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理想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7-09-26 07:20王东华姚本先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理想因子

王东华,姚本先

(1.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处,安徽 芜湖 241003; 2. 安徽师范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0)

大学生理想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王东华1,姚本先2

(1.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处,安徽 芜湖 241003; 2. 安徽师范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0)

以565名大学生为被试对象,运用自编的“大学生理想问卷”,考察了大学生理想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专业差异、生源地差异、是否独生子女差异以及是否党员差异。结果表明,大学生理想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生源地差异以及党员差异,不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以及独生子女差异。提出大学生理想教育需符合心理学原理、可因地制宜与因人而异以及建立联动机制等建议。

大学生;理想;因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做延安精神的传人,是历史赋予当代大学生的光荣使命。做延安精神的传人,必须树立远大志向、坚定理想信念。[1]理想是个体关于未来的、同实际相联系的、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并有实现可能的想象、追求及奋斗目标。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其理想状况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和谐稳定与繁荣富强。对大学生理想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构建大学生的理想结构,深化理想教育的理论探讨,而且还能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从而有助于提高人们对高校理想教育工作的认识,更好地开展90后大学生的素质、德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多数研究都是从理论角度进行探讨,对大学生的理想教育针对性不强。因此,对大学生理想进行现状的调查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调查概述

1.1 被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6种类型的院校的1~4年级的学生分批进行集体测试。其中包括安徽师范大学(师范类)、山东大学(综合类)、安徽医科大学大学(医学类)、安徽农业大学(农业类)、防空兵指挥学院(军事类)、合肥工业大学(理工科类)6所大学。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65份(回收率94.2%),其中男生301份,女生264份。

1.2 工具

大学生理想问卷由研究者自行编制。在对200名大学生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自编大学生理想问卷。本问卷通过因素分析最终得到28个项目,其中包括6个维度:生活理想(3个项目)、职业理想(8个项目)、道德理想(6个项目)、政治理想(3个项目)、社会理想(5个项目)以及发展理想(3个项目)。其α系数分别是0.551 1,0.835 0,0.637 0,0.785 1,0.753 8,0.631 6,问卷的总体α系数是0.866 5。本问卷为5点计分,从问卷采用Likert5点法记分,从“完全不符”到“完全符合”5个等级,分别记为符为1到5分,反向题以相反的方式记分。被试得分越高,说明其理想越成熟;得分越低则表示理想越不成熟。分维度得分越高,说明其理想内容越倾向于该内容。

1.3 程序

在辅导员的协助下,由经过培训的人员主持测验,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测验,并在20 min内完成。将收集的数据输入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整个测验过程以及对数据的处理严格按照测验的实施程序规则以及统计学原理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理想及诸因素总体状况

数据表明,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理想处于中等水平,这说明大学生理想是积极的、健康的,如表1所示,这与部分研究结论是一致的[2-5]。这反映了大学生积极向上、向往未来的心理特点。另外,这也表明大学生有对未来社会的憧憬、有对自我道德理想的设想,有对自己未来从事工作的设想,有对自己生活前景的追求,有对自己未来发展趋势的憧憬等等。在理想的各纬度上,社会理想因子排名第一,即在大学生的理想内容中,社会理想占据主导地位;其次是道德理想因子与生活理想因子;职业理想因子排名最后,即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在其理想内容中的重要程度较小。这也反映了大学生理想内容不是单一的,而是有层次的。这与部分研究一致[6-7]。有研究认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功利性日渐突出[8],与本研究的结论相左。本研究表明,大学生理想包含6个因子,不同点主要在于他们理想内容中各因子所占据的重要程度而已,即其重要程度不完全相同。因此,在进行理想教育时,需要根据大学生自身理想内容来进行,即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如表1所示。

表1 大学生理想的总体状况分析表

3.2 理想及诸因子的性别差异

调查表明,女大学生在理想、社会理想、道德理想以及政治理想上的平均得分显著高于男大学生的得分,如表2所示。女大学生对未来目标的设定较高,原因可能在于她们更感性,对未来可能遇到困难的想象更简单,而男大学生可能更理性,对于未来可能考虑得更周到,对未来困难的难度以及数量可能也更多,这样他们的目标就会设定更低,追求和想象更少些,这势必会影响到他们的理想。

