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 洁,李斌雄
(武汉大学 a.马克思主义学院;b.党内法规研究中心;c.廉政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2)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坚持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摆在重要位置,并不断深化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从政治学视野来看,从严治党属于政党治理范畴,其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大党的治理理念和治理方略,又集大成于党的建设的具体实践。全面从严治党所蕴含的“治理”,区别于政治学通常表述的“统治”,其价值取向是追求“善治”,也是“良好政治生态”的基本要义和内在要求。要理解全面从严治党的科学内涵,理应牢牢把握现代政党治理之深层涵义。实践经验表明,民主与法制是现代政党治理的重要基础,因而治党从严必须从依规依法治党抓起,也就是要以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为刚性约束保障贯彻落实。政治文化建设是党的各项事业之魂,全面从严治党更要发挥党内先进政治文化的导向功能和引领作用,以推动全体党员形成践行全面从严治党伟大工程的思想自觉。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和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二者一柔一刚,对于实现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转向严紧硬,构建良好党内政治生态的政治实践作用巨大,亦共同作用于实现中国共产党“善治”的价值追求。
为此,2017年8月26日,湖北省廉政文化建设研究会与武汉大学廉政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举办了湖北省廉政文化建设研究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党内政治文化与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研究”学术论坛。来自全国各地、各高校的纪检干部、专家学者及媒体代表汇聚一堂,聚焦廉政文化、党内政治文化、法规制度建设,展开深度交流与研讨,产生了激烈的思想碰撞。
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喻立平在开幕词中讲到,全面从严治党要两手抓,政治文化建设与法规制度建设应齐头并进,标本兼治,并在治本方面下功夫。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突出研究中国特色政治建设和政党建设;坚持问题导向,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意见;坚持以协同攻关的方式进行理论创新。华中科技大学王冰教授在专题报告中指出,党的文化是党的各项规章制度的灵魂和根基,在党的各项建设事业中的地位是最基础、最核心、最微妙也是最复杂的。相对于法律法规制度,虽然其制定难度不高,但获得组织成员的认可和遵守需要的时间较长,会耗费较高的执行成本。而文化虽然形成周期长,一旦形成就能规范和改变个人和集体行为,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从上述观点不难发现,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治理,无论是致力于“治本之策”或是“最基础最核心的事业”,都指向党内政治文化这一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对内党政治文化给予了极大关注,并在十八届纪委七次全会上的讲话中特别指出,明确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把握党内政治文化的本质与基本特征,是进行党内政治文化研究的逻辑起点,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如此说来,厘清党内政治文化内涵、本质和基本特征的必要性毋庸置疑。
江汉大学讲师张小秋立足于党内政治文化研究的逻辑起点,分析了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与本质及其基本特征,她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政治文化是基于长期政治实践而形成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由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政治心理、政治情感、政治思想和政治价值观等构成的有机整体。党内政治文化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反映了党的根本价值取向,其根本属性是阶级性。中国共产党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决定了党内政治文化必然体现工人阶级的意志和根本利益。因而这种阶级性决定了党内政治文化的先进性。党内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由其根本属性决定,也就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决定。相应地,党内政治文化必然具有阶级性和政治性、民族性和时代性、原则性和战斗性等基本特征,且它们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国防大学杨崇磊博士透过文化、组织、政治的三重理论视角审视党内政治文化的内在逻辑。他从三个维度阐释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意蕴:即马克思主义是党内政治文化之“魂”,从根本上决定其性质与属性,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根本遵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大源流,是党内政治文化之“根”;中国共产党党性作为党的独特标识,是党内政治文化之“貌”,是区别于其他政党文化的鲜明旗帜。同时,从文化维度分析了民族性、实践性和积累性是党内政治文化的基本属性,从组织维度论述了统一意志、团结政党是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功能,从政治维度阐释了增强合法性、巩固执政根基是党内政治文化的主要宗旨。
