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鹏,雷 香,邱 燕,张太杰,黄 林,宋先梅
(成都工业学院 a.经济与管理学院;b.材料工程学院;c.网络与通信工程学院;d.人文体育与设计学院,成都 611730)
《易经》及其思维方式对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王 鹏a,雷 香a,邱 燕b,张太杰a,黄 林c,宋先梅d
(成都工业学院 a.经济与管理学院;b.材料工程学院;c.网络与通信工程学院;d.人文体育与设计学院,成都 611730)
《易经》的神秘之处,源自于它的“设卦观象”。通过《易经》的学习,领会《易经》的思维方式,就是为了培养和训练自己对周围世界的洞察力,读懂天人之间的语言,然后砥砺思想,开拓视野,以全新的视角来思考和面对各种问题。其中,《易经》的辩证思维、卦象与卦辞所启示的处世方法,对我们加深对当今世界的认识,也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易经》;思维方式;大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雨果曾说:“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在中国远古先民们那天马行空的想象中,诞生了辉煌的华夏文明,而华夏文明的开端之一,便是《易经》。《吕氏春秋》说《易经》是“广大精微,无所不包”,“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它是解开人生密码的一部宝典。
这是因为《易经》具有“设卦观象”的独特思维方式,即它是用符号来代表自然界的现象,再借符号的组合与移动,描绘自然界千变万化的奥妙情境,由此展示人世间的吉凶祸福与因应之道。如同《周易·系辞传》的描述:“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一段话不仅非常明确地揭示了《易经》的思维特征,而且充分地揭示了一切创造发明的奥秘和本质,给予我们的启示至少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的“观”,不仅表征着古人把握世界的直觉思维方式,而且包含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的形成;其次,在对天地盈虚、周而复始的现象观察中,也形成了他们的辩证思维方式和最早的阴阳观念;第三,古人就是在这样“师心造化”、对宇宙奥秘最深的洞察的基础上,“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运用类比思维、对比思维,通过反复地比对、观照,从而获得对宇宙万物的认知和领悟;第四,在这样的认知和领悟的基础上,“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因此,“八卦”既是人们的创造之物,又作为一种符号象征,具有“立象尽意”的“象”思维特征。虽然上述《易经》中包含的直觉思维、辩证思维、类比思维、对比思维以及“象”思维都与现代科学和理性思维有着大相径庭的思路,但是它们都具有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可见,《易经》及其思维方式对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对当前“唯理性”思维的片面性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反拨和补充,大学生可以通过对《易经》的研习,学习《易经》中的八卦以及八卦的卦辞、爻辞,学习孔子及其后学为《易经》所作的《易传》,从而领会《易经》的思维方式,再借助于《易经》所具有的独特的思维方式,读懂天地之间的语言,领会各种人情物理,从而获得智慧,砥砺思想,开拓视野,以全新的视角来思考和面对各种问题。《易经》对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易经》[1]的神秘面纱,可以从它对物象的描述中所揭示的人生智慧来探究。天,地,雷,火,风,雨,山,泽等八种物象,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自然景物。诸多自然景物的存在构成了人类生活的环境,远古的人们正是在对身边这些寻常事物的观察中获得了关于宇宙世界的“真理”的领悟:人们会发现,“火”虽然将草烧成了灰烬,但在“风”的吹拂下,又蓬勃地生长起来;细“雨”随着微风悄悄在夜里洒落,无声无息滋润着万物;“雷”所经过之处,山河震动……诸如此类的现象,一再地重复,让古人们终于开始意识到:雷可以振作万物,风可以散播万物,雨可以滋润万物……于是他们将这些自然现象的演变以“卦”象的方式展示了出来:雷为震卦,风为巽卦,雨为坎卦,可以照临万物的太阳为离卦,可以阻止万物的山为艮卦,可以润泽万物的湖泊为兑卦,可以主宰万物的天为乾卦,可以包容万物的地为坤卦——此八卦即为《易经》表达宇宙图式的八个基本符号。
这八个卦所代表的八种自然物质的性质及其之间的关系,在其他领域也同样适用,如在动物界: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猪,离为野鸡,艮为狗,兑为羊;在人体的各个部位上:乾是头,坤是肚子,震是脚,巽是腿,坎是耳朵,离是眼睛,艮是手,兑是口;在家庭成员分布上:乾为父,坤为母,震为长子,巽为长女,离为中女,兑为少女,坎为中男,艮为幼子等,可见,八卦中的每一卦都可以象征不同领域中的不同角色。而在八卦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六十四卦所包含的内容就更加复杂和广泛。它将宇宙间的种种情景概括为64个种类,且这64个卦象之间首尾相应,福祸相倚,吉中有凶,凶中带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生密码。
因此,虽然《易经》是一部先民们用来占卜的书,其中的卦辞、爻辞都是古人占卜结果的记录,颇具神秘主义的意味,但事实上,它是远古的人们在长期对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的观察中得出的结论,包含着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下来的最具灵性的智慧。如乾卦的“上九”的爻辞是“亢龙有悔”,此爻辞暗喻“物极必反”之意,是说就如同自然界中没有长久不衰的事物一样,人类社会那些盛极一时的现象或人物也会有死亡或衰败的一天,这个爻辞显然就包含了古人对于世间万物的观察和宇宙奥秘的领会。
《易经》描绘自然界千变万化的各种情景与奥妙,常常叫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本身便具有独特的魅力,而孔子及其后学为《易经》所作的《传》,其阐释《易经》的思维方式以及其借重天地之道而观乎人事的卦辞、爻辞则更是充满了耐人寻味的诗意想象。如《象传》解释“巽”卦为“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意思是说,风不断地吹动,会导致事物的推移,所以君子应当重复申明自己的政令,使人们能够理解执行。又如,“夬”卦的“初九”爻辞是“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指担任自己不能胜任的工作会给自己带来灾难……由此可见,这些看似古老的文字,阐发的却是从平常生活中观察到的朴素的道理。这些道理,对于我们现代的生活依然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对于我们多向度思维方式的养成,对僵化的“唯理性”思维模式的突破,无疑都有很大的帮助。
