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启元
(常州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常州 21302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时代和全局出发,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以下简称“讲话”)。“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总结,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教学体系即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依据教学对象、教学目的、教学情境等因素的不同,为适应教育环境的需要而构建的一套理论讲授表达体系。……是指导教师系统传授教材内容、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其表现形式是比较灵活的课堂教学。”[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传播党的理论的重要职责。将“讲话”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之中,引导青年学生对“讲话”精神的认知认同,切实增强青年学生对“讲话”精神的真学真懂、真信真行,是当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项重要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的集中反映,是连接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的桥梁。2005年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高质量的教材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的重要前提。”[2]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的实施,教材编写被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由中宣部、教育部负责编写了全国教材的统一,为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规范性教材。现行的2015版教材是在2013版基础上修订的,其主旨就在于充分体现“讲话”精神,突显“讲话”精神在教材中的逻辑主线地位。因此,吃透教材内容、把握教材精髓,是“讲话”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先导。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吃透教材蕴含的教学内容,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厘清教材逻辑结构,深入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分析教材的联系性。
例如,作为“讲话”核心内容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在四门课程的教材中都有体现。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只关注所授课程的教材,而要研讨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在每门课程教材中体现的角度、方法和重点。这样才能在具体一门课程中把握好如何切入。就“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来说,“原理”课需要侧重其哲学基础,重在这一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及其方法论;而“概论”课就需要侧重于这一思想的具体内容。对于“概论”课教材来说,教师既要在通读教材基础上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的教学内容,也要把握好教材第一章重点剖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提出过程、逻辑历史定位等,至于每一个“全面”的内涵,则分别在教材其它章节进行了深入解读。只有对教材整体通读、重点把握,才能领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核心思想,也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讲清讲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待教材要注意两种错误倾向,即在使用教材时“亦步亦趋地照本宣科,不能发挥本书的良好效果,将有悖于本书编写者的本意;而抛开教材,海阔天空地讲,在某一点上,在某一节课上可能会让学生兴奋,但不是系统的,散乱的知识、甚至是错误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讲比无知还可怕”[3]。对待教材“照本宣科”与“离题万里”这两种错误方法都不可能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
从事教学活动,往往面临教材话语体系向教学话语体系转化的问题。只有把握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才能上好一堂思想政治理论课。“所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就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为了完成自身的任务和实现自身的功能而建构的一整套语言形式,其核心任务在于在一定的语境之下如何表达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表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推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4]这就是说,教学话语是对教材话语的再创造,是实现教材的抽象概念向课堂教学的通俗语言的转换。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编写有其特定的要求和考虑,这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它对话语系统的选择,要较多地运用学术语言、文件语言、书面语言。”[5]因此,转换教学话语、平实教学语言,是“讲话”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抽象生硬的教材语言转化为鲜活生动的教学语言,化“普通话”为“地方话”。
例如,“讲话”往往是一些大实话,但也常常引用一些典故。习近平总书记在与青年学生谈坚定理想信念时说起“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在谈两院院士谈创新精神时引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引用“上下同欲者胜”,等等。对于这些经典文献中的名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用通俗的话语解释清楚,讲清原文的含义。同样,对于一些政治报告和文件中的原文,也应该进行通俗化解释。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课堂成为简单的学习“讲话”精神的“宣讲会”。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克服两种不正确的做法,即有的教师不做转化,过分拘泥于讲话原文,照搬文件语言,教学语言单调乏味,不鲜活、不生动,课堂成为生硬的“报告会”;有的教师随意转化,完全脱离原文,一味强调语言的通俗性,缺少理论论述的严谨性,课堂成为通俗的“故事会”。
“把课堂教学作为主渠道,是学校教育的共性,也是优势所在”[6],课堂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核心,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关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一种学术性教学,蕴含探究性,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建构起精神世界,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和处理问题。”[7]因此,抓好课堂教学、增强教学魄力,是“讲话”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核心。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握课堂教学目标、精炼课堂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精选本土教学案例。
例如,在“概论”课中讲授“全面从严治党”,这一节理论性强,学生感觉似乎与自己很远、没有多大关系。但是,讲好这一节,不仅能促进学生更好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能够增强学生对党的信心、信赖和热爱。为此,教师要明确这一节的教学目的、讲清“为什么要全面从严”、“什么是全面从严”、“怎样做到全面从严”、“全面从严的实效”等四个问题,讲授中不能空乏而谈、理论对理论,可以运用师生对话、视频分析等方式进行讲解,在案例选择上可以运用本地的实际案例,特别是结合学校党委对学生党员队伍的从严建设来进行解读。这样就使得教学贴近学生、贴近实际,避免了空洞化,增强了实效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对于“讲话”精神的融入,可以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如直接融入、有机吸纳、经典范例等。例如,关于“全面依法治国”思想的讲授,在“基础”课教学中,可以采取直接融入式,将“讲话”内容直接运用于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在体会习近平总书记谈话精神中把握法治的重要性;而在“概论”课教学中,则可以运用经典范例式,运用典型案例增强学生对“全面依法治国”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理解。