重庆邮电大学讲师仰义方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逻辑导向角度出发,阐述了党内政治文化概念内涵的演展与基本特征。他认为党内政治文化是党核心理念的内化与外显,是一种具有信仰性、参与性和现代性的政治文化,构成党的建设运行的重要软环境,影响制约党的运行状况和精神状态。党内政治文化直接关涉党自身建设的发展质量、遵循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经验,抓住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性问题,彰显了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自觉。因而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的内在统一。此外,他还阐述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原则要求:坚持弘扬与创新、批判与吸收、开放与坚守、引领与互动的基本原则。即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中创新、在批判传统政治文化的糟粕中吸收优秀因子、在借鉴西方政治文化的有益成果中坚守自身立场,以优良党内政治文化推动和引领社会文化蓬勃发展。关于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路径,他认为首先应关注主体,提升党内政治文化主体的认同;其次要构建客体,体现党内政治文化内容的先进性;然后要优化环体,维护党内政治文化环境的纯洁性;最后要拓展载体,提升党内政治文化传播的影响力。
王冰教授立足于党的政治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对接,以及对西方文化的借鉴,论述了党的政治文化的公共性、与时俱进、批评与自我批评、纪律等价值内核。并根据文化的创建、传承、转型乃至消亡的基本规律,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文化的革沿也符合这样的基本规律,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了党在早期革命战争年代的政治文化;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1970年代晚期,扭转并发展了党的政治文化;以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第三代第四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党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政治文化;以习近平为核心的第五代领导集体,重塑了党在改革开放进入深水期的政治文化。
武汉工商学院讲师张兆学以党内政治文化、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政治生态统一于全面从严治党伟大实践的事实为基础,探讨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他认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从严治党的基础和前提,是塑造党内政治文化、实现以文化人的重要途径,为形成优良的政治文化和政治生态打下坚实基础。党内政治文化是党内政治生活灵魂和旗帜,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党内政治文化先进健康,政治生态就会风清气正。良好的政治生态是从严治党的目标和主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发展积极党内政治文化和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相辅相成,是党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
党的历史与实践表明,党内政治文化从客观上可以分为党内先进的政治文化和党内腐朽乃至落后的政治文化。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历史实践表明,党内先进政治文化一直在党内政治文化中占主流地位并发挥主导作用,但也要清晰地认识到党内政治文化也在客观上受到了某些落后腐朽政治文化的侵袭,值得警醒。专家学者们也分别就这一客观现象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并创造性地提出了破除党内腐朽文化,构建先进党内政治文化的应对之策。
中共天门市委组织部部长吴庆华结合实际工作对当前党内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相应对策。他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七个有之”和“十个主义”,将当前党内政治文化存在问题的突出表现归纳为:特权意识、官僚习气、家长心态、圈子文化、好人主义、“两面人”现象、潜规则思维。并提出面对这种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不断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危险,应该正确看待这种问题与不足,着力从文化正本、制度清流、价值引领、实践养成四个层面下功夫,坚持化之以文、坚持束之以法、坚持举之以旗、坚持率之以行,不断提升新时期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能力与水平。
湖南科技大学杨松菊教授认为中国共产党能否始终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能否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把握时代发展潮流,取决于是否能认可和践行党内政治文化,是否坚信党内政治文化的生命力。因而提出增强坚定党内政治文化自信的能力应当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对于其实现路径,则应当从高扬理想信念旗帜,增强党内政治文化的引领力;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增强党内政治文化影响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党内政治文化的亲和力和突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体性和导向性,增强党内政治文化的竞争力这几个方面下功夫。
