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毕子悠
社交媒体是指通过网络技术用户用来交换信息的平台。在社交媒体上,用户可以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交流。根据网民不同阶段交流方式的变化,可以总结出社交媒体经过了六个阶段的变迁,阶段之间可以并存。
社交媒体始于BBS时代。如名字一样,早期的BBS是一个利用电脑和网络来传递消息的“公告板”,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网络“社区”,发布者的信息可以传播给所有点击进来的网友,实现了一种“点对面”的传播。
美国FACEBOOK创立以后,国内的社交媒体受到影响,也开始推行网络实名制,如人人网、开心网,在这些社交媒体中,通过实名制注册,用户在网上可以找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校友、同事等好友。这个阶段的交流方式更加多元,开心网推出了“农场偷菜”等小游戏,一时间火遍中国大江南北,增强了网络上的交流的娱乐性。
腾讯QQ、微信等聊天软件的推出使得人们的交流更加便捷,其增添的功能允许网民随时发送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这是人际传播在社交媒体上的回归。“一般认为‘完整的传播体系=语言行为+非语言行为+传播情境’,利用QQ进行人际传播,从技术上已经再现了面对面人际传播所具有的特性,实现了人际传播的回归。”[1]
在论坛之后,新浪微博成为了人们交流与讨论的主要聚集地。“微博是典型的基于信任链的社会化媒体,同时也是有着鲜明的自媒体特征的自媒体表现形式”。[2]每个人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麦克风”,具有Web2.0的主要特征。在微博中, 140字的限制使发布信息更加简短,并可以配图片和视频,在海量的信息中,这种传播更加“碎片化”,同时也更加快速、便捷。
由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喜好越来越分众化、小众化,如知乎、豆瓣等分众化媒体开始流行。分众化媒体针对特定人群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服务。
在文字与图片的分享之外,近年来,具备很强即时性的“网络直播”软件也愈发流行。在映客、斗鱼等社交媒体平台上,“播主”们用直播的方式和其他网友谈话、互动、唱歌或表演其他才能,直播期间每时每刻展示着“播主”的状态。真实性和即时性相比之前有很大增强。
随着社交媒体的不断更新,网民的交流方式从最基本的通过文字来交流,慢慢演变成通过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方式进行全方位的交流。
文字是社交媒介上最基础的交流方式,在不同的社交媒体上,文字的特点也略有不同。在博客、论坛中,网民们大多通过发表完整的一篇文章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表意清晰,层次段落分明。在QQ和微信等即时通讯社交媒体上,人们的语言文字偏向于日常交流用语,不再用整篇文章进行交流,而是用简短的、生活化的文字来交流。
微博开启了一个“微信息”的时代,其140个字的字数限制,使人们交流习惯发生改变,开始思考如何用简短的文字就可以完整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此时人们表达的内容是简短的、碎片化的,缺失了深度。然而在社会有重大新闻或事件发生时,其信息传播往往呈现着病毒式的传播。“群体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通过相互作用而得到加强,……简单来说就是保守的更加保守,激进的会更加冒险。”[3]
论坛、博客上,网民们会创作“摄影展”,或用到图片来为文章注解、增色。
现如今,图片发展成为了一种新的形式——“表情包”,在QQ、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上十分流行。的确,表情包是以图片方式存在,可以比文字更形象直观地表达出情绪与观点,“戏剧性的、易溶性的、视觉性的瞬间正在取代建立在记忆机制上的文字符号。甚至社会构建与公共议题都具备这强烈的图像化表征”[4],但其大量使用使得人们的语言越发匮乏,传递的信息更加标签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电话”、“视频通话”、“网络直播”成为可能,网民可以实现足不出户的面对面交流,是人际传播的网络展现,在“网络直播”的软件中,网民也可以通过“即时视频”的技术,随时随地、全方位地展示自我,大大增强了真实性与即时性,满足了人们的猎奇心理。
在文字、图片、视频之后,社交媒体将会向AR、VR方向发展,真实性和模拟性更加显著。同时,社交媒体也会更加分众化、小众化,越来越迎合特定人群的喜好与习惯,垂直化将更加明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交媒体完成了六次变迁,网民们在社交媒体上从运用单一的文字交流,慢慢演变成融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进行全方位的交流。现在社交媒体的变化趋势是即时性和真实性越来越强,未来的社交媒体将会变成AR、VR等方式的传播,向分众化与小众化发展,无论社交媒体如何发展,它们都必将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1]姚劲松.新媒体中人际传播的回归于超越——以即时通讯工具QQ为例[J].中国传媒科技,2013,2.
[2]秦凯风.论微博对群体极化现象的群体分析[J].中国报业,2015,2.
[3]秦凯风.论微博对群体极化现象的群体分析[J].中国报业,2015,2.
[4]新京报书评周刊:《图像的生产与传播是政治参与还是狂欢?》2016年1月22 日 .http://www.anyv.net/index.php/article-156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