针对青年学生网民越来越多的现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网络教学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形式。“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是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构建网络教学平台,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和网络资源,创设网络教和学的环境,全面提高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网络教学活动。”[8]网络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对于学生消化、吸收课堂理论知识直到补充作用。因此,开展网络教学、拓展教学资源,是“讲话”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辅助。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教学新理念,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建设网络资源库,收集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素材,并利用专用工具或编辑软件,对素材进行加工、整理后分类上传;运用网络教学法,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课程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浏览各章节的教材、教案和相关资源,进行交流和讨论,并通过对知识点的回顾、提问、交流、完成作业、测试等来检查学习效果。
例如,关于“长征精神”,由于“纲要”课课时少、内容多,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不可能讲授太多。通过建立教学网络平台,将大量的有关长征的图片、视频、文字等教学素材放在网络平台中,学生就可以在课后通过阅读这些资料增强对“讲话”精神的理解。同时,教学网络平台也可以将最新“讲话”精神即时融入教学过程中,如关于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教学,就可以将“五大发展理念”方面的文字、视频、动画等素材放入网络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学习。当然,网络教学还是个新东西,需要认真研究和总结。无论从教学形式上看,还是从政治观点上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性质决定了网络教学不能取代课堂教学。“讲话”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必须充分保障课堂教学主渠道地位。
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2]这就明确表达了,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把理论与实际、课堂与社会、学习与研究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思考问题、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自主研究解决问题等实践能力的多种教学方式的总和。”[9]因此,推进实践教学、增强分析能力,是“讲话”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延伸。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认识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积极探索、主动体验,在社会生活中增强对“讲话”精神的理解,激发学生在思想上对“讲话”精神的共鸣。“讲话”本身来自实践,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也只有将“讲话”精神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理解、消化、吸收,才能真正把握其精神实质。
例如,如何理解“讲话”中关于坚定理想信念的内容,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先烈纪念馆,了解革命先烈当年之所以能抛头颅、洒热血,就是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从而体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在“概论”课中讲授“经济新常态”,可以组织学生走访学校所在地的大中型企业和政府部门,在实践中体会何谓“新常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不能为了实践而实践。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运用理论科学阐释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天职,科研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本分。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明确指出,“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努力探索攻克教学难关,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科研对教学的支撑作用。”[10]因此,强化精神研究、领悟精神实质,是“讲话”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保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对“讲话”精神的研究,努力把握“讲话”精神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深入研究一些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只有自己掌握了精神、弄懂了问题、明白了道理,才能增强理论自觉、讲出理论自信、点化学生内心,才能为教学提供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思想养料。
例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一思想内涵丰富、逻辑严密,不能从学术层面和理论层面加以深入研究,把握其理论基础、内在逻辑关系,其与五大发展理念、“五位一体”总布局等的关系,以及将其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大文章”中加以理解,就不可能讲清这一战略思想。实际工作中,一些教师不知如何研究“讲话”精神。问题来自实践、科研需要积累。这就是说,广大教师要在教学中寻找课题、在教学中注重积累,以教学推动科研,以研究成果促进教学,实现教学、科研相互促进、相互提升。
教育部陈宝生部长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政课水平高不高、效果好不好、阵地牢不牢。当今中国,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从战略性、全局性高度,充分认识“讲话”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重要性,努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存在性、实效性和针对性,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1]罗映光 张誉丹 冯媛媛.简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05):14-16.
[2]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EB/OL].(2005-03-02).http://www.moe.edu.cn/s78/A13/sks_left/s6387/moe_772/tnull_9310.html.
[3]周宏岩.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效转化——基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J].思想教育研究,2009,(S2):58-61.
[4]吴艳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2014,(11):69-72.
[5]黄伟力.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J].思想理论教育,2009,(05):57-61.
[6]顾钰民.遵循“三大规律”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6):71-75.
[7]王伟伟 周仲秋.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创造性改革与探索——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5,(11):35-39.
[8]孙婷婷 骆郁廷.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方式的综合运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2):7-11.
[9]吕志.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04):57-59.
[10]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EB/OL].(2005-07-27).http://www.moe.edu.cn/srcsite/A13/moe_772/201508/t20150811_199379.html.