华中师范大学监察处长林更茂研究员以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构筑良好政治生态为主题,以构建高校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分析了党内政治文化同全面从严治党和政治生态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以此为契机提出要从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保证正确政治方向、巩固坚定理想信念,严肃高校党内政治生活和落实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以严管纯洁党内政治文化来推动高效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发展。华中科技大学李诗隽博士则以党内政治文化与高校腐败增量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通过对当前存在的官僚文化、圈子文化、厚黑文化和拜金文化等不良政治文化进行分析,设计以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为基础的高校预防腐败体系。她认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与高校腐败治理问题相辅相成,应建立一个全方位且立体的高校预防腐败体系,而其中之关键则是要以思想教育为武器,以基层党组织为载体,以领导干部为标杆,通过文化手段达到“不想腐”的境界。
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杜泓锐通过对党内政治文化中存在的官场“圈子文化”问题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路径。他认为政治文化是影响政治的深层次要素,它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和范式早已渗透于政治生态中,并不断影响着政治生态的面貌和状况。同样地,政治生态恶化也会对政治文化建设产生消极影响,类似官场“圈子文化”这样的落后文化便会侵入、腐蚀党内先进政治文化。他认为要将根除官场“圈子文化”作为构建先进党内文化、净化政治生态的重要任务,并确定了达成目标的四条路径,即:强化政治思想教育,构建为民务实清廉的党内政治文化;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废除潜规则,弘扬明规则;抓好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远离“被围猎”;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
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蓝天考察了新媒体环境下党内政治文化传播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他认为党内政治文化传承和发展与文化的先进性、文化传播者的能力、文化传播媒介的效率、受众的接受能力密切相关。新媒体环境下,党内政治文化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和考验。如克服新媒体环境自身的缺陷、处理好党内政治文化与信息受众的关系、协调好党内部门与新媒体部门的关系、把握好党政干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等。妥善处理这一系列问题需从创建网络传播平台,梳理模范人物形象,提高党政干部的媒介素养和完善新媒体运行机制,改变传播策略这几个方面入手,综合把握新媒体形势下党内政治文化传播的规律。
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潘博选取角色理论框架,结合全面从严治党背景和党员角色期望,对党员可能存在的角色冲突进行分析,探讨党内政治文化作为调适手段的可行性。他将党员面临的角色冲突类型概括为基于角色价值产生的角色冲突、基于角色规范产生的角色冲突和基于角色期望产生的角色冲突。基于此种分析,他认为党内政治文化概括了党员的正确角色期望,是负面角色文化的屏障,其功能契合了党员角色冲突的调适需求,因此党内政治文化调适党员角色冲突有很强的可行性。同时他还提出党内政治文化结构功能的优化逻辑,即推动党员政治角色的角色价值形塑,明晰党员政治角色的社交规范,强化对党员政治角色期望的协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内法规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中国共产党的“治理”,主要指狭义的党内治理。要实现“善治”,理应推动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科学化与规范化,全面提升执政能力,则需要依靠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来保障。不断提高政党治理的现代化水平,制度治党是其中之核心。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通过补齐制度短板,有利于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有机统一,从而完善治理体系,推动党的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国理政的实际效能。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于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完善提供了不同观点,产生了思想碰撞。
三峡大学欧阳庆芳教授着眼于分析党内反腐倡廉法规的内涵与特征和当前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完善党内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做出深入思考。她认为党内反腐倡廉法规是加强党内廉洁建设,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党内规范制度的总称,也是我国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使用对象特定性、行为规范严厉性、规范功能多元性和惩戒手段特殊性的特征。仅管我国当前党内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制度有空白,反腐倡廉法规体系存在盲区;制度无统领,反腐倡廉法规体系化不足;制度不配套,单项法规之间关联性欠缺;制度弹性大,部分法规操作性不强。因而,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建设需要重视顶层设计反腐败基本法、科学确定法规制度建设重点、突出程序性法规制度建设、加强与国家反腐败立法的衔接协调,真正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侯嘉斌博士认为,要努力形成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制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和相互保障的格局,这个问题背后隐含着党政分工的深刻逻辑。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衔接协调问题,应从党政分工逻辑中寻找灵感出路。基于党的一元化领导的产生、巩固与极端化的历史背景,他认为党内法规体系与国家法律体系产生与发展的内在逻辑起点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职能与国家机构尤其是政府机构的行政管理职能有效地规范运行,确保党内关系能达到较为和谐的状态。构建具体的衔接协调机制首先要在坚持国家法优先的原则上厘清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各自的调整适用范围,明确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之间的边界;其次需要建立健全对党内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合宪性、合法性审查机制,以维护法制统一;最后要完善从党内法规到国家法规的转化渠道,将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成为社会成员公园遵守的行为准则,能够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切实得以贯彻落实。