古人在对天地万物的观察中,认识到天地盈虚的变化,看到了物极必、盛极而衰的很多现象,自然也就形成了一定的辩证思维方式。《易经》的辩证思维方式,对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样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易经》认为,一切的事物,无论是自然界或者是人类社会,都有其自身的发展周期和循环规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花开花谢,春去秋来,一个阶段的结束便是另一个阶段的开始。这在《易经》的宇宙图式中,即是以“乾”“坤”“屯”“蒙”开始,以“既济”“未济”结束,而这样一种宇宙图式,构成了一种循环往复,永无止息的时间的链条。应该说,中国人对这样一套宇宙演化模式是深有领悟的,它常常让人获得一种超旷的时间意识与人生智慧。如《愚公移山》中的“愚公”说:“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2];而唐代诗人张若虚也说,“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与张若虚同时代的刘希夷诗中也有这样的句子:“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这其实就是中国人特有的时间观念,并由此而形成了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历史观。
不只是人的生命周期如此地循环,人一生中所经历的事情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即如“革故鼎新”“否极泰来”等。很多人一直很好奇古代皇帝的身份为何被称为“九五至尊”,其实在学习了《易经》之后就会明白,在乾卦的“九五”爻中,“九五”进入了天位,圣人既得天位,便可与大德之人共成天下之事,此爻便是激励贤者寻求贤德之人,而后一起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事。因为成就此番大事的君子在九五的位置上,自然身份尊贵。此外,《文言》中对“乾”卦的阐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说天是广袤无边、承载万物、生生不息的,身为有道德的君子自然应该效仿天之德性,刚毅坚卓、发奋图强、永不停息,这是古人从对天地的观察中所获得的认知。但人们当然也明白,人贵有自知之明,如若不及时认清自己所处的时位,也可能会给自己招来灾祸,因此,“乾”卦的“上九”爻即是“亢龙有悔”,意思是人所处的地位越高就越要小心谨慎,切勿骄横跋扈而不自知,以致于最终伤及自身。总之,通过“乾”卦的卦辞、卦象得解读,人们就会明白,人在任何处境下,都要时行时止,即时机成熟时,当然要勇于进取,但适当的隐退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样的人生智慧,正如《菜根谭》所说:“爵位不宜太盛,太盛则危;能事不宜尽毕,尽毕则衰;行谊不宜过高,过高则谤兴而毁来”[3]。“高处不胜寒”,盛极必衰,居安思危,便是《易经》的辩证思维提供给我们的人生智慧。
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易经》“仰”观“俯”察,远近取譬,当然也包含着对人生、人性、人类社会的深刻领悟。《易经》认为,人都具有“趋吉避凶”“趋利避害”这样的本能,但人生却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际遇,唯有个人的德行修养是人们能够离苦得乐的最佳保证。而德行修养的根本其实就是我们的为人处世之道。在这一方面,《易经》可以开启我们的智慧,让我们不为苦乐所困,学会如何自我调适和自我定位,懂得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比如,众所周知人际交往中给别人留下第一印象极其重要,因此,首先要善于培养自身的浩然正气。孟子说,浩然正气是充满天地之间的一种十分浩大、十分刚强的气。这种气是用正义和道德日积月累形成的,一个人拥有了浩气长存的精神力量,面对外界一切巨大的诱惑、威胁都能处变不惊、镇定自若、不卑不亢。那么,这种浩然正气来自哪里呢?按照《易经》的说法,它存在于寓示着生命之创始的乾卦的“元、亨、利、贞”之中。傅佩荣在《傅佩荣译解易经》[4]一书中解释说:“元”代表创始的生命力;“亨”代表“通达”;“利”代表“适宜”;“贞”代表“正固”。而按照《文言》的注解:“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也就是说,创始、通达、适宜、正固是君子需具备的四种德行,有了这样的德行,人自然就会坦荡、磊落、至大至刚。
又如,“乾”卦中的“初九”爻表示“阳在下也”,其爻辞“潜龙勿用”也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它表示,当我们处于逆境时,一定要放低姿态,努力进德修业,培养实力,等待时机,要在君子之道上反复修炼。这样,当时机成熟,往上跃升、向上进取时才不会有灾难,因为前期的修炼已使此刻变成了顺境。
“坤”卦的卦辞则告诉我们,要“利牝马之贞”,就是要像母马一样正固,性情柔顺,才会德行兼备,众人才会信服。其中,“初六”是“履霜,坚冰至”,即要能够显微知著,小心谨慎;“六二”是“含章可贞”,是说要蕴涵文采,等待时机再发挥;“六四”是“囊括,无咎无誉”,意思是无论才华如何杰出,都必须扎起口袋,不要外露,要谨言慎行等等。
此外,“谦”卦是“地中有山”,表示高耸的山原本在地上,现在却潜入了地下,这便象征着一个有才有德的人含藏优点而不去张扬。其中,“初六”的爻辞是“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意思是谦而又谦的君子,可以渡过大河,吉祥;“六二”的爻辞是“鸣谦,贞吉”,意思是“响应谦卑的态度,正固,吉祥;“九三”爻的爻辞是“劳谦君子,有终,吉”,意思是有功劳而谦卑的君子,所有百姓都顺服……总之,“谦”卦的卦、爻辞告诉我们,越是自视卑下,越能得到别人的尊敬;越是自己隐晦,德行就越有光辉,这样的人,无往而不利。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谦”卦是64卦中唯一的“好”卦。