表2 大学生理想的性别主效应分析表

3.3 理想及诸因子的年级差异

研究还表明,大学生理想、道德理想、发展理想以及生活理想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如表3所示。进一步多重事后比较显示,四年级大学生理想平均得分显著高于二、三年级大学生的得分;在道德理想方面,一、三年级以及四年级大学生平均得分显著高于二年级大学生的得分;在发展理想方面,三年级大学生平均得分显著高于一、二年级大学生的得分,四年级大学生的平均得分显著高于二年级大学生的得分;在生活理想方面,二、三年级大学生的平均得分显著高于一年级大学生的得分。另外,各个年级在职业理想因子上得分最低,在社会理想因子上得分最高。进入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教育内容与方法也变化巨大。大学生的理想得分在一年级到二年级期间呈下降趋势,二年级以后又逐步上升。一般来说,一年级到二年级期间,大学生基本上处于适应阶段,面临着学习方式、生活习惯以及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转变。在此期间,他们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相对较多。另外,这时候的大学生心理年龄相对不够成熟,在遇到挫折之后,如果不能即时消除,则容易产生消极情绪,这势必会影响到他们的理想。随着年龄增长,慢慢地适应了大学生活,加上高校配套措施的积极干预,他们的自信不断增加,适应能力不断增强,这无疑会促进他们的理想的树立。因此,二年级以后,大学生的理想得分会逐渐上升。

表3 大学生理想的年级差异主效应分析表

3.4 理想及诸因子的专业差异

如表4所示,调查数据表明,文科大学生在道德理想以及发展理想上的平均得分显著高于理科大学生的得分。从宏观层面来说,由于特殊的国情,文理科大学生所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相似,而这些对他们理想的影响较大。因此,他们的理想得分基本相同,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由于专业的差异,他们在部分理想因子得分上表现出显著差异。文科大学生文科方面的知识了解较多,对于古今中外的历史了解相对较多,这其中也包括有关道德方面的知识。因此,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受到这些知识的影响,从而对未来道德生活中的期望较高,导致他们道德理想因子得分相对较高。就发展理想因子来说,社会普遍观念认为,文科专业的大学生可能更多地参加管理方面的岗位,这可能导致他们对未来自身发展预期较高。

表4 大学生理想的性别主效应分析表

3.5 理想及诸因子的生源地差异

数据表明,农村大学生在理想、职业理想、政治理想以及生活理想上的平均得分显著高于城市大学生的得分,见表5。在发展理想方面,城市大学生的平均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大学生的得分。相对而言,农村大学生从小生活的环境相对较差,生活条件较艰苦。对大多数学生及其父母而言,读书是走出农村是唯一的出路。但是,城市大学生面临的压力相对较小。这些对他们的理想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农村大学生理想得分相对较高,这是由于他们生活条件较为艰苦,父母的告诫相对较多,走出农村、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愿望更为迫切,所以他们对于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期望更高,对未来生活的改善程度要求更高,对未来发展空间的追求更大。城市大学生这方面的要求则相对较弱,这也会影响到他们在未来生活中的期望。另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各方面的条件改善较多,特别是农业税的免收,对广大农民具有重大的意义。这些无疑会增加农村大学生对党的拥护程度。

表5 大学生理想的生源地主效应分析表

3.6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理想及诸因子的差异

表6的数据表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职业理想以及生活理想上的平均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得分;在发展理想方面,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平均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得分。一般情况下,农村大学生为非独生子女较多,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因此,他们改变目前生活状况的愿望更强烈,他们在未来生活中的想象和追求将更多。这可能是他们职业理想因子得分较高的原因之一。另外,由于独生子女大学生在生活条件、学习条件等方面相对较好,起点相对较高,所以他们对于未来的发展空间要求可能相对较高,从而导致其发展理想因子得分相对较高。

表6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理想的主效应分析表

3.7党员与非党员大学生理想及诸因子的差异

数据表明,党员大学生在理想、职业理想以及政治理想上的平均得分显著高于非党员大学生的得分,在其它因子上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见表7。这与其他研究者[9]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在现实生活中,对于即将入党大学生的条件要求较高,特别是思想觉悟方面的要求。因此,相对而言,党员大学生思想觉悟较高,政治理论相对扎实,对党的认识较为深入。这些对他们的理想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他们的政治理想。随着《2014—2018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中强调“坚持以理想信念为重点,开展主题教育培训”[10]后,这种差异可能更加明显。另外,“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之一,强调奉献精神,这可能是他们职业理想因子得分较高的原因之一。

表7 党员非党员大学生理想的主效应分析表

4 对大学生理想教育的思考

4.1 大学生理想教育需符合心理学原理

当前,“95后”大学生已经逐渐成为在校大学生的主体。他们正处在教育大众化、生活网络化、价值多元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时期。他们具有个性张扬,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同时不善与人交往以及抗压能力较弱等特点。因此,如何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是教育者感到头疼的问题。在大学生理想教育的过程中,要运用有关心理学方面的内容。有研究者提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需要驱动以及动机动力等心理机制[11],这是有道理的。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层次越低的需要,其所具有的力量就越强。本研究表明,大学生理想内容是分层次的。那些与大学生联系越紧密的内容,如生活理想、职业理想以及发展理想等,它们具有的动力性就越强。虽然道德理想、政治理想以及社会理想似乎让学生有距离感,但是这些理想内容就如同高层次需要一样,所具有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时,可与学生先讨论其感兴趣的理想内容,再逐渐过渡到那些似乎与他们关系较小的理想内容。

