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亚男
近些年来,我国的新闻事业发展较为迅速,它不但丰富了全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加快了一些重要信息的传播进程,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新闻写作的过程中,逐步与文学写作相结合,借鉴一定的文学写作手法,使新闻带有少许的文学气息,更能增加新闻自身的表现特征,从而形成特色鲜明的新闻报道,吸引更多的电视观众。
电视新闻是对电视上的各种新闻报道以及多种新闻性内容的总称,它通常具有即兴性、报道性、定期性以及记录性的特点。此外,电视新闻还具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即视听结合。电视新闻写作既要有生动鲜明的感性形象,又必须具备深刻的内在意蕴。精彩绝伦的文字语言可以明显增强电视新闻作品的表现力以及渲染力,有力补充电视视觉画面的不足,从而进一步延伸电视画面范围,扩展电视画面信息,成功渲染新闻报道的氛围,升华新闻作品的主题,有效激发观众的想象与联想。因此,新闻记者有必要在新闻写作中借鉴一定的文学手法,进而提高新闻写作的质量,增加新闻作品对观众的吸引力[1]。
第一,就创作目的而言,新闻写作是为了传播新闻信息,将最新发生的一些重要事情传播给电视观众。传播信息是新闻的基本价值,没有信息的新闻是不具有任何价值的。而文学写作主要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某种情感,观念,表达作者的内心感受。第二,二者在作品的语言风格方面也有较大区别。新闻报道的语言一般简洁、明了,能够快速准确的传递出报道事件的基本信息,同时它的语言还比较鲜明生动,通俗易懂,易于广大观众接受。而文学作品的语言则通常丰富多彩,有的婉约、有的豪放、有的清丽、有的宏大等等,追求一定的语言美感。同时文学作品也经常使用诸如拟人、借代、排比等众多修辞手法,以便好地抒发作者情感,塑造文学形象。新闻记者必须清楚了解新闻写作与文学作品写作的不同,只有这样才能在新闻写作中成功借鉴文学写作手法,增强新闻写作的文学性。
在文学写作中,修辞是一种重要的增强语言表现力的方法,而在新闻写作中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可以增加新闻作品的生动形象色彩,使新闻作品更加的可视、可听、可读。因此,一方面,新闻写作者必须注重自我学习,为恰当运用修辞手法打下深厚的知识基础。新闻作品通常具有口语化气息,简洁明了,在用词上必须准确、简练、生动、鲜明。所以新闻写作者,不但要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词库,熟练掌握汉语言知识,还要精通多种方言、外来词以及专业术语等等,以确保有足够的能力在新闻写作对各种类型的语言运用自如。另一方面,新闻写作者,要善于从人民群众获取写作灵感。广大人民群众的词汇一般都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充满着强烈的生活气息,而人民群众又是电视新闻的主要接受对象。所以,新闻写作者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善于从人民群众中获取写作灵感,不断挖掘与引入富有群众特色的语言,用群众的语言记录事实,传播新闻信息。
在新闻写作中适当引用故事化通常是指在新闻写作中适当的引入一些文学写作中常用的情景设置、人物对白以及细节描写等,从而增强新闻作品的可读性、故事性以及感染力,更有利于新闻作品的传播。但是在新闻作品中适当的引用故事化并不会改变新闻作品的真实性本质,在新闻写作中适当引用故事化,必须以确保新闻作品真实性为前提。真实是新闻作品的生命标志,缺乏真实性的新闻作品与文学作品没有太大的区别[2]。
在文学写作中,经常会运用渲染和烘托的手法,来描写景物、环境,衬托主体形象,使创作主体更加的鲜明突出。巧妙的在新闻写作中运用环境渲染和人物烘托,可以有力增强新闻作品的生动性与感染力,使新闻作品对观众的吸引力更强[3]。
综上所述,在新闻写作中借鉴一定的文学手法,不但可以增强新闻报道的语言色彩,还能提高新闻作品的写作质量,使新闻作品对广大电视观众更具有吸引力。然而,如果在新闻写作中过度的借鉴文学手法,就会降低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所以,记者在进行新闻创作时,必须把握好借鉴文学手法的“度”,同时还要不断增强自己的职业素养与新闻意识,以免把新闻报道创作成文学作品。
[1]姜威.浅谈如何在新闻写作中借鉴文学手法的技巧[J].中国传媒科技,2013(4):216-217.
[2]宋希维.新闻写作借鉴文学手法的技巧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5,(18):102.
[3]付义书.新闻写作借鉴文学手法技巧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5,6(18):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