《易经》除了上述的思维方式之外,在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各个方面,几乎都做出了全方位的思考和回答,对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都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生死这个话题一直贯穿着人类的发展,有人说是在高中,大学,有人说最好一直都不要知道。其实《易经》对此早有解释,它认为,万物的变化“始卒若环”,无法分辨先后,因而可以一往平等,人面对生命的历程,若能体认变化的微妙,在适当的时候做合宜的事,“顺受其正”,自然心安理得。比如,从《易经》的“乾”卦看,“始卒若环,顺受其正”的意思便可理解为:失败犹如潜龙,在地之下的深渊中,“潜龙勿用”,此刻就应低调,俟时而动;但当能力积蓄到一定时候,就应该破茧而出,直到取得成功之时,便是“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易经》中的很多古老智慧,在当今的国际国内政治生活中也同样有效,并且历久弥新。例如,《易经》认为,“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这顺应和昭示着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又如,《易经》中的“益”卦,讲究君子“已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而近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多次提到“凡益之道,与时偕行”的古语,以此表达中国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和美好世界的决心和主张。而“益”卦讲求“利有攸往,利涉大川”,在当今国际社会,讲究共赢的“益”的观念更值得人们深思。当代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如果遵循“求同存异”的原则则彼此有益,反之,则可能两败俱伤,中国和菲律宾的关系便是如此。在这一场博弈中,中国始终坚持“益”之道,求同存异,而菲律宾却反其道而行之,最后的结果是菲律宾“损之”,中国却“无咎”。
此外,《易经》强调“见龙在天,利见大人,君德也”,即统治阶级德行的好坏,将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民众的拥护与否,以及统治时间的长短。《易经》中还包含了“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思想,意思是说,只有不断创新,才不会被时代抛弃,社会是如此,人亦如此。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创新,与时俱进。
有人曾说,上知五百年,便后知五百年,历史往往在重演。古人的智慧能存在几千年生生不息,说明真理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著作带给大学生的并不仅仅是知识面的延伸,更是思维能力的提高和人生境界的提升。在《易经》这一部古老的智慧的汪洋中畅游,在古代先贤的思想天地中漫步,透过古人一个个独特的见解和思考,一段段隽永和悠久的文字,各式各样的思想碰撞,从中开拓出新思维的萌芽和土壤,“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5]
[1]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列御寇.列子·汤问·愚公移山[EB/OL].(2016-05-27)[2017-02-01].http://www.5156edu.com/page/07-01-29/20564.html.
[3]傅佩荣.易经:傅佩荣译解[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2.
[4]洪应明.菜根谭[M].毛德富,毛曼,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
[5]韩愈.师说.[M]//孙东平.唐宋八大家散文选.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
BookofChangesandtheWayofThinkingontheCultivationofCollegeStudents’ThinkingAbility
WANG Penga,LEI Xianga,QIU Yanb,ZHANG Taijiea,HUANG Linc,SONG Xianmeid
(a.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b.Schoo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c.School of Network &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d.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physical education and design,Chengdu 611730,China)
The mystery ofBookofChangesis derived from its “Guaxiang”. Throgh the study ofBookofChanges, the way of thinking inBookofChangesis understood, which is to foster and train yourself to world insight, understanding the language and thoughts between heaven and human to broaden their horizons with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inking and facing all kinds of problems.The dialectical thinking, the way given by the images of the revelation of comments inBookofChanges, have great enlightening significance for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as well.
BookofChanges; way of thinking; college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cultivation
10.13542/j.cnki.51-1747/tn.2017.03.009
2017-02-16
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611116026)
宋先梅(1971—),女,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古典文学、文艺美学和当代文学评论,电子邮箱:961976413@qq.com。
B812.2
:A
:2095-5383(2017)03-003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