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动态
2016年,安徽省黄山市财政局通过“稳、保、压、减、管、防”六字方针,有效提升财政管理绩效,切实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稳”。做好收入预期管理,提高征管效率;建立预算执行通报制度,强化支出进度,全市财政收支运行总体平稳。深入推进预算公开评审论证,健全项目预算评审制度,充分发挥政府性资金的引导作用。
“保”。按照“保改革、保稳定、保基本民生”的支出原则,通过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财政支出八成以上投向民生。聚焦“市级队”工业企业和“四大主导产业”,创新借转补、股权激励、PPP、基金等支出方式,2015年以来累计安排产业政策扶持资金7.1亿元。
“压”。严格按照“三公经费”只减不增的要求,全口径编制“三公经费”预算,坚持“三公经费”及会议费支出统计分析月报告制度,提高“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透明度,建立“三公经费”监管长效机制,2016年,全市“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同比下降28.9%。
“减”。用财政收入“减法”换取市场活力“加法”。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经测算,全市税收减收2.5亿元;涉企收费项目总数由原来的133项减少到89项,全年为企业减负约6000万元;全市兑现土地使用税新增税额奖励资金4444.5万元,惠及企业395家,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
“管”。全市撤销财政专户49个,全年增值收益超2500万元。在安徽省内率先启动实施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运行管理,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健全完善财政内控制度体系,开展内控检查评价,全面推行痕迹化管理,建立与纪检监察机关双向联系制度,加强对财政收支活动全过程的监管。
“防”。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及应急处置机制,有效防范和控制财政债务风险;妥善安排存量债务置换,优化债务结构,缓解地方支出压力,全市节约利息支出约1.1亿元。依法向借款单位催收借款,加大对外借款清理力度,市级对外借款余额较上年底下降52.6%。
(潘南峰)
针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不彻底、财政专户管理不规范、财政资金风险意识不强、财政资金支出的效率和效益不高等问题,江西省瑞金市采取多项措施,改进财政资金管理。
一是完善国库集中收付改革。首先,在财政内部开展国库集中支付的政策和业务培训,进一步加深各业务科室对国库集中收付的了解,再通过业务科室宣传培训到各预算单位。其次,切实做到支出直达。原则上,会计核算中心和乡财科的账务处理退还各预算单位,财政部门不代理记账。对资金量小、会计核算确实有困难的单位,做特殊处理,暂时保留会计核算中心,与单位签订代理记账协议,代理记账,会计核算中心只记账、报账,不拨资金。
二是规范财政专户管理。其一,清理整顿财政专户。针对财政专户过多、过乱的问题,联合人民银行,对现有的财政专户进行一次拉网式清理整顿。其二,规范管理开户银行。按照“集体决策、公平公开、确保安全、廉政高效”的原则,择优选择开户银行,并与开户银行签订或补签委托代理协议,建立健全规范的对账制度。其三,规范管理资金调度。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在财政局内部对专项资金按照预算内资金管理的模式,实行“指标管理,资金集中,预算总控,统一调度,统筹管理”。
三是推行预算绩效管理。首先,进一步细化和规范预算编制。凡年初已知的上级下达的转移支付全部纳入本级预算,全面反映预算收支情况,努力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部门预算分部门和单位细化到类款项,提高年初预算的到位率。其次,切实做好预算执行工作。建立国库集中支付用款计划考核机制,推动预算单位准确编制用款计划,及时实施预算执行。
四是增强财政资金风险意识。市财政确需对外借款的,必须报经市政府批准,并且对借款数额和期限加以限制(时间不超过一年)。建立借款回收保障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对企业的借款确保资金投得准、用得好、收得回,对逾期未还或造成财政资金损失的,追究相关决策者的行政责任、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坚决禁止财政以各种形式违规担保、承诺。
五是加快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着力推进市财政大平台建设,建立健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建立以总账为核心,包含指标、计划、资金支付、财务等的全流程控制体系,构筑起预算执行的外部监督和内控管理两条防线,利用信息系统来约束和规范财政资金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钟惠林)
近日,湖北省麻城市福田河镇财政所积极适应新形势,搭建微信平台开展各项政务工作,着力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服务水平。
