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民俗体育文化的流变研究

2017-03-29 10:22林宏牛
池州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徽州地区徽州民俗

林宏牛

(池州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池州247000)

徽州文化是指古徽州府、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黔县、绩溪地区所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总和。民俗体育在徽州历史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充当重要角色从徽州地区民俗体育流变视角解密徽州体育文化的发展脉络。在徽州今存与体育有关的民俗内容大部分都是以口述和演唱形式存在,如地方拳、傩舞、叠罗汉、民间游艺等,这些体育项目正是徽州民俗文化的动态资料。根据相关统计得知,能够具体证实徽州民间文化的实态纸质材料约有二十万件以上,关于徽州民俗的文字资料多且广,蕴含着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徽州民间纸质资料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第五大发现”。当前,针对丰富的实态文字材料和民间遗存,其中徽州民俗体育文化在这些资料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专项研究存在不足。从文化视角对徽州民俗体育进行系统的梳理研究,将会完善徽州民俗文化同时还会丰富中华民俗传统体育文化内涵。

1 徽州民俗体育文化内涵

尽管“文化”一词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一般认为,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既包括物质文化也包括精神文化[1]。从结构上可将“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块内容,从层次上可将“文化”可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次。

1.1 物质文化内涵

物质文化,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生产工具以及乡村、城市等,是文化要素或者文化景观的物质表现方面。[2]物质文化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人对外在条件进行作用的一种载体。在闭塞的徽州地区,其群众辛勤劳作、开垦山林,从山外传来的文化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结合皖南山区的资源进行融合创新,先民们结合生活创造出具有地域文化特殊的物质产品为生活服务。而民俗体育物质产品种类丰富,主要分为:项目内容、体育器材设备、徽州民俗体育的商品文化等。(1)项目内容文化。徽州民俗体育运动项目内容体系种类繁多,根据对徽州地区民俗体育活动的相关统计,徽州地区现有的民俗体育活动种类可达到五十多种,这些徽州民俗体育项目有着浓厚的地域色彩,在历史的长河中传承着千百年来徽州地区的文化信号,是最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2)徽州民俗体育的服饰文化.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有精神文明的含义[3]。从服饰形式就能凸显出徽州地区人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服饰制造水准,以及节庆日、祭祀等民俗活动的差异。徽地服饰文化种类丰富,民俗体育文化服饰历史悠久。从现存的古迹文献可以厘定:徽地服饰文化可以直溯到远古的新石器时代,这一时期的徽州服饰大多是由麻和动物毛皮制作而成。唐宋后期服饰制作水平的不断进步,徽州地区普遍以种桑养蚕为主,此时徽州服饰以麻和丝绸为基本原料。明清时期,徽州民众的服饰主要以棉花作为制作原料。从徽州地区服饰文化的变迁,制作水平、颜色流变等反映徽州民俗体育的流变,而在徽州地区,体育项目不同伴随着服饰文化色彩不同,从徽州民俗体育服饰流变反映出不同历史阶段的徽文化水平和地域形态。(3)民间工艺文化。徽州民俗体育起源于民众的生产实践、节庆娱乐等生活文化,这种文化在项目流变的基础上渗透于徽州的各领域。在徽州民间工艺品中有很多表现民俗体育的相关内容,如徽州三雕(木雕、砖雕、石雕)、彩绘、版画、宫灯等,如婺源傩舞头戴的傩面以木头雕做,工艺精致,手法夸张,神气活现,其忠奸优劣、老少妍陋无不神似。其中像嬉鱼灯、舞龙、舞狮等民俗体育项目均被以木雕、砖雕等形式很好地保留下来,这些现存的徽派建筑中也有验证。徽州地区的民间工艺品很贴近生产生活,惹人怜爱,而民间工艺品以静态文化载体的形式传承和发展了民俗体育文化。(4)徽州民俗体育的商品文化。徽州地区民俗体育商品文化种类很多,在徽州民俗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部分道具是用生活用品制成,但大部分道具主要依靠购买;徽州地区民俗体育活动开展需要很多服饰道具,这将有效促进地区民俗体育类商品交易。徽州民俗体育活动能吸引大量观众齐聚观看表演,很多群众以参与民俗文化活动促进商品买卖,借助开展民俗文化活动形成商品买卖的交易文化。