4.2 大学生理想教育可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在大学生理想教育的研究过程中,对于如何提高大学生理想教育的实效性,不同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如有的研究者提出了注重主导性和大众化相统一、注重理论性和现实性相一致、注重说服力和感召力相结合的原则[12],从宏观层面提出了指导思想。有的研究者提出“相约星期五”模式,针对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普通学生三种群体制定的培养目标,通过四种途径进行的理想信念教育来解决[13]。因此,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可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结合本研究得出的结论,可采取以下方式:教师可根据理想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生活理想、职业理想等内容,可采用参与性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对于政治理想以及社会理想等内容,可采用案例法教学,缩小这些内容与学生的距离感,从而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可采取网络与现实相结合,充分发挥新媒介的作用,并运用朋辈辅导等方式,将理想教育延伸至第二、三课堂。

4.3 大学生理想教育需融入“互联网+”

目前,大学生使用网络的现象极其普遍,网络对于大学生理想的影响越来越大。研究表明,“互联网+”信息导致大学生理想信念淡薄[14]。这从大学课堂普遍存在的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现象可以看出一二。《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提出“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从政策层面对大学生的理想教育提出新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传统说教形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当前大学生的理想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转变思维,将大学生的理想教育与互联网及现代化信息手段有机融合。例如,根据时事政治内容,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学生喜爱的交流媒介制作理想教育内容进行推送,让学生在休闲时间进行主动学习。另外,可以让学生参与内容制作,以学生“现身说法”的形式带动更多同学参与其中。第二,把握课堂的主动权。比如针对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现象,教师要主动作为,抓住理想教育的主阵地。理想教育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所在,不分专业与年龄。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与多媒体等媒介,将理想教育与大学教育有机融合。

4.4 大学生理想教育需建立联动机制

理想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贯穿于个体的小学、中学以及大学整个教育过程,并需要个体家庭、学校以及整个社会的参与。因此,建立理想教育联动机制显得格外重要。在各个学习阶段,学生都需要进行理想教育。但是,如果每个阶段都是割裂的话,那就变成了“瞎子摸象”。大学生的理想受到小学以及中学阶段的影响。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的同时,有必要回顾他们之前对于理想的认识和看法。例如,在小学以及中学阶段,很多学生都写过关于“理想”的文章,这些内容是研究学生理想的第一手资料。如何保管这些研究资料,在进行横向研究的同时,对比纵向研究结果,使得大学生理想教育具有实效性。另外,理想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还需要家庭以及整个社会的参与,以及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

[1]姚泽卿.大学生当作延安精神的传人[N].光明日报,2016-03-17(11).

[2]陈文斌,张煜.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践的困境与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128-130.

[3]周烁.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网络舆论引导[J].教育评论,2012(1):60-62.

[4]颜俊学,段如冰,吴超.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匹配性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3):40-41.

[5]李佳.“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9):60-61.

[6]黄希庭,徐凤姝.大学生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7]江波.新时期大学生实现理想的因素[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23-124.

[8]陈超,姜华.新时代境遇下大学生理想信念发展态势与应对[J].中国高教研究,2013(4):65-68.

[9]王莲华.创新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基于对全国18所高校的调查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9):72-79.

[10]中共中央办公厅.2014—2018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11]朱仁宝,张晓飞.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心理机制[J].思想教育研究,2012(3):40-41.

[12]杨宜中.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原则[N].光明日报,2013-02-02(11).

[13]费兰兰.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探索:以浙江大学“相约星期五”模式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3(2):105-107.

[14]桂媛.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挑战与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19):247-248.

TheEmpiricalStudyonCurrentSituationofCollegeStudents’Ideal

WANG Donghua1,YAO Benxian2

(1. Students’ Affairs Division,Anhui Technical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Wuhu 241003,China; 2.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241000,China)

In this research, the status of 565 college students has been studied by means of the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about the college student’s ideal.The aim of the research is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 on gender, grade, major, origin of student, only-child or not, party membership or not.The survey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llege students’ ideal has great difference on gender, grade, origin of student and party membership, but not on major and only-child.Therefore, some suggestions about ideal education were put forward, such as conforming to psychological theory, adjusting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varying from person to person and establishing linkage mechanism.

college student; ideal; factor

10.13542/j.cnki.51-1747/tn.2017.03.006

2017-06-13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BKS067);安徽省高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2012SQRW246);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DBA130215)

王东华(1979—),男,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电子邮箱:wangivan_403@126.com。 姚本先(1963—),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

G412

:A

:2095-5383(2017)03-0022-05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理想因子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我的健康和长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