就政治体系而言,政治文化是其中最基础最稳定的因素,对人们的政治行为具有精神支持和导向作用。政治制度是政治体系中最核心的部分,其形成和发展受政治文化的影响制约。不同的政治制度在不同的政治文化环境中的运行状况不同,而政治文化也会因政治制度的改变而受到相应的影响。文化是制度的来源,而制度是文化的理念产物和内核,党内政治文化和党内法规制度同样也是这样的关系,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则应将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与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兼顾起来,形成合力,共同推进。
武汉大学党内法规中心与廉政研究中心李斌雄教授在会议上进行了专题报告,诠释了其对于党内先进政治文化与党内法规制度的相互促进作用的研究成果,即实现管党治党由宽松软转向严紧硬,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必须同时让党内先进政治文化和党内法规制度同时发力、同向发挥作用,使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成为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过程,也使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过程称为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这就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党内先进政治文化与党内法规制度的相互促进作用。首先必须认识到党内政治文化和党内法规制度是党内政治关系的两种表现形式,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其次要深刻把握党内先进政治文化对党内法规制度落实落地的导向、激励、支撑作用和对违反党内法规制度行为的贬抑作用。再次要重视党内法规制度对党内先进政治文化的保障对用和对党内落后乃至腐朽政治文化的约束遏制作用。从而使党内先进政治和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二者一刚一柔,相得益彰,体现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有机结合和以德治党与依规治党有机结合的强大力量。
莆田学院讲师陈丽晖同样就党内政治文化与党内法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她认为二者的关系就是以德治党与依规治党关系的具体化,二者都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从党内政治文化和党内法规的存在、发展来看,二者具有指导思想、本质、价值诉求的一致性,具体表现为二者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二者都是中国共产党党性的体现、二者的价值诉求都是为了提高党和执政能力。再者,党内政治文化与党内法规之间相互作用,既有一致性,也能体现各自的优势。党内政治文化是党内法规制定的价值引导与价值反映,党内政治文化亦是党内法规执行的润滑剂。反之,党内法规能够强化党内优秀政治文化,亦能够抑制党内不良政治文化。因而只有让党内先进政治文化和党内法规建设齐驱并进、互为激励,才能使党更好地加强自身建设,更好地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更好地执政。
天门市委组织部长吴庆华在对新形势下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路径分析中表示,党的制度规范、组织原则在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实践中起到了根本性制约作用。他认为在本质上,党内制度规范、组织原则与党内政治文化具有同构性,党内政治文化是党内法规制度的内化,党内法规制度是党内政治文化的凝固形态。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应从两个层面同步并举:首先要以完善党的法规制度为核心,进一步织密党内制度的笼子。要以加强制度规范、组织原则等建设为核心,与时俱进、吐故纳新,塑造有序协调、开放创新的党内政治文化,并将其固化为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约束体系。其次还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现有党内法规制度的执行力,也就是要将党内法规制度内化于心,推动学习党内法规制度常态化;要将党内法规制度外化于行,层层落实传导压力,形成尊崇、遵守、捍卫法规的良性氛围;要严肃党内法规制度的督查,以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的常态化机制保障法规制度的执行力,防止法规制度“封闭运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理应展现新气象和新作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面对新阶段新目标,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和现代化,构建良好政治生态,实现中国共产党的“善治”,理应将先进党内政治文化的强大引导力和党内法规制度刚的性约束力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并驾齐驱,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
[1]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系统性创造性实效性[N]人民日报,2017-01-07(01).
[2]李斌雄.先进政治文化和党内法规制度相互促进[N]湖北日报,2017-04-2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