1.2 精神文化内涵

精神文化是人类在从事物质文化生产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特有的意识形态[4]。精神文化主要显现在伦理道德、感受、品位和精神层次的追求。在物质与制度基础上表现出徽州地区的民俗体育活动的精神文化,从意识形态领域里显现出的一种蕴含着地域特色文化事象。这种文化事象是徽州人民在社会变迁过程中衍生出的心理经验,由个体演变成群体心理惯性,又由心理习惯作用对徽州民俗体育活动的文化传承,这种心理习惯就是精神文化所在。古徽州地处山峦阻隔的封闭山区,但仍属程朱理学发源地,尊礼重道。徽州境内有道教圣地齐云山,佛教圣地九华山也与徽州毗邻[5]。在古徽州儒家文化占主导地位,佛、道文化相互影响和渗透,主要表现在精神层面:徽州地区民俗体育活动主要以群体性为主,注重社会发展中的民众价值取向,淡泊个人价值追求,以“健身”和“长寿”为目标,漠视激烈竞争,蕴藏着伦理道德价值取向,竞争性缺失。从徽州武术以“礼”节制,防御为主,在交流过程中“以德为先,点到为止”。在整个徽州地域文化背景下民众心理是:民众生活实践中,以信仰、祭祀、节庆等形式开展各式民俗体育活动,达到宣泄情感满足精神需求的目标。

1.3 制度文化内涵

制度文化是人类为了自身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6]。其中含括行政管理体制、民间礼仪等内容体系。制度文化主要通过法律、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来反映,其核心是由时代变迁产生或选择的生成观念,制度文化下的价值观念最为突出。制度是在生产生活中由地域、民族、历史等条件相互作用形成的文化。徽州文化中的宗族制度特征显著,在封建社会中徽州宗族制统治很牢固,宗族内部组织关系相当严密。就像清人赵吉士在《寄园寄所寄》中所述:新安各姓,聚族而居,绝无杂姓搀入者[7]。其风最为近古。……父老尝谓,新安有数种风俗胜于他邑:千年之家,不动一杯;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之谱系,丝毫不紊;主仆之严,数十世不改,而宵小不敢肆焉[8]。严密的徽州宗族文化表现在民俗体育活动上,在节庆日、祭祀时会有群体性的民俗体育活动表演,中原迁徙来的世家宗族更喜好这种大规模的群体活动。徽州民俗活动有各式庙会、灯会、徽戏表演等,但在宗族制度严格的徽州祭祀性的活动有着严格的要求,祭祀活动过程中其他姓氏不允许参与。

2 徽州民俗体育文化的交流

徽州地区民俗文化的流变为民俗体育传承创造了条件。徽州的山是闭锁的,徽州的水却是开放的。在群山的阻隔下容纳着社会变迁过程中避难的民众,徽州的流水载着徽州的人为了维持生计走向平原做生意,徽州属于流动的移民社会。移民增多促进文化的交流、融合、渗透、更新,有效催生了徽州民俗体育文化常态发展。体育本身自带的特色是促进群众交流,体育可以打破社会既定的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等障碍,发挥桥梁作用。

徽州人民以参与或欣赏民俗体育活动的形式,有效促进了徽州人民间的思想文化交流。如轩辕车会项目的特征表现在力量、技巧和耐力上;力大者以不同倾斜角滚动火轮车,白天在街道、广场活动,凡能通车的祠堂、庙宇、商店和住户的门前都要滚到,以示降福祛邪[9]。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是以鞭炮迎接,给车披红、杀公鸡祭车。传说轩辕帝平定中原后伐淮夷至江南,迁徙中带来以车为代表的中原文化,徽州人将轩辕称车公,年年定时开展轩辕车会活动,其优点在于促使群众的广泛参与、增进交流,促进文化传播和融合。

