建立起相对完善且行之有效的后勤管理规章制度.如人力方面,主要是对后勤人员的实际工作范围、工作责任等相关规定;财力方面主要是高校应在确保学校教学经费足够的基础上,进行预算编制,尽量做到既照顾到一般人群,又能够有效控制预算成本.此外,还应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对于所学置办的大型物品,应采取公正、公平、透明的方式来进行招投标.管理学校财产还应建立相应的财产管理制度.并在保管过程中进行不定期、定期的检查,使其物有所用,以免浪费.如管理校园财产方面,根据学校实际耗资状况,可制定出《校园财产管理制度》、《破坏校园公务赔偿制度》等;而管理事件方面,则可制定《校园餐厅管理规定》、《校园环保管理规定》等.通过相关后勤管理规章制度的确定与施行,不仅能促进后勤工作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保证人有事做,事有人管,管有章可循,最终提升高校后勤管理的工作效率.
3.2 提高后勤工作人员的素养
部分后勤人员对待校园后勤工作缺乏科学认知,认为只要将分内之事都做好即可,而关于提升自我、进修学习却丝毫不以为意.而实际上,后勤工作可谓是繁琐无比,且涉及到校园事件的方方面面,在操作过程中更需要带有相应的目的性.所以,看似微不足道的后勤,实际上却与高校教育教学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因此,后勤工作人员还应不断提高自我学识修养、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浇筑真挚诚恳的情感,以去关怀和体贴所服务的对象,进一步拉近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心理距离,从而促使师生提高对后勤管理人员的信任感、认同感、亲切感.同时,还应把后勤管理放置正确的管理轨道当中,以促使后勤管理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并明确自身的职责所在,不断提高自我、校园安全意识,对于校园各项工作都应安排合理得当,主次分明.而高校也应为后勤人员提供进修培训的机会,逐步转变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与工作理念,并设置相应的工作奖惩制度,以此来提高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最终促进高校管理质量的提升.
此外,还要重视加强对职工的心理教育活动.后勤工作本身所具有的繁琐性、工作强度大、时间长等都会致使职工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大.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校园领导还应深入到职工中,多关心和了解职工实际工作状况,对于可能出现的困难点,应给予积极鼓励,加以疏导开通,以确保职工拥有一个健康的身心,更积极的投入工作当中,取得良好工作效果.
3.3 突出后勤管理工作中心——教学活动中心
高校管理内容相对较多,各种机构各司其职,而其教学工作更是高校管理工作的中心.所以,开展后勤管理工作还应当立足教学这一中心上,根据实际教学所需开展后勤管理工作,促使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而只有真正的理顺这个关系,才能更好的确立后勤管理工作在高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地位,以为后期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性.同时,对于校园财力、物力的安排使用也要立足于教学活动中心,如经费紧张时,还要遵循其“增减皆有、保压并施”,既不可因经费问题而过分减少教学科研经费或是从其他必需的活动经费扣除,而是要科学分析各种活动经费支出,从不必要的事件中适当削减经费支出.
3.4 抓稳四个管理环节
优化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必需抓稳其四个基本管理环节:财产物资、生活服务、校风校貌以及基建维修四个内容.只有紧紧的抓紧这些环节,才能真正推动后勤管理工作朝着稳序化方向发展.进行财产物资管理,主要是遵循勤俭办学理念,科学分配资金费用,在保障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基础上降低物资成本费用.对于各个科室及其各个学院、年级所需经费施行定额包干,并完善各个年级校园资产使用奖惩机制,使用校园资产理当签订相应奖惩合同.尽可能遵循多办事、少花钱或是不花钱也能做事的原则,以有限资金办出更多有价值的事情,让高校教育经费使用率得以有效提升.生活服务管理,主要是坚持为校园师生、职工提供便利性,如为师生所提供的膳食服务、住宿、校园活动安排等,所以后勤人员理当不断提高自身服务水平,在校园生活中为相关人员提供更好的服务.校风校貌管理,坚持环保绿化、美化净化原则,鼓动师生自行实践,为创设美好和谐的校园而贡献自身力量.基建维修管理,无论是小至小门窗修理,大至校园建筑整修,后期人员都应确切落实好相关责任,严格把控校园设备设施的质量.
新时期下,高校开展后勤管理工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也因此,高校相关管理人员更要不断提高自我素养,终身学习,迎难而上,逐步优化后勤管理工作.不仅要明确后勤管理工作服务理念,更要增强后勤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关怀后勤人员,精细后勤管理各个工作环节,如此,才能真正发挥高校后勤管理作用,提高高校办学质量.
〔1〕郑晓丹.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6(6): 20-21.
〔2〕赵振国.浅谈对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优化措施[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47):55-55.
〔3〕施云.浅谈学校后勤管理的优化[J].新丝路(下旬),2016(10):66-67.
〔4〕葛数燕.浅谈学校后勤工作的科学化管理[J].中国校外教育,2016(10):120-120.
G647
:A
:1673-260X(2017)05-0175-02
2017-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