据悉,福田河镇财政所在征收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时,及时利用政府微信群通报各村征收进度,营造“比、赶、超”氛围;在进行“三资”清理时,财政专管员利用微信及时解答村干部在填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指导各村扎实推进清理废止村集体“三资”违规合同;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时,及时上传帮扶人入户照片,使扶贫工作切实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监督。微信平台的巧用,使财政所的工作效率大大提升,服务型财政形象频频获赞。
(马才宣王咏阶章明萌)
“创业有经费,低保送到位,安居补房费,看病不算贵。”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财政加大民生投入,推动就业、住房、卫生、养老、文化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一股股甘泉滋润百姓心田,奏响了民生幸福交响曲。
提供创业平台,扶助失业失地。该县积极优化创业环境,出台了技术、信息、信贷等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打造覆盖全县的就业服务网络和电子就业平台,为就业者提供就业服务。今年以来,该县举办创业培训11期,培训合格368人;累计发放返乡创业贷款3979万元,扶持6000多人创业就业。
完善基础设施,落实安居社保。该县对农村基础设施纳入项目库,统筹安排建设。据统计,2016年以来,该县累计投资3.7亿元,建设通乡公路、通村公路,硬化村组道路;新建水利设施23座(处),新建、维修水渠2.1万米,解决了全县大部分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同时,该县不断探索保障性住房建设新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低保无房户、无能力租房户和买房户的住房问题。此外,逐步完善养老保险保障体系,新农合参合率达98%,城镇医保覆盖率达98%。
开拓扶贫道路,条条通向小康。该县整合资金,集中开展扶贫式搬迁。今年为搬迁新修水泥路13.91公里,解决了22个重点村贫困群众的出行难题;新建饮水工程2处,解决2686人的饮水难题;新建三面光总水渠560米,新增、改善灌溉面积1200余亩。该县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思路,致力产业扶贫开发。
建立社会救助体系,为困难者撑腰。该县建立健全特困学生就学、五保老人、自然灾害等三大特困群体救助体系,为特困群众撑起一把把“幸福伞”。目前,该县652名特困农村学生上学由政府“埋单”;建有1所县社会福利院,2所县老年公寓,5所中心敬老院,6所社区小型集中供养点;城乡医疗救助资金使用率达81.3%。
推进文化建设,开启幸福之门。该县不断加大文化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建设社区文化站、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将文体设施建到千家万户。今年,该县建成了4个全民健身工程,涌现出二胡村、灯彩村、腰鼓村、书画村等各类特色文化新村60多个,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13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7个、村级文化活动室548个,为农民“文化幸福”加码。
(罗道胜)
2016年以来,江苏省沭阳县在服务“救急难”工作中,以解决群众生活中可能遭遇的突发性、临时性、紧迫性困难问题为宗旨,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方针。
一是开发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阳光救助系统平台。该县成立阳光救助服务中心,人社、残联、教育等8个部门挂牌成立社会救助分中心,乡镇(场、街道)、村居(社区)设立社会救助服务窗口,全面落实帮扶救助对象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阳光救助”服务平台信息化建设,实现县、乡、村三级联网,建立信息公开、资源共享、对象衔接、政策互动的工作机制。纳入服务平台管理的各有关单位,对照政策,对各类特殊困难群体进行全面排查清理,确保应该救助的对象得到及时有效救助。
二是整合救助资源。将分散在区民政、教育、残联等8个有救助项目部门的城乡低保、城乡医疗救助、自然灾害救助、慈善救助、扶贫助学、就业援助、困难职工救助、扶贫救助、孤儿救助、春蕾资助、残疾人“两项补贴”和教育补贴、共青团“圆梦行动”等12大类、21项33条救助政策,按照救助项目名称、救助对象条件、救助标准等内容进行汇总,全部纳入阳光救助平台,及时、不重复实施救助。
三是实现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规范化的“阳光救助”资金管理模式。首先建立完善的预算保障体系。财政预算足额安排应由政府承担的救助资金,科学制定资金拨付流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其次完善“阳光救助”资金投入方式,鼓励社会热心人士参与,多渠道筹集资金。再次加强“阳光救助”资金支出公示制度。建立县乡村三级公示制度,重大救助支出在电视和网站等媒体公示。最后强化“阳光救助”资金监督检查。该县财政局对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李长城刘玲文)
(本栏目责任编辑:阮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