徽州地区民俗体育活动在历史变迁过程中实现了文化交流、更新、发展。主要体现在:(1)徽州民俗体育文化在变迁过程中不断的得到更新和系统完善,如武艺突出的徽戏随徽商传入京城为清高宗祝寿,后来演变成京城剧坛霸主。从乾隆至道光年间,当时的北京城内,“戏庄演戏必徽班,[10]逐渐演变国粹——京剧。(2)外来民俗体育文化传入徽地与徽州地方文化融合发展。如徽州民间的耍钹(道士之舞),其是古时候道士请五猖、做道场中的民间技艺,相传是由江西道士传进徽地,这种五猖活动的民俗技艺有六百年左右的历史,活动频繁影响力大。

3 徽州民俗体育文化的现代变迁

3.1 依存:徽州民俗体育文化时代变迁

文化的变迁是社会进步必然趋势,其中徽州地区民俗文化在流变的过程中悄悄地发生着变异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徽州特有的民俗体育文化存在不是单一个体文化的独立存在,而是伴随着文化综合体依附存在。徽州地区文化生存环境发生着变化,其民俗体育文化变迁实属必然。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人类生存空间是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之中,徽州地区民俗文化的初级传播主要是依靠言行等传播形式存在,这种传播速度非常缓慢。如今信息化的通讯方式普及,人们所在的生存空间在不断缩小,正因社会环境的变化将会有效促进传统民俗文化发展轨迹的变化,随着徽州地区传统民俗体育文化的依附环境在发生着变迁,将直接导致徽州民俗体育文化的本体变迁,在这种动态的变迁中,徽州民俗体育活动以融合更新和失传的两种境域存在。在徽州民俗文化时代变迁中文化的内容、内涵,传承形式等都在发生着本体的变化。

3.2 更新:徽州傩舞的流变为例

徽州傩舞是汉族最古老的祭祀文化。傩祭是中华大地上一种最占老的祭祀仪式,傩舞是傩祭的重要部分,也是一种占老的体育形式,它具有原始舞蹈的色彩,有“舞蹈活化石”的美誉[11]。傩舞的表演主要以舞蹈为主,不说不唱,其动作表现以粗犷、简练等特征著称。在古时徽州地区土著人对自然现象缺乏认识,对自然事物进行“妖魔鬼怪”来形容,臆想着戴上面具装扮成傩神来战胜“妖魔鬼怪”,跳着祭神跳鬼、驱瘟辟邪的舞蹈求平安。傩舞传承至明末受到时下最为流行的目连戏直接影响,部分内容融合目连戏元素,更新演变成戏曲形式呈现,除增设锣鼓伴奏外,还增设弦乐、高腔曲调等内容,渐渐演变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傩文化体系。徽州社会的不断前进发展,大山里面人们对大自然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傩舞在时代的背景下附上了新的活力。徽州傩舞已由那种祭神跳鬼、驱瘟避疫带有迷信色彩的舞蹈发展为一种具有健身、娱乐等功效的综合艺术性的现代舞蹈戏,是中国古代舞蹈艺术史研究的“活化石”,深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所注目[12]。徽州傩舞活动的文化内涵在传承的基础上得到科学更新,徽州民俗体育文化的内容得到丰富,同时对徽州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色彩。

3.3 淡化:上九庙会的传承流变为例

徽州民俗体育文化底蕴浓厚,在流变传承的过程中有着历史悠久。徽州民俗体育所依附的物质基础也在传承过程发生着变迁,在徽州地区曾经非常繁荣的民俗庙会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演变成了农贸市场,民俗活动传承异化给项目发展带来严重打击。如徽州岩寺的上九庙会活动,从起源至今大概有上千年的发展印记,但最初的祭祀性活动传至今日已基本完全淡化,演变成在当地拥有较大规模的农产品相关的群众性交易盛会。岩寺的上九庙会活动有着鲜明的徽州民俗运动特点,和相应的社会功能,文化内涵丰富多彩,传承至今属于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长河中,保持多元一体文化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所在。从当前徽州民俗体育文化的现状看,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某些亚文化随时间更替在逐渐被淡化。在当下的徽州地区一些传统节庆日在慢慢的被淡忘,同时渗透在民俗文化中的徽州民俗体育伴随着节庆日在逐渐淡化。

3.4 遗失:《跳五帝》的流变为例

徽州的岁时节令、戏曲歌舞等民俗活动的遗失,在变迁传承至今的过程中很多有价值的民俗体育慢慢的流失;如流传于徽州地区的《跳五帝》既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内涵又有现代体育的竞技精神。相传跳五帝活动是为了纪念张巡,张巡被困睢阳,人民装扮成象征各路援兵的“五帝”,率领千军万马,不畏险阻,日夜兼程,驰救张巡[13]。在《跳五帝》活动日,徽州地区方圆百里的民众都前去聚集观看。活动的内容和规则如下:全乡36个自然村按地理位置分为东、西、南、北、中五隅,每隅挑选善于奔跑、身强力壮的男选手36人,合计180人,在全乡范围的山坡、田野上划定比赛路线,沿线设立36个点,称作为“博”,每个点上各有五隅一名选手等候[14]。《跳五帝》活动比赛开始,首先是由5名选统一服饰和道具沿规定的路线奔跑,在设定地点由守候的运动员接过道具继续奔跑,全程比赛大概需要5天作用的时间。《跳五帝》的实质上是180名青年的接力赛,这项民俗体育运动能有效地发展运动员的速度、力量、耐力等方面的素质,在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基础上能培养参与者的意志品质、集体主义精神等的作用,非常可惜的是《跳五帝》活动已经失传。

4 结语

当下徽州地区的一些亚文化在逐渐淡化和淡忘,在现代流变的过程中徽州民俗体育活动在经受着被淡忘和流失命运。在徽州一些民俗体育项目随传承人的去世而逐渐逝去,很多民俗体育活动主要以口述进行传承,并未进行相关的文字记录,项目濒临灭绝。徽州民俗体育文化发展流变中很多民俗体育项目在变迁中不断融合创新,一些岌岌可危的民俗体育项目应开展挖掘、整理工作,发展优秀的传统民俗体育文化。徽州民俗体育文化在变迁中需要持续保持自身特色,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得到科学的继承和发展。

[1]朱桂芳.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3.

[2]贾晋渝.文化是人类实践的认识结果[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5):56-61

[3]吴丹.当代工笔人物画中服饰元素的语境阐释[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6.

[4]曹李恒.以文化内涵为导向的大学校园水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

[5]魏鸿飞.徽州传统装饰图案“绘画特性”刍议[J].合肥学院学报,2008,25(4):67-69+86.

[6]吕阳.我国体育文化传播途径初步研究[D].广州:广州体育学院,2013.

[7]马璐妹.明清时期徽州乡村伦理教育的形式及特点[D].合肥:安徽大学.2011.

[8]柯谷鑫,汪俊祺.影响徽州拳师伦理道德因素分析[J].鸡西大学学报,2011(12):137-140.

[9]孔义平.徽州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

[10]李泰山.徽剧沿革及其表演艺术[J].江淮文史,2004(2):120-134.

[11]宋旭,吴友良.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贵池摊舞传承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4,28(1):94-96.

[12]陈林,王国凡等.探析徽州民俗中的传统体育文化[J].运动,2011,18(2):128-130.

[13]朱万曙,卞利.戏曲.民俗.徽文化论集[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

[14]孔义平,陈林.徽州民俗体育的文化特色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2013,30(4):38-41,97.

猜你喜欢
徽州地区徽州民俗
冬季民俗节
乡村振兴背景下徽州地区乡村全域旅游发展思考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国画山水元素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设计策略研究
近代徽州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概论
徽州春雪
民俗中的“牛”
徽州绿荫
民俗节
明清徽州德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